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报告的概述

2024-05-10 18:47

1. 统计分析报告的概述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表现;它不同于一般的总结报告、议论文、叙述文和说明文;更不同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它乃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数字与文字相结合,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现。 统计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式、图形式和文章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式的主要形式是统计分析报告。它是全部表现形式中最完善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表格、图形等形式;可以表现出表格式、图形式难以充分表现的活情况;可以使分析结果鲜明、生动、具体;可以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  1 、统计分析报告是以统计数据为主体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统计数字语言,来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联系,以确凿的数据来说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经济领域的成就和经验、问题与教训、各种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它不同于用艺术形象刻画的文艺作品,也不同于旁征博引进行探讨研究的各种论文,而是以统计数字为主体,用简洁的文字来分析叙述事物量的方面及其关系,进行定量分析。2、统计分析报告是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说明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武器,着眼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的方面,并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进行研究。因此,统计分析报告是通过一整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数量研究;进而说明事物的本质。在整个分析研究中,运用一整套科学的方法,进行灵活、具体地分析。但它又不同于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方法撇开事物的质量,只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的形式。而统计分析报告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量的方面基础上,研究说明事物质的规定性。3、统计分析报告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统计分析报告属于应用文体,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来叙述,让数字说话,在阐述中议论,在议论中分析。在表现事物时,不是用夸张、虚构、想象等手法,而是用较少的文字,精确的数据,言简意赅,精练准确地表达丰富的内涵。统计分析报告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进而揭明问题,亮出观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统计分析报告的行文,通常是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做到统计资料与基本观点统一,结构形式与文章内容统计,数据、情况、问题和建议融为一体。 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作用不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1、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是政府统计机构通过报刊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个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由国家、省一级以及计划单列的省辖市一级的统计局发布的。如《国家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进度统计分析报告进度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定期报表为依据,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和形成的原因。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从时间上看,它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中的和期末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它又可分为专题和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两种。进度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讲究时效,力求内容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规范,看后一目了然。3、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从客观的角度,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4、专题统计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的一种分析报告。它的目标集中,内容单一,不像综合分析报告那样,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为如此,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更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灵活选题,做到重点突出,认识深刻。5、典型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后所写成的报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习惯上称为“解剖麻雀”,统计上叫做典型调查。

统计分析报告的概述

2. 统计分析报告的介绍

就是指运用,以独特的表达方法和结构特点,表现所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文章。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统计公报,进度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典型调查报告

3.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一)衡量统计工作水平的综合标准 前面我们讲过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写作全部工作水平的综合。前面几个环节是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才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来自高质量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写作。但是,如果仅有较好的写作水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都是低质量的,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写不好,当然是统计工作水平不高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统计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如何,也就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标准。另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虽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如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但只有文章式一一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也最为常用。因此,统计分析报告也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 (二)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统计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最全面、最稳定、较准确的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载体传播,而统计分析报告是主要载体之一,适合于报刊杂志上发表,传播条件比较简便,具有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三)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现代社会经济管理必须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依据、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把原始资料信息加工成决策信息,它比一般的统计资料,更能深入地反映客观实现实际,更便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接受利用。因而,统计分析报告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更生动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与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自然也就成了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五)增进社会了解,提高统计社会地位的主要窗口 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等,一般人缺乏统计知识,对统计不够了解,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统计工作只是加加减减,填个表而己,把统计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统计宣传工作,扩大统计的影响,提高人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做好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六)有利于促进统计工作自身的发展 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水平。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能有效地检验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统计工作得到改善、加强和提高。另外,经常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能综合锻炼提高写作人员的素质,全面增长统计人员的才干。总之,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十分重要,那种认为"统计报表是硬任务,统计分析是软任务"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由于它主要是报告社会经济情况的一种文体,因而属于应用文范畴。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 (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 (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年度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 (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1.说明型 这是对统计报表进行说明的统计分析报告,亦称为"文字说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报表说明。这种说明,主要是对报表的数据作文字的补充叙述,配合报表进一步反映社会经济情况。这种补充叙述主要是针对报表中某些变化较大的统计数字,这也可以帮助本单位领导审查报表,以保证数字的质量。这是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作用。 严格地说,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因为它只是附属统计报表,而不能独立成篇,也无完整的文章形式。但由于它也具备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统计分析报告的雏形。 写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文字说明的情况要与统计报表的情况有关,与报表元关的内容不应写进文字中。 (2)写文字说明时,既可以对整个报表做综合说明,也可以只对报表中的某些统计数字加以说明。 (3)在写文字说明时,可作出简要的分析,但不宜论述过多。如需要深入研究,应另写专题分析。 (4)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没有标题,也一般没有开头和结尾。文中的各个段落,各有其独立的内容,结构呈并列式。最好用"一、二、三、四……"来分段叙述,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晰。 (5)文字要简明,直截了当。全篇文字一般为五六百字,多者为一千字左右。 2.快报型 这是一种期限短、反映快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按日、周、旬、半月写作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快字。按日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常在第二天上午上班不久就要递交主管领导。以此类推。由于这种快的特点,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常用于反映生产进度、工程进度等,便于领导了解情况,对生产和工作进行及时指导,所以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在企业用的比较普遍。 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特点: (l)统计指标要少而精。因为它是一种简要的统计分析报告,指标项目要少,但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各个主要方面的数量情况。 (2)要有连续性。为了观察进度的连续变化和便于对比,分析报告中的指标项目要相对稳定。 (3)标题要基本固定。例如:《我厂一月上旬生产情况简析》、《我厂一月中旬生产情况简析》。 (4)结构多是简要式。通常全文分两部分:前面列出反映情况的主要数字,接着写文字情况。 (5)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全篇文字在一千字以下,日分析报告,二三百字亦可。 3.计划型 这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按月、季、半年和年度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都属于这种计划型。 计划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检查计划是文章的中心。不但有实际数、计划数,而且要有计划完成相对数。 (2)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进行数字对比,而是通过分析,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3)统计指标要相对稳定。在同一个计划期内,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的项目要一致,并相对稳定,以便进行对比检查。 (4)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比较固定,例如:《我厂四月份计划执行情况》、《我厂五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另一种是可以变化,以突出某些特点。例如: 战高温 夺高生产 完成一千台: —-我厂八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这是运用了双标题,有正题和副题。 (5)正文的结构多是总分式。开头总说计划完成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等。 4.总结型 这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的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全面认识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社会经济形势,或某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新的措施,为今后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大多是半年、一年或三五年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有综合总结、部门总结及专题总结。综合总结,是对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总结;部门总结,是对部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或某个车间的总结;专题总结,是对某些方面进行的专题总结。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总结型的对象应是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工作情况。 (2)一般有三个写作重点:一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二是总结经验教训,三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要注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统计数字与文字论述相结合的方法,从数量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定量认识发展到定性认识。 (4)正文结构大都采用总分式。开头是简要总说,接着写情况、形势(包括成绩与问题)再写经验体会与教训,然后写今后的方向和目标,最后写几点建议,每个部分应设小标题,使层次更分明。 (5)标题可以适当变化,形式不拘一格。文字可以稍长→点,但语句要简洁精练,全篇文字宜在二、三千字左右,地区与部门的也不应超过四、五千字。 4.公报型 这是政府统计机关向社会公告重大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是政府的一种文件,一般应由级别较高的统计机关发布。级别较低的统计机关不宜发表公报,但是可以采用统计公报的写作形式公布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应列人公报型。 公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统计公报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2)统计公报要充分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全面情况,主要由反映事实的统计资料来直接阐述,不作过多的分析。 (3)统计公报的标题是一种公文式的标题。正文的结构是总分式。 (4)公报型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求行文严肃,用语郑重,文字简练明确,情况高度概括。地区性的公报,文字在三、五千字左右为宜。 6.调查型 这是通过非全面的专门调查来反映部分单位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其基本特点是: (1)只反映部分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一般不直接反映和推论总体情况。 (2)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于非全面调查〈即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并不主要来自全面统计。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文章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具有卡分具体、明确的调查目的仆 (2)要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用实事说话,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解剖"麻雀",以发现其实质和典型意义。 (3)统计资料和生动情况相结合,对于调查方法和过程应该少写或不写。 (4)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应灵活多样。结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一般的安排是序事式:先概述调查目的、调查形式和调查单位之后,就要较大篇幅阐述调查情况,然后是概况的分析研究,并做出结论,最后可提出一些建议。全篇文字以一千字至三千字为宜。 7.分析型 这是通过分析着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具体状态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调查型的主要区别是:a.它既反映部分单位的情况,也反映总体的情况,并以总体情况为主。b.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也可以是全面统计报表资料、历史资料的横向对比资料等,其中又以全面统计中的报表资料较多。目前,统计人员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大多属于这种分析型。 分析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它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重点是反映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状态,一般不涉及规律性问题,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2)具体分析的主要方法:a.从总体的各个方面来分解和比较。比如一个企业有产、供、销,居民家庭有收、支、存,地区有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b.从结构上分解和比较。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产品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农民收入构成等。c.从因素上分解和比较。比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各种因素等。d.从联系上分解和比较。比如gdp与发电量的联系,农民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联系等。 e.从心理、思想上的分解和比较。比如问卷调查对改革的看法,对物价的看法, 对婚姻的各种心理等看法。f.从时间上分解和比较。如报告期与基期、"九五"时期与"八五"时期的比较等。i.从地域上分解和比较。比如与别的地区之间的比较,与外省的对比等。 (3)标题应该灵活多样,结构也要有多种形式。整篇文章以三千字左右为宜。 8.研究型 这是着重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和进行理论探讨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分析型的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是:分析型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具体状态,而研究型则是对具体的状态上升理论的高度,提出理论性的见解或新的观点。所以,研究性比分析型的意义又进一步,是一种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在研究的题目确定之后可以拟定一个研究提纲,主要内容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需要哪些资料,如何收集,需要哪些参考书籍和文章等。 (2)要进行抽象与概括。所谓抽象,就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抛在一边,而抽出其本质属性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概括,就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一般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了正确的概括,就能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共性,普遍性和规律性。 (3)要多方论证。要做到论述严密、说理充分,没有漏洞。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资料、多件事实及多种逻辑方法来论证。 (4)标题有适当变化,但要做到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郑重。文字容量可以大一些,全篇文字二、三千字,以不超过五千字为宜。 9.预测型 这是估量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统计分析报告。它与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研究性着重对趋势性规律性进行定型研究,而预测性是在认识趋势及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前景进行具体的定向和定量的研究。通过预测,人们可以超前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对制定方针、发展策略、编制计划、搞好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预测型分析报告的作用很大,也属于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全文要以统计预测为中心,其他内容都要为预测服务。 (2)写推算过程要注意读者对象。如果是写给统计同行或统计专家看的,可以写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如果读者是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数字模型和计算过程可以略写出或不写。 (3)应注意预测期的长短。一般来说中、长期及未来的预测,要体现战略性和规划性,不可能写得那么具体,文字可以概略一些。对近、短期预测(亦称预计),主要是具体地分析和估量一些实际问题,所提的措施和建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可写得太笼统,文字应详细、具体一些。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4.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一、质的优化原则

  “质”的优化是指对统计分析报告所用数据与表述文字的性质要求。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数据的选择与表述文字的组织必须反复优化,使之“质量上乘”极具说服力。具体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准确,有真实性。采用数据要准确可*,否则一个不实的数据就会影响全篇的说服力。

  第二,要新颖,有实效性。从事统计分析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及时捕捉最新的统计数据,并及时作出中肯的分析报告,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有利的依据。而统计分析中若采用滞后的统计数据或过时的文字描述,不仅会弱化统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沦,误导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决策。

  第三,要典型,有代表性。写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使之以一当十,反映出事物发展规律;文字分析则要能一语破的,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二、“量”的均衡原则

  “量”的均衡指的是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二者在用量。上要适度。这是统计分析报告编写中常常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某些统计分析报告要么从头到尾全是统计数据的堆砌罗列,就数字论数字,脱离实际,既不生动又缺乏表现力;要么全是依赖主观判断,凭经验进行文字描述,由于没有准确数据支撑,缺乏说服力。因此,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注意两者搭配的适度,不可顾此失彼。数字引用应控制在篇幅的10~30%之间,分布也要均衡。作者引用统计数据,必须具备基本的统计知识和运用计算机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善于运用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作科学的处理分析,引用数据要与精确、中肯的文字分析有机结合,使之有理有据。

  当然,如果统计分析报告要用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才能说清问题,就可以在文中列表显示或绘制成统计分析图,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文字阐述同样要简练紧凑,不要繁杂冗长。

  三、“序”的合理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在数据、文字“质”的优化与两者搭配“量”的均衡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研究内在组织“序”的合理,才能实现最优系统效应。这里的“序”指的是数据与文字在文中的组织艺术,涉及的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章法。文章数据与文字的组合技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文的谋篇布局;二是层次、段落的内在结构安排;三是自然段中句间意义的搭配。要使数据、文字的组织合理,“序”必须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全文布局要服从统汁分析的目的,突出全文主旨。所有统计数据的运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都要围绕主题。统计分析报告“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分析的目的不同,报告的章法也就不同,没有僵化的模式。可以先叙后议,先摆出数据,后作量化分析,予以议论阐述,揭示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边列数据表,边量化分析,边作理论阐述。

  二是层次段落安排要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层次的安排要反映事物逻辑,各段内容要清楚地体现层次意义。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段只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各层、各段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彼此关照、前后呼应。

  三是段内句子意义要精心搭配,使之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统计分析报告数据较多,文字简朴,易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如果讲究文句舶组合技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使文章既准确精要义生动活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 统计分析报告如何撰写

      一名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字能力,工作中要经常撰写分析报告、调研文章等。下面,主要是我个人多年来在分析报告写作和修改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为什么要写统计分析 
         (一)统计职能的需要。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而统计分析最能体现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统计分析的要求空前提高。从整个统计工作来讲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核心的工作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生产数据,二是解读数据。各个专业、基层、企业,都是数据生产的环节、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就是要数据解读。数据出来后,数据反映了什么?经济发展的走势如何?有什么苗头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析解读,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统计部门要成为智库,也就是能够独到的分析解读数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比别人看得早、看得广、看得深,要有独到之处,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素质提升的需要。一是立身之本:深化认识,提高能力;二是发展之基:全面发展,助推进步。统计人员素质就分析来说,我认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强大的承受力,要有统计专业能力,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力等。
          二、写什么样的统计分析 
         (一)要有鲜明的特色。什么是统计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数据说话。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入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是把相关的指标数值联系起来,对被研究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为工作关系,我相对来说接触其他部门的材料比较多,总的体会是,教授专家写的课题理论性强,联系实际比较少,总感觉像在看教科书,统计分析呢写实的比较多,理论相对不足,缺乏理论的高度,有时看了就比较平实,档次感觉不高,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统计分析精品,要求既有实际的把握,又有理论的高度,而且要在时效性,针对性上多下工夫。按湖州的土话,不能做“瞎子、聋子、哑子”。也就是要看得懂数据、听得到声音、说得上话语。
         (二)要有规范的流程。一般在考虑时要按以下流程:首先是选准主题—开头,其次是围绕主题定结构—框架,第三是呼应主题收好尾—结尾,最后是反复修改—审核定稿。
         选题---主题必须要鲜明,标题要醒目,开头要简明。常说的“三点式”---关注点、矛盾点、发生点,可以围绕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关注点,上级要求,发生点一般是指,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新联系等,也可以从自己拿手的领域来确定。
         框架---一般来说,包括基本情况的概述,点出现状中的亮点,分析存在的问题,论述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
         结尾---对全文的一个归纳总结,与开头要呼应。得出结论也好,预测趋势也好,提出建议也好都可以作为结尾来写。
         修改---从全文看,主题怎么样,内容与主题是否匹配,结构是否严谨,材料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修改是必须的,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推敲。
         (三)要有独到的角度。什么样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切入点是什么,这个要看你对整个材料的掌控能力,可能切入点不同,同样的题目,写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2014年我执笔撰写的市政府咨询委的2个课题,一个是关于市区经济发展的,当时课题组讨论时要求2003年开始对市区经济发展做1个比较,回答慢不慢?哪里慢?哪里快?然后再找出为什么慢?问题是什么?再提出怎么发展?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给我1个月时间交货。另一个是湖州与嘉兴市的比较分析,比较的角度是非常多的,经济的,社会的,总量的,结构的,人均的,具体用那些指标等,这些都要有个总体的把握,最后2篇课题报告都得到了市里主要领导的批示,被评为当年优秀咨询课题报告。具体等会再讲。
         (四)几个基本的要求。优秀的统计分析有一定的标准,所谓标准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我认为从内容上来说,有5个方面:1.准确性:观点数据要准确2.及时性:题材要及时,紧扣时局热点3.实践性:要贴近实际,反映实际4.思想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5.可读性:内容文字要通俗易懂。从形式上来说,有6个方面:1. 主题要鲜明2. 标题要确切、简明、醒目3. 观点与材料要统一4. 结构要严谨5. 文字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6. 要文、图、表并用,各显其长。
         (五)几个常见的问题。影响统计分析质量的问题很多,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经常会出现。1. 脱离统计数字谈问题。统计分析是用统计数字说话的。2. 数字文字化。一是缺乏分析的单纯数字罗列;二是统计分析不是对统计报表做解释性的说明。3. 重点不突出,分析方法单一。对于重点原因的分析要突出,要深入,要透切,对于非主要原因要略做交待,对于影响较小的原因可一笔带过或者省略。4. 缺乏典型材料的补充,大量使用平均数,但平均数在说明情况时却掩盖了先进与落后的差别。5. 长篇大论,套话充斥。6. 建议提得不具体、不实际,缺乏可操作性。7. 重大问题,趋势性问题反映滞后。8.理论性的,数据模型等太多,像是学术性的文章。
          三、怎么样写好统计分析 
         根据我自身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1.收集各种相关数据。数据最重要,含近期的,历史的,横向的各种数据。这里特别要注意历史资料的可比性,和时效性。作为一个统计人员,那些数据有,那些没有,在什么地方、部门、专业上去收集,自己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查找各种参考资料。相近题材的文章,观点,最新的动态等,大政方针政策等要做参考。事先在网上收集同类研究方向的报告比较实用,很多拿来可以用。比如有些最新的改革措施,如供给侧改革,我们平时学习中接触不多,但网上很多解读,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和市里的一些工作部署结合起来。
         3.梳理好自己的观点。有了数据,参考资料,就可以梳理出你自己的一些判断和观点,以及相应的论据。一定要结合湖州的实际。
         4.确定分析提纲框架。框架有了,写起来就比较顺手,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完善,架构我感觉是可以随时变动的,有的可能你当时收集的数据资料是这样的,可能新的数据又变了,框架也要进行调整。但大的变动应该不会有。按原先的设计去走。主要是当前数据质量的确长期观察有时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不是经济规律,可能有人为因素在里面,所以有时也得选择性考虑这些客观的东西,以便于和主题对应。
         (二)基本技能要掌握
         1.怎么化解观点与数据的矛盾?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观点是对的,但数据不支持,有的甚至相背,很苦恼。这说明你是在思考问题的,知道有问题,怕的是不看数据,拿来就用,标题和数据不匹配不协调,这个要特别提醒大家。碰到了,怎么去应对。这要很多的技巧和相关的业务知识。最怕是直接用了数据,但最后和观点不符合。那么问题来了,你是用数据支撑你的观点,还是因为数据找到论点?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都是对的,事实我这么多年下来,在分析问题时,用各种数据基本都能做到自圆其说,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先有个轮廓,然后对比数据是否支持,然后修改观点。(举例)前面讲到的服务业比重下降问题,但当年服务业增速高于GDP,所以可以用贡献率的角度来论证,再加上内部行业发展比较快的数据支撑,就可以勾画出服务业发展的态势。比如说,工业经济效益,今年的利润、利税增幅都比较高,但经济效益是不是非常好?这个就要用一些其他的数据来说明,比如是不是有去年基数的问题?是不是个别行业拉动的问题?也可以去看资产贡献率指标的变化,也可以从增加值率偏低问题去观察,湖州增加值率低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至于用什么数据,就要有取舍。再比如,投资率的问题,一年反应可能有偏差,你可以去计算一个时期的平均投资率来观察,投资效果系数也同样,当年可能很低,大大低于全省水平,但5年平均可能比全省好。现在一般用恩格尔系数反应生活质量高低,但个别年份可能和上年比是上升的,你总不能说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吧。
         2.怎么应对数据资料的空缺或者口径变化?这种事情很多时候会发生,要学会运用统计方法来进行处理,不能因为个别数据,影响大局,搞适当的评估、预测、推算是完全可以的,最近我写的市区发展课题中要用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原来2005年-2011年时搞过推算,现在要调整为2013年,全市和市区进行比较,总的是市区慢于全市,但这2年市区发展势头比较好,数据会有大的变化,按相关资料推算就可以,就当做是研究性课题中用一下,不用太精准的,所以我有时会叫专业上大概算了个数据,比如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一、二、三产业分组有些年份变化很大,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本身很多数据是推算的,那么有时应用起来你也可以大胆的推算,当然必须要有统计专业知识,不算随便算。像类似这些情况的数据,我们在写报告时,可以带一句,根据相关资料的测算,什么指标,完成多少。。。。不要太纠结。有时口径变化了,你要了解新老口径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要适当处理,像投资,这几年口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这里有一条你记着,就是相对数基本不变的原则来处理。差距不大的就直接拿来用,加个标注就可以了。像全体居民收入就近几年的数据是有的,上次我写GDP含金量的一篇分析,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来比较,那么我就按城市化率,各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来推算,得出各年度收入和GDP的比例。平时也可以多看看,研究一下年鉴资料的内容,更多地掌握资料的来源渠道。这里我顺便考大家几个问题,一是5年的平均投资率怎么计算的?5年的平均投资效果系数是怎么计算的?二是长三角16个城市,你知道了各市的GDP(现价),以及可比价的增速,那么16城市总的平均增长率是怎么算的?同样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怎么算?所以数据的计算和应用其实很多用到统计原理知识,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大家一定要掌握,不然你很难灵活应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3.怎样看待统计分析的“拿来主义”?不可否认,在实际撰写分析报告中,或多或少都要用到别人在分析中的一些观点,尤其是统计分析,很多是季度、年度分析报告,题目几乎是一致的,适当拿来应用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生搬硬套,消极模仿,整篇整段挪为己用。有人说过,在写作中重复某一篇优秀文章—中级水平,概括某几篇优秀文章—高级水平,汇集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专家水平。对于新参加工作不久的干部,或者平时写的不多的专业人员,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练好基本功,先写好信息、简单的分析,再逐步学会写课题报告。走出“消极模仿-积极模仿-自主创新”的路子,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坚持数年,定有成效。对于现在已经有较好基础,但对继续提高有困惑或者信心不足的专业人员,我要说的是一定要跳出本专业的框框,多用自己专业外的信息资料,训练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的理论层次。
         4.怎样对文章做最后的修改?一是细节问题。包括标点符号,大小写,数据计量单位,错别字等。二是小标题。这个问题一般人不注意,写到哪是哪,有些可能前面1段有标题,后面就忽视了,看不出什么标题,有些前面2行的,后面变1行了等等,大家有没注意,我现在给大家改小标题的比较多,别看小小的次标题,有时领导看报告没时间全看,他是先看标题再看内容的,有些看了标题,没兴趣的话,里面内容根本就不看,所以我是反复推敲的,有时为了字数对应,可谓绞尽脑汁。三是问题重复。有时摆问题容易在里面重复概述,引用的数据也会重复,一定要修改过来。四是数据和观点不匹配。有时用的数据多了,突然最后审核时发现数据其实和观点不一致。五是建议空泛。最后如果感觉没深度,最后的建议泛泛而谈,和前面的分析脱离,宁可去掉。
          四、分析写作实例。 
         前面简要的讲了三个方面的大问题,最后主要结合自己最近几年写的课题报告,从选题、框架结构、文章脉络等方面和大家做个交流。关于选题,我感觉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新意,有针对性,除了命题报告外,更多是自由发挥的自选题,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在2000年,我力推了统计报告,想改变以往就进度分析的“短板”,所以连续写了《如何看待湖州财政收入占GDP偏低问题》,《抢占制高点—对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对湖州“两创一奔”的几点思考》,《对湖州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若干思考》,《湖州离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多远?》等,打出了品牌,基本是湖州日报全文发表的,所以选题很重要,从统计的角度去解读一些决策和经济问题,应该是大家有兴趣去关注的。

统计分析报告如何撰写

6. 统计调查报告如何分析总结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7. 统计调查报告如何分析总结

怎样写调查报告 
1.准备阶段 
(1)确调查的,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思想利器。 
(2)带着调查的目的,到有关单位查阅反映现实与历史情况的资料(如工作总结,图表数据、原始记录等)。 
(3)拟定好切实的调查提纲,在提纲中列出调查的目的与要点,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2.调查阶段 
(1) 开调查会 
(2) 个别访问 
(3) 现场调查 
3.研究阶段 
二、提炼主题 
提炼的方法有二:一是接受上级机关或新闻机构的授意,带着这种“意”的大致框框, 
到实际生活中寻求大致的印证。另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是调查所获的材料,不能印证调查的初衷,却又别有中心,则要根据材料能反映的实质规定的意旨而提炼出为材料所固有的并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三、 观点材料统一 
调查报告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四、 布局合理 
合理布局就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要匀称得当、完整严密。一般调查报告除标题外,正文大致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一) 导语 
导语是调查报告的开头,是统领全文的部分,要简洁明晰、提纲挚领,其要旨,不能头重脚轻,拖泥带水,或者含含糊糊,莫知所云。一般开关不外乎简介调查情况(时、地、人、事)直接揭示题意、交代调查意图、提出调查问题、揭示事物大致规律等几种写法。 
(二) 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心重要部分,是决定调查报告质量高下与成败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紧承导语。导语确立了主题,提出了问题,主体则要紧扣住主题,井然有序地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主体可以分几个大的部分与层次作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安排。主体要通过典型势力与重要的数据具体剖析,展开主题,揭示实质。 
主体部分的写作,可以根据组织材料表现主题需要采取层进式,并列式、层进并列杂糅式等构架形式。 
1. 层进式(纵式)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层层推进的写法来写,这 
种结构线索单一,内容集中,前后贯通,便贯成一条由浅入深、由始及末,由提出问题的清 
晰的表现主题的线索。 
2. 并列式(模式) 
这种结构是按调查材料,从几个方面并列地展开,说明主题。这种结构比较全面、完 
整,便于从多方面、多侧面表达主题。 
3. 杂糅式(纵横式) 
这种形式是层进与并列两种结构形式在一篇里并用,大多数是就全篇总体而言是层进 
式,而主体的某个重要部分则采用并列式。 
(三) 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尾要紧扣主题,承接主体,干脆利落,留有余味 
有的结尾从主体中分出单列,或收束全文,强化主题,或希望前景,催入奋进;或希望勉励, 
鼓舞情志,或议论生发,发人心智;或留有余味,发人深思,有的则干脆归于主体,不单列 
出结尾。

统计调查报告如何分析总结

8. 统计的分析

1)测量的尺度统计学一共有四种测量的尺度或是四种测量的方式。这四种测量(名目,顺序,等距,等比)在统计过程中具有不等的实用性。等比尺度(Ratio measurements)拥有零值及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等距尺度(Interval measurements)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但是它的零值并非绝对的无而是自行定义的(智力或温度的测量)。(Ordinal measurements)顺序尺度的意义并非表现在其值而是在其顺序之上。名目尺度(Nominal measurements)的测量值则不具量的意义。2)统计技术以下列出一些有名的统计检定方法以及可供验证实验数据的程序费雪最小显著差异法(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曼-惠特尼 U 检定(Mann-Whitney U)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相关性(correlation)皮尔森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史匹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卡方分配(chi-square )3)分析方法总结1.1连续性资料的两组独立样本比较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1.2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1.3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首先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检验结果首先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1.4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果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作两两那么比较。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那么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1.5需要注意的问题(1) 一般来说是大样本,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组直接采用t检验,这样即使得出结果也未必正确。(3)关于常用的设计方法:多组资料尽管最终分析都是采用方差分析,但不同设计会有差别。常用的设计完全随即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裂区设计,嵌套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