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机枪?

2024-05-12 11:54

1. 二战苏联机枪?

1、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DP-26轻机枪)

 
 
2、马克沁M1910重机枪

——加了防盾和轮子的马克沁苏联版
 
 
3、sG1939气冷式重机枪

 
 
 
 
 
4、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

 

二战苏联机枪?

2. 二战时俄军使用的枪械是什么?

二战时苏联常用的4款著名枪械,第四把在抗战时曾经大量使用

3. 二战时俄军使用的枪械是什么?

首先,二战时期不是俄军,应该是苏联士兵,他们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如下:

纳甘M1895手枪
1、纳甘M1895手枪:是一款七发双动式左轮手枪,发射7.62 × 38 毫米弹药,有效射程22米。

TT手枪
2、TT手枪(黑五星):是苏军第一款自动装填手枪,使用7.62毫米枪弹,容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

SVT-40步枪
3、SVT-40步枪(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步兵的制式装备,使用7.62×54mm凸缘步枪弹,容弹量10发,有效射程400米。

莫辛-纳甘步枪
4、莫辛-纳甘步枪:是苏联研制的一款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由于枪声清脆有如水珠溅落,因此之后也被冠上了“水连珠”的绰号。它7.62毫米口径,容弹量5发,有效射程550米。

PPD-40冲锋枪
5、PPD-40系列冲锋枪(波波德或波波沙):它是一款比较常见的二战苏军制式冲锋枪,使用7.62毫米枪弹,容弹量30发左右,有效射程200米。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6、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它是一款由苏联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一款轻机枪,7.62毫米口径,容弹量47发,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2000米。

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
7、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7.62mm口径,理论射速每分钟650发,战斗射速每分钟80~100发,有效射程平射1000米,高射500米。
综上就是几款比较常见的二战苏联士兵制式枪械,当然还有一些比如TK手枪、AVS-36半自动步枪、马克沁m1910重机枪和等等,它们理论上都属于苏联士兵的制式枪械,只是相对不常见而已。

二战时俄军使用的枪械是什么?

4. 二战时,苏联的武器装备什么水平???

提起二战苏联,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其武器生产能力很强大,毕竟二战期间苏军在战场上漫山遍野的T34坦克、大炮、飞机洪流留给苏军军迷的印象很深刻。接下来我就以二战美国为比较对象,来揭开二战苏联所谓强大武器生产能力的真相。

二战苏军坦克
首先我们看看二战苏联与美国主要武器装备产量情况
1、苏联方面
步枪、自动步枪:1200万支
轻、重机枪:9.54万挺
火炮:83.4万门(含迫击炮34.8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
飞机:158218架
汽车:20.5万辆
2、美国方面
飞机:296429 架
舰艇:87620 艘
商船:4500万吨
坦克和自行火炮:102351 辆
大炮:372431 门
军用车辆: 350万辆(含吉普车65万辆)
从上述数据来看,苏联的武器装备产量表面上很可观,但表象很容易欺骗人,因为它隐瞒了很多重要事实,有必要进行澄清。
在飞机生产方面,二战苏联生产的飞机大都是单发的轻型飞机,诸如伊尔-2、拉系列和雅克系列,造价低廉。且由于苏联在战争初期被德国人偷袭,损失惨重,严重匮乏铝、机床、熟练工人,为了多造点飞机,偷空减料就成为不二法门,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飞机质量糟糕,寿命低下,匮乏无线电等通信设备,甚至在战争中前期充斥着大量的木头飞机。而美国生产的飞机中,四发重型轰炸机(B17、24、29等)和双发运输机、攻击机占很大比例,要知道美国人四发重型轰炸机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苏联所生产的单发飞机。美制战机都是足材足料,为全金属飞机,大都配备完善的通信导航、涡轮增压、投弹瞄准器等各类先进设备,作战半径大,质量上乘,防护力优异。
在坦克生产方面,大家要注意的是二战美国武器生产的重点是飞机尤其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和各类舰船,而非坦克,苏联则是集举国之力来生产坦克。同时一个长期不为军迷所关注的是,即便坦克非二战美国武器生产的重点,美国的坦克产量依然惊人,在1942年美国坦克产量为26334辆,、1943年为37148辆,均为世界第一,而后到了1944年因战争胜利在望,美国开始削减包括坦克在内的军备生产规模,这才使得美国坦克产量始有下降。

美国的坦克生产车间
在火炮方面,虽然苏联在二战生产了83.4万门火炮,但其中含有做工最简单,造价最低廉的迫击炮34.8万门。反观美国,在其大炮产量中,高射炮、各类重型野炮占据着很大的份额,二战美国共生产了 轻型火炮(37-105 毫米) 54532门、防空(60-120 毫米) 49775门、重型野炮(155毫米以上) 7803门,就价值来说,就生产难度来说,像高射炮这类火炮的生产难度远远大于迫击炮,所以仅仅谈及火炮数量而不具体分析其中构成,是无法真正比较出一国实际军工生产能力的强弱。
在海军装备方面,1941-1945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64500艘登陆艇,而苏联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以上只是二战苏联与美国军工制成品产量的简单比较,接下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这些账面上算作苏联产量的军工业品里又包含有多少美国物质援助的资源贡献在内呢?
在德苏战争初始阶段,苏联就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损失惨重。5个月时间内苏联损失了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和41%的铁路线,多达31850家工矿企业遭到破坏,还有60%的铝产地和80%的铜锰产地被德军占领。这直接导致在德苏战争接下时段内,苏联各类生产原料匮乏,军工生产面临着严重危机。
拿军工生产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铝为例,我们看看1944各主要交战国铝的产量比较图:

由上图可知,二战苏联铝的产量实在是可怜,不要说跟美国比,就是跟日本相比较也是相差一大截。现在有人动辄以二战苏联自产的飞机、坦克产量远远超过美国援助同类武器的数量,却不知像铝、铜、橡胶这些对战时物质生产至关重要的原料设备,而苏联又严重匮乏,都是美国人援助的物质在顶着,缺少这些生产原料,苏联那些所谓海量的坦克、大炮能有多少被完整地生产出来呢?
以下是二战美国重要物质的援助情况表:

现在很多人在谈及二战苏联的军工制成品产量时往往只关注其生成了多少飞机、坦克、大炮,却不知打仗讲究的是系统性,除了要有飞机、坦克冲锋陷阵之外,还要有汽车、机车、通信设备进行运输调度,否则一场大规模战役根本就进行不下去,而些领域恰恰是苏联军工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以汽车为例,二战苏联的汽车产量只有区区20.5万辆,根本就无法满足行军打仗的需要,只能依靠美国的援助。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42.7万辆汽车,其中三种主力型号载重卡车为35.6166万辆,仅1942年美国就向苏联提供了79000辆摩托化车辆,对苏军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二战结束时,苏军装备的所有车辆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美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1944年苏军在德苏战场上一系列胜利并非火力和兵力优势的胜利,而更多的是机动性和指挥通讯迅捷等软件方面的胜利,正是美国提供的大量汽车、通信设备使得苏军的突击力大为提高,并使战役进程加快。一九四四年六、七月间,苏军由第聂伯河向维斯瓦河迅速推进,以及随后突入匈牙利和波兰,跟美国的物质援助的大量汽车有着重大关系。
整个德苏战争, 苏联的劳动力供给是异常紧张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所能动员的极限。开战10天之内,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万人(含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线战斗,后方的劳动力资源出现巨大缺口。填补苏联劳动力需求缺口的主要是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废军人。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由1940年的38.4%提高至1944年的57.4%,轻工业1942年底81%的工人为女职工。职工中18岁以下少年比重1942年比1939年增加2.5倍,战争第三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达到40-60%。
因此我们在论及美国的粮食、被服援助时,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也即粮食、棉花、生牛皮等只是轻工业原料,而军用食品、军服、皮靴等是制成品,双方不能简单等同,前者转化为后者要经过屠宰、加工、储藏、配送等一系列环节,期间需要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而美国援助的这些粮食、被服均为制成品,可直接利用,无形中为苏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苏联能将宝贵的劳动力用于保障飞机、大炮等主战武器的生产中。
在德苏战争期间,为了集中力量生产武器,苏联民用工业就被压缩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1942年中,苏联有3/5的城市居民是按儿童标准供应面包的,即每天只有400克。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导致自由市场上食品价格狂涨。1943年7月面包、土豆、疏菜的市场价格比1941年7月上涨了20倍。1942年苏联中部地区1公斤黑麦粉价格不低于150卢布,超过了大多数人一周工资。集体农庄农民的处境更加悲惨,一天分配不到200克粮食、100克土豆(1口人)。以下是战时苏联食品分配标准:

相较于苏联,美国在生产军工产品时,坚持以不影响国民生活为原则,注重了军工生产和民用生产的合理比例。从 1939 年至 1945 午,美国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值增长约 75%,而与战争有关的商品从未超过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战时除了汽油,咖啡、牛肉、糖等实行定量供应外,一般日用商品和粮食资源充足,与苏联不可同日而语。
在二战期间,在同盟国集团生产的所有作战物资中,美国一家就占了50%以上,是不折不扣的同盟国集团战争大后方。到了1944年,同盟国所用的作战物资有60%是美国生的。以英国为例,英国之所以能在二战中坚持下来,并最终击败希特勒德国,来自美国的物质供给至关重要。英国在很多供应方面都依赖美国的支援,其依赖的百分比详见下表:

美国的物质供给对整个二战战局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大西洋海战为例,在这场典型的舰船吨位战中,同盟国集团是靠什么击败猖狂一时德国海上狼群?答案很简单,靠的就是美国造船厂源源不断增加的商船吨位。从以下图表即可知:

二战美军与苏军不同,其是全球作战,作战地域遍及欧亚非,美国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派往世界各地,与敌人在空中、海上和地面浴血厮杀,后勤保障极为复杂和艰巨。以太平洋战场为例,在冲绳岛作战中,从1945年4月1日至6月30日,美军后勤部门为前线输送物资200万吨,平均每天卸货约2122万吨。美军对日本的战略空袭长达8个月,每次出动B-29轰炸机100架以上,而每架飞机一次出动消耗航空汽油6400加仑、弹药8吨。仅保障马里亚纳群岛的B-29基地,就需要100多艘大型运输船。美军第8勤务大队专门保障油料,获得了“太平洋油王”的绰号,每月仅重柴油的运输量就达到600多万桶。到1945年,1945 年,仅在太平洋战区,美军便有 3000 多艘的勤务船队。
最后我们简单看看到了1945年美英苏三国的国力对比情况表:

1945年三巨头各项指标统计
通过上述介绍分析,我们不要被二战苏联账面上的坦克、飞机产量数字所,简单的得出二战苏联生产力强大这一结论,实际上在苏联光鲜靓丽的武器产量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资源匮乏,武器粗制滥造,杀鸡取卵式的全民极限动员,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的灰暗现实。
再来看战争的第二年(1942年)苏联的战争动员强度:

从以上图表即可知,德苏战争刚刚打到第二年即1942年,苏联整个国家动员强度已经高到离谱,完全可以说如果在战争接下时段内(1943年、1944年、1945年),苏联若无外来力量的强大支援,持续以这种级别的动员强度进行战争,那么苏联离崩溃也不远了。这也是到了1943年末,貌似苏军已经掌握战争主动权,德军已经濒临崩溃的大好形势下,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依然强烈要求美英两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军在德苏战场的压力。

5. 在二战中苏联士兵拿的枪叫什么枪

波波沙冲锋枪  详细资料:PPSh41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繁多,口径杂乱,枪弹不足。为统一全国军械系列,特别是为适应朝鲜战争的急需,我国除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外,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其中,50式冲锋枪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50式的原型枪是苏联研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它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国产枪,当年就生产了36000支装备部队。“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PPD系列武器发展而来的。该枪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为苏军获得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据估计,二战期间和战后,有总数超过1000万支的“波波沙”被世界各国制造和仿造。 
  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发射7.62毫米手枪弹,战斗射速105发/分钟,单发45发/分钟。另外,该枪的最大特色是木制枪托,扳机组件包在里面,枪托前端与弹鼓或弹匣的后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火力猛烈的特点。我国引进后,对该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下机匣后部的拉手,枪托螺丝穿过的地方,苏联用铆接,中国用焊接;苏联的缓冲器比中国的长,不经改动不能互换,而且中国从未使用71发弹鼓。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攻时配备的主要武器就是成袋的手榴弹和50式冲锋枪,该枪在实战中,表现出了特别适合穿插、近战和夜战的特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我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率领全排使用14支50式冲锋枪和其他武器,连续夺取敌两个火力点,仅孙占元一人就毙敌16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为此编了歌曲颂扬它:“50式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的手中也有50式冲锋枪的身影。而我们最熟悉的雷锋标准像上,他所执的也正是这种冲锋枪

在二战中苏联士兵拿的枪叫什么枪

6. 二战德国使用的机枪是什么?

有5种:MG34、MG42、FG42、MG30、ZB-26
二战时德国因为凡尔塞条约的限制,不能装备重机枪。于是聪明的德国人就研制了一种看起来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在德军装备这种机枪后,潜伏在德国的盟军间谍认为这是一种粗制滥造的武器,是由若干铁片和一根枪管组成了垃圾。于是他们向伦敦、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度缺乏原材料,连最重要的机枪,都如此粗制滥造。但是当盟军的武器专家看到这些,他们知道,德国在机枪方面已经把他们甩在了身后。在后来的二战中MG-42成了盟军的噩梦,被称为“撕布机”
1、MG34

2、MG42

3、FG42——帝国航空师装备

4、MG30机枪(MG34和MG42的鼻祖)


5、ZB-26

捷克式轻机枪,德国吞并了捷克,缴获了大量的ZB26。
我国曾经仿制过捷克轻机枪

7. 二战中苏用的狙击枪叫什么?

二战期间没有专门的狙击步枪,各国都用各自精度最好的步枪加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
德国是毛瑟98K狙击步枪、G43半自动狙击步枪
苏联是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
美国是春田狙击步枪等

        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将基型枪的6边形机匣改成了圆形,使延长的瞄具座更加结实。望远瞄准镜是德国埃米尔·布赫公司研制的,在苏联也有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PE型瞄准镜目镜焦距80毫米,视场5°,分划为1-14,每个分划100米,对应于100-1400米的瞄准距离。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PE型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型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
        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的设计缺陷在于:重量大。瞄准镜的倍数小:只有3.5倍,只适合进行600米内的狙杀。加上因为瞄准具重叠地安装在机匣盖的后方,挡住了弹夹插口,狙击步枪不能装入普通的五发弹夹,只能一次装一发子弹。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战斗效率。
         二战末期,苏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日军有不少机枪手和步兵死在苏军狙击手的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下。越战时,有不少侵越美军也被手持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击毙。莫辛纳甘M91-30狙击枪一直沿用到60年代,也出现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战场上。不过由于苏联的战术思想一直把狙击手当成直属于连排的支援火力,并且不是很注重长距离狙击,因此他们在1963年开始改用半自动的SVD狙击步枪。

二战中苏用的狙击枪叫什么?

8. 二战后德国用的是什么机枪

HK21机枪是由德国赫克勒-科赫公司在1961年以HK G3自动步枪为基础研制和生产的一种通用机枪,发射7.62×51毫米北约口径步枪子弹。这款武器目前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的军队之中使用。该型枪枪也在德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如葡萄牙、墨西哥等)被特许生产。
HK13式轻机枪是一种配用5.56毫米枪弹的轻机枪,属于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的第二代枪族。该枪基本上和HK33式步枪相同,两者的动作原理完全一样,外部尺寸也差不多。但HK13式作为轻机枪,采用了较重的快速更换式枪管。HK21E是HK21系列枪机最初的型号,E表示出口型,事实直到现在,MG3通用机枪仍是德国陆军的制式装备,HK21E主要是外销,其次才是供应德国国内,主要使用国有美国、挪威、巴西、葡萄牙军队及一些非洲和东南亚国家采用。HK21E是第一种改良产品是HK21A1,多年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改进产品。其中一种HK11其实是使用G3的20发弹匣的HK21。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