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

2024-05-16 13:34

1. 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

首先,间接融资占比过重,融资格局失衡。我国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过重,一方面,使我国贷款具有巨大的存量规模,使不良贷款的发生具有巨大的基数基础;另一方面,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的融资格局,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正规融资渠道只能选择去银行贷款,大多数风险被集中到银行,增加了不良银行贷款发生的概率。
其次,在失衡的融资格局下,投资模式的失衡,加剧了不良贷款形成。当前我国社会总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民间投资不足,投资模式存在着失衡。在融资格局和投资模式双重失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信贷投放,一方面导致了各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投资效率偏低,为投资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造成隐性不良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行政干预信贷投放,不仅容易造成信贷规模的巨大波动,同时逆周期的过度信贷投放会造成信贷质量下降,加剧不良银行贷款形成。
第三,银行过度依赖存在缺陷的担保抵押机制,不能有效防范不良银行贷款。在当前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格局下,银行缺乏足够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因此银行信贷过度依赖担保抵押机制,而当前的担保抵押机制存在很大缺陷,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针对这些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制度性诱因,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重启与发展,为破解这些制度性因素,有效地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提供了重要契机。
资产证券化能够直接降低不良贷款存量和减少不良贷款增量。一方面,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存量,同时,还能够提升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负债表,锻炼中间业务,增强业务运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抵御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同时增加这些企业偿付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有效减少不良贷款的增量。
一、并购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有哪些?
企业存在发展的要求是并购的动因,我们可以看作是并购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并购更需要充分条件。只有同时具备充分且必要条件的并购才有可能成功并购,这就需要从四个方面综合把握,那就是企业的投资管理能力、融资管理能力、决策支持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1、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管理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把握“正确的投资机会”的一种素质。它包括“机会发现、机会识别、机会捕捉和机会延伸”。我们总是可以通过投资管理组织和投资管理流程两个维度去进行评估。投资并购一定要有很好的组织保障作为基础。可能很多企业都设置了投资管理部或资本运营部,那么,仅有职能层面的组织安排就可安枕无忧了吗?这需要系统、深入评估,评估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设计是否到位?是否由于组织不到位,造成管理不到位?是否存在投资决策组织不健全、投资管理部门分散、投资后的监管缺失、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等问题。
2、融资管理能力
融资管理能力评估根本的目的是挖掘潜力和控制风险,再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能力驾驭就可能变成企业发展的毒药。通过融资能力的构建,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我们同样需要更为具体的手段来测试这一抽象的管理能力。简单的手段就是测试融资流程是否合理?融资渠道是否顺畅?融资规模是否能满足投资并购的需要?融资模式设计是够科学?
3、决策支持能力
并购是典型的非程序性决策,既需要有准确地把控能力,也需要有快速地决策能力,很多时候,决策快慢甚至可以决定并购的最终成败。一个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通常包括对决策支持信息、决策支持组织、决策支持报告体系等因素。决策支持信息评估表明的是指企业决策者是否了解最真实、最及时、最充分的决策信息。决策支持组织是企业决策体系中重要的保障,企业的决策信息不可避免地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需要有信息收集系统能够进行合理的归口管理和统计汇总。企业的决策支持体系同样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决策支持报告体系,形成决策支持信息树,不同层级的决策者可以获得不同层级、不同时效的决策信息,为群体决策提出支持。决策支持能力,是企业提高并购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的一把金钥匙。
4、风险管理能力
前面三项能力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够把握并购的机遇,但第四项能力则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并购的风险。并购的要义在于抓住能够抓住的机会,承受能够承受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投资有风险,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投资并购的风险究竟在哪里?如何识别?如何掌握并控制风险?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才算是具备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

2. 资产证券化有哪些风险?

:(1)欺诈风险:从美国证券市场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中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欺诈的发生而使投资者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陈述书、保证书、法律意见书、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及其他类似文件被仍不足以控制欺诈风险的发生。

    (2)法律风险:虽然法律函件及意见书原本是为了消除外部的风险因素,但有时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往往成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事实上法律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直伴随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风险。

    (3)金融管理风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管理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约、技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发生故障,整个交易可能面临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为金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参与者不能按协议进行交易,设备不能按要求运作如电脑故障,以及交易机制出现故障等。

    (4)等级下降风险:从已有的证券化实例中人们已经证实,资产证券化特别容易受到等级下降的损害,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基础包含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之一恶化,整个证券发行的等级就会陷入危险境地,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除了上述几种风险之外,还存在一些其它风险,诸如政策性风险、财产和意外风险、合同协议或证券失效、对专家的依赖风险等等。所有这些风险都不是彼此独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证券化风险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分析它们的规模,审查减少风险的方法,以及正确估计那些减少风险的手段的有效性。

3.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
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
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
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流程更趋于专业化。
含义: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将其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收益的资产加以组合并据此发行证券筹措资金的过程和技术。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采用资产证券化技术所发行的证券称之为资产证券化产品。
实质:实质上是一个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制造固定收益型证券产品的过程,即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信托机构,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制信用风险,经过信用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证券承销机构将证券化产品销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主要市场主体包括:发起人、SPV、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服务商、投资人和其他服务机构等组成。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4. 为什么银行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陈湛匀指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为银行自营及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专户、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做市、质押回购等交易制度还不够完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较差,多数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不能在产品波动期间套现获利或是出售规避。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为银行自营及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专户、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做市、质押回购等交易制度还不够完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较差,多数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不能在产品波动期间套现获利或是出售规避。但在美国等发发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人为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私募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占比很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量扩张的同时,产品的份额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如图,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分为三类:在银监会备案、央行审批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基金业协会备案、证监会审批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其中资产支持票据不必设立特殊目的载体,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2018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平分秋色,分别占比46.14%、47.58%。

5. 为什么银行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陈湛匀指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为银行自营及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专户、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做市、质押回购等交易制度还不够完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较差,多数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不能在产品波动期间套现获利或是出售规避。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为银行自营及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专户、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做市、质押回购等交易制度还不够完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较差,多数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不能在产品波动期间套现获利或是出售规避。但在美国等发发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人为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私募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占比很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量扩张的同时,产品的份额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如图,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分为三类:在银监会备案、央行审批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基金业协会备案、证监会审批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其中资产支持票据不必设立特殊目的载体,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2018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平分秋色,分别占比46.14%、47.58%。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为什么银行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

6.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是想问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什么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是其投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区别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将企业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分类整理为一批资产组合,然后放到市场上卖。
相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大多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人民银行、银监会主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基础资产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主管,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基础资产为企业所拥有的收益权及债权资产。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往往通过各类通道业务相互配合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让你满意,如果哪里不清楚欢迎再来咨询!

7. 投资银行中为什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收益和风险期限分级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各取所需”一般来说 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投行把一大堆风险不同收益不同的资产进行各种“包装”处理,规格相近的(风险收益)放在一起,这样就人为将资产分为了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收益。

或者说,分级就是一种把现金流按投资者(随市场变化)需求来拆分的方式,有些级别承受较大风险,相应期望回报也更高。有些级的现金流长度相对固定,有些相对承受现金流长短变化的风险。分级设计,就是设定一系列规则来按优先级分配利息或本金,或者两者皆有。

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产品优先级风险低,优先兑付,这是对相对保守型投资者提供的“产品”,相应就有风险高,对付顺序靠后的“产品”但同时收益也高,所以说,投行这种做法就是“萝卜白菜,各取所爱”。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哪里有疑问欢迎给我留言。

投资银行中为什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收益和风险期限分级

8.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
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
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
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流程更趋于专业化。
含义: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将其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收益的资产加以组合并据此发行证券筹措资金的过程和技术。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采用资产证券化技术所发行的证券称之为资产证券化产品。
实质:实质上是一个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制造固定收益型证券产品的过程,即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信托机构,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制信用风险,经过信用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证券承销机构将证券化产品销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主要市场主体包括:发起人、SPV、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服务商、投资人和其他服务机构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