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哪些要求?

2024-05-07 17:04

1. 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哪些要求?

(一)对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素养与学习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仅是资产减值会计的需要,也是整个会计变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为了适应资产减值会计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另外,还应进行有效的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适当减少主观判断'
为更真实地披露资产价值,资产减值准则中加入了大量人为判断因素,这就给会计人员留下了一定的活动空问和判断余地。而主观判断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下,资产减值准则赋予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会给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应当适当减少人为判断,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3.使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更加规范合理
当有减值迹象表明资产己发生减值时确认减值损失,那么当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己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经减少时,主体重估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相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是合理的。禁止资产减值的转回可能会导致新的滥用,所以应在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同时对其做出严格的规范。
4.加强商誉公允价值的确认
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重要保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提高商誉的可操作性,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准则制定机构应该颁布更加详细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释和讲解,进一步规范企业价值分配的行为。
二.对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的建议
1.完善计提减值准备
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查错纠偏,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资产减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由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在被审单位管理当局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就应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的职责。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等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3.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时,有时会被企业暂时的情况所迷惑。企业由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少数企业不愿披露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因此,应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的经营责任制的范围,全面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
4.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要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职能,加强股东会、监事会及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二要加强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变更的理由及其影响应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各利益相关者或监事会有权要求管理当局对不合理的会计政策做出解释或予以披露。
总之,虽然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形成上已经做出了重大的飞跃,但是新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着会被个别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灰色空间。因此,对准则进行逐步规范性操作,还需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共同监督,力图在会计实务中真正能够贯彻到新准则的实质和内涵。

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哪些要求?

2. 资产减值核算的确认和信息披露属于资产核算吗

您好亲亲[开心]资产减值核算的确认和信息披露属于资产核算的,属于哦亲亲。资产减值会计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摘要】
资产减值核算的确认和信息披露属于资产核算吗【提问】
您好亲亲[开心]资产减值核算的确认和信息披露属于资产核算的,属于哦亲亲。资产减值会计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回答】
资产减值业务核算包括会计确认,信息披露吗?【提问】
是的[开心]【回答】

3. 资产减值信息如何披露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提供分部报告信息的,应当披露每个报告分部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 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一)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单项资产的,应当披露该单项资产的性质。提供分部报告信息的,还应披露该项资产所属的主要报告分部。(二)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下同)的,应当披露: 1.资产组的基本情况。 2.资产组中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 3.资产组的组成与前期相比发生变化的,应当披露变化的原因以及前期和当期资产组组成情况。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计提减值基本思路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相比。如果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则无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账面价值不等于净值,固定资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为净值,净值再扣除减值准备后为账面价值(净额)。账面余额是指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可收回金额的确认采用了孰高原则。 

资产减值信息如何披露

4. 资产减值信息如何披露

(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三)提供分部报告信息的,应当披露每个报告分部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 第二十七条 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一)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单项资产的,应当披露该单项资产的性质。提供分部报告信息的,还应披露该项资产所属的主要报告分部。 (二)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下同)的,应当披露: 1.资产组的基本情况。 2.资产组中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 3.资产组的组成与前期相比发生变化的,应当披露变化的原因以及前期和当期资产组组成情况。 第二十八条 对于重大资产减值,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资产(或者资产组,下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一)可收回金额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还应当披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基础。 (二)可收回金额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还应当披露估计其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以及该资产前期可收回金额也按照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情况下,前期所采用的折现率。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六条(一)、(二)和第二十七条(二)第2项信息应当按照资产类别予以披露。资产类别应当以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性质或者功能是否相同或者相似为基础确定。 第三十条 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或者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 (一)分摊到该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 (二)该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1.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还应当披露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不是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应当披露: (1)企业管理层在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所采用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2)企业管理层在确定各关键假设相关的价值时,是否与企业历史经验或者外部信息来源相一致;如不一致,应当说明理由。 2.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应当披露: (1)企业管理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2)企业管理层在确定各关键假设相关的价值时,是否与企业历史经验或者外部信息来源相一致;如不一致,应当说明理由。 (3)估计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 第三十一条 商誉的全部或者部分账面价值分摊到多个资产组、且分摊到每个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不重大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情况以及分摊到上述资产组的商誉合计金额。 商誉账面价值按照相同的关键假设分摊到上述多个资产组、且分摊的商誉合计金额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情况,并披露下列信息: (一)分摊到上述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合计。 (二)采用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三)企业管理层在确定各关键假设相关的价值时,是否与企业历史经验或者外部信息来源相一致;如不一致,应当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