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的人物关系

2024-05-04 20:15

1. 马海德的人物关系

 苏菲,又名周苏菲,原名周素珍,1920年5月19日出生于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横塘现东大居委会。6岁入学。1935年,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同年夏天考入上海正风中学高中文科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苏菲随艺术供应社部分同志撤离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带枪的人》等话剧演出。在延安,与国际友人马海德大夫结婚。194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苏菲随军从延安进入北京城。入京后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1960年起曾导演和参与导演多部电影,如《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1988年至今,苏菲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苏菲现居住北京,虽九十又三,仍身体硬朗。 1950年马海德带领小组成员在普查性病时,群众对抽血化验接受不了,马海德亲自示范,让医务人员在自己身上抽血,以此来取得群众的配合。他非常重视基层防治机构的工作质量,不惜花费时间逐项检查病人的病历、化验结果、治疗记录以及统计表格等。他常常在基层举办性病学习班,并亲自为学员讲课,作示教等。他说:“要搞好一个地区的性病防治工作,必须依靠当地的干部和医务人员。”马海德很注意同当地的干部搞好关系,每当一个点的工作结束时,他都和当地干部一起总结工作,并将书面总结材料留给当地干部一份。他还教育皮肤性病研究所的同事们,要注意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基层工作时,马海德和大家同甘共苦,同吃同住,一起爬山、涉水,从不搞特殊化。他住过蒙古包、破庙,睡过临时旅店的土炕,也曾和4个人合盖过一条粗布破被。他还常常带病坚持工作。尽管条件艰苦,但在工作之余他还和大家一起跳舞、聊家常、说笑话,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在幅员辽阔的农牧区,对梅毒患者要一个不漏地进行复查,困难是很大的,常常为了寻找一个病人,他们要跑很远的路程。有时做实验,水质不好,不能保证血清试验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马海德总是自己动手,教大家就地取材,做简易的沙滤缸,保证实验用水的质量。平时,从病损中检查梅毒螺旋体,需要用暗视野显微镜,可是这些地方没有电,马海德就对显微镜进行了改造,用干电池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活动的螺旋体,从而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马海德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1981年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卫生部的支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马海德认为不能再沿用欧美国家19世纪建立麻风村、麻风病院的老办法,而应根据中国国情,大胆闯出一条防治麻风病的新路子来。他尊重科学,强调防治麻风病应由住院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化学药物联移动图片合治疗;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并重;由专业队伍孤军作战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作战的“四个转变”的作法。他还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国际上的广泛援助。1985年,经他不懈的努力,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中国麻风病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并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麻风病专家出席了会议。他们亲眼看到了中国防治麻风病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会的各国麻风基金会代表纷纷找到马海德,表示从1980年起,马海德把国外治疗麻风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中国。用这种药疗方法,病人一周内即可脱离传染期,平均两年即可治愈。但是这种联合药疗的3种药品价格较高,因而影响了在全国推广使用。为此,马海德抱病出访了十几个国家,经过紧张的工作,终于使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荷兰、英国和原联邦德国等国家的麻风基金会,分别同中国有麻风病防治任务的省区建立了对口联系,并提供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交通工具等援助。这样,到1986年底,强杀菌联合药疗在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使全国每一个麻风病人的治疗都有了可靠的保证,大大加速了消灭麻风的进程。  马海德和斯诺到保安不久,就要求去红军前线部队访问。经党中央安排,派伍修权为翻译,陪同他俩经过长途跋涉,同年8月16日,来到宁夏豫旺县的西征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热烈欢迎。当地群众多为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恰好海德姆会说一些阿拉伯语,会写阿拉伯文。原来海德姆出生在美国,但祖籍是黎巴嫩,知道伊斯兰教习俗。为此,他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尊重,阿訇经常请他到家里做客吃饭。他和红军医生戴济民(回族)共同经常给群众看病,他的医术,更得到群众信任。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也请他帮助做回民群众的工作,他把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摘译成阿文,让红军战士照着他写的样子刷在墙上,回民同意支援红军。他在与回民的频繁接触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发现回民姓马的人很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他为了同回族兄弟交知心朋友,决定自己也姓马,改名叫马海德。他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系在一起。

马海德的人物关系

2. 马海德的介绍

马海德(1910年9月-1988年10月)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1933年取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于1933年来到上海。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并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成果。马海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 马海德的介绍

马海德(罗伟饰),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1是由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北京中视嘉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力超(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联合出品革命爱情史诗剧,剧中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23岁就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到中国考察和工作,1937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海德不仅为革命时期的医疗事业立下不朽功绩,还在延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通讯社顾问,积极参加外事活动和对外宣传工作。

马海德的介绍

4. 马德海的介绍

马德海 男,汉族,1942年11月9日生于宁城县汐子镇柏林营子。幼年在本村读小学,1962年八里罕高中毕业,即在汐子镇中学任教,1966年读内蒙古师范大学函授专科毕业。1970年在汐子镇轴承厂当工人,后任厂长。1983年任宁城县卷烟厂副厂长,1984年任宁城县八里罕酒厂厂长,现任内蒙古宁城集团董事长。

5. 马德海的介绍

马德海同志1953年10月出生,1972年3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毕业,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马德海的介绍

6. 马海生的人物评价

马海生拥有浪漫的情歌和轻熟男的优雅外形,(四川广播电视台评) ,他凭借柔美的情歌和温暖的笑容融化了众多女粉丝的心,他具有迷人的气质,眼神时而迷离时而坚毅,似透明无辜却仿佛能看穿心底,绽放出超炫迷人的男人魅力,一身暖橘色也给粉丝们展露了他浓浓的文艺情怀(金鹰网评) 。马海生除了身上那一份王子的贵族气息,他更多了一份野性,多了一份男人的味道(腾讯评) 。

7. 马海德怎么死的

马海德(1910年9月-1988年10月)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1933年取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于1933年来到上海。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并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成果。

马海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马海德怎么死的

8. 马德高的人物生平

马德高,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诸城师范学校,选择了英语专业,开始了英语学习的历程。1984年,毕业后在一所高中任英语老师;1988年,考取了东北财经大学审计专业。大学期间,他凭着对英语的刻苦学习和用心钻研,开创了自己的英语词汇记忆法,并编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英语常用词星火式巧记速记》。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工作,继续从事英语记忆法的研究,并开始从事英语词汇记忆方面的写作。1997年,成立了济南星火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星火式记忆法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由他编写出版的星火英语词汇书在一个月时间内销量突破40 000册!2004年,《全新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精练(1-6级)》版权被培生(朗文)集团引进,对此,《中国图书商报》在2004年9月17日报道:“让外国人看中国人写的辅导书学习英语,星火英语做到了”。2005年6月,成立“山东星火书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总主编。2006年4月18日,北京盛世星火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6年7月,星火国际出版有限公司(香港)注册成立。2006年8月,台湾某权威机构高度评价星火词汇为“资讯满载,功能更胜字典的实用工具书”!2007年11月,山东星火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星火事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