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和长征五号有什么区别,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2024-05-18 12:46

1. 长征六号和长征五号有什么区别,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今天早上,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射,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的轨道,创亚洲之最。长征六号长29.3米,起飞重量103吨。我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也随长征六号一道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该发动机无毒无污染,技术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北京时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这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应用进入新纪元。

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是军工技术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但提高了我国空间进入能力,实现运载技术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还实现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我国运载火箭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于2009年8月正式批复立项。火箭全长29米,一级直径3.35米,二、三级直径2.25米,起飞推力1200千牛。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采用了全新的总体方案、结构形式、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自主创新成果达几十项,发射可靠性提高到0.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高压补燃循环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思路,可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有效提高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模块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次在国内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后续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国内国际发射任务。专家表示,一箭多星发射可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余量,经济便捷地将搭载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为卫星发射服务提供了多种选择模式,将有力促进微小卫星技术发展。

此次长征六号首飞箭采用了一箭20星状态,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东方红卫星公司、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等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在国内属于首次。

同时,为满足多星发射需求,长征六号火箭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复合材料全透波卫星整流罩,使卫星整流罩具备了全向透波能力,有力改善全箭力学环境和卫星环境条件。上海航天通过对多星发射技术的探索,还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另据透露,在长征六号研制基础上,上海航天还将研制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打造长征六号升级版,形成系列化产品,为宇航发射提供多样化选择。长征六号升级版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首飞。

拓展阅读:长征六号研制历程

中新网太原9月20日电 (柴跃)2015年9月2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自2009年批复立项至今,近7年的研制攻关路,长征六号火箭记录的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不断跨越的艰辛历程。

从零开始绘蓝图

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成功以来,多年的技术发展,中国先后成功研制了1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组成了相对完备的现役运载火箭型谱,具备了完整的独立进入空间的能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投入到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之中,进一步提高火箭可靠性、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载能力成为新型火箭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设想。

2008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明确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新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长征六号的研制由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研制团队而言,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振奋的消息能从事一个全新型号的研制是每一个火箭人都梦寐以求的事。但紧随而来的,却是前行路上的重重困难。火箭与现有的长征系列火箭有着很大的差异全新的动力系统、更高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低成本发射控制要求、短周期发射要求在没有成熟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创新,就是唯一的出路。

发动机自生增压系统、燃气滚控、“三平”测发、复合材料夹层共底贮箱、新型电气系统一个又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一轮轮通宵达旦的讨论中不断地被提出。研讨、改进、论证,再研讨、再改进、再论证终于,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火箭优化方案,解决了运载能力、测发流程、整体起竖可行性、火箭可控性、新型结构方案等几大难题,总体技术指标满足了立项要求。

难忘三次热试车

参照国际运载火箭的发展方向,长征六号选用了新研制的高比冲、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为保证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优化总体构型,尽量简化系统就成为设计师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综合各种因素,设计师们提出在发动机增压输送系统中采用含有一定杂质的氧箱自生增压技术,来实现发动机氧箱的内部增压。这个方案一经提出,就面临着来自各方的重大分歧。

有专家建议采用氦气加温增压方案,但团队则坚持采用更具创新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自生增压方案。相对而言,自生增压方案可取消一整套氦气增压系统,优化火箭总装方案,同时有效提升火箭运载能力。但由于自生增压气体中含有微量杂质气体,可能对阀门和发动机造成影响,而且这在世界上尚无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使得自生增压方案的使用显得困难重重。

面对诸多质疑,研制团队没有动摇,而是迅速组织队伍开展自生增压技术攻关,详细分析杂质气体对增压输送系统的影响,并开展消除措施的有效性验证。随后根据发动机试车数据及总体参数,进行自增压方案论证、增压计算、对比分析,并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2012年11月,火箭迎来研制历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考验一子级热试车。这不仅要考核火箭的增压输送系统和发动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和附加系统,对火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和发动机尾焰蒸腾出的滚滚水汽,短短170秒,增压输送系统全程增压正常,控制系统按预定程序发出控制指令,伺服机构双向摆动顺利完成,燃气滚控按预定程序完成多次打开关闭,首次热试车圆满成功。

2013年4月,二子级热试车试验成功;2013年7月,三子级热试车试验成功,三次热试车的圆满完成,为长征六号首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充分验证了自增压技术的可行性。

神箭腾飞谱新篇

2013年9月,火箭正式转入试样研制阶段,与此同时,研制团队进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整箭发射场合练,为最后的发射做准备。

这是长征六号在基地的首次亮相,新型号、新工位、新设备、新队伍、新流程、新状态、新技术,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一切必须细细磨合。

推进剂加注,是发射场合练试验中最主要的考核项目之一,虽说基地在常规推进剂加注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经验,但液氧煤油加注系统却是首次与运载火箭见面。每一个过程都经过再三的论证,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确保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成为参研参试各方的共同目标。2013年12月,合练任务圆满完成,为长征六号的发射积累了一整套完备的数据和流程。

2015年7月,长征六号正式出厂,9月19日,火箭发射圆满成功。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进一步缩短了原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生产周期,并且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采用了与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相同的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它的发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推进剂无毒化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并将推动多星发射装置系列化、标准化的发展,也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外媒:中国发卫星或与军事有关

外媒称,继8月27日发射遥感二十七号卫星(IHS简氏信息集团此前进行过报道)后,中国又把另外两颗卫星送入轨道。9月12日,搭载有一颗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9月16日报道,官方称9月12日发射的那颗卫星是一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试验,9月14日发射的那颗卫星即高分九号卫星则是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官方媒体说,高分九号的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报道称,尽管官方将12日发射的卫星描述为一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但有相当多的人猜测它用于部署能够发现导弹发射活动的红外传感器,并且与研发导弹预警系统有关。很有可能它的功能与军事有关,但是由于发布的信息极其有限,外界几乎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作用。

长征六号和长征五号有什么区别,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2. 长征6号是什么样的火箭?

此次中国成功发射的一个火箭16颗卫星,标志着我国在多星发射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多星发射的技术储备以及制造上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未来我国在太空的气象监测以及太空观察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目前我国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和研发,我国的载人航天不仅对于宇宙的探索以及空间站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针对于地域外卫星的发射以及相关技术和长征六号的发射获得了新的突破。这是值得许多航天爱好者高兴的时刻。
我非常高兴长征6号的发射成功。
作为一个闲暇时期对国内航天有所了解的互联网从业者,我非常欣慰国家的航天技术在多年之间实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和飞跃,载人航天的进步不仅促进了我国空间站的建立,卫星航天的使用也将保障我国未来对于国土各个区域的监测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这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射和技术储存作出了重要的积累。
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进步将直接改变未来人类面对太空的方式和方法。而就现有阶段情况,对于这些地外卫星的操纵和发射,也将更有利于我国在太空外对于比如说天气,农业对地观测,以及天体运行等诸多领域产生更好的帮助。也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展和技术储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积累。
此次成功会使我国未来在天体遥感、对地等观测领域具有高精尖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必将会为着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无论是未来,对于地外星球的探索以及智慧城市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准的帮助等,这类无人卫星火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长征八号火箭新构型首飞,创造了哪些新记录?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为了适应一箭多星任务,更换整流罩。这次发射是这种构型的首次飞行试验。据火箭专家介绍,该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全箭长约48米,芯径3.35米,芯径3.0米,起飞重量约198吨,起飞推力约240吨,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3吨的运载能力。
一箭发射22颗卫星,创下了中国一次性发射卫星最多的纪录。但要想一次性安全顺利地将这么多卫星送到目的地,首先要解决整流罩内“乘客”的布局问题。科研人员充分梳理了卫星的结构和任务需求,创新性地设计了三层多星分配器,能够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舒适的“座位”,能够保证不同方向卫星的分离安全。“这次任务共需要完成22颗星的分离,目前共完成了12颗分离,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在星箭分离中,长八遥二火箭就像跳出了一出芭蕾舞剧,最后22颗星的释放就像‘天女散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任务适应性强、能力覆盖面广,可满足政府、商业用户等多主体需求,承担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中型载荷的单星发射和中、小型载荷的组网发射。通过助推器选型和火箭模块化、量产交付,可大幅提高经济性和测试发射效率,有效保障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该火箭的研发,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飞行试验的组织实施。
不仅如此,在完成多星分配器设计后,课题组专门进行了星箭联合运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调整了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和布局位置,并通过多轮仿真计算优化了星箭分离动作,确保了卫星从“上”到“下”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由8米缩短至5.4米,减轻了整个火箭关键部位的负荷。这样可以适当放宽火箭发射的释放条件,进一步增强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长征八号火箭新构型首飞,创造了哪些新记录?

4.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有何意义?

此次中国成功发射的一个火箭16颗卫星,标志着我国在多星发射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多星发射的技术储备以及制造上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未来我国在太空的气象监测以及太空观察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目前我国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和研发,我国的载人航天不仅对于宇宙的探索以及空间站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针对于地域外卫星的发射以及相关技术和长征六号的发射获得了新的突破。这是值得许多航天爱好者高兴的时刻。
我非常高兴长征6号的发射成功。
作为一个闲暇时期对国内航天有所了解的互联网从业者,我非常欣慰国家的航天技术在多年之间实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和飞跃,载人航天的进步不仅促进了我国空间站的建立,卫星航天的使用也将保障我国未来对于国土各个区域的监测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这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射和技术储存作出了重要的积累。
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进步将直接改变未来人类面对太空的方式和方法。而就现有阶段情况,对于这些地外卫星的操纵和发射,也将更有利于我国在太空外对于比如说天气,农业对地观测,以及天体运行等诸多领域产生更好的帮助。也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展和技术储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积累。
此次成功会使我国未来在天体遥感、对地等观测领域具有高精尖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必将会为着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无论是未来,对于地外星球的探索以及智慧城市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准的帮助等,这类无人卫星火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 长征6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

此次中国成功发射的一个火箭16颗卫星,标志着我国在多星发射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多星发射的技术储备以及制造上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未来我国在太空的气象监测以及太空观察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目前我国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和研发,我国的载人航天不仅对于宇宙的探索以及空间站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针对于地域外卫星的发射以及相关技术和长征六号的发射获得了新的突破。这是值得许多航天爱好者高兴的时刻。
我非常高兴长征6号的发射成功。
作为一个闲暇时期对国内航天有所了解的互联网从业者,我非常欣慰国家的航天技术在多年之间实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和飞跃,载人航天的进步不仅促进了我国空间站的建立,卫星航天的使用也将保障我国未来对于国土各个区域的监测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这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射和技术储存作出了重要的积累。
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进步将直接改变未来人类面对太空的方式和方法。而就现有阶段情况,对于这些地外卫星的操纵和发射,也将更有利于我国在太空外对于比如说天气,农业对地观测,以及天体运行等诸多领域产生更好的帮助。也为未来我国的地外卫星发展和技术储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积累。
此次成功会使我国未来在天体遥感、对地等观测领域具有高精尖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必将会为着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无论是未来,对于地外星球的探索以及智慧城市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准的帮助等,这类无人卫星火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征6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

6.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在哪儿发射?

长征七号在9月13号从我国文昌的航天发射场成功的发射升空,而且卫星也已经顺利的进入到了预定的轨道,正式的发射非常的圆满成功。据了解,这颗卫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通话的语音质量,以及一些数据和电视的传输服务。
这款卫星是搭载了中型主力构型,具备着一箭双主星的发射能力,同时还具备一箭一星的发射能力,非常的厉害。据设计师来介绍的这款,火箭用的是直径为4.2米的一个构型,整个火箭有60.1米高和之前发射的遥二火箭,它们的高度是一样的。这款火箭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的助推器和芯一竖式技术捆绑的火箭,比之前的要更加的简单,而且整个身体都会落在同一个区域内,更有利于把火箭的残骸给控制在一起。这次的火箭技术上进行了非常多的优化,配置也大大的增强。
卫星的发射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在经济上来看,可以带动信息,材料等等非常多技术的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不断的提升,在太空中不断的探索,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在研制卫星的时候肯定会对许多材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助推更多材料的创新和进步。卫星在军事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现在发射也给我国的科学创新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人乘坐着自己造的火箭进入太空中的时候,对于民族的自豪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的,也能够凝聚国人内心的凝聚力。
相信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未来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给大家的生活也带来更多的方便,给大家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7. 长征六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六号火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长征六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在固体捆绑火箭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航天能力在不断的提高,长征六号火箭有三大特别之处,第一,长征六号火箭动力无污染,而且还能自我加压。第二,长征六号有神奇的隔板,能够抗200度的温差。第三,长征六号通过太空投递动作能够达到精确无误。长征六号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力气和实力是非常强的。长征六号的动力是无污染的,是我国采用最新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以液态氧为氧化剂,煤油为燃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减少燃料的携带,而且煤油燃烧之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长征六号有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能够自生增压技术,这也是这一火箭的最大亮点。长征六号的夹层共底储箱采用了隔热复合材料,能够抵抗200℃的温差,这样的工艺技术是科学家们经过层层的实验而研究出来的,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和改进,终于掌握了激光扫描和仿型加工等一系列的制造技术,才能使长征六号能够抵抗200℃的温差。长征六号它的飞行过程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发射要经过点火急进分离以及很多复杂的动作,才能保证精准的发射,不仅在控制系统上采用了极高的技术,而且在天机测量技术上也配备了非常专业的千里眼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投放,要知道火箭去往的地方可是太空,能精准无误的投放需要多么精准的技术。长征六号经过科学家和设计师不断的改进和修复,终于发射成功,这一刻是非常圆满的,也是非常值得国人骄傲的。

长征六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六号火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8. 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月29日17时50分,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又上了一层楼,可喜可贺。
先来了解一下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
该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浦江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等任务,天鲲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监测技术试验验证。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长征六号火箭的改进型,是我国第一枚固液捆绑式火箭,主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四个助推采用固体助推器。该型火箭不仅填补了我国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重载荷空白,还突破了分段式大推力固体助推器、固体助推捆绑分离、大功率机电伺服机构等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核心航天发射能力提升注入新动力。

那么,这次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关键信息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
固液发动机跨界结合
火箭为两级半构型,总长约50米,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火箭芯一、二级直径为3.35米,一级采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芯级捆绑了4台2米直径的助推器,每个助推器装有一台120吨推力的固体发动机。
与我国其他火箭相比,长征六号改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火箭主体段使用的是液体发动机,而捆绑在四周的助推器使用的是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两者的优势结合从而实现了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

首个智慧化发射场投入使用
此次任务使用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是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该发射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地面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数据采集和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梳理融合,实现了全系统态势感知、全过程智能管控以及全流程驱动保证支持,大大提升了航天发射效率和发射指挥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据悉,9A工位的使用开启了我国新一代智慧化发射场建设的征程,为下一步简化发射流程、提升发射效率、增强发射稳定性、安全性意义重大。
“捆得牢,分得开”
助推器与芯级的固液捆绑,要求“捆得牢,分得开”。长六改通过“前端辅助传力+后端主传力”的捆绑连接解锁装置,相当于利用“肩扛+托举”两种力量,实现助推器与芯级的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重量,长六改运载火箭打造了一款轻量化捆绑连接解锁装置,在运载火箭停放和飞行阶段下可承受并有效传递轴向和径向载荷。

智能大脑锦上添花
长六改火箭还配备了“健康管家”,让火箭更智能。与常规的运载火箭点火流程不同,火箭发射时,长六改火箭芯一级发动机先点火,4个固体发动机助推器再点火。
发动机健康诊断系统在芯级发动机点火后开始工作,此时固体助推器尚未点火产生强大的起飞推力,四个助推器的重量可以将整个火箭牢牢固定在发射台上。健康诊断系统仅有0.3秒的时间,对芯级发动机健康状态进行迅速诊断:若监测到发动机存在问题,要在须臾间完成故障发动机自动紧急关机,确保固体助推器不再执行点火程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设计师们给火箭配置了三套相同的诊断系统,对发动机状态进行同时诊断,如果有两套及以上系统诊断同时判断故障存在,才认为发动机故障。这好比一场比赛配备了三名裁判员,有两名及以上裁判员判定球员犯规,才可以实施惩罚。
长六与长六改有何区别?
“长征”6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液体燃料火箭。一、二级使用的是低温、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组合为氧化剂和燃料。“长征”6号设计之初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周期短、速度快、无污染、低成本、商业化、较高可靠性;可发射各种卫星载荷。全箭采用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的“三平”测发模式,以自行式火箭运输起竖车发射,具有快速、干净、廉价等条件。
“长征”6号改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负责抓总研发,与长六不同的是,长六改火箭采用“一平两垂”(水平转运、垂直组装、垂直测试)的模式。之前,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固液结合尚无先例。长征六号改充分利用固体动力推力大、时间短,液体动力推力稳、比冲高的特点,采用两级半构型,液体芯级捆绑四枚固体助推器,使固液体动力实现“跨界合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