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in(x,y)的分布律?概率

2024-05-07 02:14

1. z=min(x,y)的分布律?概率

综述:Z=max(X,Y),因为X,Y独立同分布,所以Z的可能取值是0,1。
概率,亦称“或然率”,它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公理化定义:
柯尔莫哥洛夫于1933年给出了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如下:
设E是随机试验,S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的每一事件A赋于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率

z=min(x,y)的分布律?概率

2. 概率论,由分布函数求其概率

根据定义,P(X=1)=F(1)-F(1-0)=0.8-0.4=0.4
所以P(1≤X≤3)=P(X=1)+P(1<X≤3)=P(X=1)+F(3)-F(1)=0.4+1-0.8=0.6。
例如:
由变限积分求导,2Φ(2√y/a)对y的导数为2φ(2√y/a)·(2√y/a)' = 2/(a√y)·φ(2√y/a)
4√y/a·φ(2√y/a) = 4√y/a·1/√(2π)·e^(-(2√y/a)²/2)
= 4/a·1/√(2π)·√y·e^(-2y/a²)
扩展资料:
概率分布函数是随机变量特性的表征,它决定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分布规律,只要已知了概率分布函数,就可以算出随机变量落于某处的概率。记作F(x),即F(x)=P(ξ<x) (-∞<x<+∞),由它并可以决定随机变量落入任何范围内的概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率分布函数

3. 概率论,数理统计,请问如图已知 分布函数F(x ,y )怎么求FX(x)

解:由题设条件,有e(x)=1,d(x)=3^2;e(y)=0,d(y)=4^2,ρxy=-1/2。(1),e(z)=e(x/3+y/2)=e(x)/3+e(y)/2=1/3。d(z)=d(x/3+y/2)=d(x)/9+d(y)/4+2cov(x/3,y/2)=5+(1/3)cov(x,y);而,coc(x,y)=(ρxy)[d(x)*d(y)]^(1/2)=-6,∴d(z)=3。(2),∵ρxz=cov(x,z)/[d(x)*d(z)]^(1/2),而cov(x,z)=cov(x,x/3+y/2)=cov(x,x)/3+coc(x,y)/2=(1/3)d(x)-3=0,ρxz=0。(3)由(2)的结果,可知x、z不相关。独立与否不能判断,是因为不相关不一定能得出独立的结论。供参考。

概率论,数理统计,请问如图已知 分布函数F(x ,y )怎么求FX(x)

4. 概率论,求Y=F(x)的分布函数

1.因为X的范围是1~8,所以根据一维概率密度函数转化为分布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积分上限为x,下限为8
2.y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所以(y+1)的三次方的范围在1-2之间,满足Fx函数x范围在1-8之间,所以将(y+1)的三次方带入x的三分之一次方-1的式子中,可得最后答案为y.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求分布函数概率

概率就是在指定的区域内,比如x+y>1上,对概率密度的积分。
1/2是如何得到的?除非是
f(x,y)为均布,且x+y>1将随机变量的区域一分为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求分布函数概率

6. XY概率分布怎么求 这个XY是怎么出来的呀

从联合分布看,XY可以取值0,1,2
但 
P(XY=2)=P(X=1,Y=2)=0
所以,不用计入分布律
P(XY=1)=P(X=1,Y=1)=2/15
P(XY=0)=1-P(XY=1)
=1-2/15
=13/15

7. z=min(x,y)的分布律?概率

Z=max(X,Y),因为X,Y独立同分布
所以Z的可能取值是0,1
P(Z=0)=P(max(X,Y)=0)=P(X=0,Y=0)=P(X=0)P(Y=0)=1/4
P(Z=1)=1-P(Z=0)=3/4(这是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来求的,若直接算就是P(Z=1)=P(max(X,Y)=1)=P(X=0,Y=1)+P(X=1,Y=0)+P(X=1,Y=1))
扩展资料:
设某一事件A(也是S中的某一区域),S包含A,它的量度大小为μ(A),若以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考虑到“均匀分布”性,事件A发生的概率取为:P(A)=μ(A)/μ(S),这样计算的概率称为几何概型。若Φ是不可能事件,即Φ为Ω中的空的区域,其量度大小为0,故其概率P(Φ)=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率

z=min(x,y)的分布律?概率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变量X,Y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fxy(x,y) = ax (0<y<x,0<x<1)

一、第二问积分得出a=3。
首先确立Z的范围,由于0<y<x<1,所以z范围为(0,1)
然后考虑求Z的分布函数F(z),即P(x-y<z),即x<y+z在对应z值下的概率。
那么,可以先自由取y,然后考虑x的范围使得x-y<z,然后求对应区域的概率密度积分即可。
这里有个问题是,y取值的范围会使得x的取值限制范围不一样。
当y<1-z的时候时,x<y+z<1的限制条件是有效的,即x范围为(y,y+z)
而y>1-z时,x<1<y+z的限制条件是无效的,即x范围为(y,1)
那么,计算分布函数的双重积分的里面式子是一样的,都为3x,只不过要分为两个式子,
一部分,外面dy的范围为(0,1-z),里面dx的范围为(y,y+z)
另一部分,外面dy的范围为(1-z,1),里面dx的范围为(y,1)
最后算出的结果:
第一部分是a/2*z(1-z),即3/2*z(1-z),
第二部分为a/6*(3z^2-z^3),即1/2*(3z^2-z^3),
和加起来即F(z)=3/2*z-1/2*z^3 z∈(0,1)
由分布函数求概率密度函数为g(z)=3/2(1-z^2)
二、实际上在这里画出图即可,
分布区域为D:X+Y>1,x属于(0,1),y属于(0,1)
面积S=1/2,
而画出X+Y>1的直线,
与分布区域相交得到
即(1/2 ,1/2),(1,0)和(0,1)三点组成的三角形,
那么显然面积为1/4,
所以P(X+Y>1)= (1/4) / (1/2)=1/2
扩展资料:
随机试验结果的量的表示。例如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电话交换台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呼叫次数,随机抽查的一个人的身高,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沿某一方向的位移,等等,都是随机变量的实例。
一个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基本事件)的全体组成一个基本空间Ω(见概率)。随机变量x是定义于Ω上的函数,即对每一基本事件ω∈Ω,有一数值x(ω)与之对应。
以掷一颗骰子的随机试验为例,它的所有可能结果见,共6个,分别记作ω1,ω2,ω3,ω4,ω5,ω6,这时,Ω={ω1,ω2,ω3,ω4,ω5,ω6},而出现的点数这个随机变量x,就是Ω上的函数x(ωk)=k,k=1,2,6。
又如设Ω={ω1,ω2,…,ωn}是要进行抽查的n个人的全体,那么随意抽查其中一人的身高和体重,就构成两个随机变量X和Y,它们分别是Ω上的函数:X(ωk)=“ωk的身高”,Y(ωk)=“ωk的体重”,k=1,2,n。
一般说来,一个随机变量所取的值可以是离散的(如掷一颗骰子的点数只取1到6的整数,电话台收到的呼叫次数只取非负整数),也可以充满一个数值区间,或整个实数轴(如液体中悬浮的微粒沿某一方向的位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机变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