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2024-05-16 06:54

1.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2.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范文一: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时间掩不去其魅力。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兵法》涉及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和理解,在几方面如策略、和现代的联系等等谈谈看法。毛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兵,狭义说就是战争,广义包含政治军事等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战术、战役、战略3大层次。毛主席说:“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的胜利,也许能扭转一时的局势,但是,战略上的失误,确往往导致身死国灭的惨剧。古来有迦太基对罗马,项羽对刘邦,都是战无不胜,一战而身死国灭,图为古人扼腕!比较近现代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孙子兵法》里的智慧。抛开意识形态和民族感情不论,单纯的从“为兵”角度评论二战时的德日两国,都是战术上不无可取之处,但是战略上的短视确导致了它们的彻底失败。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孔子曰:“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忠恕而已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一个国家,一只军队,小至一个公司、家庭,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盲目的追求过分的目标,从而导致失败。说道德国,正是由于对波兰、法国的胜利,或者再加上希特勒掌权后无论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使其冲昏了头脑,不顾自己人力、资源的条件,盲目或者干脆说疯狂的向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叫板,宣战美国,从以几乎一国之力vs全世界,安能不败?如果,希特勒有战略头脑,能够见好就收,在战胜法国之后,与苏联联手,自己联合意大利挥兵中东、北非,把地中海控制为轴心的内湖,苏联南下东南欧及中亚,兵临英国的战略后方和人力、资源大本营印度,则胜负尚未可知。再说日本,67年明治维新之后,先与满清海战夺取朝鲜、流銶、台湾,从满清哪里的来巨额战争赔偿,获得发家的资本,而后战胜沙俄,并吞东北,而后直至37年前以基本控制华北,如那时适时收手,我们中华民族真的无宁日了。可是,天不容桀纣,不断的成功冲昏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头脑,也使他们盲目自信,悍然扩大侵略,激起全民抗日,并且在资源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自不量力的向美英宣战,从而在明治之后国力蒸蒸日上的最顶峰嘎然而之,国家败亡。正如孙子所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不明白这个道理,纵使有一时的胜利,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导致贪多嚼不滥,为自己的野心所吞没。真正的战略家往往可遇不可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无自己的战略家,往往决定了它们的命运。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举世公认古往今来不世出的战略大师。其战略战术在积弱百年来的中华民族从新崛起的作用这里先不提。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一些缺乏自己的战略家的民族的悲惨命运。有人说:“阿拉伯人还在呼唤自己的毛泽东,而印地安人确已经永远失去了拥有毛泽东的机会了。”当今世界命运最多舛的两个民族是库尔德和阿拉伯人,他们都在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苦苦奋斗。我们这里不妨把视线拉向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阿拉伯。二战以后,正像在印度那里做的一样,阿拉伯也被老牌帝国主义者人为的分成了多个国家,但是,同样的历史辉煌,同样的文化信仰和同样的民族使阿拉伯的民族统一难以遏抑。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很多执政党都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他们的纲领都是致力于阿拉伯的统一。从纳赛尔、萨达特到而今的萨达姆和拉登都如接力一般扛起这杆不无沉重的大旗,其间也有无数的襄助者,如利比亚的卡扎非,叙利亚的阿撒德,约旦德侯赛因等等。他们的成绩,小有进展,也曾一个个的推翻了为美英所扶植起来的反动腐朽的封建王公,如埃、利、伊、叙等等。也曾初步建立起来一个当时包括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的联合共和国。但是,也正是由于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而步履维艰。客观的说,从人口和经济力量的角度,也只有埃及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来实现阿拉伯的统一。纳赛尔没有成功,萨达特也没有成功,那么,后来者还有成功的希望么?90年代初,萨达姆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可是也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影响,也许只有阿拉伯人自己才能体味其中的苦涩,但是不妨碍我们来讨论其中的得失。客观的说,从天时的角度,90年代之前的美苏争霸时期是最佳时机,那时,阿拉伯统一的最大阻力,美军在半岛并无驻军。进入90年代,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但是当时萨达姆如果真的能够审时度势,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也还有成功的可能。“兵者,诡道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在当时,埃及已经投入美国的怀抱,可以不计。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加起来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大部分,所以,萨达姆向他们开刀的政策并没有错。

3.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而能适应就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当今社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各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社会重视人力资源具有的意味。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社会各行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成就感。  
  2、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对团体和个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 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每一位量才而用,恰到合适,掌握适度,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尤其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团队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社会各行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社会各行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实现激励效果。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孙子兵法》读后感

4.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5.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读罢此书的感觉就是,如果十年前就读过此书,或许我的人生就不一样了,《孙子兵法》读后感。   后来,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某个暑假,确实是读过此书了。   不过当年未经世事,哪里知道些什么呀?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兵书,因为人生的很多地方就如果战场,所以这更像一本哲学书。   人生如战场,《孙子兵法》能够给人予很多的启示。   比如: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先把自己的条件准备好,不要让自己有让敌人可乘虚而入的弱点,而敌人的弱点,却是自己不能强加于之,只可知不可为。   运用在找工作或者追女孩上都是如此,先把自己各方面都准备好了,然后找份工作或者找个女孩就简单了。   又比如:   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简单点说,就是兵贵胜不贵久。   同样的道理也是如此,就像找工作或者追女孩一样,如果辞职了找一份工作,找了几个月半年之久,绝对劳心伤财,追个女孩,追了好几年,人家又不答应,又不完全拒绝,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无限的沦陷。   又比如:孙子认为根据不同的地形,要有不同的布阵,这是非常唯物客观的,而不是空谈一些口号,在找工作或者追女孩的时候也是这样,根据不同的公司或者不同的女孩要实行不同的策略。   再过若干年后,读此书,可能又可以收获更多。   好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孙子兵法》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孙子兵法》读后感

6.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开篇便亮出慎战思想,主张列兵非好战,应当止戈,用少量战争来制止更多的战争发生。这也是孙武不同于其他兵家的一个最明显之处。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智力,一个人没有脑子不行,更何况是一个将领呢?信—诚信,一个将领要言必出,诺必果,这样才有人愿意跟随你;仁—仁爱,要懂得爱民如子,就像有一壶酒倒进河里与士兵分享,即使喝到的是水,但都明白将军的心;要懂为士兵吸疮,也能使其感恩只进不退;勇—勇气,一个将领不可能连一点勇气都没有,但我觉得更大的勇应该是魄力,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这才是大勇;严—严明,一个将军要懂严明军纪,这也是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爱妃的苦心。无论是一个将军,还是一个管理者掌握了这五个要素,也就明白了管理的真谛,可谓将道。
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此句有些像明清师爷们的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守则,但我觉得更深层含义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君将一心,将士一心,这样才能够皆大欢喜。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如果真这么做了,恐怕会赢在有形战场,败在无形战场.....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兵法之道其实就是诡道,诡道其实就是谋略之道;在战场上,谋略要比拼杀重要的多。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正如司马迁形容张良一样,懂得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正如“兵者,凶器也”只有深入了解用兵的害处,才能做到孙武在开篇提到的慎战、止戈本义,如果只知道好处,那么难免会一味好战,不可一世。再者,只有充分了解用法的好处和害处,才能再实战中尽力让敌人不仅处于战事劣势,还会处于失去人心的孤立状态。
孙子曰:故兵贵胜,不贵久。
用兵和做事一样,要讲究干净、利落。就像高洋小时候快刀斩乱麻一样,也像亚历山大破解小亚细亚谜团一样。如果事情拖得太久难免会发展复杂化,夜长梦多。但有时候有些事还是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正所谓事缓则圆嘛!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句话可谓孙子兵法精髓,也是孙武追求的兵家最高境界。如何不战而胜?无非三种可能:攻心完胜;谋略巧胜;强兵威胜;空城侥胜。但无论做到哪一点都可谓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孙子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武再次强调列兵非好战、慎战思想。应当尽量用谋略、交际来解决问题,动手动脚实属无奈,能避免就避免。当然如果文的不行,只能用武的,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孙子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高手过招打的是心战,这就需要对对手的深入了解。认真研习对手以往的出招,从中寻找出规律和弱点,根据这些制定相应策略,攻击弱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才能屡战屡胜。否则一切皆有可能。

《孙子兵法》·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用兵、做事要先保护好自己不给对手留下可以攻击的弱点,再集中精力寻找对手的弱点并给予致命一击。有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味。
孙子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要像勾践、司马懿那样能够懂得忍耐、隐忍。但一旦形成就像勾践吞吴、司马懿代魏一样杀对手个片甲不留。忍字很有学问,你在忍,但对手也知道你在忍,这叫忍耐;你在忍,但对手却不知道你在忍,这叫隐忍,隐忍才是忍的最高的境界,勾践、司马懿无不是隐忍境界。

《孙子兵法》·兵势篇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用兵和做人一样,有着让人看到并着重关注的面牌,但更有让人不易察觉的底牌,而底牌才是制胜的关键。就像李自成过分关注吴三桂这张面牌,却无视了多尔衮这张底牌。正所谓“睁着眼睡觉,闭着眼数钱—没真的。”有时为了更加诡秘,甚至以正为奇,以奇为正!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抢占先手确实能够起到主动作用,但也并不是都是这样的,当年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比剑时候就是宫本故意玩来,后发制人战败小次郎。
孙子曰: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此句和孙膑兵法中必攻不守有不谋而合之处,就像射门一样要朝守门员不能接住的地方。
孙子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犹如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一样行云流云、任意所至,无招胜有招。有招可以破招,但无招怎么拆招呢?也如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拳和太极剑时候忘记一小半、忘记一大半、全忘记了。交手时候想起什么招,用什么招?可谓之神。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一个团队在于士气和斗志,这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如果一个团队连灵魂也失去了,那么跟行尸走肉也没什么区别了,虽生犹死。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要有一颗恒心,这颗心就是坚忍,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作为管理者还是尽量要在不影响战场胜利结果的前提下,遵循君命。否则只会赢得了有形的战场,却丢掉了无形的疆场!

《孙子兵法》·行军篇

孙子曰: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念打仗不是打架人越多越好,势弱不怕,只要对对手有充足的了解把握好生理和心理的弱点,讲自己的团队凝成一个拳头,向对手弱点巧妙击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对手呢?

《孙子兵法》·地形篇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纵观历史,为什么东吴、蜀汉、南朝、十国能够存在呢?从地利角度看,只因望江兴叹和蜀道难于上青天。

《孙子兵法》·九地篇

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竞争、做事一定要善于另辟奇径,这样才能让对手面临一种从天而降,不知所措的感觉。犹如邓艾大军突然出现在蜀汉都城前一样,也和孙膑兵法中“必攻不守”不谋而合。

《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曰: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火攻的事例太多了,史不绝册。但火攻必须要和天时配合好,否则到时只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诸葛亮当年不就因为天降大雨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司马懿死里逃生。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呢?关键在于如何去了解对手的动向和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如此必须要舍得一些小钱来剩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钱。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曰: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1]?”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兵法确实是十三篇,而非八十二篇。孙武也现身说法,兵法不仅可以用于战场,也可以用于非战场。至此对于孙子兵法为什么会流传千古不衰,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也就见怪不怪了。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君心伤不起啊!孙武虽赢得有形战场的胜利,却败在了日后的无形疆场上。

7.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这个六年级的作业可真多呀,但我还是忙里抽闲的把孙子兵法看完了,孙子兵法的读后感。以前小时候我就看过一次孙子兵法,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看懂,现在觉得孙子兵法写的真好呀。一开始的计篇就写到了管理国家的办法和打仗的时候应该这么办。总共分为五个方面一就是政治,二就是要二就是会看天文,三,会利用地形,四,懂得看将帅。五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法律。只有懂的这几点的将领和皇帝才可以一统江山。当时的孙子不但帮助了晋国繁荣富强。还令后人懂得了如何用孙子兵法。有一个很好的战例那就是彝陵之战运用的正是火计。当时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攻打吴国,机个月内,几十座城池孙间沦陷,成为蜀国的地盘,当时正是盛夏,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刘备为了大家凉快一点,便把营地安排在树林中,水军上岸,陆逊发现刘备放弃水陆并进,立刻准备开始反攻,读后感《孙子兵法的读后感》。当天夜晚挂的正是顺风,陆逊开始了火计。百万只火箭向蜀军营地飞来。顿时蜀军的营地成为了一篇或海,蜀军纷纷逃窜,结果被埋伏好的吴军包围了,只有刘备率领的亲信和逃了出来。就这样刘备的七十万大军只有几万人活着出来。孙子兵法令我明白了在生活,学习中也要向孙子兵法学习计谋。黄昕MSN()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8.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但是往往理解不够深入。首先,所谓“兵家”,其实是一种世界观,讲的是一种竞争关系。竞争是自然界的常态,一旦有竞争,就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区别,甚至不是生存就是死亡。这本来是不争的事实。很可惜,许多人给它赋予了玫瑰色彩,或者加上很多其他的道德偏见,把本来简单的局面模糊化了。其结果,是犯了错误而不自知。
 
 大自然也有非常和谐的一面。万物生长,互利共赢,生生不息。关于和谐与循环,另外一本书讲得很充分,那就是《易经》,暂不详述。有人认为,《易经》偏阳,《孙子兵法》偏阴。本质上,这两者都是关于“信息是否对称“的运用。与人相处共事,以和谐为目的,必须以诚相待,尽量双方交换的信息对称、透明,双方共赢。与人竞争关系,以斗争为目的,必须以诈为立,尽量使双方信息不对称,让对方掌握自己的虚假信息,而自己却掌握对方的真实状况,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错误,恰恰是搞反了,与家人相处时使用了兵法模式,与竞争对手的相处过程中选择了不设防的和谐模式。
 
 言归正传。很多人以为《孙子兵法》讲的就是“兵者,诡道也“。满肚子阴谋诡计,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恰恰相反,《孙子兵法》讲的谋略,常常是公开的阳谋,而且潜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孙子认为,获得胜算的方法,靠的是八个字:“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很多人以为原文里面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是误解。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说,知彼比知己重要,了解对手比了解自己重要,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有危险,而不是盲目追求什么“百战百胜”。然后,有了实力,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赢都难。
 
 从实践者的角度,如果只用三句话概括《孙子兵法》,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正合,以奇胜”,“出其所必趋也”。如果只能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那孙子兵法的妙处就是一个字:“无”。敌方有形,我方无形。敌方呆板,我方计谋变化无穷。
 
 孙子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够通过谋略,而不是“打打杀杀”,那是最高境界。如果做不到,那就可以通过交际、交流、军事威慑、人事关系等等软实力,解决问题,也是极好的。实在不行再打。打的时候万一不能智取,最后才是强弓硬弩攻城。所以必须慎战,这里面有三个原则必须遵循:“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孙子用兵法,说要“以正合,以奇胜”。这个奇正法,有很多不同解释。一般指正面军队迎击敌人,用预备队侧翼袭击。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让“正”和“奇”位置互换,侧面的是正规主力,给敌人施压后,突然从正面用预备队袭击。另外,还可以引申开去,指战争打法的常法和变法,常规战法和奇谋战法互相交替无穷,最后法无定法,才是最厉害的兵法。
 
 至于具体怎么打的问题,《孙子兵法》提出了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就是只在敌人最脆弱的时候发动攻击,而且只攻击最脆弱的敌人。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东东,在自然界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狮子和猎豹总是袭击掉队的羚羊和老弱病残的斑马,从来没见过猎手为了挑战难度去冒险追逐身强力壮的猎物。但是人类是奇怪的动物,会为了显示自己水平之高,而故意以卵击石,挑战自我。竞争过程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成就感”。多么荒谬啊。孙子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真正善于打仗的将军啊,反而没有名气,因为战胜的都是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能做到“胜于易胜”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真的要开打,一定要快!速战速决,为上策。而且,兵贵神速不单单指进攻快,也指撤退快。那为什么说“持久战“也是一个法宝?因为,选择速战速决还是持久战,主要看双方实力的对比,强者尽可能争取主动、速战速决,弱者尽量在斗争中壮大自己,必须采取持久战思路,打游击。但不论哪种策略,都要做好充分细致的战前准备。
 
 “致人而不致于人”说的是要调动敌人,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地位。怎么才能做得呢?有个小技巧:“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先打击对方的要害,对方就乖乖听话了。如果这么做有困难,还可以用利益去诱导对方。马伯庸说:“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如果攻击对方弱点的策略无效,就要用利益诱使对方露出破绽,聚而歼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对战双方都是读过兵书的人,都有谋略,假设实力也相当,那最后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输赢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敌方谋略的提前知晓和确认,这里面可以是逻辑推理和猜测演绎,也可以是“策作形角”的实证式试探。如果判断准确,则必有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这个过程还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知道。如果己方谋略泄露,则必然招致失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赢在“信息不对称”。这就解释了军方历来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了。
 
 为了使敌人上当,必须运用战略欺骗。而战略欺骗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方摆出一种战略事实,诱使敌方获知并取得自己的一种对我方意图的战略判断,并且深信不疑,而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或不行动)。第二个层次是我方继续实施另一种战略事实,敌方可能知悉也可能不知悉,但是由于主观判断被第一层的意识误导,对我方行动会视而不见。第三个层次才是我方对敌方的实质性打击行动。
 
 下面再谈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其实这句话不是叫你打仗的时候,“山高皇帝远”,可以随便乱来,而是要随机应变,该打则打,该退则退。而且,要勇于承担风险,做人做事有担当。这点尤其困难,很多著名战例的失误,就是栽在这一条上面。所以说,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也是输得其所了(可以参考《人类星光闪耀时》)。好的将军,必须“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作出了高风险的决策,然后不躲避,承当相应后果,这乃名将之风,国之大幸。
 
 最后说点感慨:兵家的思维,以常常逆反为可贵,虽可战无不胜,但难养浩然之气,终非顺天理之举,很可能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故,这类思维模式,不可或缺,却也应属不得已而为之。或曰:用之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