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最大作假丑闻如何震动科学世界

2024-05-10 11:19

1. 物理学最大作假丑闻如何震动科学世界

贝尔实验室组建了针对他实验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舍恩在《科学》、《自然》、《实用物理学》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越来越多的数据问题被发现。在为期3个月的调查中,委员会发现舍恩至少有9篇论文存在数据问题。当委员会要舍恩提供相关物理证据时,他表示自己没留下实验室记录,或说硬盘储存不够,删除了原始数据,另外一些时候,他会以设备在德国,或者设备在运输时被毁等为借口拒绝检查。尽管如此,委员会还是得出了结论,舍恩在被指控的24处地方至少存在16处学术行为不检。

第二天,贝尔实验室解雇了舍恩。舍恩事后承认自己许多论文的数据不正确。他说,作假是为了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但一切都晚了,他带着耻辱回了德国。他在德国的单位———马普研究所也撤销了给他的聘书。康斯坦茨大学则收回了他的博士学位,而各大期刊也将他的论文整批整批地撤销。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除了在提及丑闻之时。

责任分析 过度信任招致谎言

学术作假主要在和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生物技术领域发生,比如韩国干细胞生物学家黄禹锡的作假丑闻。相比而言,物理界的学术作假极少,更何况在贝尔实验室这个世界著名的老牌实验室。舍恩的作假不仅成为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其规模也是其他各次学术造假事件所不能比的。

舍恩总是先制造出一个结果,然后通过计算机伪造图表证实这个结果,他甚至都没有费力去为每份论文伪造单独的数据,而是将这些数据“回收再利用”———正是这个做法导致了他的翻船。

权威期刊则三番五次地上了舍恩的当。舍恩将同事们谈论的假想结果拿来,伪造数据证实结果。他的同事面对梦想已久的结果激动万分,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了同事的高评价、贝尔实验室的大名以及令人激动的实验结果,各大期刊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表他的论文。《科学》有一次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免去了两位独立同行评论的过程。这一浮躁做法,也对科学的进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学术作假,一般科学界会进行低调处理。他们会将这些行为看成极为罕见的例子,在内心坚持相信科学开放、正直、严谨的一面。然而过度的信任会导致谎言的出现,即使有怀疑,也没有足够的胆量挑战,这或许是舍恩能够如此猖狂地将世界级权威机构、学术期刊唬得团团转的原因,至少,《塑胶幻想》的作者瑞奇是这么认为的。

瑞奇写道:“在舍恩丑闻上,科学做对了,但并不是它本身,而仅仅是几名科学家做对了。几十家实验室进行复制,无数的怀疑声音出现,但只有几名研究者真正将怀疑心变成喝倒彩的口哨。”

在整个作假过程中,负有责任的不仅只有舍恩。贝尔实验室的负责人一心要把实验室往市场推动,急于渴求轰动性的成果,学术期刊急切鲁莽地接受了他的发现,他的同事毫无怀疑地赞赏了他的成就,还有无数的科学家有怀疑而不敢出声。

瑞奇指出,舍恩的事件显示了科学整体纠错能力的缺陷。舍恩虽然丑闻败露,但直接原因还是因为他犯下愚蠢的错误,在不同的论文中复制了数据,如果他稍微“聪明”一点的话,不知道真相什么时候会被揭露。

科学作假并不是新闻,连现代物理学之父牛顿都遭到历史学家关于他在光学计算中捏造结果的指责。谎言伴随着科学一路走来,这是科学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质问,科学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物理学最大作假丑闻如何震动科学世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