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是真的吗~

2024-05-10 06:09

1. 货币战争是真的吗~

不是。
《货币战争》是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宋鸿兵。 宋鸿兵用货币战争来描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
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在韩国,《货币战争》系列创下韩国引进图书的销量纪录,强烈震动了韩国各界。

扩展资料
"货币战争"这个词是言辞犀利的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发明的。宋鸿兵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
其代表作品:《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系列丛书已被翻译成繁字体版、法文版、俄语版、波兰语、韩文版、日语版、越南语版等多种语言持续畅销海外。
书中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汇皆成社会流行词汇。本书也开创了金融玄幻小说的先河。

货币战争是真的吗~

2. 货币战争是真的吗~

不是。
《货币战争》是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宋鸿兵。宋鸿兵用货币战争来描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
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在韩国,《货币战争》系列创下韩国引进图书的销量纪录,强烈震动了韩国各界。

扩展资料
"货币战争"这个词是言辞犀利的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Mantega)发明的。宋鸿兵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
其代表作品:《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系列丛书已被翻译成繁字体版、法文版、俄语版、波兰语、韩文版、日语版、越南语版等多种语言持续畅销海外。
书中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汇皆成社会流行词汇。本书也开创了金融玄幻小说的先河。

3. 货币战争真实吗?

《货币战争》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不完全真实,《货币战争》是小说演义,不是历史书,存在一定的小说的虚构成分。
内容简介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
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
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在韩国,《货币战争》系列创下韩国引进图书的销量纪录,强烈震动了韩国各界;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
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目前,《货币战争》丛书除中文简体版之外,还出版有繁字体版、法文版、俄语版、波兰语、韩文版、日语版、越南语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真实吗?

4. 《货币战争》里面讲得东西真得是事实嘛!

如果你了解欧洲的历史,就会发现,《货币战争》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
2009年《对话》栏目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的访谈中说到,罗斯柴尔德现在的投资项目:拥有全球70%钻石产量的南非戴比尔斯公司,同样占据全球铁矿石产量70%的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些公司背后都可以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甚至各国政要去法国一定入住的法国圣雅克大酒店以及拉菲葡萄酒庄,这些更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   “家族的传统投资领域是葡萄酒、艺术和银行,后来还投资于铁路和一些矿产等自然资源。”大卫罗斯柴尔德说,“我们从来不把投资放在一个篮子里,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所以也很难了解到财富总值,但在传承传统投资的同时,我们也会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投资。”

5. 货币战争,讲的是真实的故事吗?

《伯纳德行动》又名《伪币制造者》 剧情介绍 《伪币制造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6年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犯人大量伪造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英国的经济。萨利(卡尔·马克维斯饰)就是参与这起行动的人。纳粹期间,他先是柏林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金钱、女人和酒宴。警察督察长Friedrich Herzog(大卫·史崔梭德饰)将他逮捕之后,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被送到了毛特豪森集中营,萨利在那里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于是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他来到这个地方的同时,他又再次与Herzog面对面,此人来这儿是为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的。在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Operation Bernhard)计划下,精心挑选出他的独特才能,萨利和一组专家被迫制造外国流通纸币。在这组人员之中,包括了囚犯阿道夫·博格(奥古斯特·迪赫饰),作为补偿安排他们住在高级的兵营里。但是当萨利试图削弱德军同盟的反对国家的经济时,阿道夫则拒绝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纳粹利益效劳,而且为了化解战争还想在阻止伯恩哈德行动中做出一些努力。面对道德意义上的进退两难,萨利必须决定是否要开始这项拖延战争的行动,或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和同在狱中的其他人并肩作战,这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货币战争,讲的是真实的故事吗?

6. 货币战争里面的事说的到底是真的假的?

是真的。
《货币战争》为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宋鸿兵。宋鸿兵用货币战争来描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货币战争的相关情况:
1、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2、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

7. 货币战争真实吗?

首先,《货币战争》的本质,是小说演义,不是历史书,它的本质可以这么评价——基于真实材料的部分演义(跟《三国演义》类似)。
其次,这里面真实的部分,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起家(确实有托管英国财富的那一部分,也确实有提前知晓滑铁卢胜负带来的第一桶金),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展和分布等;
最后,其中不实的部分包括:
罗斯柴尔德家族当前的力量推测:
1、错过了美国崛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家族的资格,对于所有超级家族而言,在19-20世纪错过美国崛起,等于错过一切;
2、在二战过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受到重创,部分在“水晶之夜”中被攫取,部分在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当中损失,还有部分被英国征用,其在欧陆的根基能省下多少?罗斯柴尔德如果真有那个本事和财力单挑当时的纳粹德国,还会有二战么?
你不要忘了,罗斯柴尔德本身就错过了美国崛起,其根基就在欧陆(换言之,它的财产基本上都在欧陆),这一部分被破坏殆尽,他们还能剩下什么?
3、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产,在现代金融体系之下,并无太多隐藏的空间,现在连瑞士银行都透明了,其资产还能藏到哪里?换成黄金埋起来?
总结:
1、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金融崛起的典范,也是金融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2、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和财富,或许比其注册的部分要强,但绝不会像书里猜测的那样,因为那个猜测是据说是按照通胀,把当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起家时的财富强行换算过来的,我学金融的朋友也对它嗤之以鼻;
3、罗斯柴尔德家族剩下的最大财富,应该是声望、人脉(就像“可口可乐”光一个商标就至少价值数百亿美元),注册在案的那一部分只是有形资产而已,很可能还不包括不动产;
4、罗斯柴尔德家族,更像是一个有些没落的老牌贵族,而不是一个仍然拥有强大影响力和破坏力的金融巨头,积淀下来的底蕴有,但是目前还是在啃第一代罗斯柴尔德的老本。

货币战争真实吗?

8. 货币战争上的内容可信吗?

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听上去令人震惊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我不知道。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宋鸿兵先生认为,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 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        尽管数字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说西方世界是由为数极少的精英所运作,我大体上还是赞成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曾经指出,任何时期、任何国家 的上层都是由5%的人口构成的。这种被称作“布罗代尔5%法则”的现象,在欧洲和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少数上层成员中就一定包括罗斯切尔德那样的家族。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觉得《货币战争》所依据的逻辑框架看上去还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它谈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的那两句推介语, 应该说基本表达了我对此书及此问题的总体看法:“这本书印证了我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我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 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 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 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 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 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对接受主流经济学的人而言,货币作为一种权力并被国家或国家背后的金融大亨用来作为实现自身目标之工具,这一逻辑很新鲜,甚至有些振聋发聩。其 实这并不是全新的或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列宁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国主义论》中说过,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之一便是金融寡头的垄断。希法亭于列宁之前在《金融 资本》中也深入地触及了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货币本质问题。德国经济学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货 币的国家理论》中就曾明确指出,货币和国家密不可分,脱离了国家的货币便成为无源之水,而没有以货币表现的征税权力的国家则形同虚设。古德哈特在1998 年的一篇题为《货币的两重含义》论文中,更是喊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而当今走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货币 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使世界运转起来,它自始至终都是使支撑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事件。顺带提一句,弗格森大概是对罗斯 切尔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遗憾的是我没读过他得以成名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史论著。我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又实在是无暇阅读。看来只有等将来 再读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