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背负下行压力,车企怎样看待限购解除这阵强心剂?

2024-05-05 06:24

1. 新能源汽车市场背负下行压力,车企怎样看待限购解除这阵强心剂?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大热门,在传统燃油车进入寒冬之后,新能源却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83.9%。如果说2019年前四月汽车产销量让人"昏昏欲睡",那么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则显得"意气风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放开新能源车型限购,无疑为这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内汽车限购城市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贵阳,日前广东已经出台了取消限购的政策,我想其城市的政策调整正在路上。对此,我们不妨来探讨下,在放开新能源限购政策之后,谁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比亚迪
说到新能源市场,比亚迪绝对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从2009年推出首款电动车产品,十年内其新能源汽车已经行驶在了全球五大洲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路上,并且连续4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桂冠,足以看到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之处。


更为值得一提,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之后,比亚迪的港股立马快速拉升,截至收盘收盘涨5.76%,报47.75港元。可见对于这次新能源限购政策的放开,很多人都看好比亚迪将成为一大受益者。


比亚迪能够得到国人的青睐,主要取决于自己过硬的"内功"。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三电技术上,比亚迪可以称得上一枝独秀。一直以来,特斯拉的电控系统是世界领先,而亚迪秦Pro EV500装备的比亚迪自主研发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比特斯拉还要高,而且比亚迪的方形电池包比特斯拉的圆柱包轻得多。比亚迪的自主电池供应还让其免去了类似特斯拉、奥迪因电池供应不足导致的产能危机。

新能源汽车市场背负下行压力,车企怎样看待限购解除这阵强心剂?

2.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3. 汽车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件:转型元年的生死忧患

[ 亿欧导读 ]?2019年,汽车行业在寒冬中负重前行。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2019,是中国车市销量断崖之凛冬,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的转型年。
新能源迎来断奶期,电动车赛道收窄;造车新势力多家交付量产车,跨入危机与曙光共存的下一个槛;“活下去”是汽车全行业的2019标签,难以扛住高压的尾部车企被边缘化,逐步淡出广袤的舞台。
有人落寞掉队,有人穷且益坚,有人挣扎不屈,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人寄希望于电动化力挽狂澜,有人以降本增效为保命秘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行业在寒冬中负重前行,忧患之中迸发出的蓬勃生机尤为可贵。
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亿欧汽车回顾盘点了2019年度大事件,供行业人士参考。

事件一:新能源补贴退坡开启淘汰赛,阵痛与机遇并存
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6月21日,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6月26日,2019 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施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档位在退坡后仅为2.5万元,相较于2018年减少50%,插电式混合动力由2018年的2.2万元减少为1万元,部分细分项的补贴退坡额度达60%。
点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倾斜政策对于产业链基础薄弱的新能源汽车助力匪浅,无论是对于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事业,政策补贴都是强心剂和保护伞。
今年,国家补贴政策的有序退出,将让在新能源补贴的保护下成长多年的企业直面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要凭借纯粹的产品力展开正面较量了。发展的阵痛在所难免,而大浪淘洗将激浊扬清,强者愈强。
事件二: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事件频发
今年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其中包括特斯拉、蔚来等高端电动品牌。5月以来,发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其中,电池问题仍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最大原因。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来源/Unsplash)
点评:技术相对成熟的新造车企在大规模交付后仍出现大量安全问题,产品力安全技术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多数汽车自燃是由于电池热管理系统(BMS)出现问题,研发和量产环节的处理不妥当,导致电池过局部过热,发生热连锁反应,酿成失控事故。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电池芯片和模组技术的研发水平决定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边界,能否克服电池技术难关、保障行车安全是新造车未来的分水岭。
事件三: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5月27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定位,是作为未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负责的主要部门,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部件供应商。
点评:尽管华为一再表示不造车,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智能化将产业边界进一步延展。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架构来看,表明华为专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把握,占据5G通信技术制高点是华为布局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的先天优势,不造车的华为在汽车领域正掌握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车联网系统搭建伴随行业发展逐步完善,智能网联的技术落地场景的丰富将助力华为突围世界汽车行业智能化。
事件四:三部委印发“禁限令”,引导汽车消费升级
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四方面,推动汽车等产品更新升级。一方面,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另一方面,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点评:汽车消费对拉动国内整体消费市场的意义非同寻常。《实施方案》的印发意在引导汽车消费升级,鼓励汽车消费,尤其是释放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引导汽车金融产品创新,汽车消费渠道下沉,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健增长,从而起到能够拉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禁限令”出台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有利于统筹兼顾长期和短期发展,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事件五: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据工信部公告,国六标准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20年7月起,全国注册登记级销售的车型均要符合国六A标准;第二阶段的时间节点为2023年7月,全国范围实施国六B标准,过渡阶段过后全面国六排放标准到来。
点评:国五标准颁布时隔两年,国家再次出台排放新规。国六排放标准被称作有史以来最严排放标准,主要体现在尾气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相比国五严格了3-5倍,标准提高对于汽车行业技术的驱动无疑有积极意义,技术储备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危机乃至被清退出局。随着各地国六标准的逐步落地实施,渠道方为加速去库存,纷纷降价甩卖国五车辆,国一至国三车辆将面临限行与强制淘汰,国四国五在使用上则不会受到过多限制。
事件六:蔚来汽车上市一年,市值缩水近90%后触底反弹
蔚来上市已满周年。2018年9月12日,蔚来以10.02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的筹资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130亿美元,到了2019年却在下跌的路上狂奔。销量方面,蔚来汽车交付量自今年8月起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与其年度销量目标仍存在不小差距,1-11月蔚来汽车总销量17395辆,年销量目标完成度43.5%。另外,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蔚来分别于5月,9月和12月对北美员工进行了三轮裁减,裁员总数近五成。12月30日,蔚来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股价迅速回暖。
点评:销量增长亏损扩大、高管变动、一线裁员,艰难转型中,对负面消息不断的蔚来来说,2019年不太好过,李斌更被冠以“2019年最惨的人”称号。李斌曾表示这都不是事儿,“我们几乎是被左一拳又一拳地打趴在地上,就马上爬起来,又被打趴,又再爬起来。”曾坠落至市值缩水90%的谷底的蔚来汽车,在12月30日三季报发布的交易日股价暴涨53.72%,创半年来新高,给寒冬带来一丝惊喜和暖意。
外有特斯拉与传统主机厂围堵缩圈,内遇补贴退坡和新势力厮杀,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市场,以蔚来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的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但从长远来看,给中国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单一阶段的表现不足以证明问题。
这不仅仅是新造车的寒冬,而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冰封期。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自主品牌的成长道阻且长,没有十年难论成败。
事件七:特斯拉中国工厂10月投产
特斯拉于2018年宣布第三座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将落地上海临港,今年1月,特斯拉中国工厂动工。10月24日,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11月7日,第一台国产版特斯拉Model 3正式亮相,仅6天后,特斯拉就获得了工信部授予的汽车生产资质。从工厂动工到产品亮相,特斯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据特斯拉规划,上海工厂一期年产能为25万辆,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

(来源/Unsplash)
点评: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Gigafactory3实现量产,将帮助特斯拉持续降本增效并为整合全产业链创造条件。工厂着陆中国,意味着特斯拉开始着力本土化、整合中国本地资源,释放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对自主品牌来说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但借力超级巨头入场的鲶鱼效应,倒逼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快速成长发展。因此,特斯拉工厂的投产或能发挥集聚协同效应,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起到积极培育作用,同时也推进着中美科技合作互惠互利的国家大局。
事件八:淘汰赛倒计时,边缘化车企遭市场清退
11月29日,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双方长安汽车和标致雪铁龙汽车双双转让50%股份,合资公司在华销售的DS品牌面临退市。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确认合并,标致雪铁龙在华另一合资方东风拟出售部分PSA股份,以促进后者与FCA的合并,合资品牌神龙汽车或将解体。
自主品牌中力帆、众泰、华泰、猎豹因经营不善业绩每况愈下,纷纷陷入生存危机,其中,力帆作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长达四年持续亏损后元气将尽。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51.78亿元,同比下滑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5亿元,同比下滑859.98%。边缘车企进入生死淘汰环节。

点评:大浪淘沙,产品力欠缺的品牌在寒冬中折戟是必然,由于产品、营销、定位的战略失误,一众的国外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挣扎于生死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胜劣汰对于大市场环境与汽车产业发展历史长河一定是好事,淘汰落后产能,释放有限市场空间和资源给上游梯队,为产业转型整合优势资源,以不断推动改革效率。末尾苟延残喘,头部优势将愈发明显,中庸队伍同样面临达摩克里斯之剑悬顶的危机,难以转变崭新正确的姿态适应市场的选手将被相继淘汰出局,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事件九: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北汽跟随其后持股戴姆勒
12月3日,吉利与戴姆勒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耀出行”宣布正式启动,成为双方意向持续深化友好合作的信号。在今年3月28日,戴姆勒和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全新smart合资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此前,吉利已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7月23日,北汽宣布斥资28亿欧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购入戴姆勒5%股份。

(来源/Unsplash)
点评:自主品牌牵手国外高端品牌不再少见,各取所需、开放共赢的本质是合作的助推器。“耀出行”是继3月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后的首个落地项目。显然,这又是一个品牌战略的双赢举措,既是戴姆勒在华布局出行生态的新例证,又将有效推动吉利控股集团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为吉利的高端化和共享化战略再添筹码。高端化向来是自主品牌重视着力发展的方向,北汽和吉利作为自主品牌翘楚,借力国外豪华品牌加持自身品牌价值,是明智之举,但仅是硬性捆绑远远不够,内化并融合高端品牌的内核才是国产品牌真正高端化的起步。对于外国车企来说,用股份换取全球最大市场,依托中国取暖驱寒,为未来提供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事件十: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12月23日,上汽集团在上海与广汽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宣布与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把握汽车产业变革的战略契机,积极探讨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国际经营等多个相关领域展开合作。协议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点评:面对汽车全产业链转型阵痛期,确保“活下来”,是所有传统造车势力和新造车的第一要务。牵手合作,抱团取暖对企业来说是分担研发成本、分担风险、实现降本目标的有效途径,互利共赢,相互扶持在步履维艰的“异次元时代”中生存下来。电动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成本高企,是寒冬中单一家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因而独善其身愈加艰难,技术共享对各家企业无疑都是一大利好。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件:转型元年的生死忧患

4. 最新出台的补贴及购置税政策,能否挽回新能源汽车跌跌不休的颓势

由于疫情的侵袭,使得我国的汽车消费在本就处于下行的大环境中,无异于雪上加霜。此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政府相关部门也曾多次发声,将从政策层面为我国的汽车消费带来利好。

昨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促进汽车消费的三个举措:
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消息一经曝出便迅速引发了热议。特别是举措中的第一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据了解,在该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蔚来汽车(NIO.US)昨日股价大涨近6%。
的确,本应在今年年底彻底退出的新能源车补此次宣告延期两年执行,就如同一针强心剂打在了众多新能源车企和新能源车市之上。
可在振奋之际,也需要冷静下来分析。此举的施行,在稳定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同时,会产生哪些影响,甚至会否激发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问题一:
“已退坡”的补贴,会否“涨”回去?
相较于延长两年,马拉车市可能更加关心这个问题。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此次出台的举措仅仅是延长了两年补贴时间,但补贴依据的标准,可能还是参照去年六月底已经切换后的新标准来执行。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能此项措施的作用,更多的则是体现在“稳定”二字,实则很难带来实际的提升。

“已退坡”的新能源车补之影响,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抗击打力展露无遗。自去年6月底实施了车补新政的切换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迅速遭受重击。从去年7月算起,截止今年2月底已经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八连跌。
虽然可以将之视为归结于切换过后的调整期,可实际上这个调整期还真的不短。再叠加疫情的影响,甚至在这次延长的两年时间都仍在“调整”,也并非没有可能。
归根结底,还是新能源汽车太过于依赖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的缘故。
其实,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争议是很早就存在的。国家发放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其目的是为了鼓励车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层面也将新能源看作为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最佳助力。
愿望是美好的,但可能国家也没有料到,会有车企拿补贴做文章,且不在少数。
早几年的时候,由于国家制定的补贴标准并不完善,也成为了各车企钻空子的契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骗补”现象。从而造成了大多数车企挖空心思去获得补贴,但真正用于研发设计的资金少之又少。

从而造成了目前市面上的部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新能源车型,除了补贴和没有购置税,几乎找到可以和同价位燃油车相匹敌的竞争力。
一旦补贴退坡,本就没有什么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不受待见也是太过正常的事情。
说到底,“已退坡”的补贴,会否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找补”回去,或许才是目前新能源车市能够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直接助力。
问题二:
行业淘汰赛升级!谁得益,谁出局?
延长两年的补贴期,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这场淘汰赛“被升级”。
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确定延长补贴期的同时,也早已着手发力,剔除掉那些不能,或者说本来就不该享受补贴的新能源车型以及车企,同时也数措并举通过放宽准入条件来刺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踏步前进。
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拟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名单的公示。该公示中明确了拟将141款12个月内无量产或进口量的车型,从《目录》中撤销。

由此可见,把补贴真正发放到需要和有资格获取的车企中去,显然必将贯穿于整个延长的两年补贴期。
与此同时,今年2月工信部还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从该《意见稿》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删除了之前对于准入企业“设计开发能力”要求的大部分内容,调整为对“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还是缩减了对新能源车企生产能力、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各项要求,都确确实实地放宽了“准入”的条件。
综合三件事情,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严,一宽,一延长”,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使得行业格局有望被重塑,淘汰赛正式升级!

那么“被延期”的后补贴时代,谁得益,谁出局?
就在昨日出台了补贴延长的消息之后,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此次获益的可能是那一部分还处于“PPT”造车阶段的小型新势力车企。因为延长的补贴期,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
此观点有着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全面。至少那些真正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倾注心血,没有行“骗补”之举而是踏踏实实投身于研发等实质工作中的新能源传统车企,也会同样得益。
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一严一宽”,也使得更多的新能源车企有着彻底出局的风险。
延长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汹涌无比。多出来的这两年,如果再拿不出让人信服的成绩,那么基本也没什么再“活下去”的可能性。
问题三:
燃油车的“购置税减免”还远吗?
促进汽车消费,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疫情之后,从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次发言表态中,都没有将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完全区别开来。毕竟,现阶段燃油车依然是主流消费市场,都不说做到一碗水端平,起码需要兼顾。
而呼声较高的燃油车“减免购置税”目前来看,暂时没有得到落实。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以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来看,一旦燃油车减免购置税,那么新能源汽车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跟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又有些矛盾。可能这也是为何我国汽车行业自2018年开始下行,一直没有实质性措施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仿佛国家只能要求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而不可能快速地推出一些针对所有车型,都可以“央地协同”的实质性举措。
相关部门需要权衡利弊,既不能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有序发展,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消费者对于消费燃油车的当下真实所需(减免购置税)。
而截至目前,从各部委的意见来看,根本没有涉及到燃油车新车购置税减免的消息。也只能推断,目前只是消费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此次国务院明确的促进汽车消费举措,或许只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的第一步。关于燃油车消费,更多的自主权和实际操作都留给了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实行。这也是一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路径。
结语
两年的补贴延长期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能否改变新能源汽车跌跌不休的窘境暂时尚不明确,但至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短期稳定。
而这两年时间,也给了行业格局重塑,车企优胜劣汰的一段不短的缓冲期,两年之后补贴真正退出的时候,局面或许跟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关于人们现在所诟病的行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运营企业普遍亏损、新能源汽车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或许都已有了质的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氢云观察:新能源补贴政策延长,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影响几何?

3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推动促进小汽车消费三大举措。
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对于从2019年7月以来市场持续下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务院的新政策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2019年喊了一年的救市口号后,政府终于出台了真正的救市政策。
稳定的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断崖式的补贴退坡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补贴的延长不仅将对纯电动汽车产业意义重大,对于同属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汽车同样是影响深远。

补助确定延续将刺激车企加大投入
对于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的问题,财政部曾建议,一方面建议按时退出补贴,一方面建议加强新能源汽车免限行、免摇号、通行权便利等非财税政策引导。
言下之意,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应当与纯电动汽车在2021年一起按时退出。财政部的建议提出之时,在氢能产业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补贴是强心针,是兴奋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在巨额补贴政策下推动的产业。有业内人士提出,若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按时推出,2019年没有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式出台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车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热情将极大的降低,目前成本高昂的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也将受到一定的阻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暂时消除了部分业界人士的担忧,确定了财政继续扶持的基调,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从而能够吸引更多地区加入发展氢能产业的队伍,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氢能产业。
由于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专项政策仍未出台,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将很可能按照2018年政策的0.8倍执行。若地方政府能够按照1:1比例提供补贴,一辆燃料电池汽车最高仍可获得80万的财政补贴。而目前一辆燃料电池大巴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万,这样的补贴力度已经超过了当初纯电动大巴的补贴力度。
在车市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大量车企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拥有高额补贴的氢能汽车领域很可能将成为一个新的“避风港”。
可以预见,在补贴确定的背景下,国内氢能汽车市场将在这两年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顶层设计缺失下,补贴能否真正促进氢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对于补贴,业内一直存在着不一样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巨额补贴的存在会吸引大量投机分子进入,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将这个产业做烂,纯电动汽车和光伏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电、手机、面板、通信设备等产业已经证明,补贴并非产业崛起的必要条件。电动车补贴也是在“确立以纯电为主的技术路线”的背景下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补贴是催化剂,而非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并非所有企业都希望补贴,但所有企业都希望科学的产业支撑政策出台。
产业健康发展,顶层设计先行。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仅在补贴的推动下,氢能产业难以健康发展。加氢站建设审批、氢气储运管理标准、产业安全管理标准等一系列产业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均非补贴能够解决。
以“鸡与蛋”问题的加氢站为例,高昂的成本并非阻碍加氢站建设的最主要难题,审批流程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对于加氢站的建设和管理,顶层并未明确具体的监管或审批部门。在一些地方,一个加氢站的审批流程需要盖近30个公章。”有企业如是说道。“有时候你不知道去找哪个部门,整个项目跑下来就是一年,审批跑到你腿断。”即使是对氢能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最大的张家口,河北石油申请一个加氢站也足足跑了一年多。
至于氢气脱离危化品管理、液氢民用、站内制氢等一系列事关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更加不是简单的补贴能够解决的。
在政策信号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氢能源产业急需的是出台国家产业政策,明确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一系列产业基础问题的解决,而非挤牙膏式的零散扶持政策。在国家未明确相关产业政策,提出顶层设计之前,补贴对于氢能产业的作用有限。
根据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到2021年才能完成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这无疑滞后于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在顶层设计缺失的情况下,补贴并不能真正起到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作用。如何建立科学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才是眼下氢能产业最关心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氢云观察:新能源补贴政策延长,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影响几何?

6. E周动态|营业利润下滑45%、比亚迪业绩发布,新能源补贴延长2年!

近期比亚迪动作频频,先是成立了共计5家弗迪公司,之后与丰田的合资公司也正式成立。3月29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推出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更是引起一番热议。在3月3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那么去年比亚迪究竟战况如何,本周(3月30日-4月5日)的新能源市场又有哪些热点事件呢?今天湃客就带大家一起来看。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了促进汽车消费的三大政策:一、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其中新能源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无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政策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去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年度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而按照原定计划,2020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出。此次确定新能源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这不仅能让新能源车企们稳步发展,也确保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欲望不会发生太大波动。


3月31日,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其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营业利润为23.20亿元,同比下滑4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比亚迪表示,其利润出现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行业及政策变化和研发费用的上升。

去年,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但仍在品牌总销量中占比49.7%。比较可惜的是,比亚迪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被特斯拉所超越,也是其近5年来首次未取得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不论是成立弗迪公司、发布“刀片电池”还是与丰田的合作进入实操阶段,这些事件无疑都表明了比亚迪今年将在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发力的决心。湃客也十分期待预计在今年6月份投产并上市的汉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早在3月22日晚,恒大健康就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指出其亏损较2018年度进一步扩大。而在3月30日,恒大健康集团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在线上举办。恒大健康在2019年净亏损49.5亿元,其中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就亏损了33.1亿元。对此,恒大健康认为,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正处于拓展投入阶段,因此固定资产、设备研发等费用支出增加属于正常现象。

从之前与FF的“爱恨情仇”就能看出恒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执着。此前恒大也多次公开表态称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据悉,恒大位于广东南沙、上海松江的生产基地将于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产。此外,恒大新能源首款产品“恒驰1”计划在今年正式亮相,于明年实现量产。

去年11月许家印就表达了自己对于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15个字也能看出许家印或者说是恒大集团有多么财大气粗以及对于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信程度。不过2019年亏损33.1亿元很有可能只是个开始,参考蔚来,其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亏损额都在不断增加。另外,恒大新能源汽车尽管声势浩大,但迟迟都还没有让消费者看到具体产品,未来是否能收获消费者认可也很难说。


近日,美的集团官方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康新能)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美的将通过子公司美的暖通以7.4亿元人民币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如果成功完成收购,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也意味着美的会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

除了高压变频外,合康新能的业务范围还包括了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三大板块。其中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是美的集团收购它的关键原因。因此,美的集团此次的收购表明其将开始触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事实上,美的集团在2003年就曾尝试进军商用汽车领域,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随后又建设起两大制造基地,具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不过在2008年11月,陷入停产危机的美的宣布暂停造车项目。

美的也并非第一家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家电企业。此前格力就意图收购具备生产乘用车和纯电动车资质,并有独立研发钛酸锂电池技术的珠海银隆;另外戴森也为电动车项目筹备了6年。但最终新能源汽车似乎与家电企业无法完美融合,不是计划流产、受阻,就是最终产品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新能源汽车的确是一大趋势,希望“卷土重来”汽车业的美的集团能够吸取此前教训,在这一市场有所作为。


日前发布了官图的天美汽车BE11也与家电企业有所关联,其创始人即创维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黄宏生。目前这款新车正式定名ET5,定位于纯电动中型SUV,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销售。据悉,新车车长约为4700mm,轴距则为2800mm。续航方面,其NEDC工况续航里程约为500km。

黄宏生在2011年成立了开沃汽车集团,并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11月1日,由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的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美品牌由“Skywell”演变而来,品牌口号“Skywell:All is Well”。企业希望能够为用户带来科技、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

从已经发布的官图来看,新车内饰中全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液晶屏营造了不错的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屏幕内部还会集成由创维科技所提供的创维Skylink智能网联系统,不知这套系统的实际用户操作体验如何。

以上便是湃客盘点的这一周新能源领域所发生的大事件。其中新能源补贴政策延期不论对车企还是想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无疑都是一大利好消息;美的收购合康新能、天美汽车首款车型发布官图则说明更多企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而试图踏足这一领域;比亚迪以及恒大健康集团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报告却恰恰说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没有外界看到的那么美好,其需要的投入以及风险都是巨大的。对于这些事件,不知作为消费者的你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混合动力汽车现在有卖吗?天津地区,价格是多少

 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市在8个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1.2万辆的目标。其中,在私人领域,市场化推广私人用车500辆。同时,近期颁布实施的《天津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中,特别规定新能源车购置可直接申领号牌,不限购。
  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比传统燃油车售价高,为了鼓励市民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天津出台政策支持。对于车辆的补贴,中央财政仅对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给予补贴。其中,纯电动车按照续航里程80-150公里、150-250公里和25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分别给予3.5万元、5万元和6万元的补贴。由于中央财政补贴实行每年5%的退坡机制,今年(2014年)的补贴标准分别降为3.325万元、4.75万元和5.7万元。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给予定额补贴,今年的补贴标准为3.325万元。按照《方案》规定,市级财政将按照中央财政补贴1:1比例进行配套补贴,以降低购车成本,带动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以比亚迪近期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为例,目前该车普通版市场售价18.98万元,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贴后,今年消费者购买的实际支出可降为12.33万元,接近甚至低于同级别燃油车购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必须是已纳入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国际上销售量较大的丰田普锐斯等外资品牌,由于未进入公告,不享受国家补贴。此外,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也不在此次补贴范围之内。目前,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荣威、江淮等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正在着力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陆续已在天津地区开始销售。市民可到各车企4S店进行咨询。
  政策打下“强心剂”市场影响比较有限
  在津城小客车限购的政策下,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免费牌照和政府补贴的消息,有望给新能源车经销商打一针“强心剂”。对此,部分4S店表示,此政策虽然有望提高市民对新能源车的关注度,但对市场销售量的直接拉动作用有限。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天津大部分品牌暂不销售新能源车型,个别进行混合动力车销售的4S店中,也少有车主进行选购。在某自主品牌4S店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车主普遍还是倾向于普通的汽油汽车。即使购买新能源车可以不需要摇号,但是新能源车的市场认知度有限,并且价格也不便宜,大部分车主还是不会单单因为不摇号就购买新能源车的。“新能源车好不好开,售后维修如何,怎么充电这些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我宁可多花一二万竞拍一个指标,也不太愿意购买新能源车。”一位车主接受采访时表示。
  天津二手车高级评估师段德平经理表示,车主还不能从思想上接受新能源类汽车,因此,不摇号购买新能源车政策,对市场的实际推动作用,目前还是比较有限。
  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天津将出实招
  为切实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各项工作的实施,市科委在市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制定《关于促进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草案。下一阶段,将根据调研和推广应用实际进展,对相关政策进行进一步修订和落实,报市政府审议后实施。
  初步研究制定的政策主要覆盖以下三个方面
  在整体层面
  一是将加快落实地方财政补贴政策,做好补贴资金的统筹和筹集,并根据国家补贴情况,由地方财政对基础设施运营进行配套补贴;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做好建设用地与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在用地指标、土地预审、土地征用、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保障和优惠,对公交充换电站用地不足部分以无偿划拨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三是发放新能源汽车统一标识,保障优惠政策的操作实施;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以融资方式购置新能源汽车的单位,给予不高于基准利率的低息贷款。

混合动力汽车现在有卖吗?天津地区,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