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

2024-05-11 14:58

1. 如何理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金融创新风险
  1、金融创新风险概述
  金融创新风险是金融创新过程中,创新供给主体的创新措施不能顺利实施,或者是创新收益遭到损失的可能性。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二是金融创新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金融创新风险不同于产业创新风险。首先,产业创新风险主要存在于新成果的市场认可度及潜在收益的获得程度上,而金融业不仅具有产业创新的风险,还具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特殊的行业风险,金融创新在追逐利润时也制造出了新的风险。其次,金融创新无法申请专利,具有广泛的可模仿性和可推广性。只有通过被模仿和推广的活动,创新才能真正被社会所接受,否则将会由于市场规模不经济、接受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创新成果的市场需求量过小、创新成本过高,从而发生市场缺损、作用缺损以及价值缺损,使得创新者很难获得全部潜在的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后,金融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金融创新风险要比产业创新风险具有更广的影响面和更大的影响力。
  2、金融创新风险的构成
  (1)设计风险。设计风险是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的可能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市场价格变动导致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价格,主要是指基础资产的价格。不同的衍生产品所涉及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
  (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履约风险,是衍生交易中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持有者在找不到适当的对手时,只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衍生工具出售所造成的风险。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
  (6)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而出现的判断错误、记账错误、结算错误、交割错误以及和约错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7)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利用金融创新进行投机而导致的风险。
  (8)伙伴风险。伙伴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而导致的风险。
  (9)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合法律规范,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
  (10)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和法规或其他原因,而给组织金融创新的机构或交易中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
  3、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
  (1)金融创新使通货膨胀成为可能。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应的主体。传统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供应的职责主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担负。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商业银行则以派生存款的形式创造和收缩货币。金融创新以后,这一格局被打破。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诸多与活期存款类似的新型负债账户就具有较强的存款派生能力。而且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利用电子资金转拨系统开办支票账户、可转让存单、电话付款、证券化贷款等业务来创造货币,虽然其创造货币的能力不及商业银行,但它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增加了银行控制信贷的难度。在利益驱动下,银行与非银行机构还会不加限制地扩大信贷,使货币供应量增多。
  其次,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金融电子化是金融创新的特征之一,金融机构应用电子技术使其业务由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成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多功能信用卡、自动转账服务、银行电话付款等新工具的普及明显缩减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
  (2)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了数次震惊世界的金融事件:墨西哥金融危机、美国奥兰治事件、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股灾等等,都是金融风险过大,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所致。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当局,都普遍推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把风险防范和保持稳定性放在首要位置。
  (3)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监管的领域扩大,对象增多。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种类明显增多,各式各样的准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由于生产国际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对全球性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加之持续不断的各个金融领域的创新,促进了跨国银行这种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在金融机构业务和组织创新的基础上,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传统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分工的界限日益模糊。因此,金融监管不但要监管传统的金融机构,还要监管各种新型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不仅要监管国内的金融机构,还要监管跨国性金融机构;不但要监管传统的金融业务,还要监管新兴业务。这样就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互关系来看,金融监管制度总是针对现有的金融业务及经营范围制定的。然而,金融机构为了摆脱或逃避金融当局的管制,便通过创新来增强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反过来,当这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或金融当局的目标构成威胁时,政府或金融当局又会采取新的管制和干预措施,于是又引发新一轮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监管的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或工具创新,从而使得现实的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所下降。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
  1、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
  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是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国内外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对金融创新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的行为体系。该体系由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目标、防范主体、防范客体和防范方法这四个要素组成。
  第一,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目标。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目标也就是构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内外金融创新风险所带来的和可能带来收益减少的损失和成本增加的损失。
  第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主体。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主体是金融创新风险防范行为的承担者,包括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就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和创新者。在风险防范的实践中,这两个层次的主体是难以分开的。
  第三,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客体。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客体是指金融创新风险防范行为的作用对象,也就是金融创新风险,它包括设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投机风险、伙伴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第四,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方法。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方法是指对金融创新风险客体实施控制的技术措施,这是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所在。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的回避、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摊与转移、风险的预警预控管理。
  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在金融创新中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不同的金融创新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和防范,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
  (1)金融创新风险的回避。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的中止、放弃某种决策方案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回避的前提在于金融创新主体能够准确对自身条件和外部形势,以及对客观存在风险的属性和大小有准确的认识。
  正确的金融创新风险回避策略并不是盲目地、一味地回避风险,而应该在恰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回避风险。金融创新风险回避应该是一种策略性、艺术性、技巧性的回避。当金融创新主体的自身实力无力承担可能的损失,而且确实无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时;当金融创新主体有多种项目、领域可供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当金融创新主体没有必要去涉足某领域或是冒险时,均可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2)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散。风险分散是同一投资主体投资于不同的项目,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多数企业通常采取投资组合、项目组合、多元化经营这三种方式来分散风险,而用于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散则可采取投资组合以及多元化经营这两种方式来分散风险。
  首先,投资组合。金融创新由于自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使得非系统性风险远远大于普通的金融业务,因而可能的投资收益也大于普通业务,创新者正是看中这部分超常收益而宁愿承担较大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创新投资者必须慎重考虑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
  其次,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一个优点在于减少了利润的波动,因此金融创新主体应力争作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组合。创新主体应选择在价格上是负相关的创新组合,这样就有利于分散风险,而高度相关的创新组合不利于分散风险。但是,也不能高估了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作用。多元化经营不仅分散了用于金融创新的资源,而且它对创新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就会提高创新成本,导致金融创新的失败。
  (3)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摊与转移。风险的分摊不同于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摊是多个投资主体参与同一个项目的投资,使风险在多
  个投资主体中分摊。显然,随着投资参与人数的增加,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是递减的。不仅如此,随着投资参与人数的增加,总体风险也是递减的。
  风险的转移是指风险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承担主体转移,风险的转移可分为风险的财务转移和非财务转移。风险的财务转移是风险活动的承担者不变,只是财务损失主体发生了转移,譬如采取投保或担保的方式来转移风险。风险的非财务转移即实体转移,是风险活动连同其财务责任全部由一个承担主体转移到另一个承担主体,譬如采取委托、发包、招标或出售的方式来转移风险。然而,金融创新风险的转移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风险转移,金融创新风险的转移多数是通过金融衍生物来实现的。
  (4)金融创新风险的预警预控管理。有效的风险预警预控管理是确保金融创新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通过监测可能产生金融创新风险的动向与征候,可以及时为金融创新提供决策依据,阻止金融创新风险向金融危机转化。金融创新风险预警预控管理主要是预警预控指标的选取和预警预控系统的操作。
  金融业是一个技术性强、利润丰厚、竞争激烈的高风险领域,无任何风险的金融运行体系是不存在的,因此如果我们能事先预测出风险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并及时化解风险,就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借鉴世界各国金融风险防范的经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可以采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预警子系统相结合的垂直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其中,宏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宏观金融风险,即监测国际金融风险走势和一个国家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中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国内各经济区域内金融体系面临的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一定金融环境下微观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这三个预警子系统要协调动作,自上而下地实行监控。
  2、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策略
  (1)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范。首先,完善立法。对金融创新活动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程序,制定关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使金融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执行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来规范。同时建立关于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的有效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其次,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金融监管机构要派专人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全面了解金融创新的过程,准确掌握其产品的风险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和教授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论证并审定能否进行金融创新。
  再次,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除了按照《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作出规定外,还要根据其资本量、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及当前的市场波动状况给出一系列的风险监控指标,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最后,加强各国金融政策的相互协调。传统的监管机构基本是国家化的,各国政府一般都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制定金融政策,由于政策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大规模投机资本为了寻求套利套汇,频繁出入各国的金融市场,放大了金融风险。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协调货币政策,从而把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金融创新主体的风险防范。第一,确立风险管理意识。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金融企业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必须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使他们明白,在充满风险的经营环境中,一味地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只有面对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二,明确风险管理原则。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金融机构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第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作出正确的风险预测。此外,金融机构还要保证本系统内信息的上下畅通,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修补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预控系统存在的漏洞。
  第四,加强内部监管。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监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强表外业务的管理。金融创新主体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能力等确定表外业务占全部资产额的比例,并把握好表外头寸。同时,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要分开管理,建立完善的表外业务报表制度,加强表外业务的统计和核算。二还要加强对表外业务定期与不定期的内部稽核。及时发现表外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应付突发事件的措施。要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要有集中、统一的调节和控制,要对其规定业务范围及各类业务的规模和审批权限,加大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资金流动的管理力度。三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对金融机构内部重要的和高风险的部门进行分工并明确责任,使各部门在互相制约的基础上既保持协调合作,又能职能分离、风险分担。
  三、结论
  金融创新的风险体系是一个由多种风险交织在一起的彼此制约的复杂链条,它们共同影响和作用于金融创新的整个过程。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通货膨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除此之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也是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原因之一。因此,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我国在进行金融创新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国情,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基本的立足点,以市场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新时要充分考虑我国金融体制的特点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或引进国外的创新成果,避免一刀切。金融创新的目的在于规避风险,获取利润,因此在金融创新之前,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为创新成功奠定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

2. 金融风险预测与其他金融风险管理程序的关系

  金融风险预测与其他金融风险管理程序的关系具体如下:
  1,金融风险预测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了解金融风险的手段;
  2,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金融风险预测,可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风险预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风险规避即控制的基础。任何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外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在对风险事件进行预测中,需要综合考虑考虑到这些不确定的、随机的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风险预测是指在工作之前对工作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可能出现的事物异常进行预测制订对策从而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措施.目前有一种典型的观点即认为通过完善“五防”装置功能并且增加其强制性能避免误操作事故即完全从技术角度杜绝误操作事故。

3. 金融风险管理者应对金融风险的对策有哪些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患于未然
2.市场开放稳定有序,避免强烈冲击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4.加强和国际金融界的合作,争取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
5.加强监管房地产市场
6.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7.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创新

  

金融风险管理者应对金融风险的对策有哪些

4. 为什么说鉴别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亲 你好 (1)金融风险管理根据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指作为风险直接承担者的经济个体对其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
外部管理主要包括行业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管,其管理主体不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因而不是作为受险主体对自身的风险进行管理,而是对合融市场的参与者的风险行为进行约束。

(2)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金融风险管理和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只是对个别金融机构、企业或者部分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目标是采用合理方法使得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降低。
宏观金融风险则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其目标是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1.2 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1.2.1 金融风险管理对微观经济层面的意义
可以使得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经济主体作出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摘要】
为什么说鉴别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亲 你好 (1)金融风险管理根据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指作为风险直接承担者的经济个体对其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
外部管理主要包括行业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管,其管理主体不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因而不是作为受险主体对自身的风险进行管理,而是对合融市场的参与者的风险行为进行约束。

(2)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金融风险管理和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只是对个别金融机构、企业或者部分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目标是采用合理方法使得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降低。
宏观金融风险则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其目标是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1.2 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1.2.1 金融风险管理对微观经济层面的意义
可以使得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经济主体作出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回答】

5.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及金融风险存在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的关系。首先,金融管制对金融创新具有诱发作用。因为金融管制是对金融企业的一种成本附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必然要摆脱这种局面,通过创新来规避政策管制。但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政府会更严厉地管制,结果是:管制—创新,创新—管制,两者互为因果。其次,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管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金融创新使以往的金融管制失支效力,并推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也增大了金融风险,因此,各国政府必然会完善金融管制。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首先,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70年代以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NOW账户、可转让贷款合同等,在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规避了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等。其次,金融创新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表现在: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业务的风险;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金融创新为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及金融风险存在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6. 风险管理问题 1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2 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现状。

国内银行业急需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离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巨额存款失窃案曝光一年后,同属于中行黑龙江分行的中行四马路支行再曝巨额资金失窃案。该案至今尚有4亿多元人民币不知去向。据报道,自2003年3月起,集贤县富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全先后以各种名义,从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96张,滚动金额达9.146亿元,其中56张贴现后、兑付期之前以现金偿还;其余汇票贴现金额达4.325亿元。也就是说,至今尚有4亿多元人民币不知去向。 
    一般来说,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企业出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承兑汇票被盗后,持票人即可在其他银行贴现窃取资金,而开出汇票的承兑行必须承担承兑义务。因此在银行系统内部,银行承兑汇票向来视同现金管理,其出票、贴现和承兑,在一家银行内部和银行之间都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复核系统。然而,四马路支行先后开出的96张承兑汇票却如隐形一般,从容摆脱了内外监管,安然无恙地体外循环长达两年之久。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所有参与这一巨案策划组织的,均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银行基层支行负责人和私营业主 
    而从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的大案来看,一方面说明,目前国有银行的改革与重组正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长期隐藏于监管死角的罪犯们已无所遁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以往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较为受到重视,也有相应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但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却相当不足,也没有引起银行业及监管当局足够的重视。 
    所谓的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包括对银行业务运作中各个操作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对这些政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故调查、危机处理等相应的管理和保障措施。巴塞尔委员会曾发布了管理与监督操作风险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基本方法。 
    而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的大案也就是一项严重的操作风险大案。国内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复杂程度不高,而且业务流程都有严格规则与程序,但是由于国内银行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却很大,一些表面上是其他风险造成的损失,从根本上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造成。四马路支行的事件就是如此。 
    比如,按照现行国内使用承兑汇票的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像中国银行四马路支行这样的基层行,只能根据使用量到分行去申领,且申领必须填报要求出票的客户情况以及使用目的。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性;针对大面额汇票(100万元以上者),还需要到出票行实地复核。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但是,在四马路支行案中,这一系列监控措施一一被绕过,这当然与银行内部人士的合谋有关。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与管理还处于十分低级的水平,国内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措施与监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健全的风险文化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有效监管得以进行。 
    因此,从四马路支行案件的来看,要减少国内银行业诸如此类的操作风险,就得先从完善落实风险文化,提高内部监管能力,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道德水平入手。特别应在建立便捷、完善、能控制风险的信息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模式,加强内外审计,把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并应该把现代操作风险管理技术量化,建立风险指标体系,用来表征某些业务操作风险的大小,从而为进行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国内银行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何来防范操作风险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7. 如何理解风险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内的创新,是将金融领域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金融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因变量的不确定造成结果发生的波动,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金融创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涌现,极大的推动了金融发展。

如何理解风险与金融的关系?

8. 如何处理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要进一步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水平,在高水平双向开放中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稳定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只有着力稳定经济,才有条件稳定金融,这里的关键是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把握好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只有把金融放在实体经济的大局中,找准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才能实现自身稳定。二是处理好强化市场约束与维护金融稳定的关系。关键是任何时候都要把市场约束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形成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常态化机制。三是处理好推动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及时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为金融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和根本保障。对于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等行为,要及时制止;对于假创新、伪创新现象,要及时揭露、及时查处。国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中大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