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象

2024-05-06 02:36

1. 成都印象

         今年暑假,同好友同行,再次入川。因俩宝儿太小,放弃了大川大河。随意而行,乡野闹市,别有一番乐趣;随心记录,点点滴滴,都是过目的留痕。
  
 
                                                                                  
                山水与草木——瓦屋山
  
  
         告别柳江,驱车前往,慕名瓦屋山。一路蜿蜒,竹林茂密,绿色尽收眼底。偶见雨后落石,庆幸昨日猫窝休整。车行百多公里,偶遇农集,买桃蕉补给。一路前行,与蝉鸣聒噪为伴,由高到低,错落有序,完美续曲,耳无半刻清静。
                                          
         达山下,进停车之场,忽闻水流拍案之声,铿锵有力,顺声寻,望下看,见一溪流,溪石垄出,水流飞溅,顾闻此声。坐车环山而上,转缆车至景区,沿步梯,拾阶而行,忽上忽下,远望近观,触目即景。此山得名,因屋顶平坦,貌似屋檐也称桌山。海拔不高,游人稀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群山叠翠,溪水潺潺,冷杉林立,杜鹃遍野,高山飞瀑,天虽不晴,没赶上雨,天空泛蓝,云雾缭绕,碧水深邃,水气升腾。林中步道,灌木丛中,偶有松鼠出没,警惕性高,拍摄捕捉之灵动,难也。闻还有小熊猫,羚牛,羚羊出没,游人难觅其踪,看路边标识,也颇有兴致。路遇背工,佝偻背脊,篓驼砖瓦,一步一步,感慨良多。帅帅小宝,撒娇耍泼,不是喊累,就是睡意朦胧,辛苦宝爸,一路怀抱肩驼,抱娃背包,健步如飞,累得宝妈,步履匆匆,借拍照之名,歇歇停停。回来路上,遇一摄影爱好者,搭话闲聊,赏四季风景,飞鸟掠影,叹大自然之灵性,脑补四月杜鹃花开,映山红遍。话说珙桐,也叫鸽子树,有植物界活化石美称,只知其名,不解其貌,又过花期,如眼前相见,依旧错过万年。留有遗憾,愿四五月再来,赏花、赏花、还是赏花。最后,附小诗一首以记之。巴山楚水钟灵地,天公作美气候宜。登高远望皆美景,一步一履天地中。
                                                                                                                          
         下一站,都江堰,还在路上,点滴随感,随心记录,留给岁月,留给自己。
  
 
                                          
 
                                          
 人文与自然——都江堰 大熊猫保护中心
  
          常言道:“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3堰,”今日得此幸,午前达都江堰。堰为低坝也,几易其名,宋代称都江堰,时至今日。景区口有一古文化街—西街。匆匆合影后进入景区,中步道直而宽,两旁间隔有度,龙口喷泉,流水潺潺,历代治水功臣,昂首遥望,直行至伏龙观,不生香火,寻黄、张两姓之源。下台阶至宝瓶口,远观鱼嘴分江,不解其道,本想蹭听讲解,耳麦收音,权界分明,无奈另请一专业讲解。从宝瓶口至飞沙堰至鱼嘴,逆游览路线顺道来,更为明晰。岷江穿岷山腹地,奔腾而下。两千多年前,频生水患。李冰父子,借前人之经验,治水有方,功在千秋万代,青史名垂。听闻其讲,糊涂解之,不妥之处,愿听其详。第一步鱼嘴分江,挖沙筑岛,四六分水,月牙形岛因似鱼嘴而得名。外江泄洪,人工开凿内江,引水灌溉,肥硕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顺江流至飞沙堰,二次分流,巧妙利用河流转弯,将泥沙排至外江,引水入宝瓶口。堰高2.15米,高低不宜。高则排沙不利,低则引水不及。江水至宝瓶口,控制流量,功在离堆,旱季淘沙至卧铁,深浅不宜。遥望青山,目送江水,叹古人之智慧,惜当下之福祉。有意登高而望全景,而止于力不从心也。一路折返,随小朋友蹦蹦跳跳,观锦鲤游波,听竹林浅语,闻夏蝉高歌。
  
 
                                          
         出其门,至古街,欲拍照留念,帅宝耍赖,任花言巧语,背影依旧寻食客众多之所,品各种味蕾之面。然后漫步古街,再品南锣鼓巷之韵,意境不得同语,梧桐夹道,更添浪漫,精品小店,创意无限,幸得一枚幸运草戒指 ,匆匆赶回,兴致未尽。下一篇主题熊猫,睡眼惺忪,又闻枕边鼾声,待我睡梦中醒来。
  
  
         
                                                                                  
           别南桥匆匆而至熊猫保护中心,天气阴沉,体感湿热,漫步竹林,偶有微风拂过,甚是清凉。林荫道中,游人甚少,当然熊猫也少。俩娃酣睡,仰躺于车,晃晃悠悠,甚是惬意。见围观,欣然前往,未见熊猫出洞,又前往见泰山,四仰八叉,仰卧坡梯,吃完萝卜,又见左手苹果,右手萝卜,一口一口又一口,憨态可掬,吃完侧身,又拿起一根萝卜,一块馍馍,吃得津津有味,很是享受。干鲜果品吃完,静观吃竹,见千挑万选出一竹笋,一尺有余,一边嗑皮,一边品尝,见笋皮滑落,吃完未尽兴,又拾一根,路人驻足观看,皆叹可爱。饭饱回屋,倒头便睡,真乃悠然也。沿山路蜿蜒前行,娃醒,寻熊猫踪迹,见姿态萌憨,有卧于横木者,有爬于树杈者,有卧于室内者,皆闭目养神,罕见活动,或因天气太热,见一蹲坐水塘,自行消暑。林中有黑熊,小熊猫,黑熊不见其踪,小熊猫洞口徘徊。下山微雨,幸不见其大,拍照留影,欣然而归。
  
 古朴与时尚——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春熙路
  
         一天之内,打卡三处胜景,仿佛也穿越了不同朝代。
  
                   杜甫草堂,品文化
  
        打卡杜甫草堂,院落古朴清幽,空气湿润,沿林荫小路,观亭榭典雅,剪荷塘小影,赏翠竹清秀,看鱼影嬉戏。走进文化殿堂,追忆杜甫生平,品平民之风骨,半解草堂历史,感于后人敬仰。穿庭轩,绕河畔,曲径通幽处,有茅庐,有古木,有绿波,有花草,有碑石,有诗作,有雕像……有笛声悠扬,有古乐绕梁,漫步园中,享文化和雅趣。
                                                                                  
                  宽窄巷子,享闲适
  
        进宽窄巷,店铺琳琅,建筑古朴,美食诱人,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拍一张建筑特写,留住这的古色古香;拍一张工艺作品,感慨匠人的技艺精湛。特色小店,各具风采,走走停停,停停等等,等等买买,买买拍拍,拍拍赏赏,就这么走着,聊着,聊着,走着青石板路上留下我们的脚印,空气中曾弥漫我们的气息,我们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别人是我们心中的记忆。
                                                                                  
                   春熙路,入时尚
  
         地铁出行,人潮涌动,创意车票,展示这个城市的古老和年轻,文化和时尚。想留一张做纪念,又担心出不了站地下街区灯光繁烁,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火锅底料的麻香。乘滚梯,出地面,看高楼林立,横竖街区,霓虹闪烁,商铺栉比。见人潮涌动,尖叫声急,忍不住趋之若鹜,问寻,乃吴磊到也。虽未见人其真面目,却感磊粉之热情也。街景造型多也,雅趣足也,缘于善赏也。寻一高处,边吃边望,看人头错落攒动,人影川流不息,有感于天府之都魅力也。
  
 
                                          
         归,累也;休,乐也;睡,福也;记,念也;享,悦也!

成都印象

2. 成都印象

成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我向往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文化胜迹,那里的民俗风情,那里的休闲氛围,那里的风味小吃,……那里还有我的亲戚。
  
 成都我去过四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它既有省会城市的繁华大气,又有民居里巷的特有格调。
  
 成都也叫“蓉城”(因为此地盛产芙蓉花得名),也叫“锦城”,(因为古时此地多住管理织锦的官员得名。)当年杜甫避乱成都,写下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的句子。自从汉代文翁治蜀,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四川文化。(能百度来的我就不说了)
  
 古老厚重而又具青春活力,这就是成都的特点。
  
 这些年成都也在飞快发展,城市格局不断变化,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天府新区高端大气,老城的古迹保护良好。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安逸。
  
 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前面,他老人家的塑像依然挥着大手屹立在那里,在关注着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
                                          
 每次到成都,我都要去寻一寻“丞相祠堂”(武侯祠),拜谒治蜀有功的诸葛亮,在廊堂庙宇下,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尽遗憾;要去看看“万里桥西一草堂”(杜甫草堂),在通幽曲径里,瞻仰忧国忧民的杜子美,体味“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愽大胸怀。他们都是我由衷敬佩的古人。
                                                                                  
 然后,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逛逛“锦里”、“宽窄巷子”,体会成都民居建筑特色,尝尝正宗的四川小吃。
                                                                                  
 一说起四川小吃,无论谁都会馋涎欲滴的。“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自不必说,就是在街头找一饭馆,尝尝各种味道的面条也是不赖。而且我见到人家可以一两一两的要,能吃几两,就可以尝几种口味。只听伙计抑扬顿挫地操着四川话喊着:“幺麻(一两麻辣面)一个,幺怪(一两怪味面)一个……”,煞是热闹。当然还有“铺盖面”、“担担面”、(担担面要读成担担儿面)“鸡丝面”等等。
  
 火锅涮是成都人离不开的念想,上瘾。涮各种食材,辣得过瘾,麻的回味,热气腾腾,大汗淋漓。
  
 涮的蔬菜里面有一种叫“鱼腥草”(当地叫“折耳根”),成都人偏爱吃,可我实在是享受不了那个味道,吃进嘴里,一股说不出来的腥味儿直接上了脑门儿,晕。一次凤川姑姑让我吃,我一大口进嘴,顿时感觉不会呼吸了,又不好意思吐出去,只能憋着气整咽进去了。凤川姑姑见我吃完,紧接着又给我夹了一筷子,我差点儿哭了。
  
 这次去成都,我又壮着“冒死吃河豚”的胆子豁出去吃了一小口,还是吃不惯,感觉生吃了一条泥鳅。
  
 成都的有些饭馆,米饭是免费的,旁边放一个木桶,吃完就随便添。现在虽然好多饭馆收费了,但一般是一位两块钱,然后管撑了吃。
  
 列举一下我吃过的成都风味哈:除了以上说的,还有夫妻肺片、串串香、毛血旺、酸菜鱼、川北凉粉、麻婆豆腐、棒棒鸡、石磨豆花、巫山烤鱼、冒菜、纸包鱼……
  
 不行,不举了,饿得我又去翻冰箱了。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成都百姓的休闲节奏。路边常能看见茶摊儿,几张桌子,几把藤椅,舒服地坐下来,要一杯热茶看一会报纸,不时有人走过来:“老板,擦皮鞋吗?”“老板,掏耳朵吗?”一杯茶可以喝成白水,因为开水是无限提供的,只要你喝得下。
  
 走进胡同,就听见耳边有如下雨的声音:“哗啦哗啦……”不绝于耳。原来是洗麻将牌的声音。成都人爱打麻将是出了名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玩儿。有的地方,接连几条街的店铺、茶馆全是打麻将的人,场面壮观。我早已不打麻将了,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凑过去观战,替人家着急。
  
 冬天,成都不是很冷,能看见几个老人露天搓麻,每个人脚底下放一小蜂窝煤炉,玩得有滋有味。(他们也不怕被煤气熏着?)旁边,几个老人一张报纸铺开,就着一堆花生喝着酒,摆着龙门阵。
  
 成都人的性格,豪气、爽直,带着“麻辣”味儿。想要了解成都人,除了跟他们接触外,还可以看看林文询写的《成都人》这本书。
  
 成都出才子啊。川文化一直透着那么深厚、机智、幽默。
  
 成都的物价不是很高,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在成都过得比较惬意。
  
 我总结过一句话:成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乐园,行者的驿站,吃货的福地。
  
 来成都,除了市内的几处外,必须去周边旅游景点去玩。成都周边玩儿的地方太多了。
  
 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眉山“三苏祠”、九寨沟黄龙景区、天台山、黄龙溪古镇等等。
  
 无一处不值得去。这些景点早就闻名天下,年年游客如织。这里不能一一介绍了,能累死我。
  
 有空一定要到成都周边那些个小镇做深度游。
  
 这就是成都,一座古老、现代、美丽、休闲的城市。

3. 成都印象

好多人对成都的向往,是因为赵雷的那首《成都》,我对成都的向往,比那首歌要早,因为我听说那儿的火锅最好吃。我高中时的梦想就是,四川大学的英语系,不是因为我喜欢英语,而是所有学科中,英语是我最强的,比起求学,我更想去四川吃火锅。
  
 
                                          
 
  
  
 可是事与愿违,在那个考大学不容易的年代,我只能上个不入流的大学。这些年忙忙碌碌,那个愿望也就搁浅了。这次双节凑一块,假期的长度,足够我去吃几次火锅,所以没有犹豫,成都走起。
  
 我对成都的感觉,和它这个城市本身给人的感觉一样,属于慢热型。前两天,除了吃到成都地道的串串外,再没有什么让我心动的东西。慢慢地,我去了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青羊宫,都江堰,乐山大佛,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等地方后,发现这个地方,无论是人和环境,还是文化,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
  
 没有哪一天是特别热,也没有哪一天是特别冷。即使下雨,也是淅淅沥沥的轻柔的打在身上,我索性扔掉了雨伞,就让它洒落在头上脸上手心里。脚下的台阶,路边的青石,公园的水池,都铺着一层厚厚的青苔,让人忍不住摸了又摸。入秋后的成都,树叶和小草依然碧绿如春,没有变黄的迹象,也没有变冷的感觉。
  
 
                                          
 
  
  
 成都的男人,就如它们的气温一样,温润如玉。在买茶叶,古玩,火锅料,麻花时,都是男主人接待的我们,讨价还价的我们一家人,七嘴八舌毫不退让,后来我都有点不好意思,退居二线了。这几个老板却不急不恼,一一给老公和儿子解释,每一种食材制作的工序和选材的不同,它们的价格就会高一点,他们不厌其烦的冲泡一杯又一杯茶,让我们品尝,即使我们抱歉的告诉他,我们不喜欢他的这种茶,他也依然笑着向我们告别。
  
 成都的女人,就如同它的这座城市一样,勤劳乐观。在两个月以前,那儿经历了一次大雨,据说雨水有一层楼那么高,大雨冲走了有些人毕生的积蓄,可是她们依然坚强快乐的活着。有位阿姨大概七十多岁的样子,她每天要从三十里的山上,挑两担无花果来卖,满身都是泥水的她,乐呵呵的给我们讲大水来时,她逃命的样子。有位大姐说她家所有东西都被水冲走了,孩子饿的没饭吃,她游泳去对面超市拿面包,还调侃说谢谢那场大雨,要不她吃不到免费的面包。
  
 
                                          
 
  
  
 无论用多少文字,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对成都的喜欢。只是一个劲儿地叮嘱儿子,努力学习,以后定居成都,我去投奔他。

成都印象

4. 成都印象

我的成都印象
  
 
                                          
 
  
  
       我对于成都这座城市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多次前往那里工作学习,旅游探亲。。。再深有体会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天空、地面上都给我一个温暖巴适安逸的感觉,少不入川是怕少年不努力贪玩了。。。但我再回到少年时代好,我还是回去的。。。哈哈哈。。。
  
 
                                          
 
                                          
 
  
  
       这里得天独后的气候环境,四季分明,各色的花开花落,人文景观文化盎然生辉,我喜欢成都的城市的街道上的各色花卉,有好多是在南方没见到过你的品种,其中特别喜欢金桂花,九月金秋时节的金桂花,会使整座城市弥漫着浓浓的桂花清香,我也喜欢喝着碧绿的飘雪茶,静静坐在黄龙溪边,庭台楼阁,人声鼎沸,片片茶座的中间,望着缓缓流水,慢慢将翻腾已久的心事翻出来晾晒太阳。人有时候就是淹没在人海里,才能有那股壮胆的劲头。
  
 
                                          
 
                                          
 
  
  
        我曾经唱过那首赵雷的《成都》,这歌声每次听到,我都有种幻想,象真的一样走在这夜色蒙蒙笼笼的成都街头,雾霾迷茫,灯光微黄,仿佛袅娜着飘飘轻烟。这小酒馆的门前还亮着灯。。。三五个人坐着,喝着咖啡和茶。。。
  
       
                                                                                                                          
 我喜欢成都的美食,每次到成都吃几餐麻辣火锅是少不了的,在吃火锅前我一定先吃一碗凉凉冰粉。以减低吃麻辣的不适应。我对麻辣的味觉尝试由来以久,暂不表啦,以后另写。还有就是特别喜欢水煮鱼的里面藤椒清香,它对口腔麻痹症状我还已经上瘾啦。。。
  
     
                                                                                  
 我爱成都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大群同一所大学毕业的校友们,还有我尊敬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他们也像金桂花,麻辣火锅,水煮鱼一样,热情似火,麻辣烫人,校友的情谊永恒,让我终身难忘,成都等着我吧。。。

5. 成都印象

二哥家孩子结婚,我们一家人去成都待了一个星期。五月份成都的气候环境适宜,不算太热比较舒适。我们去的时候乘坐飞机,两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坐火车,二十二个小时多点,为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同的旅程方式,虽然辛苦了点,但不畏惧旅途的困难,面对陌生环境下孩子带来的一切突发性挑战。对孩子也能加深印象,我们也重温一下好几年前告别的绿皮火车的体验,虽不是绿皮,但路途遥远感觉相似,从舒适环境再进入不舒适环境是大多人比较发怵的,我们想到能够在小事上不烦躁不抱怨,忍耐自己影响孩子,从小事上事做起。
  
  
 
                                          
 
  
  
 成都的天气变化不定,阳光直射下闷热的天突然间毫无预兆的就会下起雨来,下了雨又特别冷,很少有大风,通常是微风轻拂。成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干净,到处绿树成荫花草点缀,城市景观颜色丰富错落有致,感觉到处都是美的艺术品。建筑造型各式各样变化丰富各具特色方向不一,开敞式阳台和遮阳设施突出了建筑的立面,还有开敞式的入口门厅连接室外景观,植物蔓延于厅内,于自然融为一体,不同于山西,山西要充分考虑利用日照且避开主导风向,门厅也是封闭的直怕冷风进入,而成都则是要利用主导风向来减少建筑物内的热量。正因建筑物的随意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方向也是较随意不规则的,很多地方一个大路口要通四条及以上道路,不同于太原的道路大多直南直北,易辩方向,在成都很难辨别方向,特别容易转向,因为参照物的不确定性,有很多时候是阴天看不到太阳的。回来路上我问过几个人他们怎么辨别方向,他们的回答大多是不需要辨别,去哪里能找到就行。
  
  
 二哥家离桂湖不远,我们去了那里,进入杨慎私家园林升庵桂湖,园林里的绿色植物品种繁多,有多数是在北方室内的盆栽植物,园艺环境美不胜收,我是恋恋不舍,真想通过写生慢速感受记录下来那景,一是很美一是凉快,每一处都有很多美的元素,让人回味无穷,山西的常家庄园园艺已经不错,但比起成都的就感觉单调了许多,山西的景物大多以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扬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都是中国最消闲的城市,到处都是茶馆,果真如此,路边遮阳伞下人们扇着扇子聊着天,听着舒缓的音乐惬意且舒畅,让人确实感到悠闲。还有就是经常看到一些人单肩挎着工具包手里拿着一个不知什么东西敲击能发出特别的声音,(当地人都熟悉这种承揽业务的声音信号),在街上或公园里走着寻找顾客,给人掏耳朵,或在茶馆里,二十元一位,客人躺在躺椅上闭着眼睛,师傅们头顶着小射灯,手持工具认真的工作。很是会享受啊!另一个就是洗头(带按摩),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二嫂对我说这地方的人几乎都去洗头,她的孩子以前也去,但是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选择在家里自己洗头而不出去消费。除了工作以及自制力强的人有事情做以外,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是在打牌,一坐一下午,四川麻将和茶馆齐名,如影相随,他们甚至不去逛街,其他爱好也没有。年老的女性倒是很勤快很精神,好多在市场忙碌做点小买卖。
  
  
 四川人很会吃也很会做饭,他们不会去攒钱,有钱就会选择吃好,其次打牌。吃主要以麻辣为主,街上到处都是火锅店和串串店,家常便饭仍是辣椒不断,火锅里飘着厚厚的红油,辣和麻是最主要特色,我们是无法享受,这也与他们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关,必须要吃辣椒来平衡。当地的四川小辣椒和什么麻椒比较有名,去那里的人喜欢的都要买点带回去。当地人说最接受不了的就是酸的味道,山西的醋,而我的味蕾怎么也挑战不了那里麻的味道。
  
  
 成都的结婚风俗习惯,除了在自家操办外大多选择是在酒楼,方便包揽茶室和棋牌室。新郎上午把新娘子迎娶回来后到达酒店,新郎新娘共同迎接到达的客人,客人都是以红包形式上礼祝福,不需要礼台,红包上有写自己的名字也有未注明的。见面祝福新人后邀请客人到酒店的茶楼层喝茶,顺便等待中午的婚礼宴席,正午开始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后用午餐,用餐过后接着下午再去茶楼层或棋牌室娱乐,(在四川谁家结婚都要有喝茶和棋牌招待的),直到晚饭开始,晚饭比中午饭要简单一些,人数没有中午多些,晚餐后客人纷纷告别,整个婚礼就算结束了。
  
  
 要想了解成都就必须要去宽窄巷子,那里保留城市的古老特色文化,传统小吃,比起太原的柳巷更显正宗更有味道。一进去那里就飘来麻辣的味道,二哥能够分辨出味道是否正宗。在那里我们近距离看到了变脸,美食技艺展示及其他表演,当地独特的小玩意儿,我认为最美的是环境,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紫色的花和攀缘植物爬满了墙壁,颜色丰富且和谐,建筑风格古香古色,整洁干净,巷子里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热闹有品味。
  
  
 我们本来要去峨眉山,由于导航错误,我们不愿绕路就直接去了都江堰,著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文景观也美不胜收,这里不作详记,由于青城山有宗教因素我们不懂也由于太晚就没去。
  
  
 二嫂是四川中江人,她的弟弟是CCTV《生财有道》指尖上的财富中江谭家神井中江手工空心挂面的继承人,所以我二哥一家人也在做此生意,二哥在街上比较多些见到的事也多,他对我讲成都人不闯红灯,人非常有秩序,车一定让人,一旦有交通事故是纠缠不清非常麻烦的。人们从不乱扔垃圾,在街上找不到一个烟头,街道洗的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在路上经常有陌生人主动提示他人,要站在路缘石上面,这里比较危险,或提示他人应该怎样做之类的。感觉整体人们素质比较高些。但是在火车站或其他公共场所经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人们说话不经意间放在身旁的包或其他物品就被人拿走,貌似小偷比较多。
  
  
 我们一直怀有疑问,成都人有那么多时间消遣,时间问题经济问题在当今快节奏下如何协调?二哥在成都待了多年也一直纳闷不得其解,但他们没有效仿当地的习惯并且和二嫂一直保持勤奋节俭。
  
  
 回来时在火车上和人们聊了很多,也解决了我的一些疑问,(问题仅代表大多数人们现象),在成都生活了多年的他们说:我们不攒钱,死的时候钱花了才是属自己的,否则留给谁呢?首先吃好对得起自己,其次打牌,其他都比较随意,我们不坐飞机,坐飞机的大多是年轻人,我们有时间消遣。我的车厢周围人大多数都是回山西老家,很多是去朔州,好多是儿女在成都上学后留在那地安家不愿回来,父母亲人去看望帮带孩子,但也实在不习惯就想回去,还有一退伍军人回山西探亲,他们已经接受不了山西的生活方式,包括吃和生活习惯。二嫂看到我与她的生活习惯思维不一样,还她说出山西人好抠啊,而我是不愿意在吃上面多花心思,是比较随意好将就的。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是父母爱儿女为下一代储备而节俭,为培养下一代,吃本来也有地域差异的本质区别。而这,在大家都努力的情况下及有限的资源中只能通过节俭。那他们呢?我仍然没想通~~~难道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吗?那明天呢?回来后三哥对我说,好多地方的人不愿让孩子去成都,因为那里的人们消闲安逸,观点仅代表一方面吧,因为有大环境的驱使所影响。
  
  
 我们在成都停留时间短暂,没看到的还有很多,希望以后去有更深的感受。

成都印象

6. 成都印象

成都,几年前是去过一次的。由于当时自驾,停车多有不便,又带着老人孩子,忙着享受亲情了,一路走马观花,多少留下些遗憾。春节前夕,朋友说,西成高铁通车了,从西安到成都不过四小时的车程,邀我一同前往。恰好有几日空闲,便喜出望外,一口应了下来。
  
  
  
  
 一
  
                                          
 下午6点多,安顿好行李,我们已是饥肠辘辘。索性赶往最近的宽窄巷子,先填饱肚子再说。在路上还盘算着要理性消费的我们,刚进宽巷,看到天下第一火锅的招牌,实在按捺不住胃里的空虚感,便饥不择食,抬脚跨进门去。
  
  
 一副锅底标价88元,菜品也比往常贵了一些,但既来之,则安之,只有硬着头皮先垫一些。打算留些空余,到巷子里再吃些小吃。所幸味道还是不错的,汤也很鲜美,也就不再过多地计较价格。离店时,天空飘起了小雨,气温随之降低,但我们玩兴不减,随着三三两两的人流,徜徉在宽巷窄巷里。
  
  
 饱腹之后,小吃便失去了原有的诱惑。我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在街道两旁的建筑上。成都宽窄巷子的建筑是古朴典雅的,颇有清代遗风。少了点雍容大气,也不显富贵秀丽。但古香古色中,处处洋溢着邻里之间的亲和感。悄然默立的店门,韵味十足,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似乎每一扇半开的门都在向我发出邀请,禁不住一再走进去看个究竟。
  
  
 
                                          
 
  
 大大小小的门店,打开就是一本本厚重的古书,向人们述说着成都曾经的繁荣与辉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叠加,沧桑中融合着现代美。楠木雕刻,沉稳而不失华贵。精美的银饰,本就巧夺天工,店外铸匠的工艺再现,无形中又增添了一种神秘的古老艺术感。形态各异的茶具摸不得,只用眼神来把玩,茶香已然袅袅升起。玲珑的小木雕美翻了天,更有小和尚四只,或闭目、或酣睡、或夸张地打着呵欠的模样逗得我们忍俊不禁,笑逐颜开。
  
  
 在巷子进进出出,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些树皮编织并彩染的鸟类、玩偶和小装饰品,不禁啧啧称赞手工艺人的奇思妙想。朋友花五元钱买了个小装饰品挂在手袋上,看来看去,爱不释手。这时,一串麻草编织的草鞋引起了我的注意。遂买回一双,想来夏日里当凉鞋穿,干爽舒适,别有一番情趣。在成都,竹子随手可得,人们把它制成了很多日常的生活用品。至今还有人放一些细竹管在水缸上,做成简易的取水装置,供游客欣赏玩味。
  
  
 走着走着,眼前一处灯光斑斓,行人时有出入。透过门往里看时,便被请了进去,原来是川剧表演的小剧院。可惜时间太晚,只好先忍痛割爱了。
  
  
 第二天一大早,兴冲冲再次来到宽巷,打算过过小吃的瘾,弥补昨晚的缺憾。清晨的宽窄巷子,行人稀少,没有了灯光的装饰,是家常里的那种冷清。小吃摊上冒着热气,远远地飘来阵阵或浓或淡的香味。川豆腐、驴打滚、油炸虾,三下两下便入了肚,边享受美食边互相取笑对方狼吞虎咽的吃相,活脱脱一对吃货。
  
                                          
 最馋人的莫过于老妈家的腌兔腿了,三下两下吞进肚里,那叫一个香!“再来一对”?朋友斯文多了,摆手说,给下次留点念想呗。只好作罢,相约择日再来。走时不忘给店铺拍了张照片,免得日后寻它不着。老板娘忸怩起来,架不住我们一再地夸她笑起来好看,只好遂了我们的意,留了一张侧影。
  
  
 回想几年来,数次去宽窄巷子,都是在冬天,也同样飘着零星小雨。但巷子里那种独有的文化气息,似乎连接着成都的过去和未来,让人沉浸其中,忽略了寒冷和被淋湿的不爽。对于本是吃货的我,难以割舍的还有各式美味小吃。曾经在西安的小吃城,多次走进挂着宽窄巷子招牌的快餐店,却总品不出成都的味道。
  
  
  
 二
  
  
 到成都,杜甫草堂是必须要去看一看的。且不说杜甫的诗篇篇脍炙人口,就是后人的临摹书写,亦别有一番意境在里头。
  
                                          
 走过草堂旧地,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涌上心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想当年诗人落魄至此,又为顽童所欺,已落得“床头屋漏无干处”,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下惭愧,这等大公无私,今朝几人能及?
  
  
 杜甫是李白的铁粉,与李白又何其不同。李白生于盛世,以浪漫著称,从平常物件中能看出金玉气来,而杜甫是晚唐的现实派诗人,颇接地气,多关注黎民百姓的困苦生活。以为后人书写其诗,定是怀着莫大的敬意,或草或楷,均意韵非凡,只怪自己才疏学浅,长久驻足竟不能品其一二。
  
  
 诗词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规模宏大、千姿百态的盆栽了。走不了几步便有一处,或根雕,或梅,或松……有的盘根错节,亭亭如盖;有的枝叶舒展,花苞待放。每处的风景都跟别处不同。在家乡是很难见到这样好的盆景的,假山也是人工刻意雕琢。不像成都占尽了地利天时,样样显得随意自然。即便是寒冬天气,照样清水濯濯,绿意盎然。
  
                                          
 腊梅也分外惹眼,一枝枝一簇簇从边上斜出来,宛如着了新装的少女,娇俏无比,四处招摇着,姹紫嫣红。整个公园因此靓丽起来,增添了几分早春的生机。
  
  
 成都不愧是竹的天下。身临景区,视力所及之处,竹子一团团聚拢生长,直冲云霄。在云端又分散开来,互相交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门拱状,人在底下经过,仿佛从一片天地走进了另一片天地。
  
  
 草堂的竹子因地势的原因,宛若生长在大片的屋顶上。人在过道中穿行,需抬头举目方看得见。望江楼的竹子则长得肆意多了,那里是名副其实的竹子培育基地。相传三国时期,长安女子薛涛随父宦居此地。薛涛善诗赋,又爱竹。后人为了纪念她,遂广为栽种。
  
                                          
 彼时天空飘着零星雨滴,漫步园中,到处茂林修竹,简直就是竹子的天堂。世界各地有名的竹子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竹子出了育苗基地后,几乎都是抱团生长。远远望去,一捆一捆很是茁壮,最粗的直径接近一尺。尤其是刚进公园时遇到的风景,别提多美了。两排竹子并排站立,像极了古时衙门里林列的衙役,在顶部谦逊地低头交汇,形成一处奇异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虽是再次来到此地,仍不免拍照留念。时光流逝,竹子一如当年苍翠欲滴,人却不复年轻,内心不免一番唏嘘。然而感叹何用,唯有活出美的姿态,追随晨光的脚步,伸手与岁月和解。
  
  
 朋友说,这样的冷天须得再过一过火锅的瘾。也是,我们怎比得这竹林,无论冬寒夏暑,兀自嚣张地生机蓬勃着。任凭这半天脚不停歇,依然抵不住天气的阴冷,腿脚仍在麻木中。索性沿着江边走,江水缓缓流动,远远地几只白鹭立于苍茫烟雨间。三两个垂钓者,一个专注持杆,两个扭过头,朝我们充满善意地笑。彼此心领神会,钓者钓的是一种心境,与收获无关。成都百姓的慢生活,可见一斑。
  
  
  三
  
  
 四川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成都人爱喝茶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在成都有名的景点,随处可见当地产的养生茶,包装精美推销给游客。宽巷里就有有名的川茶集团,店里茶叶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茶具精致,古朴典雅,富有特色。
  
                                          
 我更感兴趣的是露天的茶摊,供有各式特色茶。有玻璃杯泡的花茶或绿茶,也有传统的盖碗茶。盖碗茶是有讲究的,一盖一盘,谓之天地;茶杯喻人,茶水进杯,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所谓杯里乾坤,茶中日月,即便价格虚高,仍忍不住驻足锦里的莲花府邸。在茶摊上坐下来喝杯茶,听一曲古筝,各种烦累顿消。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竹藤椅也让人格外地放松,不知不觉便生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打起了瞌睡。醒来环顾四周,弹古筝的人已不知去向,茶摊上依然座无虚席。
  
  
 斜对面的座位上,是一白一黑两个年青的外国女孩。她们相当随意地聊着天,脸上的表情极为生动,偶尔会各自点上一根烟。尽管中间隔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我压根听不到她们在说什么。但她们的心情看起来非常愉快,谈话间不断地打着各种手势。身上洋溢着的青春的气息,以及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着实迷人。
  
  
 人民公园深处有真正平民化的茶摊。晚饭时分,茶摊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或呼朋唤友、或拖家带口,大人牵着孩子,儿子拉着父亲,三三两两,散坐在各处。店伙计一手托着茶碗,一手提着长嘴开水壶,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嘴上不时招呼新来的客人。问了一下老板,最低消费13元起,不到景点价格的三分之一,更添了几分惬意和自在。遂走入店内,点了50元一份的成都名小吃,品类齐全,两人用晚餐刚刚好。
  
                                          
 饭后踱步,在公园的一角,我们看到了一对载歌载舞的年轻人。歌曲舒缓,舞姿优美,让人流连忘返。小伙子见我们看得投入,索性加跳了一曲。我原本一直念叨,成都的慢生活,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变得富有商业化气息,似乎已经成了景区经济的窗口。然而当我们漫步在人民公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子,便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成都人民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时间匆匆,第二天就要跟成都说再见了,却意犹未尽,倍感留恋,觉得真正的旅行刚刚开始。只好相约下次,有机会再返成都,体验平凡市民的家常生活。

7. 成都印象的介绍

歌曲元素[曲]:整首歌曲运用了蓝调音乐的写作手法来体现成都的休闲与时尚、古朴与典雅,开篇的前奏引用了川剧《别洞观景》中的唱段,副歌部分引用了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中的名句并加以改编之后来对全曲做点化。[词]:歌词中反映出了作者对成都自然景观和标志性人文景观的描述,以及作者对成都的感受,并引用了杜甫的名句“花重锦官城”来做点化。[唱]:作者本着“休闲而不懒散”、“大气而不夸张”、“时尚而又古朴”、“细腻而又自然”的艺术处理原则紧紧围绕作品主题来进行演唱。

成都印象的介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