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现金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2024-05-05 14:30

1. 行政单位现金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一)行政单位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现金:
 
 借:暂付款
 
 贷:现金
 
 (二)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或补付款并结算时:
 
 1、当多借退回时:
 
 借:现金(按实际收回剩余现金)
 
 经费支出-xxx(按应实际报销金额)
 
 贷:暂付款—xxx(按实际借出现金)
 
 2、当少借多补时:
 
 借:经费支出--xxx(按应实际报销金额)
 
 贷:暂付款--xxx(按实际借出现金)
 
 现金(按实际超出金额补付)
 
 (三)现金盘亏的核算:
 
 1、现金盘亏时:
 
 借:暂付款-------现金短缺
 
 贷:现金
 
 2、报经批准转销时:
 
 借:现金--过失责任人(工作失误造成已经实际赔偿)
 
 贷:暂付款-------现金短缺
 
 或 借:经费支出--其他费用(工作失误造成作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现金短缺
 
 (四)现金盘盈的核算时:
 
 借:现金
 
 贷:暂存款-------现金长余(溢余)。

行政单位现金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2. 谁做过行政单位的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比企业会计容易做,但会计科目却是颠覆性的,没有利润,没有折旧,支出科目按是否是财政拨款进行区分,核算简单,做过企业会计的人可以非常容易上手。
但一直做行政单位会计,有个弊端就是容易落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第一,科目核算简单而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容易得过且过;第二,企业会计制度不断在完善中,因为行政单位很少涉及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故而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差,容易和时代脱节;第三,行政单位如果没有三产或经营性下属单位,税收一般只涉及个人所得税,由于税种单纯,不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等工作,会计人员思变能力相对企业会计较差,如果自己不努力,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
总结一下,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比企业会计简单,但如果不思上进,在财政不断改革的大潮中依然有被抛弃的可能,所以,不论是行政会计还是企业会计,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均得不断更新知识,这也是会计的无奈。

3. 行政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建立了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直接损害了会计工作的权威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以白条支付;报销、领款人用圆珠笔或铅笔签字;支款单和支款报销单使用混乱;借款、报销、转账等凭证或没有领导人签字、没有报销人签字或没有审核人签字;大量的报销单据后不附相应的明细清单,这就使得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财务报告数据失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随意编制财务报告,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表”,造成账表不符;有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有报表但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影响了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往往有对内对外几套账,这种情况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的。
  4.会计档案不全。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涉及到重大业务的政策文件没纳入会计档案之中,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等。有的单位甚至连本单位的目标考核方面的各种指标文件也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只单纯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认为是会计档案,一旦发生争议,就无法查找依据。
  5.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
  6.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有的单位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既管钱又管账。还有的个别单位为了方便,全部银行存款印鉴由会计或出纳一人保管。
  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
  4.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或者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私自改变款项用途。
  5.财产管理账、卡、物“三不符”。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人为操作现象,以账代物,即便有盘盈、盘亏、报废也未按规定报批财政局进行财务处理,造成盈亏不实。有的单位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几乎是放任自流,从而造成财产流失。

行政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4. 行政单位会计包括哪些

问题一: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有哪几个  行政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和债权; 
  负债,是行政单位在执行管理职能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且须以各项资产偿还的债务; 
  净资产,是行政单位的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资产净值; 
  收入,是行政单位为了进行公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 
  结余,是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支出=结余 
  将两个会计等式统一: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盯可列示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问题二: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时间可划分为旬报、月报和年报(即决算);按编报单位可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按内容划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静态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动态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余状况)、附表及说明书等。附表一般作为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细内容或未列入报表中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或基础材料;说明书是对报表中某些事项的补充及情况说明。 
  
   问题三: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有什么区别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 
  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为核算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应当设置“拨入经费”总账科目,收到拨入经费时借记“经费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拨入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记余额转入“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拨入经费的累计数。该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用途和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确认拨入经费,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经费,并将具体情况登记在拨入经费明细账的贷方。有财政 *** 性基金预算拨入经费拨入情况下拨入经费取得时,行政单位应当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平时不结转,在年终时才结转。因此“拨入经费”总账科目平时的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或执行进度。预算外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为核算预算外资金,行政单位应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比较多,有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业务活动、附属单位交款以及一些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为核算财政部门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时,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事业支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财政补助收入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常贷方余额表示财政补助收入的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事业单位在开展也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支出用途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支出主要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实现国家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是行政单位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保证,其经济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为核算经费支出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经费支出”总账科目。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记该科目,贷记“拨入经费”、“零余额用款账户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结转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转账后,该科目无余额。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经费支出的累计数。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预算拨付给其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为核算拨出经费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拨出经费”总账科目。行政单位转播预算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单位,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 
  
   问题四:行政单位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哪些  您好,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不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的原因  会计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假设虽然有人为假定的一面,但是并不因此影响其客观性。事实上,作为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或简单武断的规定。离开了会计假设,会计活动就失去了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会计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甚至难以进行。 
  会计主体 
  什么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屈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希望能帮到您 
  
   问题五: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基本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人员支出按经济科目可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支出为“商品和服务支出”。 
  
   问题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哪些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1月财政部令第9号) 
  第四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合理编制行政单位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保障行政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 
  (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行政单位预算; 
  (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 
  (四)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六)加强对非独立核算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2月财政部令第68号) 
  第四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问题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 1.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3.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4.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5.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内容; 6.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7.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 8.增加净资产核算内容; 9.进一步规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10.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问题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人员经费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直接用于公务员个人部分的支出,具体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 
  基本工资。它是国家 *** 给予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包括标准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以及国家规定的地区生活费补贴等组成)、半脱产人员生活费补贴、保留工资等。 
  补助工资。它是基本工资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在职职工生活、工作方面的补贴,包括冬季取暖费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小单位伙食补贴、粮油补贴等。 
  其他工资。它是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之外,发给行政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 
  职工福利费。它是用于增进职工物质福利,帮助职工家属解决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困难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工会经费、福利费、探亲路费、独生子女保健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职工因工负伤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补助费、公费医疗经费、洗理费等。 
  社会保障费。它包括按国家规定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费、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尚未划转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问题九:行政单位财务监督内容有哪些内容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情况分析、开支水平分析、人员增减情况分析和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等4方面。   (l)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之间的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着重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分析。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表”进行,分别列示预算支出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数,以及本年实际数占上年实际数的比重和占本年预算数的比重,并分析各项目本年实际数与预算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2)开支水平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账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   (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是否有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合理,手续是否完备。 
  
   问题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哪些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1.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2.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3.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4.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主要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购入固定资产记录“双分录”等。 
  5.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上述五个特点。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

5. 行政单位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不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区别
 
类别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核算性质	                预算会计	                             企业会计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不同	资产=负债+净资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①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③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相对应;
④专用基金专款专用; 
⑤不实行成本核算。	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②实行成本核算。 
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行政单位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不同?

6. 行政单位账务处理

首先,搞清楚资金是不是财政资金,慈善会的资金来源如果属于财政资金,那么收入记入“财政拨款收入”,如果慈善会的资金是来源于非财政资金,比如外部损款之类,那么收入记入“其他收入”,具体分录如下:
假设资金属于财政资金: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拨款收入—项目支出拨款—危房改造
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项目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危房改造
贷:银行存款

7. 行政单位会计怎么做账

行政单位会计做账流程:
1.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1)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
(2)根据有关现金出纳的原始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账;或者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账;
(4)根据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5)现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核对,再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总账科目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科目是按照核算需要来设置的。
总账科目是设置总账账户的依据,明细科目是设置明细账户的依据。总账科目是明细科目的综合,它对明细科目起控制作用;明细科目是总账科目的详细分类,是总账科目的具体说明,它对总账科目起补充作用。
2.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
所谓记账方法就是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来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用来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一种记账法。
(1)记账符号:借贷
(2)账户结构:丁字账户
(3)记账规则:根据其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登记
(4)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行政单位会计怎么做账

8. 什么是行政单位会计

你好
行政单位会计是指 各级行政党派、政协机关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这种会计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 机关和检查机关以及党派、政协机关,客体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结果;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款项的领报,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请自觉采纳为最佳答案
谢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