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节气是哪四个

2024-05-06 06:30

1. 四大节气是哪四个

四大节气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1、立春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2、立夏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3、立秋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4、立冬
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四大节气是哪四个

2. 四个节气的时间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3. 24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哪四个

廿四节气
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24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哪四个

4. 4月有哪些节气

有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
清明,4月4-6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据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谷雨,4月19-21日。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扩展资料:
节气的命名原则: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1、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2、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3、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参考资料:节气_百度百科,清明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_百度百科,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_百度百科 

5. 二十四节气有哪八大节气

二十四节气八大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十四节气有哪八大节气

6. 四季节气是哪些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 立 春 2月3—5日交节 雨 水 2月18—20日交节 惊 蛰 3月5—7日交节 春 分 3月20—22日交节 清 明 4月4—6日交节 谷 雨 4月19—21日交节 夏 季 立 夏 5月5—7日交节 小 满 5月20—22日交节 芒 种 6月5—7日交节 夏 至 6月21—22日交节 小 暑 7月6—8日交节 大 暑 7月22—24日交节 秋 季 立 秋 8月7—9日交节 处 暑 8月22—24日交节 白 露 9月7—9日交节 秋 分 9月22—24日交节 寒 露 10月8—9日交节 霜 降 10月23—24日交节 冬 季 立 冬 11月7—8日交节 小 雪 11月22—23日交节 大 雪 12月6—8日交节 冬 至 12月21—23日交节 小 寒 1月5—7日交节 大 寒 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莲,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24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7. 春季有哪四个节气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春季有哪四个节气

8. 24节气是哪4个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