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有效性。

2024-05-09 11:44

1. 评估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有效性。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现象之一,它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今后通货膨胀的治理,以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到1994年之间的四次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治理对策,并对治理措施中所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中国经济转轨期间的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建设投入过快、财政赤字和货币投放过快,在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治理是有效的。同时货币政策实施主体——中央银行独立性很小,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所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常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摘要】
评估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有效性。【提问】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现象之一,它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今后通货膨胀的治理,以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到1994年之间的四次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治理对策,并对治理措施中所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中国经济转轨期间的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建设投入过快、财政赤字和货币投放过快,在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治理是有效的。同时货币政策实施主体——中央银行独立性很小,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所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常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回答】

评估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有效性。

2. 在适应性预期前提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短期到长期又怎么的政策效果,通货膨胀

>>2008年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宽松,没有带来高通胀的原因:新增基础货币回流央行“窖藏”+资金脱实向虚+流动性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供给曲线斜率放缓。后金融危机时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通胀始终低于2%的通胀目标,货币和通胀关系弱化,原因有四:一是超六成的新增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以超额准备金形式存回央行,并未流出金融体系进行货币和信用创造;二是实体结构调整迟滞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叠加货币宽松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金脱实向虚流向股市和楼市,金融市场分流效应显著;三是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流动性多用于修复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即用来储蓄或还债,对通胀的推升作用有限;四是全球化程度加深和数字经济普及降低了商品生产的边际成本,进而导致供给曲线斜率放缓,价格对需求的敏感度下降。

>>全球通胀:面临一定回升压力,但幅度有限。与2008年金融危机类似,本轮全球央行大放水,仍面临货币创造受阻和金融市场分流的困境,但政策针对性明显提高,货币向M2传导效果好转,加上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受损有限,后疫情时代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需求的带动作用将较金融危机时期明显增强。同时逆全球化加速和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价格对单位需求变化的敏感度提升,后疫情时代全球货币宽松或将使全球通胀中枢有所上行,但上升速度和空间仍取决于各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进展情况。

>>国内通胀:有上行压力但整体温和。全球货币宽松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胀中枢,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全球经济“U”型复苏下大宗商品如原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输入性通胀压力整体可控。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属于阶段性对冲政策,刺激力度仅支持经济增长回归潜在水平,在猪周期步入下行阶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来国内通胀压力不大。【摘要】
在适应性预期前提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短期到长期又怎么的政策效果,通货膨胀【提问】
>>2008年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宽松,没有带来高通胀的原因:新增基础货币回流央行“窖藏”+资金脱实向虚+流动性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供给曲线斜率放缓。后金融危机时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通胀始终低于2%的通胀目标,货币和通胀关系弱化,原因有四:一是超六成的新增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以超额准备金形式存回央行,并未流出金融体系进行货币和信用创造;二是实体结构调整迟滞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叠加货币宽松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金脱实向虚流向股市和楼市,金融市场分流效应显著;三是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流动性多用于修复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即用来储蓄或还债,对通胀的推升作用有限;四是全球化程度加深和数字经济普及降低了商品生产的边际成本,进而导致供给曲线斜率放缓,价格对需求的敏感度下降。

>>全球通胀:面临一定回升压力,但幅度有限。与2008年金融危机类似,本轮全球央行大放水,仍面临货币创造受阻和金融市场分流的困境,但政策针对性明显提高,货币向M2传导效果好转,加上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受损有限,后疫情时代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需求的带动作用将较金融危机时期明显增强。同时逆全球化加速和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价格对单位需求变化的敏感度提升,后疫情时代全球货币宽松或将使全球通胀中枢有所上行,但上升速度和空间仍取决于各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进展情况。

>>国内通胀:有上行压力但整体温和。全球货币宽松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胀中枢,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全球经济“U”型复苏下大宗商品如原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输入性通胀压力整体可控。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属于阶段性对冲政策,刺激力度仅支持经济增长回归潜在水平,在猪周期步入下行阶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来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回答】
6666【提问】

3. 央行降准与流动性增加多少如何计算

1、央行降准,货币的流动性将会增加,具体的增加数额要根据政府颁布为定,是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的。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或者说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指标,其作用在于考察M1和M2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一结构指标近年来在我国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许多关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研究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反映货币流动性强弱的结构变化、分析社会即期资金状况、加强金融监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央行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表明流动性已开始步入逐步释放过程。下调准备金只是对冲硬着陆风险,算不得什么利好,对股市而言可拿来炒作一时;但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级利好银行股,利好股市,但难于救楼市,对于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控环境下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也可以说是个利好消息。

央行降准与流动性增加多少如何计算

4. 2013年7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维持现有的高度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所谓宽松货币政策,

     B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将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美国,外汇收入减少,④错误,故选B项。    

5.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四大信号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凤凰网房产讯 12月7日,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首先,此次降准释放了稳增长的信号。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可以起到缓释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为稳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降准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能力。第三,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控,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总量适度,不会产生“大水漫灌”效应,也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有所改变。第四,降准体现了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四大信号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