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

2024-05-12 15:56

1.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

2.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金融危机再次来临,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度过难关

3. 中国应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面对越南的金融危机,中国应该以此为镜,关注我们自己的问题,未雨绸缪,堵塞可能的漏洞。 中国目前的情况和越南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都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都有大量热钱流入,都维持低利率和实际的负利率,两国的股市都经历了暴涨和暴跌。更大的相似是两国政府都致力于维持经济的高增长。 两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也极为相似,都是国内的总需求过大,以及进口成本的上升。两国都为控制通货膨胀做了努力,但是成效也都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控制通货膨胀就要牺牲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增长被视为地方政府的已有成果,轻易动不得。所以,治理通胀的紧缩政策,常常变形。 中国的名义通货膨胀只有1位数,但一些基础产品的价格被人为压抑,一旦放开将会对通货膨胀上升有显著影响,最典型的是石油价格。 热钱流入中国是国际共识,问题是,这些热钱的规模有多大,都通过什么方式流入中国,投到了哪些领域,证券市场和房地产领域有没有热钱在活动,到目前还没有见到权威部门的准确说法,让人们对我们的监管水平不能不持怀疑态度。 外汇储备不足,是越南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于是有人说,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中国不受热钱冲击,外贸顺差真是好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外汇储备多,对一个国家并非什么福音。它说到底,不过是用我们自己生产的物质产品换来的花花绿绿的纸片,在货币经济形态里,外汇储备的价值很可能因为外部冲击而贬值。如果外汇储备不用来增进人民的实质福利,比如购买粮食和石油,就没有价值。外部热钱是否有能力冲击人民币,从根本上看不在于我们有多少外汇储备,而在于我们经济的自我回旋余地有多大,在于中国经济体系本身运行是否健康。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一年内指数就跌去超过50%,股票市场的泡沫算是基本挤干净了,在过去,股票市场如此幅度的下跌是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普通股民为此付出了代价。下一个是不是房地产的泡沫破裂呢?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实行了不算短的时间了,但是负利率依旧,房地产信贷仍然在增长。可是所有的泡沫都会破灭,问题是,在房地产市场中究竟有无热钱,有多大规模,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金融系统能否承受得了损失? 在所有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因素中,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过分热衷,是最值得反思的。经济增长对维持就业,缓解新增就业人口压力都是重要的,但是把经济增长本身当作目的,一级一级分解落实增长指标,地方和企业都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扩张投资,以及对于流入外资和热钱有意无意的放任,政府跟企业过分亲密的关系,以及扮演企业“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始终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都可以看到政府过分地嵌入经济生活,制造了麻烦却又无力解决。对此,不可不仔细思量。

中国应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4. 中国应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3个层面理解。 
从金融层面上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还没有与世界接轨,货币还没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的决策者对于购买外国资产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第二个层面,是实体经济层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金融危机正使世界经济进入“严重低迷”时期。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对中国GDP的增长会产生影响。 
第三个层面,是信心的问题。

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保持金融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5. 中国怎么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遇是:中国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进行资本输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象美国在中国办企业一样,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外汇15000亿美元,对中国对美国而言这都是一笔足以主宰生死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敢直接惹怒中国,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利用这次经济危机,中国的企业可以直接打入美国市场。 
挑战是:经济危机带来的美元汇率变化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家做高压锅的中国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和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签了60 万个高压锅的合同,以美元为结算货币,采购价格为1000万美元,年底交货时款,可是年底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元下跌好几个点,这样在付款时1000万美元的实际价值就贬值了300万,损失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发展中国家能够广泛参与,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上是很有经验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抑止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可能。 
`伱,変伈了..   回答采纳率:22.5%  2009-02-01 17:39 检举
怎么可能呢,这是他们为了推卸责任而说的,就像美国人说金融危机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商品的高储蓄率造成的,完全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而已 

答案补充
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高达2万亿美金,全是这几十年出口辛辛苦苦积累的,他们看我们的GDP是世界第三,但他们却有意不提我们中国人口众多,平均下来人均GDP就几千美金而已,只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15分之一都没有,我们中国绝对不是哭穷,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很多发达国家说的东西都有些不可理喻,完全为了自己利益

中国怎么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6. 中国怎么面对金融危机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之前我国主要出口的是廉价劳动力和本国资源。由于西方危机,拒绝进口我国产品,这些资源已经不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于是中央提出一揽子计划应对危机,其主要方法是扩大内需,搞基础建设。08年至今基础建设确实拉动了整个社会产业链,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也给今天的通胀埋下了更大的危机。面对物价飞涨,中央一边搞经济转型,一边不停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已经于事无补,接下来我们将面临一次规模空前的危机。

7. 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1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

  2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

  3 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

  4 
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

  5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8. 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我们国家应如何应对

我们首先应当防范本国的经济隐患,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金融监管,打击金融投机,加强对资金的流向监控,积极扩大内需,加强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城乡基本建设改善民生。加强对教育、科技、社会建设、就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国民素质。
其次,我们应当和国际社会一块儿进行合作。互相通报信息,加强合作,共渡难关。我们应当向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加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实现合作共荣。充分利用好资本控制这一杠杆,比如美国国债,我们可以以此为指挥棒,加强在中美战略格局中的发言权。
最后,我们要在汇率问题上基础自己的立场。努力避免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