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淡水湖野生动物种群每年减少4%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4 20:48

1. 导致淡水湖野生动物种群每年减少4%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越来越严重,据报道,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淡水湖野生动物种群每年持续减少百分之四。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这就意味着每年都有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那么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导致淡水湖野生动物锐减有一个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滥杀野生动物。现在城市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鲜食物或是猎奇的心理,就想吃野生的动物。比如是野生的鱼,或者是山里的各种野味,有买卖才会有杀害。尽管知道猎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的,可是这些不法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愿意伤害那些无辜的生灵。这次新冠疫情,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就有着众多卖野味的商家,希望政府能够好好整治,保护野生动物。

第二点我认为是水源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带给自然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工厂污水的肆意排放,不可回收的垃圾随意乱扔,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一些有毒气体的肆意散发这些都是水源污染的罪魁祸首。水源被我污染了,湖泊里的鱼类相继死去,这也会导致其他的野生动物失去食物来源,遭受灭顶之灾。这些野生动物赖以生存和依赖的家园正在被破坏着,失去生存的家园,这也是导致这些动物种群减少的原因。

淡水湖泊跟湿地一样,都是上天的馈赠,它们就像是地球的肺部,净化着空气,保护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同时这样的生态系统也是非常脆弱的,一环接着一环才能够生生不息。如果人类滥砍滥伐,肆意破坏,这些湖泊、湿地最后一定会消失在地球上,最后,呼吁大家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导致淡水湖野生动物种群每年减少4%的原因是什么?

2. 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为何会每年减少4%?

9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发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中指出,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包括由于人类粮食生产方式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导致了陆地物种数量急剧下降。在所有生物群系中,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幅最大,达到84%,这相当于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每年以4%的速度在减少。
报告跟踪了近21000个种群中近4000种脊椎动物在1970年至2016年间的数据。报告发现,土地用途变化、野生动物利用及贸易等问题加剧了地球应对大流行病的脆弱性, 这些问题也是导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8%的主要因素。

扩展资料
自然正在遭受破坏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认为,这份科学研究报告如同地球两年一次的体检报告,从多个角度再次验证了自然正在遭受破坏的事实,并深入分析了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如果人类依然忽略来自大自然的预警,我们的食物、生计、健康和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周非表示,WWF中国即将于9月下旬发布《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该报告将为长江提供一份体检报告,并且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提出永葆长江生命力的重要策略。这不仅是我们助力长江大保护的行动,同时也将为全球大江大河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中国经验。”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先进的模型推演,指出了前行的方向。”周非说,“实现所需的转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而更需要领导力、团结一心和执行力。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国近年来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WWF地球生命力报告: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每年减少4%

3. 研究显示巨型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88%

 据外媒报道,一些人可能已经通过观看各种电视节目得知在世界的湖泊和河流中找到大鱼变得越来越困难。 然而,一项新的国际研究证实,最近大型淡水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 
      在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学和内陆渔业研究所科学家的带领下,该研究调查了1970年至2012年间在全球范围内聚集的全球淡水巨型动物种群数据。在此期间计算的126种物种包括30公斤以上(66磅)动物,如河豚、河狸、鳄鱼、巨龟和鲟鱼。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在42年的时间跨度内,发现淡水巨型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惊人的88%。这是同期陆地或海洋中减少的脊椎动物的数量的两倍。
   从区域来看,Indomalaya生物地理区域(南亚和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古北界(欧洲,北非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数量最高,分别为99%和97%。就受影响最严重的物种而言,鲟鱼、鲑鱼和巨型鲶鱼等大型鱼类的下降率为94%,其次是水生爬行动物减少了72%。
   导致这些动物种群减少的最大罪魁祸首似乎是过度捕捞,因为动物被杀死的速度超过它们繁殖的速度。此外,不断增加的河流筑坝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物种无法进入其觅食场和产卵场。
   然而,还有人指出,近年来的保护工作已导致13种巨型动物物种的稳定甚至增加。其中包括美国的绿鲟和美洲河狸,以及亚洲湄公河流域的伊洛瓦底江河豚。此外,虽然边境国家之间的差异使得欧洲的保护工作变得困难,但欧亚海狸已被重新引入曾经发现的地区,同时也在努力重新引入两种鲟鱼。
   最近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表明,非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工作。

研究显示巨型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88%

4. 淡水动物群的分布

【地球上淡水动物群】鲤形目在地球上分为下列七区:1.澳洲区:界限包括澳洲.新几内亚,以及西伯里斯岛以东的大小岛屿在内;本区的动物群无真正意义上的淡水鲤科种类,真正淡水鱼只有肺鱼,主要以仙丹水的鱼类,如鲈鱼类.瑕虎鱼类及鲻科鱼类等,也有一些鲶类分布。2.马达加斯加岛区:真正淡水种类只有海鲶科1种。其它种类均系经海洋进入淡水的,该岛主要为海鲶科及丽鱼科鱼类。3.新热带区:界限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又可以分为2个区,一区在南部,淡水鱼类十分贫乏;另一区在南美北部及中美洲,种属繁多,该区特有鲶类有9个科,该区特有的拟鲤亚目共4个科,电鳗亚目亦为此区特有,还产美洲肺鱼。4.非洲区:本区鱼类与南美及印度区有相似之处,本区与南美共有的鱼类有脂鲤科(Characidae).丽鱼科(Cichlidae).将鱼科(Cyprinodontidae);本区与印度区共有的有鲶形目的3个科.乌鳢科(Ophiocephalidae).刺鳅亚目等;本区特有的鱼类有鹰嘴鱼科(Morrnyridae).多鳍鱼(Polypters).非洲肺鱼等。5.印度区:界限包括印度.东南亚.爪哇.苏门达腊与婆罗洲。此区鱼类有许多与非洲区相似,故此有人提出南美.非洲.印度在白垩纪初期联合为一个大陆。本区特有种为某些鲶形目鱼类(Amblycepidae)。我国属此区的东洋区Oriental(Region的印支异他分区部分,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南海诸岛及华南亚区(包括珠海.海南岛.浙闽.台湾分区)。6.古北区:界限包括欧洲及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和长江以北地区。本区淡水鱼类最为丰富,鲤科种类繁多,此区若干鲶类及大量鲤科均自印度逐渐北移,经中国.俄罗斯.东行入北美洲,西去到欧洲。我国均属此区的中亚亚区部分,包括黑龙江分区,内蒙古分区,河套分区,江河平原亚区。7.新北区:界限包括加拿大、美国及墨西哥。大部分古北区及新北区共有的类群有狗鱼科.鲈科(Percidae).鳅科.鲤科等,此区特有的类群有雀鳝鱼、弓鳍鱼。大部分胭脂鱼及洄科(Amiuridae)鱼类。据古地理学的研究,此2区于白垩纪及渐新世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

5. 淡水动物群的基本信息

【贝加尔湖简介】 以“俄国的加拉帕戈斯”而闻名于世的贝加尔湖,因其悠久的年代和人迹罕见,使它成为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和最稀有的淡水动物群的地区之一,而这一动物群对于进化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淡水动物群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