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

2024-05-13 07:54

1.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

    学校位置     南昌理工学院,是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正崛起在英雄城南昌。学校位于赣江之滨,地处国家森林公园梅岭山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理想殿堂。
     南昌理工学院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拥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51万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有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80余人。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12人,江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校概况 
     学校特别注重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设有16个学院、5个部、9个基地,共开设了90个学科专业。目前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六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点,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材料专业及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于2008年成立了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引进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26项,有的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58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9篇,有不少论文被SCI全文收录,出版教材、著作69部,学校师生共获国家专利21项。不少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教学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各级奖励。
     南昌理工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彰显订单教育、军魂育人、职教培训的办学特色。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向上”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08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学校考察调研,称赞南昌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实用性和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
      学校成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多年来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曾被团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获江西省优秀考点、先进助学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就业评估先进单位”、“自考优秀助学单位”、“资格证书考试优秀考点”、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时不我待,催人奋进。南昌理工学院的诞生和发展,书写了南理人的拼搏创新,见证了教育改革的风雨兼程。今天,学校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国家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办人民满意高校。我们坚信,有南理人的同心同德、奋力开拓,南昌理工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

2.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791-82137268,该校联系地址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英雄大道901、邮编为330044、联系邮箱为nclg@nut.edu.cn。
  二、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投资举办、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5月,建校时校名为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7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于2016年,正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积260万余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80万余平方米。
  学校设有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国际飞行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传媒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高级护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科技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和3个专业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学校总资产达18.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3亿元。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44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5.3万平方米,其中图文信息中心3万平方米。现有阅览座位5426席,纸质图书310万册、中文纸质期刊736种、外文纸质期刊8种;电子图书200万余种;电子期刊7746种。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merald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
  学校教职工近1800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06人,占专任教师6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占专任教师38%以上。学校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聘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本科专业66个,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教育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s://jwc.jxust.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江西理工大学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17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万人,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6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一流专业12个、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0人、博士教师60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2人(A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200余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严纯华、赖远明、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1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70余项。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6个,注册学员3391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4528人次,组织课外文化活动33场次,累计受众超200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江西理工大学中澳3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奥芬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筹建了“中德工业4.0科学研究院”和“中德工业4.0人才教育中心”。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沧桑砥砺。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江西理工大学在哪里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电话 
 
  江西理工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江西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4.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s://jwc.jxust.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江西理工大学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17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万人,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6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一流专业12个、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0人、博士教师60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2人(A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200余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严纯华、赖远明、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1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70余项。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6个,注册学员3391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4528人次,组织课外文化活动33场次,累计受众超200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江西理工大学中澳3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奥芬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筹建了“中德工业4.0科学研究院”和“中德工业4.0人才教育中心”。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沧桑砥砺。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江西理工大学在哪里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电话 
 
  江西理工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江西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     ;

5.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南京理工大学 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jwc.njust.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京理工大学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 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 南京理工大学 。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亲自为王泽山院士颁奖;2018年12月,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和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6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坚持以师为本,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18人,“*”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6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精英,造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中坚。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3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全国第一的成绩,成为第七个捧得“挑战杯”的高校。
 
 学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高效毁伤、光电信息、远程压制、智能无人平台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着国家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至此,学校自1978年以来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已达到10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建有国际联合实验室13个。学校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设立了8个校外研究院,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印鉴真伪自动鉴别系统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6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校园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占地3118亩。校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如画,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8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1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50余万册。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6. 南昌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答:南昌大学教务处是主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实施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教务处坚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贯穿"夯实基础知识、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校内网址:南昌大学教务管理系统:218.64.56.18

南昌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 ,是211工程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学校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521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6936人,各类研究生13621人,国(境)外学生902人 。

7. (点击进入)南昌工程学院教务网

    学校概况     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公办本科院校,至今有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座落在江西省会城市英雄城--南昌。校园占地2026亩,校舍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绿树碧水,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是读书研学的理想境地。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院校。
     目前全校在岗教职员工900余人,专任教师70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220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290人,其中博士50人,现有省级名师7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5名和一批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几年,学校共有9人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80人次被授予省部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学校专业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生态环境系、机械与动力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理学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人文社科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系(院),62个本、专科专业。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000余人,2007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9.01%.校内建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工电子、通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中心、网络技术、测绘工程、3S工程中心等79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其中计算机中心为部级重点实验室,土壤与植物生态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与武警水电第二总队、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葛洲坝集团公司等38家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建有基于千兆光纤网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有英语教学调频发射台,有语音室1000座,多媒体教室15000座,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500台。图书馆藏书8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40万册,中外期刊1600种,电子期刊17000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就业,欢迎广大莘莘学子填报我校!
     网址:http://www.nit.edu.cn或http://www.nit.jx.cn
     招生咨询电话:0791-8126666传真:0791-8126772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nit.jx.cn
     地址: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邮编:330099
         南昌工程学院 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南昌工程学院教务网

8. 南昌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南昌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南昌大学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791-83969098,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邮编为330031。
  二、南昌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20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 南昌大学 ,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 南昌大学 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 南昌大学 ,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 南昌大学 前景无限”。2016年2月,*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学校现设有人文社科学部、理工学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00多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和23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其中工程硕士有20个领域),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5所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第3名。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4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597人,正副教授1429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创新项目入选者5人、“青年”入选者4人,国家“*”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特聘教授5人,中科院“*”人选2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国家科技部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学校涌现了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等一批崇尚师德、爱岗敬业的典型。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660人,各类研究生14864人,国(境)外学生963人。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了“际銮书院”,推行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才的改革。2014年,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顺利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具备扎实的办学基础。现有1名国家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种“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本科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的高校。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3项,直接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立项数位列全国第22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项,其中一次性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立项数并列全国高校第26位。
 
 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教授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摘得2015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学校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先后在Science、Nature子刊和Cell Stem Cell上发表。学校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