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2024-05-17 16:50

1.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2.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如下:
 

沙家浜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常熟市南部,行政区域面积70.2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7789人(2017年),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沙家浜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唐市、横泾两座古镇,复社先驱杨彝、藏书家毛晋定居于此,明清时期产生进士举人40人。抗战时期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以沙家浜革命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唱红大江南北,沙家浜因此闻名遐迩。
沙家浜镇地势低洼,河浜纵横,芦苇丛生,气候温和湿润,经济以渔业、农业为本。改革开放后发展起一大批工业企业,形成了以玻璃模具、服装、机械、电子、太阳能光伏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旅游业占有重要地位,沙家浜景区内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芦荡湿地、横泾老街等景点。
2014年,沙家浜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159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8元。 [4]  沙家浜镇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  、全国环境优美镇 [6]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7]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8]  、国家卫生镇 [9]  、全国重点镇 [10]  等荣誉称号。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3.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
  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对剧本进一步修改,剧名改为《沙家浜》。
  历史中真实的“沙家浜”也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郭建光原型叫夏光
   
   戏中,郭建光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
  那么,这个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是谁呢?
   这里不能不提起革命前辈夏光。
  夏老是湖南省武冈县人,1926年刚满17岁,就在家乡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进入 *** 同志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被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新四军,1938年重新加入党的组织。
  抗战初期,曾任陈毅同志率领下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第三支队第6团作战参谋、江抗五路参谋长等职,1984年从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
  1982年5月,曾任江南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的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史工作会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也确有此人,他的名字叫夏光。
  ”沪剧《芦荡火种》的原作者文牧也说,革命前辈夏光同志就是剧中郭建光的生活原型。
   谁是阿庆嫂
   《沙家浜》中“智斗”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常演不衰。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庆嫂其人呢?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芦苇荡是“沙家浜”的原型,常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
  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就是一个,而且也是开茶馆的。
   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当地人,有胆有识,他和妻子陈二妹一起,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
  1941年7月,陈关林不幸被捕,同年11月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
  今年88岁的陈二妹,仍然住在常熟市董浜镇,如今正幸福地安度晚年。
   “胡传魁”其人
   在《沙家浜》中,胡传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草包司令。
  现实中的胡传魁是不是这样呢?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叫胡肇汉,和戏剧中的人物性格正好相反。
  胡肇汉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
  他是湖南岳阳人,兵痞出身,1926年担任 *** 保安特务团团长。
  1939年春,新四军东进江南,袭击虹桥机场日军,炸毁鬼子飞机,声威大振。
  胡肇汉脚踩两只船,连忙与新四军联合。
   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胡肇汉发生动摇,他在投靠 *** 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
  胡肇汉的便衣短枪队经常幽灵似地出没于阳澄湖水域,对我新四军不断骚扰,成了东路抗日部队的心腹之患。
  这时的胡肇汉已堕落成为与人民为敌的政治土匪。
   1950年9月15日深夜,匪首胡肇汉等28名顽匪潜伏到上海准备进行破坏活动时,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
  1950年11月28日,苏南苏州行政区人民法院宣判胡肇汉、王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沙家浜的历史故事

4. 沙家浜的故事简介400字数

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5. 沙家浜的内容简介

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吴县、昆山三市交界处。这里民风淳厚,鱼跃蟹肥,水网如织,风光旖旎,更加上万顷阳澄湖,千顷芦苇荡,从而成为新四军歼击日伪匪顽的游击战场,成为新四军伤病员治伤养病的后方医院,成为抗日军民结下鱼水深情的革命热土。为更好地宣传沙家浜,使更多的人来关心沙家浜,建设沙家浜,编者组织专门力量,编印了这本小书,将沙家浜的历史渊源、名人踪影、风物特产、名胜古迹,掌故趣闻融于其中。编者希望您读过后不仅有令人神往的追求,更有畅游沙家浜、钟情沙家浜的愿望和行动。

沙家浜的内容简介

6. 关于沙家浜的资料 有关沙家浜的简介

1、芦苇荡风景区占地250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建区理念。 
 
 2、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 
 
 3、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 
 
 4、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7. 沙家浜的故事原型

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

沙家浜的故事原型

8. 沙家浜简介

沙家浜镇是江苏省常熟市辖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常熟市南部,截至2014年,沙家浜镇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唐市集镇中环路145号,在常熟市政府驻地东南17千米处。
沙家浜镇经济自古以农业为本,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工业、乡镇工业逐步建立。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向高质量、多层次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迅猛发展,乡镇企业转制,旅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扩展资料:
沙家浜历史沿革
1、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位于今沙家浜镇境内的法华庵筑朗城,成为乡民聚居地。
2、唐代,今沙家浜镇境域常熟县属双凤乡。
3、1934年今沙家浜镇境域为第八区。
4、1945年中共常熟县委建立县政府,辖6个区,今沙家浜镇境域属东横区
5、1992年3月,撤销芦荡乡,设立沙家浜镇。
6、2003年6月,沙家浜镇和唐市镇合并为沙家浜镇,镇政府驻唐市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家浜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