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商业性设计的定义

2024-05-05 06:23

1. 美国 商业性设计的定义

以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也在发展中。这些流派的宗旨常常是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们在设计史中的地位也不应被忽略,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仍然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即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随着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商品的废止有三种形式: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三是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畸形儿,对于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厄尔等人认为这是对设计的最大鞭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且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实际应用它。另一些人,如诺伊斯等则认为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因而是不道德的。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设计是商业性设计的典型代表。战后的美国人需要一系列新的设计来反映和实现他们的乐观主义心情,消除战争期间物质匮乏带来的艰辛生活的记忆,汽车成了寄托他们希望的理想之物。正当强调功能、偏爱柔和色彩和简洁形式的现代主义在许多设计领域占上风时,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和福特纯粹视觉化的手法来反映美国人对于权力、流动和速度的向往,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虽然宽敞、华丽,但它们耗油多,功能上也不尽完善。对制造商来说这些无关紧要,因为他们生产的汽车并不是为了经久耐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把汽车作为力量和地位标志的心理。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实现,通过年度换型计划,设计师们源源推出时髦的新车型,让原有车辆很快在形式上过时,使车主在一两年内即放弃旧车而买新车。这些新车型一般只在造型上有变化,内部功能结构并无多大改变。

美国工业设计师厄尔在战后的汽车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在汽车的具体设计上有两个重要突破。其一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把汽车前挡风玻璃从平板玻璃改成弧形整片大玻璃,从而加强了汽车的整体性;其二是改变了原来对镀铬部件的使用方式,从只是在边线、轮框上部分镀铬,变成以镀铬部件作车标、线饰、灯具、反光镜等,这称为镀铬构件的雕塑化使用。厄尔主要为通用汽车公司从事设计。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国内市场。根据美国的道路条件及消费者的要求,通用汽车公司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定下了一个基本模式,即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和低底盘,从而提高车速,这也为厄尔的汽车设计定下了基调。厄尔在车身设计方面最有影响的创造是给小汽车加上尾鳍,这种造型在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一时。早在1948年,由厄尔设计的卡迪拉克双坐车就出现了尾鳍,它成了这一阶段最有争议的设计特征。到1955年卡迪拉克“艾尔多拉多”型小汽车的尾鳍已趋成熟,其整个设计是一种喷气时代高速度的标志,车篷光滑地从车头向后掠过,尾鳍从车身中伸出,形成喷气飞机喷火口的形状    1959年他又推出了“艾尔多拉多”59型轿车,其使车身更长、更低,更华丽的手法达到了顶峰。厄尔的设计基本上是一种纯形式的游戏,汽车的造型与细部处理和功能并无多大关系。这显然是与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背道而驰的,尽管厄尔一生作品累累,影响也十分广泛,但他没有获得过任何设计奖,因为多数设计评奖都是由鼓吹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主持的。

随着经济的衰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加和后来能源危机的出现,大而昂贵的汽车不再时髦。同时,从欧洲、日本进口的小型车提供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概念,并开始广泛地占领市场,迫使制造商改弦易张,放弃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由梦幻走向现实。

在其它一些工业设计领域,许多产品并不像汽车那样夸张。大量产品投入市场确实创造了选择的多样性,但又使得消费者不易了解产品的功能质量,而使选择遇到了困难,因此不愿接受过于标新立异的东西。这就使得设计师不能沉湎于纯形式的研究,而必须在创新与争取消费者认同之间做出平衡。罗维提出了MAYA原则,即“创新但又可接受”。德雷夫斯也认为必须将新的形式与人们熟悉的模式结合起来,才能为消费者接受。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美国商业性设计走向衰落,工业设计更加紧密地与行为学、经济学、生态学、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及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独立完整的学科,并开始由产品设计扩展到企业的视觉识别计划。这时工业设计师不再把追求新奇作为惟一的目标,而是更加重视设计中的宜人性、经济性、功能性等因素。

美国 商业性设计的定义

2. 什么是美国商业协议,表达什么内容呢?

什么是美国商业协议,有的什么内容呢?有国与国的,有公司与公司的,你看你问什么呢?

3. 美国商业环境好吗?

美国的监管严格,商业环境不错,但世界各国都一哄而入,导致高科技产品供应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也不高,盈利不易。

美国商业环境好吗?

4. 什么是美国商业协议,表达什么内容?

美国商业协议,这个是关系到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的一个商业秘密问题,表达的内容肯定不能向外透露的,这是毫无疑问。

5. 美国商业电视剧有哪些

创业公司 第一季 (2016)导演: 本·科泰  编剧: 本·科泰  主演: 艾迪·盖瑟吉 / 奥特玛拉·马蕾罗 / 马丁,《亿万第一季》是由尼尔·博格执导,保罗·吉亚玛提、戴米恩·路易斯、玛琳·阿克曼和玛姬·丝弗领衔主演的剧情类电视剧。

美国商业电视剧有哪些

6. 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美国商业环境的区别

区别如下:
1、从个体经济来看,美国的白丁老太太可以白手打造家居巨头,中国的白丁老太可以白手打造高档西服巨头美国的IT精英创造了首富,中国IT精英也同样创造了首富;从这两者轨迹来看,中国和美国没区别
2、从重工业上来看:国有钢铁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包括经济过热)扩张,民营钢铁必须在宏观调控中牺牲;这似乎印证了国有企业压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
 3、从房地产上:国有公司能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股份民营公司比较难;但是国有公司的财务情况,信用和运营能力要超过民营公司,而且对消费者更可靠;所以从银行的商业风险考虑这(倾向支持国资)似乎并没什么不妥。
 4、从金融电信保险能源等国家垄断行业来看,之所以国家垄断主要理由是国家安全;因为从人类商业史和商业的马太效应客观规律来看,优秀的个体可以在任何领域建立商业帝国从而控制和影响国家(的某部分);这种垄断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所以这也不构成中国与美国商业环境的不同(因为社会本质不同)。

7. 美国在商业管理方面比别的国家强的地方

美国沃尔玛公司时常名列世界500强首位。其经营特点充分说明了美国商业经营管理的优势所在。
        作为世界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确实有许多竞争优势。体现为以七个方面: 
1、管理高度规范化,经营理念科学化。沃尔玛所有管理均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无论总部管理人员还是商场营业员都是按照计算机的指令工作,绝不会随意行事。沃尔玛在价格上对国内企业的杀伤力远不及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化的管理; 
2、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沃尔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遗余力,专门负责软件设计的工程师就有2000多名,中国与美国总部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卫星来传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3、营运促销具有特色。沃尔玛的卖场布置非常活性化,在商品促销方面也非常有特色。沃尔玛并非完全靠牺牲供应商和自己的利益来做促销,而是非常讲究技巧,这种技巧在消费心理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另外在商品演示、限时促销、和商场的娱乐性促销活动等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4、培训体系健全化。沃尔玛的每个员工从入职前到入职后的培训都非常完善,培训时间相当长,对于中国员工入职前的培训量最短不少于3个月,培训后员工对于本岗位的知识掌握得很全面; 
5、物流体系强大(主要指国外)。目前沃尔玛还没有大规模在国内建立配送中心,仅在盐田港有一配送中心,对广东省所有的店铺进行配送。而广东省外开店,通常要求采购本地化,部分当地不能采购的商品则要求深圳的供货商在当地设立办事处给予配送; 
6、商品价格优势明显。这一点不表现在价格签上,而体现在其所取得的采购回扣上。比如美国宝洁公司对中国国内各商家的供货价格是一致的,但作为宝洁公司的最大客户,沃尔玛每年均可在美国宝洁公司总部取得可观的采购佣金。这点说明如果一味在一些大品牌商品上和沃尔玛进行价格战的话,损失会比较大; 
7、品牌优势显著。沃尔玛头上戴着世界第一的光环,这一品牌优势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比如说,许多零售行业的年轻人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进入沃尔玛工作,沃尔玛的品牌优势所带来的杀伤力和感召力是任何都不能替代的。

美国在商业管理方面比别的国家强的地方

8. 为什么说美国商业立国

  【回顾历史】
  商业立国养虎为患是美国的癌症,当年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将核原料运进日本,从而导致日本至今尚不归还,日本利用这些和原料做了准核武器级别的小型试验并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日本只要想制造核武器,今后就像组装自行车一样方便。
  
  1937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为了其商业利益一直在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橡胶和石油以及钢铁等,直到1941年才停止了出售。
  
  在战后对日本的战犯大审判中,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日本天皇不列入战犯,从而致使日本至今对他所发动的反人类的战争行为没有一个深刻的反省。
  【美国近期】
  事实上美日关系一直都是在其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着交易,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将钓鱼岛等中国岛屿交付日本行使行政管辖权,到这次的奥巴马在东京发表的力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空头承诺的立场,美国这次便从日本获得28个亿美元的8000美军从冲绳撤退关岛经费。呵呵8000人的撤退要28亿美元闻所未闻。
  
  而日本花钱却心甘情愿,因为他得到了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和解禁他的自卫权限,其实日本最关心的就是美国对他自卫权解禁,钓鱼岛问题是其次,日本本来就是对钓鱼岛问题有一搭无一搭,他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折腾,其中心意图就是要美国解除他的自卫权控制,做一个正常国家,最终摆脱美国的阴影,他也已经受够了美国在战后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的敲诈勒索。设想一下日本真的会为钓鱼岛上那几百只羊和中国一战吗?日本心里很明白倘若真的中日因为岛屿之争开战美国除了技术上的支持是不会有一兵一卒投入的。
  
  安倍也需要利用钓鱼岛提升国民对他的支持度,安倍上台以来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已经是彻底的失败,民意支持度每况愈下,安倍只有利用参拜靖国神社和与中国的岛屿之争,裹挟美国来提高民调。
  
  我们都知道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美国训练塔利班为己所用目的为了打击苏联,现在塔利班成了美国的心头大恨,日本民族是一个狭隘心态的民族,他们不会忘记美国的原子弹,谁能保证一旦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他不会变成国家化的塔利班?你有没有做好下一个类似珍珠港或911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