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科学的意义

2024-05-06 05:00

1. 大学生研究科学的意义

我们研究科学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个提问早就有了“科学的答案”,那就是,为了传递DNA。用“科学的答案”来解答关于“科学”的问题,也确实最“符合科学”。

这暂且不表,我先来说说提问者提到的“牛顿讲,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牛顿被认为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牛顿时代,是不是有关于“科学”的这种清晰概念呢?牛顿出版的最伟大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时还没有“科学”这个概念,实际上把“科学”看成是“哲学”。而现代“科学”的这个概念,来源于日语。这样看,如果牛顿真的认为神学超越了他的《原理》,也应该说成是“哲学的尽头是神学”。那么,牛顿有没有可能非常推崇神学,以至于把神学摆放到至高无上,超越一切的境地呢?我们不妨看看牛顿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公元1643年,牛顿出生于英国。这一年,还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是的,你没有看错,牛顿出生于相当于中国明朝的古代。记住几个关键词,牛顿——明朝——古代。那些说牛顿是宗教徒的人,请你证明一下,在几百年前的明朝,世界上有几个无神论者?中国的,欧洲的,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地方,请你列举几个无神论者的名字出来如何?牛顿的继父是什么人?我可以告诉你,是英国的一个很有名的教区牧师,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大学校长。一个出生在几百年前的欧洲的牛顿,他继父还是赫赫有名的大牧师,如果牛顿还不信宗教,就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大学校长的儿子是文盲(白痴除外)。不仅牛顿的继父是大牧师,牛顿的少年启蒙老师安吉尔,还是一个虔诚的修士,是一个很有名的神学专家。牛顿后来上了大学,这个大学是什么名字?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为什么叫“三一学院”,而不是“四二学院”?聪明人很快就会想到,基督教里面的“三位一体”。可见,这所学院与宗教关系很密切。事实也是如此,《圣经》是剑桥大学所有学院的必修课,而“三一学院”尤其重视神学课程,当时涉及神学的课程占到了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比例。

在这种环境里面成长的牛顿,会是无神论者吗?

不过,虽然牛顿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却在实际上用实际行动否认了神灵。正是牛顿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抛弃了上帝。

大学生研究科学的意义

2. 大学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科研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自学的能力、研究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科学研究是培养具备以上“综合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
第二,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造就学校水平较高且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方面,科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途径。究其原因,是由于科学研究使他们的知识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和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办法。科学研究对于大学,具有双重意义和双重作用。
第一,对于大学能否完成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其作用和意义都是决定性的;
第二,对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从造就和保持大学中高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的角度上讲,从使所培养的新型人才能具有“综合能力”的角度上讲和从使大学的教材能不断更新角度上讲,也同样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第三,科研是学科、学位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外高等学校学科、学位建设中的经验,高等学校开展和重视科学研究,是学科、学位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
因为学科、学位建设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和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的合理的学术梯队,而科学研究则是完全可以同时达到这几个方面目的的。

3. 大学生对科研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一般指科学研究,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扩展资料                         1、我国教育部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2、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4、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小而言之,如果我是画家,浓墨重彩画了一幅画,别人(可能还包括一些名家)看了都说好,可我自己很不满意。因此科学研究应该定义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一种研究。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倾向于把主语理解为施事。”也支持了我们把语境看作语用条件的看法。
    5、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科学研究则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它的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
    6、从古到今大量的声乐表演活动和大量的个别课程进行声乐技能、表演方法的口传面授都只是声乐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科学研究。
    7、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因此,所谓的“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从事科学领域或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全过程。
    8、(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
    9、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这就等于说科研是对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望文生义,学术的学可解为学习、学科、学业,而术则可释为技术、方法、方式

大学生对科研的理解与认识

4. 大学科研目的意义

首先,最直接的项目就是课题,校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都可以申报,立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还会有相应的课题经费可供使用。再就是将范围扩大, 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项目,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科研项目。互联网+比赛每年都会举办,挑战杯、创青春每两年一次,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再就是找老师帮忙,主动申请帮助老师做实验,去到老师的实验室中锻炼自己。



做科研大多是研究生的事情,那本科生做这些科研项目的意义在哪呢?



1、看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以及方向。2019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2020年的考研人数大概率会超过四百万,在这么多想要读研的人里面,究竟是有多少人真正热爱科研、适合科研呢?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一部分同学可能是从众考研。等真正考上了,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活之后,才发觉,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和自己想象中的研究生生活不一样,自己并不适合做科研,这就导致研究生生活闷闷不乐,科研成果做不出,严重的话甚至影响到毕业。那么如何降低这种概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接触科研。提前接触科研的过程中,跟着老师做项目,看看自己究竟是否是做科研的料子,如果不是,就没必要接着往下做科研;如果是,那就可以趁着提前接触的这段时间,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进行研究。



2、提前培养科研能力。这一点是建立在上面一点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现自己适合做科研,那么在本科时期做科研项目就能够提前培养科研能力。一般来说,本科做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做的项目会有些许差别,要求会降低,但是做项目的流程和所需要的能力都没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跟着老师做项目,自己申请课题,还是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这些比赛,只要认真地完成,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都会对将来的科研有一定作用。



3、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优化思维方式。做科研和在学校里学习不一样,在学校学习只需要掌握正在学习的几门课程知识就好,课程之间有交叉的情况不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情况更加少,但是做科研不一样,做科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没有掌握的知识,这就促使你去自学。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提高,自学能力也逐步得到发展。除此之外,做科研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塑造过程,通过提前做科研,能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合理。



4、美化简历。之后不论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一个优秀的科研经历会给你的简历加分不少。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除了看重GPA和英语成绩之外,是否有科研成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国内研究生面试时,能拿出别人没有的科研经历与成果,肯定会给面试加分不少,毕竟老师们都想要能够快速适应研究生生活的学生。科研经历对之后的求职也有所帮助。虽然科研经历的作用在求职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是科研经历丰富反映出了这个人做事情认真可靠、勤恳踏实等优秀品质,会使求职之路更加顺畅。



5、评优评先。说得功利一点,大部分的学校在评优评先的时候,科研竞赛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本科时期做科研项目,如果做的是纯科研的项目,项目结题了有结题证明,还会发表文章,这两者都可以在评优评先的时候享受加分政策。如果做的是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这类竞赛类的科研项目,不仅会拿到相应的证书,还可能会有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成果转化,这也有利于评优评先。

5. 为什么说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参加科研是大学生获取直接知识的渠道。
  2)科研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3)科研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敢于攻坚、用于突破的信心。
  4)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说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6. 大学生搞科研对以后有什么作用?

大学阶段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个人以后的发展还是有益的。大学生可分两类,多数大学生只是懂得应用已有的知识,却不能通过研究问题创造新知识,另一类大学生不但懂得应用,还能够分析、研究问题,创造新知识,这决定了两种大学生未来不同的见识、视野、境界、魄力,前者自然没有后者强大,路子也没有后者广,前途相对狭窄些,比如一个有研究能力的大学生在公司里上班,由于他能够创新,申请专利,很快就能成为技术骨干,又会写文章发表,很快就会评上高级职称,很自然地就成为团队领导,如果再有管理才能,后来还可能当上老总……。不过,如果读上了硕士,再进一步读了博士、博士后,就只能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只能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里混了,路子似就反而变窄了。

7. 科研提高大学生 什么能力

科研提高大学生 什么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以全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积极探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对策。笔者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和创意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一、倡导学生科研,开展学术活动

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社团,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二、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直接反映创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要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应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可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

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专业、学生、社会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然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堆等待加工的零件,经过一道道程序,被铸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表象形成和语词的丰富更为容易,这样,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才会分化性强、细腻度高、节制性好。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容量大的课件和信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这些诉诸感觉的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学习经验。

四、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各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分化、综合,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新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学习已成为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在营造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明确学习是无墙的,随处可学。因此,创新的关键就是学习——学习接受新知识,创造发展新知识。

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大学生怎样学习和应当怎样学习,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因此,我们要普及“大学学习学”知识,进行整体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教学,进行分科学习素质教育。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后备力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科研提高大学生 什么能力

8. 在本科期间搞科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好处

说到“科研”,大多数人都会跟研究生博士生还有一些教授或者从事科研的人联系到一起。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尤其是本科在读生,在本科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几个人一块搞一下科研的好处是什么。
                                          
             1
  
 我现在一名是医学院的本科大三生,真正接触科研也是受一位老师的启发。下面就讲一下事情原委。
                                          
 开学第一天,晚上我们有一节专业课,上课老师并没有讲多少书上的内容,而是对我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洗脑”,老师暑假刚从复旦大学学习回来,对于我们这种二本医学院和复旦的差距感触颇多,其中一点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几乎对科研一无所知,而复旦的学生有的在本科期间已经发表了两三篇的SCI。并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真的没有这个潜力,而是,我们学校大学四年教给学生的是应试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而现在不管是考研考博还是求职找工作,什么能力受欢迎也就不用我多说了。
  
 创新能力是要通过培养的。以复旦大学为例,上课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听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是怎么理解和扩展的。学习新的知识,并不是老师都把这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都讲给你听,而是,让你自己课下去学习,拓展,在做到举一反三的同时,创新的能力也培养起来了。
  
 说创新能力可能有点抽象,具体的说就是,培养自己能够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学习讨论,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我们六人小组为例。
                                          
 老师让我们自己天马行空,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然后查阅资料。为了这样一个研究点我们几个讨论了很久但就是定不下来,并不是没有感兴趣的点,而是,能让我们几个刚刚上完大二的学生去研究的问题就很受限制。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入手。最后,就决定从看到的一篇文章入手,然后寻找灵感,选定一个点后,其实是没有自信的,自己都觉得选的课题有点好笑,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查资料,总结归纳和讨论,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在开科研讨论会时,老师让我说了一下我们心里的想法,我站起来,刚说了没几句,老师向我点头给予肯定,那个时候,我们都收到了莫大的鼓舞。之后经过老师提点,我们趁周末把这个想法整理成了一篇科普类文章,打算投稿。
  
 在完成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异常兴奋,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被编辑部采纳,但几个人一起从什么想法都没有,到最后写成文章,中间查阅外文文献和中午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人都在做这样的研究,心中更是激动万分。现在仔细想来,在完成这样一件事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创新能力。
  
             2
  
 以下就是我归纳的几点好处:  (注意看,敲黑板啦!)  
  
 
                                          
 
  
  
 我发现,经历过这一次一起研究课题的经历后,我对自己的学业的兴趣也提升上来了,而且上课思路也有所转变。我会开始有兴趣的去听老师讲的什么,不管是课本上的内容还是老师讲的临床事例,并会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要知道,之前上课,我像是一个被给予者,等着老师把知识塞给我,而现在,更像一个求知者,希望知道更多。
  
 你可以通过在本科期间搞科研,弄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研。现在很多人在争论到底要不要读研,其实,每个大学生首先应该清楚自己适不适合读研,然后再去考虑要不要去读研。不管你在大学期间研究的课题大还是小,只要你有机会研究,你就会明白科研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有深切的体会到自己喜不喜欢,才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我们的学长,大学期间学习很好,考研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但去就读了不到一个月,就想退学,原因就是不适应研究生的生活,感觉快熬不下去了。但这个时候发现确实也不算太晚,但是也可以早早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科研的,如果大学期间接触了这一方面,或许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对于学医的学生,能够与时俱进是很有必要的,课本上的知识最新的也是几年之前的, 研究课题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查阅文献,在次过程中,最近发布的国内外论文和杂志都能轻松了解。
  
 往往临毕业的时候,很多专业的学生要写结业论文,写论文的过程中,一定会用到各种专业的检索工具,统计学方法还有论文设计等等这些我们平时上课并不会涉及到的知识。或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是学过信息检索、统计学、和论文写作的。这个没错,可是,在学了两三年后用到的时候又有谁能熟练无误的运用呢。如果,你在之前经常参与研究课题,这些都会用到,等毕业时写毕业论文也就没那么难了。
  
 现在读研或者工作的人应该清楚,如果要研究一个课题,首先要做好充足准备,然后申请资金。科研资金是不会无条件支持一个成功率不高的课题的,那个时候,或许选择课题时就会考虑很多因素,往往研究的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个。但在本科期间不一样,你可以放手去做,犯了错也没关系,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因为我们国家对于本科生没有研究课题的要求,能做出来成果对于自己以后的求学和工作有很大的好处,做不出来成果,完全没有关系,至少,你会有很多收获。
  
 不少大学生应该清楚,周围大多数人在没课或者周末在做什么。我身边有不少同学,在周末或者晚上会选择去做一些兼职,如做家教或者促销员等等,有的会在周末追剧或者睡懒觉……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以去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在我看来,这样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我能迈出做课题的第一步,就是因为开头说到的老师的“洗脑”,然后收益匪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鼓励更多大学生接触科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