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到1975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5-18 17:03

1. 1974到1975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 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 
C 美国的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D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滞涨”状态 
  从1961 年到1969 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8 年的繁荣期。危机使美国工业的工资成本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有所改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大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越南战争不断升级带动军费支出猛增,国内需求不断膨胀,更重要的是,六十年代是美国企业设备更新的高潮,企业现代化投资占全部厂房设备投资的60%-70%,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高达3.4%。这一繁荣期可分为两个阶段,1961 年到1965 年为第一阶段,经济增长迅速,物价比较稳定。此后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至1966 年下半年即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就国际经济而言,1965 年上半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66 年至1967年西德爆发经济危机,增加了美国进出口的压力。只是由于侵越战争升级,军费开支猛增,才阻止了一场危机的到来。代价是累计财政赤字高达604.5 亿美元,再加上信贷扩张,为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同时,美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到1968 年时已不到10亿美元,国际收支则连年巨额逆差。1969 年至1970 年,由于尼克松采取紧缩性政策,并开始分期从越南撤军,美国经济终于开始新一轮危机。危机从1969 年10 月到1970 年11 月止,工业生产下降8.1%,其中设备和耐用品制造业面临日本和西德的激烈竞争,降幅最大,分别达17.4%和15.6%。失业率上升为6.1%,而且带有长期性和结构性,1972 年经济进入新的高涨阶段后,失业率仍停留在5%的水平上。此次危机还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货币危机,通货膨胀加速发展,美元危机频仍。1970 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猛增,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但是,这次危机对西德和日本的影响仍然较小,虽然德、日两国生产亦一度有所下降,但是它们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由于德、日两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加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美元贬值、减税、扩大政府支出、加速折旧等一系列措施,美国的危机亦得以摆脱,从1972 年起,美国工业生产又进入周期性高涨。

  这次高涨持续了23 个月。由于美元贬值,美、日、德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化。为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除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以外,各国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向海外迁移,世界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因此,全球范围的生产过剩加速到来。终于,1973 年12 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1973 年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 美元上涨至11.65 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 年12 月持续到1975 年5 月,GNP 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23.6%,企业的设备投资1975 年比1973 年下降48%。企业和银行倒闭均创下战后的空前纪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 万。道?琼斯指数从1973 年1 月到1974 年12 月下跌达41.9%。而与危机相伴的,则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 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 年上涨11%。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 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日本受危机的打击更严重。因为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石油价格暴涨后,不但国内需求萎缩,而且国际收支出现困难。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0.6%,超过其他主要工业国。纺织、造船、汽车、钢铁、建筑等主要工业部门生产均大幅下降。1974 年,日本企业倒闭数创战后最高记录,达11738 家,倒闭企业的负债总额比1973 年高88%。1975 年倒闭企业超过1.3 万家,刷新了记录。这一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在这一轮倒闭风潮中倒下,如阪本纺织公司,东京钟表公司,“兴人”公司等。其中仅“兴人”公司一家即负债2100 亿日元。官方公布的完全失业人数高达112 万,也创战后最高记录。



  

1974到1975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你就是1973年—1975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意思?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是: 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产生经济危机原因包括—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其他原因:1、经济政策错误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3、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是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表现为:

1、社会摇摇欲坠,面临被推翻。

2、法西斯日益猖獗。(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

3、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4、失业人数迅速增加。

5、贫困加剧,人们食不果腹。

6、会引发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

7、由于经济全球化,危机会波及全世界,后果不堪设想。

扩展资料

经济危机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在生产方式危机才变成了现实。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发展,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随着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商品生产,每个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复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在客观上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应受社会调节的。由于生产资料私有,生产从属于企业的利益,生产成果都被他们所占有。

而企业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

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产能增长与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与总需求或生产与消费。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结果是有效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引起经济危机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生产与消费以及市场无序竞争,作为具体表现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避免地使再生产周期地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变革和对外扩张两个阶段的经济危机表面看都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不同,内部变革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人们相对太穷。

对外扩张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相对太富,前者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应力性质的,后者是国际有效需求不足、内应力性质的。

3. 美国在1973到1975年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要倒掉那么多牛奶,浪费那么多食物,那么多饿肚子的人,

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是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是主张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
但是,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

美国在1973到1975年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要倒掉那么多牛奶,浪费那么多食物,那么多饿肚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