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事件的介绍

2024-05-18 08:54

1. 汉芯事件的介绍

一场导致我国芯片研发停滞13年的世纪骗局——汉芯事件

汉芯事件的介绍

2. 汉芯事件的事件败露

2006年1月17日,一个类似美国“水门”事件中“深喉”的人物,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入,进行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事实渐次浮出水面。一个月后的2月18日,该事件的调查组得出结论:“汉芯一号”造假基本属实。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有关媒体通报表示,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国家有关部委与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缴各项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骗取了如此数额的科研经费,上海交大仍未提及事件责任人有没有受到法律追究。

3. 汉芯事件的事件教训

时值年末,本报记者向国家有关部委询问的结果是,确实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表示,他不满意汉芯事件的处理结果,“评审专家应该负什么责任,相关部门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结果。目前处理力度很不到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教授也表示,汉芯事件反映出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弊病,这种弊病要求有关部门去真正反思和挖掘弊病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不能不让人回想起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先生在去世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他直言:“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希望各有关单位,各级有关领导真正予以重视,认真干几件实事,才能克制当前的腐败之风,还我国科学界一片净土。” 的确,整个2006年,先后有一批学术失范行为被揭发、处分。2006年1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天津外国语学院教授沈履伟出版的专著《求是集》中,对他人作品进行了剽窃。3月,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院方开除,因为他把别人的学术论文归在自己名下,并在个人简历中造假。后来,又陆续传来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失范、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身陷“学生门”等事件。 2006年6月,科技部负责人公开表示,将认真吸取“汉芯”造假事件的教训,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根治学术腐败。同年11月7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表示对于科研不端行为,要实行从警告、批评直至终止项目、收缴经费、在一定时间内不接受有关人员的科研项目申请的处罚措施。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政府部门出台的首个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条例,将打击科研学术造假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但顾海兵认为,这个处理办法的细节还不够细,操作上也不够具体,尤其是如何进行法律追究应该更突出。“诈骗了1000万元该如何处罚,诈骗了100万元又该如何处罚,刑法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处罚学术造假和诈骗也应该跟刑法关联起来。”

汉芯事件的事件教训

4. 汉芯事件的造假历程

陈进是在2002年8月开始请他弟弟从美国购置dsp56858芯片的,2002年10月份陈进就收到了购置的10块芯片。陈进已经获得了dsp56800E的源代码,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从美国购置另1款芯片呢? 芯片设计的源代码在整个芯片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定芯片源代码是芯片设计中基础的一步。有了芯片源代码,芯片设计可以围绕它做很多事情,形成很多新的设计。”复旦微电子学院一位工作人员说,“但是如果是对于一款已经成熟的芯片,可能会存在一些知识产权上的保护。仅仅知道了芯片源代码,并不一定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设计。除非对源代码进行修改。” “摩托罗拉的外晶模块是另一个部门,仅下载dsp56800E的源代码是不够的,由于没有获取芯片调试接口的IP(核心知识产权)模块,即便有了源代码,设计出来的芯片就像计算机只有主机和显示屏,没有键盘和鼠标,无法进行人机对话。因而无法对芯片进行任何的系统应用。也无法设计出‘汉芯1号’发布会上展示的mp3录音笔开发平台。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第二块芯片。”举报人肯定地表示。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网站上显示,“汉芯1号”是在2001年9月开始设计源代码,2002年1月完成设计,2002年12月21日,“汉芯1号”在中芯国际流片成功。尽管其间历经了汉芯团队的组建,但是“汉芯1号”的“诞生”仅仅用了16个多月,源代码的设定也只用了4个多月。英特尔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评价,“芯片的研发设计时间是很难界定的,但是作为一个尚在组建过程中的设计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一款高端DSP芯片从源代码设定到流片的全过程。这个速度太惊人了。”速度惊人的现象还不止于此。“让一个测试工程师去研发一款高端DSP芯片,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陈进从美国和苏州各请了一个高手来助阵。美国来人是他的同学,负责IC设计,另一个是曾在摩托罗拉苏州半导体设计中心工作时的同事,负责系统。整个汉芯的研发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这两个人,而这两个人是在2002年下半年才到的,仅凭两个人的能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完成DSP芯片的研发?”举报人反问道。据举报人透露,陈进通过Ensoc公司做成的交易不止这一件。2003年5月左右,陈进还与台湾的著名芯片设计公司威盛电子(VIA)做成了一笔50万美金的生意,这50万美金同样汇到了Ensoc公司的帐户上。“这50万美金的生意实际上就是‘汉芯1号’发布会上宣称的那个百万订单。”“这50万美金的生意,实际上是陈进卖给威盛芯片源代码的交易。他是以‘汉芯2号’源代码名义卖的,但实际上是MOTOdsp56800E的源代码。”举报人解释了百万订单的最终去处。 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网站对于“汉芯2号”的描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为世界前5大Fabless(无晶圆厂,即芯片设计公司)厂商之一定制。”台湾威盛在全球芯片设计市场尤其是图形芯片市场的位置一直保持领先。举报人还指出,陈进是在2002年利用一次去美国的机会,托他曾在摩托罗拉共事的朋友从摩托罗拉的工作站下载dsp56800E的源代码。而陈进正是利用这个源代码做成了大家都知道的eDSP21600,也就是真正的“汉芯1号”。芯片上刻的是白色的字,它有208脚。从2003年1月到2005年6月间,汉芯系共计获得有关部门立项31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上还有汉芯系列申报的10项知识产权和2项布图保护。

5. 汉芯事件的事后获利

2000年5月,陈进回到上海交大,组建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并开始国家863项目‘汉芯DSP芯片’的研发。2002年9月汉芯产业化工作展开。2002年12月24日,‘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中,陈进投入资金9.5万元,占95%股份,担任监事。公司另有一执行董事为小股份交大R学院院长F先生投资0.5万元占5%股份。二人皆为自然人股东。2003年1月10日,“汉芯一号”申请6项专利和布图设计保护。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完成测试报告。而两天后,汉芯公司突然股东大洗牌。自然人陈进投入7.5万元货币资金占15%股份,自然人李飞鸣投入2.5万元占5%股份,大股东变为上海紫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F),投入40万占80%股份。这次股权变更完全后之久,2003年2月26日,“汉芯一号”诞生新闻发布会高调进行。 3月22日陈进等三股东在汉芯公司股份不变,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0万元,意味着陈进个人出资由7.5万增加至45万。举报人曾指出,在这次增资前夕的3月5日,陈进与自己名下的ENSOC公司完成了一笔交易——陈以“美国ENSOC公司负责汉芯Edsp21600(即‘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向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Ievoice)。2003年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高调挂牌。该学院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全公司化的运作体制。许多研究生即为汉芯团队的研发人员。陈进则既是汉芯公司负责人,也是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2004年3月22日上海交大办公室同意参股汉芯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变为428.6万元,上海紫晨255万59.5%;上海紫竹创业64.3万15%;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64.3万15%;自然人陈进45万10.5%。公司名变为“上海交大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汉芯公司校办发文确认,“该公司可以冠‘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2004年6月4日。四股东股比不变,公司资本公积金中的4662.84万元转增注册资本。交大汉芯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5091.44万元。此时,陈进从1年半前的7.5万元占15%股份,变为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余元的公司中10.5%的自然人股东,其个人在汉芯公司的资本增值近80倍,创下一个财富神话。与这个财富神话一齐膨胀的,则是陈进“官、商、学”一体的新世代科技神话。又一个1年半之后,一位举报人按下键盘将举报信公诸于网络。

汉芯事件的事后获利

6. 汉芯事件为什么不入刑

法律分析:汉芯事件是指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 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7. “汉芯”事件始作俑者,陈进最后的结局

近年来,美国对中兴、华为的制裁让中国“无芯”的焦虑被重新唤起,集体焦虑之下,有人回忆起曾经的“汉芯”,那是中国芯片攻关史上的伤疤:一场由装修公司民工和海归博士完成的11亿元骗局使得我国芯片技术停滞了13年之久。那场闹剧和谎言的主人公—陈进,如今身在何处,境遇如何?
     
 陈进,福建人,1968年出生,在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1994年和1997年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博士。在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总部任高级主任工程师,有了这样履历“精彩”的背书他在2001年回国后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以一位青年学者的身份开始了宏大的芯片项目。刚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芯片产业十分落后,举国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可以说陈进也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于是匆匆上马项目。
     
 而仅仅过了16个月之后,汉芯一号成功研发的发布会召开,当时的发布会异常盛大,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主任亲自主持,并且还有信息产业部 科技 司司长、上海市副市长等等的领导参与,并且在现场还进行了演示。而且还有专家组作出鉴定,认为汉芯一号的相关设计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终于不再受制于人,于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陈进简直就成为了中国的英雄。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荣誉加身,被授予 科技 创业领军人物称号,甚至次年他还成为长江学者,代表中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同时还是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交大汉芯 科技 有限公司总裁、上海交大创奇 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等的头衔。
     
 随着汉芯1号的成功,使得陈进成为少有的官、商、学三位一体的新时代 科技 人才,不仅如此,汉芯一号相关科研项目前后中申请国家研发资金高达11亿元,并且陈进很快也研制出了了2号3号等系列产品一时风头无二,名利双收。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这个所谓的“汉芯”就被曝出是个彻彻底底的骗局,而且手段相当拙劣,芯片的本质是陈进从美国购买的摩托罗拉的一批芯片,只是将上面的标志擦除,然后打上汉芯的标记而已,就被他宣称为自主研发。造假事件被揭穿后,陈进仅仅被解除所有职务,相关部门向他追缴研究经费,并没有承担相应的任何刑事责任。而陈进为了逃避责任,选择带着他骗取的巨额经费逃到了美国。就这样欺骗了人民,欺骗了祖国的陈进可以说几乎并没有遭受任何法律的制裁。在到美国后,陈进仍然堂而皇之地依靠骗取来的巨额资金继续从事芯片相关产业,近几年来他的事业甚至发展得越来越好,目前已经是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可算是全身而退。
     
 汉芯造假事件,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拙劣的造假手段,但是却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通观事件前后,应该对这次严重的学术腐败承担责任的,显然不止陈进一个人。作假过程能够瞒天过海,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包庇者和纵容者。而陈进之所以没有遭受法律的制裁,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涉及人数太多,如果要追责,那么整个相关部门估计没有几个干净的,而在当时我国需要迫切发展芯片工艺,如果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芯片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当时来看,这种做法是符合长远的利益的。您觉得汉芯事件的爆发,当事人、相关人员为什么没有被严重追责呢?

“汉芯”事件始作俑者,陈进最后的结局

8. 汉芯事件是哪家媒体帅先曝光的

汉芯事件是哪家媒体帅先曝光的您好亲,汉芯事件是原《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杨琳桦。汉芯事件是指上海交通大学原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号称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芯片,并以此向国家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但事后经人举报及媒体调查,发现所谓汉芯,竟然是陈进采购了美国飞思卡尔的芯片后,雇佣民工将对方LOGO打磨掉,换上汉芯字样的一出闹剧。是《21世纪经济报道》在1月到3月间,一连发表了九篇关于汉芯造假的重磅调查,一举揭开了幕后的重重迷雾,也直接推动了有关部门高效率地调查结果公布。作者是原《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杨琳桦,她是当时21汉芯调查组的一位主力记者——杨琳桦的这篇手记,全面而系统地还原了21的记者们当年是如何将这么一个隐秘复杂的造假事件抽丝剥茧,且铁证如山地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希望可以帮到您哦。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摘要】
汉芯事件是哪家媒体帅先曝光的【提问】
汉芯事件是哪家媒体帅先曝光的您好亲,汉芯事件是原《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杨琳桦。汉芯事件是指上海交通大学原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号称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芯片,并以此向国家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但事后经人举报及媒体调查,发现所谓汉芯,竟然是陈进采购了美国飞思卡尔的芯片后,雇佣民工将对方LOGO打磨掉,换上汉芯字样的一出闹剧。是《21世纪经济报道》在1月到3月间,一连发表了九篇关于汉芯造假的重磅调查,一举揭开了幕后的重重迷雾,也直接推动了有关部门高效率地调查结果公布。作者是原《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杨琳桦,她是当时21汉芯调查组的一位主力记者——杨琳桦的这篇手记,全面而系统地还原了21的记者们当年是如何将这么一个隐秘复杂的造假事件抽丝剥茧,且铁证如山地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希望可以帮到您哦。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