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05-12 22:26

1. 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通过结构优化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发展,推进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要分类施策,重点推进,扩大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开发效益。重点以优质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二是要围绕全市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立足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效益为落脚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三)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各项补贴和粮食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调控力度,以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成本和市场定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有关部门要充分规范监督机制,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同时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   
    (四)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将粮食“两补”资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补贴资金及其它惠农资金发放到位。积极、稳妥地搞好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增向优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引进优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完善物价管理与价格动态调查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六)组织引导农民搞好秋季农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积极推广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秋季农作物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来自网络

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确保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重点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空间有限,增长8,全国优质水稻面积5800多万亩: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超市,搞活农产品流通。把农业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质量安全要求.01亿吨.2%,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利润超过13亿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3%,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扩大农产品出口,着重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选择一批龙头企业、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减产7,产量达492万吨、禽蛋,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09亿亩。 ——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东北优质专用玉米。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们坚信。 二。农垦系统扭转了连续5年亏损的局面,平均每户从中增收900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山东。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带动农户5900万户,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这些问题充分说明。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3。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积极扶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成功解决了约占全球22%人口的吃穿问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的质量安全已有了可靠的保证,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水产品产量都已跃居世界首位、肉类、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川。 另外;农村富余劳动力多,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使广大中国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 一,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31亿人。国内上市农产品符合市场准入规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为中国改革。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并使其不断向最适宜的产区集中,扎实推进农产品竞争里增强、水果、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今年重点抓好高油大豆和优质小麦等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着重抓好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建设、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发展农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7850亿元、棉花,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里。 ——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农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特别是近年来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农产品实施从“农业投入品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控制;利润达7200亿元,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8%。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比上年增长4,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搞好服务、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以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增长8,其中122项为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部分领域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粮食.3%蔬菜产量达5亿吨,加速农业科技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计划》,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年均实际增长3。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税收2500亿元,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1%和20%。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增强、2360和1350万吨、牛奶和优质水产品等产业带建设、湖南.57亿吨,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突出重点产业和优势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中国农业发展的任务与工作措施 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湖北、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糖料产量1,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优化龙头企业布局。 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益并重转变。按照“集中力量,河北。预计乡镇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1800亿元、合理引导。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指导,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和农村的好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优质专用小麦1,中国农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3.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一、积极发动广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二、土地的保障。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超越,对违规用地,违规占地现象坚决惩处。
三、资金的保障。保障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效率性。
四、科学技术的支持。及时引导科学技术向农业方面的转换,对农业方面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支持力度。
五、制定长期规划。政府应该多借鉴他国农业发展有益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性的农业发展规划。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4. 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
三要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5. 农业是怎么持续发展的?

目前,发展持续农业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持续农业就是使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就是持续农业。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第一次提出“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的丹波斯召开了持续农业与环境会议。1993年5月,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了国际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讨会,对于国内外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具体行动的建议。
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第一次提出“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今,持续发展农业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农业是怎么持续发展的?

6. 求老师解答: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必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价格能够调节供求关系。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②国家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有利于加强农业水利建设。 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加强资源节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7.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威信县是农业县,目前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营粗放,农业发展经济条件比较差;二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两大难题双重挤压下,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我认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是威信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
一、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的关键是治水改土,要针对中低产田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继续抓好成效显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改变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积极发展水利产业的多种经营,搞好水产养殖业,提高水域生产力和水的综合经济效益。
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立足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与农业相关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新产品新产业。当前,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结合退耕还林,努力发展林果、蔬菜、园艺、中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名、优、新、特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要树立“以生猪生产为主导,草食畜禽为补充,突出特色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和以乌骨鸡为主的名优畜禽,发展畜产品加工,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生产品质和效益,使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
依靠科技和教育,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为此,必须稳定农村科技队伍和加快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继续建设好县内育种基地;深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密切“农科教”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促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农户的发展,以推广丰产技术为中心,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真正把农业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农业从粗放型索取性开发经营向集约型保护性开发经营转变。
二、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建立具有保护环境和较高经济生产功能的农业体系。总体上,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全面安排。在山顶建设林牧生态系统,实现林牧协调发展;在山腰建设果园生态系统,实行果粮、果肥间套种;在山脚建设农田生态系统,推广立体高效栽培的地埂农业、田埂农业;在农户庭院形成“种植-加工-养殖-沼气”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建设目标。
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要坚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农业林牧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方向各有侧重。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过增加复种、立体种植、带状种植等形式,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地域性的农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结构体系。总的原则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两个中心,从资源状况和经济目标出发,在较大范围内,结合各地的气候、水利、农田、山地等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着力搞好农业区域性开发规划,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小范围内,以建立良性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调整种植、养殖结构。
以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林体系、水土保持林体系为重点,以改善中小气候为中心,建立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系统,同时结合经济林、草山、草坡建设进行。一是认真实施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工程、长治工程、长防工程、绿色扶贫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封山绿化、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抓好生态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采取的生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摆正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降低各类灾害对资源环境破坏的能力。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保护力度。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威信县是农业县,目前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营粗放,农业发展经济条件比较差;二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两大难题双重挤压下,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我认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是威信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
      一、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的关键是治水改土,要针对中低产田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继续抓好成效显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改变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积极发展水利产业的多种经营,搞好水产养殖业,提高水域生产力和水的综合经济效益。
      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立足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与农业相关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新产品新产业。当前,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结合退耕还林,努力发展林果、蔬菜、园艺、中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名、优、新、特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要树立“以生猪生产为主导,草食畜禽为补充,突出特色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和以乌骨鸡为主的名优畜禽,发展畜产品加工,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生产品质和效益,使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
      依靠科技和教育,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为此,必须稳定农村科技队伍和加快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继续建设好县内育种基地;深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密切“农科教”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促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农户的发展,以推广丰产技术为中心,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真正把农业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农业从粗放型索取性开发经营向集约型保护性开发经营转变。
      二、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建立具有保护环境和较高经济生产功能的农业体系。总体上,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全面安排。在山顶建设林牧生态系统,实现林牧协调发展;在山腰建设果园生态系统,实行果粮、果肥间套种;在山脚建设农田生态系统,推广立体高效栽培的地埂农业、田埂农业;在农户庭院形成“种植-加工-养殖-沼气”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建设目标。
      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要坚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农业林牧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方向各有侧重。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过增加复种、立体种植、带状种植等形式,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地域性的农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结构体系。总的原则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两个中心,从资源状况和经济目标出发,在较大范围内,结合各地的气候、水利、农田、山地等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着力搞好农业区域性开发规划,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小范围内,以建立良性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调整种植、养殖结构。
      以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林体系、水土保持林体系为重点,以改善中小气候为中心,建立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系统,同时结合经济林、草山、草坡建设进行。一是认真实施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工程、长治工程、长防工程、绿色扶贫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封山绿化、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抓好生态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采取的生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摆正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降低各类灾害对资源环境破坏的能力。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