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戊寅年,万历癸丑是公元哪年

2024-05-20 04:48

1. 明朝万历戊寅年,万历癸丑是公元哪年

 明朝万历戊寅年      
      
      
   书名
   龙脊沧桑
   行走怀柔古长城
    丨于书文 出版日期丨2022 年11月
   上期互动话题答案:攀登驴鞍岭有两条路线
   【今日互动话题】
   1、“天设金汤”寓意是什么?
   知道答案的小伙伴,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哟~答案下期揭晓
       磨石口长城天设金汤     
    2 
   寻觅明石刻
   怀柔的摩崖石刻久闻擦石口和黄花城两处,而磨石口长城的摩崖石刻近几年才听说,一直没有亲眼目睹过。找到石刻,一探究竟,几乎成了我们这次探寻的目标之一。
   中秋已过,金灿灿的太阳似乎温柔起来,不时害羞地躲在如纱的云朵里。老魏带着我们从山上关口处的公路下来,向峡谷底部走去。一条小路曲曲折折,路旁长满轻盈的绿草,粉红花朵,,在路边沿路而排,抢夺行人的眼睛。坡路边的核桃、栗树已经刚刚采摘过,不见了果实。虽然中秋已过,但树上深绿色的叶子依然精神十足,生机盎然。
   不久,我们遇到了养蜂人放养的蜜蜂,那些嗡嗡的小成群结队拦住了去路。正在我们犹豫不决无所适从的时候,老魏说,蜜蜂很讲道理,你不招惹它,它不会伤害你。于是我们硬着头皮闯过蜂阵,果然谁也没有被蛰伤,看来这儿的蜜蜂不仅讲道理,还很友好。
   明代石刻究竟在哪?老魏也只知道个大概,我们一边走,一边仔细寻找。丛生的杂草,竟然遮盖了脚下的小径,想必行走的人不多,以致于荒草,不辨蹊径。
   我们艰难地在杂草丛中穿行,就在左顾右盼怀疑是否走错了路的时候,一块巨石赫然在目,终于寻找到了。巨石上“天设金汤”四个阴刻大字由右至左依次横排,字长、宽各约 80 厘米,正楷榜书,端庄浑厚,清晰醒目。题款“明万历戊寅秋”,落款“许茂杞勒”字体稍小。这 16 个字排列有致,力透石壁,一气呵成,形成了完整的布局。
   这就是明朝万历戊寅年(1578),河南县人许茂杞所书的摩崖石刻。当时身为昌镇游击都指挥的许茂杞巡哨至此,远望长城雄踞、蜿蜒曲折,惊叹地势险要、形如天堑,不由得豪情,挥笔题书“天设金汤”。许茂杞还时刻不忘生养他的故乡,重重地落下了及自己的名字。他绝没有想到,437 年后,这里会变成长城的一处景点,他的题刻也成为文物遗存,供后人观赏。
   “天设金汤”寓意为长城天险。其北侧是惊险巍峨的驴鞍岭,南侧是扶摇直上的南大顶。关口如铜墙铁壁,城池似沸水环绕,虽为人工,胜却天成,题刻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磨石口长城牢不可破的特点,赞美了斧神工的关城形胜。
      
   查证史料得知,许茂杞出身名门。许氏家族在明代世代为官,可谓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兄弟六登科甲,父子四为尚书”在传为佳话。嘉靖年间,其祖父许论官拜兵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长。他的一生,也因为长城而载入史册。许论研究每段长城的地理、兵法,最终绘制成《九边图》,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幅系统完整的。《九边图》不仅仅是一幅,还是一部。按明代九边长城的顺序,将建置、山川、卫所、关塞、边墙等地理内容,都进行了注释,甚至驻军人数、屯积粮草的情况都进行了准确的介绍。“封疆延袤,山川险易,道里迂直,城堠疏密,据形审势,计利制胜,非图莫见也。”许论用这句话概括了绘制《九边图》的初衷。
   许茂杞的许倓官拜户部侍郎。嘉靖年间经常到京畿巡边瞭哨,虽身为文官却颇具乃父武将风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石塘路》:
   古北关前月似霜,
   石塘岭下塞云黄。
   鸣笳剌剌边声起,
   多少征夫尽断肠。
   石塘路为蓟镇西协四路之一,下辖 23 处关砦,东自陈家口堡西至亓连口关,是京北长城中赫赫有名的关隘之一。诗中描述了明参将魏祥于此偷袭敌营失利被俘、威武不屈,被乱箭射杀的悲壮故事。万历年间,许茂杞曾任密云骑兵营指挥佥事(正四品),昌镇游击都指挥,是负责协理京都皇室卫队的重要将领。许茂杞继承了祖父许论遗风和许倓文采,但毕竟其声望不及祖辈,所以事迹不多,仅在《神宗实录》中存其任职记录。但他在磨石口长城留下的题刻却名噪一时,流芳千秋。
   “天设金汤”摩崖石刻,是我所见到的长城石刻中品相更好、体量更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这处石刻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虽历经 400 年风雨沧桑仍古韵犹存。我们在这里盘桓良久,从内心深处呼唤着人们的保护意识。如果谁在不经意中损毁石刻,谁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 END –
   排版:明美琪
      
      
   以上就是与明朝万历戊寅年相关内容,是关于明朝的分享。看完万历癸丑是公元哪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万历戊寅年,万历癸丑是公元哪年

2. 明万历癸丑年是哪一年,癸丑甲寅年是哪一年

 明万历癸丑年是哪一年   2008年4月16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从各地赶来的群众冒着霏霏细雨,前来参加由休宁县举办的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暨“百年松萝回娘家,休宁绿茶进京沪”的茶交会活动。
   这是该县举办的第六届有机茶交易会,但和以往五届茶交会不同的是,这一届茶交会不仅得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还请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状元阁进行为期三天的展览,正是这个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让本届茶交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开幕式
   那么这个“镇馆之宝”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茶样,就产自于二百余年前的休宁县,它当时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松萝茶”。
   说起这松萝茶,可能现在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毕竟作为中国的国饮,名茶不要太多,比如,福建岩茶、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安溪铁等,那为什么是松萝茶随哥德堡号在大西洋海底沉睡二百余年后重现天日,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为什么它被请到休宁县博物馆后,能够牵动几乎全县的心,都想一睹它最初的模样?
   这是因为,松萝茶是徽州绿茶的始祖,不仅为古徽州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输出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见证了明清两朝的文化发展以及中经贸往来的历史。
      
   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哥德堡号货品展
   松萝茶诞生之前,徽州(歙县、黟县、绩溪、婺源、休宁、祁门)一府六县也产茶,但没有一种可以走出徽州大山,响耀全国的名茶。
   这对崛起于明弘治年间的徽商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是从外地贩运茶叶增加了成本投入,二是不利于徽州本土茶叶的产地化发展。
   为何这么说?
   因为徽州没有名茶,所产的茶叶或在本土内部消化,或用作赋税缴纳,即使有徽商携带徽茶或北上出居庸关将茶叶贩运到,或西入到川蜀和进行茶马交易,但这种长途贩运贸易的商业,不仅路上的不确定风险很高,而且贸易的周期还长,根本形成不了有力的竞争力,而没有了资本投入,想要在本土实现茶叶产业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正是这样的现状,明朝弘治以后,很多徽州人都开始着手研制属于徽州人自己的级名茶,然后依托两京徽州籍的推广,以及徽商搭建的遍布全国的销售 络,实现徽茶质的飞跃。
      
   明朝徽州府下辖六县,歙县、黟县、祁门、婺源、休宁、绩溪
   松萝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研制了出来,而研制出松萝茶的人,是一位名叫大方的。
   大明隆庆初年,居住在休宁县海阳镇松萝山的大方,用产于休宁县万安镇琅源山上的鲜茶,通过炒青技术改良了制茶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茶,其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用烧开的山泉冲泡后香气弥漫,茶汤透明,入口后唇齿甘甜,因为制茶地为松萝山,大方将此茶取名“松萝茶”。
   邑之镇山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榔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茶因踊贵,僧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士客索茗松萝,司牧无以应,徒使市恣赝售,非东坡所谓河阳豕哉?—《李乔岱纂修·(万历)休宁县志·卷三(物产·茶)》
   松萝茶投放市场以后,一时间名声大作,不仅带动了周边茶叶的价格飞涨,还促进了徽州地区制茶方式的改良,带动了徽州茶叶的发展。
      
   炒青制茶
   当这种全新的炒茶方式在徽州地区蔓延开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名为“松萝”的仿制炒茶,由此,徽茶逐渐形成了以松萝山为核心,以徽州六县为生产,以“松萝”为地域品牌的茶叶新贵,成为和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齐名的茶界第三大名茶,改写了大明朝的茶叶市场格局,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于颉颃。—-《茶疏》
   松萝茶的问世,改变的不仅是徽州茶商的经营策略,还有徽州本土的农业发展。
   徽州茶商以松萝茶为基础,以资本投入徽州本土的茶园来打造产茶,用茶号加茶庄的经营占据主要市场,以茶行的方式拓展外部市场,这样既能降低长途贩运的风险,又能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由此,茶叶也就成为徽商称霸商界的行业之一(另外三大行业:盐、木、典当,茶叶在徽商经营的所有行业中位居第二位)。
   歙(代指徽州)之,业盐而外唯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橙阳散志》
      
   徽州古道,徽商长途贩运的生命线
   那么,徽州茶商借助松萝茶,其商业规模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的城,徽州茶商控制了茶叶市场定价权,成为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一股资本力量;而在城,徽州茶商们还不断推出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以满足人们饮茶的需求。
   隆庆中,歙人(徽州人,因徽州府在歙县,所以用歙借指徽州)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歙事闲谭·卷一一》
   万历癸丑年(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新都人(即徽州,徽州古称新都)开一茶坊于钞库街,此从来未有之事,今开者数处。—-《续金陵琐事·茶坊》
      
   茶叶贸易的繁荣,了茶文化的诞生
   当然,人们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
   在经营松萝茶的过程中,徽州茶商发现,这种炒青茶如果保存不当,一旦受潮,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为了保证茶叶的贮,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最后选择了用罐来贮茶叶,根据储罐的材料不同,有陶罐、瓷罐、漆盒、锡罐,其中,徽州传统的锡罐密封性更好,不仅能长时间保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还能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徽州茶商们脑洞大开,将锡罐成各种各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器皿,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史料记载,清代顺治年间,这样通过精包装起来的松萝茶,其每斤的市场价格竟高达锭银一两①;而到了乾隆年间,徽州茶商在城的茶市资本,相比于明朝时期更加雄厚。
   乾隆中则茶行七家,银行业之列名捐册 者十七人。茶商字号共一百六十六家,小茶店数千。其时商业之盛,约略可考。—-《歙事闲谭·卷一一》
   可以说,在市场上,徽商动足了脑筋,使得松萝茶的市场价值倍增。
   当然,松萝茶在完成国内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在徽州茶商的操作下走向,赚取外汇,香满欧罗巴。
      
   松萝茶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兰东公司的商船载着茶叶停靠在阿姆斯特丹港口,开启了中的茶叶贸易,早已誉满大明南北的松萝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走出了国门。
   此后,一直到1757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茶叶已经成为中国出口欧洲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个是丝绸、瓷器),在这长达百余年的中贸易活动中,松萝茶始终是茶类出口的大头,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而瑞典哥德堡号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参与了和中国的航海贸易,它建成于1738年,装备了30门大炮,排水量为833吨,隶属瑞典东公司,在该公司的三十八艘远洋商船中排名第二。
   哥德堡号下水后的次年1月,即1739年1月就驶向了中国,到达广州后收购了大量的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后返航,于1740年6月回到了瑞典,通过商品的转,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它的之一次东远洋贸易。
   哥德堡号的第二次远洋贸易,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间,这一次也不例外,满载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商品并成功返航的哥德堡号,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实事求是地说,两次超体量的远洋贸易,哥德堡号不仅让它的主人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让它的股东们成为了富豪,这其中,仅松萝茶一项就已经能够让它的拥有者们挤进18世纪瑞典富豪的排行榜上。
      
   哥德堡号模型
   实际上,18世纪上半叶,经过百年时间的东经贸,饮茶也已经成为欧洲的潮流,而受到欧洲的影响,英属北美殖民地也开始盛行饮茶之风,此时的茶叶早已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中国货,而松萝茶也成为在欧洲及英属北美殖民地知名度更高的中国茶。
   而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茶叶出口的下,为了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徽州六县以松萝茶为母茶,又研制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如,熙春、眉茶、贡熙、珠兰等(如今对外屯绿,内部区分品级),风靡全球。
   也就是说,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徽州茶商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海外贸易后,已经意识到了茶叶分层的商业价值,如果所有的徽茶都托名为松萝,其实不利于徽茶的发展,所以必须有创新,有多个品牌占据市场。
   这种前瞻性的经商理念,在当时是能看出来的。
   18世纪时期,由中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市场占有率,能和松萝茶及其衍生绿茶相抗衡的,就只有福建产区的武夷茶,但在实际的消费者的反馈上看,无论是价格还是品牌影响度,松萝茶其实远高于武夷茶。
   而属于松萝茶衍生出的熙春茶,在伦敦市场上的价格更是不低珠,所以它也被誉为“绿色珍珠”,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
      
   清代茶叶出口
   正是因为松萝茶的市场地位,经过前两次远洋航行尝到甜头的哥德堡号在休整了大半年后,于1743年3月再次出发,第三次驶向广州,在1744年7月抵达黄埔港,1745年1月11日启航返回欧洲,这一次,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比前两次的装载率多出了很多。
   据统计,这次哥德堡号装有约370吨茶叶、100吨瓷器,以及丝绸、藤器、香料等总共约700 吨的货物,如果此次能够顺利抵达哥德堡,并全部售出的话,估计收益高达2.5至2.7亿瑞典银币 。
   只是这次哥德堡号没有了前两次的那么幸运,1745年9月12日,当船即将驶入哥德堡港时,不幸触礁,带着一船的财富沉没大西洋海底,让那些迎接水手归来的人们目瞪口呆。
   船沉了,难道也要让高达上亿的财富也一起沉没海底吗?显然不行,虽然经过抢救性打捞,挽回了哥德堡号第三次远洋航行的成本支出,还略有盈余,但相对来说,这个损失是巨大的,也直接造成了瑞典对华贸易额的下降。
   但这并没有关系,在,哥德堡号只是18世纪东远洋商贸的一个缩影,没有了哥德堡号,还有其他的欧洲远洋往返于亚欧航线,中国茶的香气在欧洲的空气中弥漫,它的醇芳已经让欧洲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小小的茶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香涩的口感征服了世界,成为当时全球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松萝茶已经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广州十三行的茶叶贸易
   汪郎说:
   哥德堡号沉没后,除了当时的抢救性打捞以外,因为缺乏有效的挖掘工具,它只能在黑暗的大西洋海底无声地等待着。
   到了1984年,哥德堡号的残骸被潜水员发现后,对它的打捞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近十年的沉船考古打捞中,当年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陆续被带到了地面,让人惊奇的是,在海底沉睡了二百余年的松萝茶,因为包装良好,居然没有被氧化,部分还能正常饮用,而且丝毫不影响口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古松萝茶被打捞上来后,自然引发了世界的轰动,尤其是休宁县更为惊叹,因为此时的松萝茶已经恢复了其本来面目,不再是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统称,只是徽州绿茶中诞生最早的一个品类,炒青茶的始祖。
   这一切源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一年,清王朝下令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徽商虽然也扎根广州,但闽籍商人依靠地缘优势和对广州十三行的控制,开始逐年提高闽茶的出口,徽茶出口的比例。
      
   清代乾隆年间的广东海关关票
   到了清嘉庆、道光父子的时期,朝廷再三下令严禁徽茶贩运海外,只准在国内销售,这是对松萝茶的出口又是一次打击,使得松萝茶之名逐渐在徽茶中淡化。
   战争后,清王朝被迫打开了国门,徽茶才再次迎来了一次机会。
   只是,这一次的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环境已经不能和17、18世纪相比,而松萝茶的影响力也恢复不到18世纪的情景了,徽茶也不用再借松萝之名了,但徽茶的工艺和理念始终脱离不开松萝茶,即使是现代闻名于世的黄山毛峰,其实也是在松萝茶的工艺上进行的改良,可见松萝茶对徽茶的影响之深。
   尽管如此,但徽州茶商不再拘泥茶的样式,他们根据海外不同的口味和喜好,向不同的推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并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即:屯绿②,使得徽茶再次引领世界饮品的潮流。
   再次回到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松萝茶茶样,为啥能激起休宁激动的心情?因为自嘉庆、道光对松萝茶出口进行限制,加上战争的影响,松萝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给人们的就只有典籍中的记录。
      
   哥德堡号沉船茶样
   松萝茶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人们相信它真的存在过,却无法品尝到它的芬香,时间其实是更好的良药,时间久了,也许真的就变成假的了。
   幸而,哥德堡号沉船茶样的出现,让休宁的茶农欣喜不已,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茶叶,是休宁们对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重大贡献,既如此,就要恢复松萝茶,不能让它继续沉寂下去。
   一个古老的茶叶品种,再一次以香涩的口感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在21世纪初期,荣获了无数大奖。
   随着2008年哥德堡号沉船的松萝茶茶样在休宁进行三天的展出后,松萝茶名气再一次响彻宇内,打开了无数人尘封的记忆。
   2012年1月18日,古老的松萝茶了质检的认可,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上的一员,拿到了已亏欠它百年,原本就属于它的荣耀!
   注:
   ①《阅世编》:徽茶之托名松萝者,于诸茶中犹称佳品。顺治初,每斤价(银)一两。
   ②因为徽州所产的绿茶大都在当时的休宁县屯溪古镇(前,屯溪隶属休宁)集散、输出,所以“屯溪绿茶”成为徽茶新的地域品牌,简称“屯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 ,喜欢我就请 我吧!】
      
   休宁松萝山古茶树,图取郑建新等编著《松萝茶》
   以上就是与明万历癸丑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松萝茶的分享。看完癸丑甲寅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3. 急!!!!明朝万历癸丑年时公元多少年

孙承宗,
孙承宗   明少师文华殿大学士高阳孙文忠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明光宗常洛、熹宗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在边境教书时,“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①。
  万历三十二年( 1604),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当时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上任后,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1)“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这是说当时军队训练差,后勤供应混乱。(2)“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3)“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因此,他主张“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此外,还要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对此,明前线军事将领意见不一。辽西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
  所谓“抚虏”,即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所谓“堵隘”,即在山海关外再修一座关城。很明显,这是置辽西走廊这一缓冲地带于不顾,消极防御的方针。天启二年(1622),王在晋确定在八里铺筑城,并上报朝廷。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首辅叶向高,申诉己意。由于情况不明,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在阅察八里铺新城时,孙承宗曾与王在晋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新城成,即移旧城四万人以守乎”?孙承宗问。王在晋回答说:“否,当更设兵。”孙承宗又问:“如此,则八里内守兵八万矣。一片石西北不当设兵乎?且筑关在八里内,新城背即旧城趾,旧城之品坑地雷为敌人设,抑为新兵设乎?新城可守,安用旧城?如不可守,则四万新兵倒戈旧城下,将开关延入乎,抑闭关以委敌乎?”答:“关外有三道关可入也。”问:“若此,则敌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关?”答:“将建三寨于山,以待溃卒。”孙承宗责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是教之溃也。且溃兵可入,敌亦可尾之入。今不为恢复计,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有宁宇乎?”严厉批评了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在晋无以难”,但仍固执己见。
  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孙承宗召集将吏讨论如何防守。监军阎鸣泰主守觉华岛(辽宁兴城东三十里海中,今称菊花岛),袁崇焕主守宁远卫(今辽宁兴城),王在晋则主守中前所(今辽宁绥中县前所)。监司邢慎言、张应吾等附和王在晋的意见。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部,“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①。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喉,能确保二百里外的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的决计守宁远,颇具战略眼光。
  孙承宗回到北京,即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自此,八里铺筑城之议遂息。
  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采取并贯彻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布置成一道坚固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
  首先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是时,关上兵名七万,顾无纪律,冒饷多。承宗大阅,汰逃将数百人,遣还河南、真定疲兵万余。”①“乃定兵制,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十五营为三部,而将帅以营部为署。兵不离将,将不离帅,教肄分而稽核便。”②经过整顿,使“兵将一清”,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在关门防务上,“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陆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③。经五个月的惨淡经营,稳定了关门局势,并为恢复辽西失地,强固了根基。
  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天启三年( 1623)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又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调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并备前屯,充当其后盾。在袁崇焕的精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①,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
  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四年来,孙承宗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②不但扭转了原先的那种颓败之势,且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好。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③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④,但熹宗没予理会。
  天启五年(1625)八月,柳河之败,导致了孙承宗的去职。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机小题大做,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
  孙承宗辞职以后,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高第为一文人,既不懂军事,也没打过仗。他一到任上,即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宁锦防线。关外驻防将士除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外,其他诸城均撤一空。因而使孙承宗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明朝在山海关及其关外的军事形势顷刻陷入一场新的危机。只是由于以袁崇焕为首的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才使明军在天启六年正月、天启七年五月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奇迹般地挡住了后金的凶猛进攻,从而不仅使宁锦防线经受住战争的考验,且使明朝避免了由于高第的错误军事决策而导致的军事大溃败。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且行反间计,使崇祯帝囚系并最终杀害了袁崇焕。此事所谓“己巳虏变”。一时,明廷乱作一团。而袁崇焕的下狱,又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此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①,统筹全局。孙承宗首先晓以大义,安定了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
  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八月六日,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大凌河城墙刚刚修完,雉堞仅修完一半,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承宗闻,驰赴锦州,遣吴襄、宗伟往救”。但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大凌河已被围三月,守军粮尽援绝,祖大寿假降奔还锦州,“城复被毁”。大凌河失守,引起了明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延臣追咎筑城非策,文章论禾嘉及承宗”。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崇祯十一年(1638),后金(清)兵深入内地。十一月九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被活活勒死。死后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著作有《高阳集》。
  孙承宗遗留的军事著作有《车营扣答合编》。这是他在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时,筹划反攻辽东与其属下讨论军事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所谓“用火”即是发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急!!!!明朝万历癸丑年时公元多少年

4. 万历癸卯年是哪一年

万历癸卯年是1603年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癸卯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03、1963、2023···(60年一周期)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5. 万历壬子年为公元那年?明万历壬子年为公元那年?

明朝万历壬子年是指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朱翊钧同时创下了中国皇帝历史上的一个“光辉”记录:长达28年未曾上朝。所以也就有《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之说。
1573年即万历元年,亦即万历癸酉年。按照六十甲子计年方法(如下图):

壬子 在六十甲子的第49位,由此可知万历壬子年为:1573+49-10=1612,即公元1612年。

万历壬子年为公元那年?明万历壬子年为公元那年?

6. 万历元年癸丑是公元多少年?

1573年


万历四十八年 公元 1620年。庚申年
万历四十七年 公元 1619年。己未年
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 1618年。戊午年
万历四十五年 公元 1617年。丁巳年
万历四十四年 公元 1616年。丙辰年
万历四十三年 公元 1615年。乙卯年
万历四十二年 公元 1614年。甲寅年
万历四十一年 公元 1613年。癸丑年
万历四十年。 公元 1612年。壬子年
万历三十九年 公元 1611年。辛亥年
万历三十八年 公元 1610年。庚戌年
万历三十七年 公元 1609年。己酉年
万历三十六年 公元 1608年。戊申年
万历三十五年
公元 1607年
丁未年
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 1606年
丙午年
万历三十三年
公元 1605年
乙巳年
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 1604年
甲辰年
万历三十一年
公元 1603年
癸卯年
万历三十年
公元 1602年
壬寅年
万历二十九年
公元 1601年
辛丑年
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 1600年
庚子年
万历二十七年
公元 1599年
己亥年
万历二十六年
公元 1598年
戊戌年
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 1597年
丁酉年
万历二十四年
公元 1596年
丙申年
万历二十三年
公元 1595年
乙未年
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 1594年
甲午年
万历二十一年
公元 1593年
癸巳年
万历二十年
公元 1592年
壬辰年
万历十九年
公元 1591年
辛卯年
万历十八年
公元 1590年
庚寅年
万历十七年
公元 1589年
己丑年
万历十六年
公元 1588年
戊子年
万历十五年
公元 1587年
丁亥年
万历十四年
公元 1586年
丙戌年
万历十三年
公元 1585年
乙酉年
万历十二年
公元 1584年
甲申年
万历十一年
公元 1583年
癸未年
万历十年
公元 1582年
壬午年
万历九年
公元 1581年
辛巳年
万历八年
公元 1580年
庚辰年
万历七年
公元 1579年
己卯年
万历六年
公元 1578年
戊寅年
万历五年
公元 1577年
丁丑年
万历四年
公元 1576年
丙子年
万历三年
公元 1575年
乙亥年
万历二年
公元 1574年
甲戌年
万历元年
公元 1573年
癸酉年

7. 万历壬寅年是哪一年,明朝万历元年是哪一年

 万历壬寅年是哪一年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盘心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底部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万历,高8.7cm,口径16.5cm,足径7.1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装饰。腹部绘8组折枝莲托八吉祥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款,青花双方栏。此碗是前供器,造型和纹饰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纹饰简明,色彩。
   明万历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纹饰仍宗奉成化斗彩,但与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为。八吉祥属于使用的八种吉祥物,即、法螺、宝伞、白盖、、宝罐、金鱼、盘肠。
      
    素三彩团龙瓶
   素三彩团龙瓶,明万历,高37.5cm,口径9.5cm,足径16cm。
   瓶锔口,短颈,溜肩,瘦胫,圈足外撇。颈部及近足处均绘有一周黄彩宽带纹,肩部以青花绘莲瓣纹,外壁以孔雀蓝釉为地,黄彩饰团龙纹。
   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表纹饰以黄、绿、紫彩为主,不用或少用红彩,故称素三彩。清人许之衡著《饮流说瓷》中有“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 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好的纹样内,然后再经低温烧成。素三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万历素三彩器出现色地叠烧工艺,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等。此器是以孔雀蓝釉为地,上施黄彩,虽然彩有剥落,且不甚均匀,但我院收明万历素三彩器仅此一件。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款识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明万历,高37.5cm,口径7.7cm,足径18cm。
   瓶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直口下蒜头部分饰莲瓣纹,颈部饰花卉纹,肩部饰一周卷枝纹,腹部绘鱼藻纹。鱼儿呈各种姿态游弋,衬以淡色细笔绘出的水波纹,生动自然。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横款。
      
    青花云龙双耳炉
   青花云龙双耳炉,明万历,高30.8cm,口径22cm,足径17.5cm。
   此炉仅余腹部,胎体厚重,釉面泛青,外壁以青花绘双应龙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中,腹部一面长方形,内书“江西抚州府临江县,客寓平阳县市心街,居住信士黄世锦、妻林氏,男□子露同侄黄子佩、妻薛氏、陈氏,男应神喜舍大香炉、花瓶壹付,祈保家门清吉、人口平安、买卖亨通、诸事迪吉、福有所归。大明万历壬寅仲夏立日吉”。万历壬寅年为万历三十年(1602年)。
   明代晚期、盛行,此时民窑烧制一种特殊的瓷器,即为定烧的器皿,并多在供器上写下祈求的愿望,以求。供器一般以香炉、瓶最为多见,此外还有净水碗、盘等。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底部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明万历,高20.5cm,口径8.7cm,足径11.8cm。
   壶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肩部附提梁和曲流。附伞形盖,盖顶置形纽。通体青花五彩装饰。腹部绘鸳鸯图。肩部绘云头纹一周,近足处绘变形莲纹一周。盖面绘花卉、飞雀和蝴蝶。柄与流上均绘串枝朵花。所用釉上彩以红、黄、绿彩为主。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款,青花双线圈。
   此壶为宫中饮茶用器。构图饱满,纹饰线条较粗,图案生动活泼。明万历时期的五彩小件器与嘉靖时类似,品种略多,大件器越加盛行,觚(gū 音孤)、大蒜头瓶、大葫芦瓶等为典型器形。这时的五彩器几乎全是青花五彩,品中釉上五彩器很少。
      
    青花花鸟纹盘
      
    青花花鸟纹盘 盘心
      
    青花花鸟纹盘 底部
   青花花鸟纹盘,明万历,高3.7cm,口径21cm,足径14cm。
   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绘锦地八组,内绘花果纹,外壁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在装饰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 6到8个,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和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局部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颈两侧贴饰狮耳。通体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轮廓,用釉下青花及红、黄、绿、茄紫、孔雀绿诸彩装饰,全器共绘八层纹饰。瓶腹镂雕9只凤凰飞翔于祥云之间,构成了器物的主题纹样。瓶口镂空如意云头纹,颈部环绘五彩蕉叶纹,并镂雕若干飞舞的蝴蝶。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无款识。
   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的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
   这件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以上就是与万历壬寅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五彩瓷器的分享。看完明朝万历元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历壬寅年是哪一年,明朝万历元年是哪一年

8. 明万历己丑年是哪一年,庚寅年是哪一年

 明万历己丑年是哪一年      
   很多人对厦门的印象
   高颜值、文艺清新、浪漫小资…
   其实厦门还是个有趣的地方
   不少在老街市里的特色巷子
   光听名字就很有趣啦
   若是让巷子们开启“群聊”
   有”动物群””人名群”“职业群”
   还有”宫群””数字群”……
   厦门古早味的市井气里
   竟是如此任性俏皮模样
              
   走进这些巷子
   方寸间难得的烟火气与清净
   透过有趣名字
   探寻背后蕴着的历史故事
      
   “人名群”
   通奉第巷
   据说清代通奉大夫杨某府邸在此,俗称通奉第,也因此这条街巷被命名为通奉第巷。通奉第巷24号建于年间,为3层中西合璧式建筑。石制的大门配以高高的尖顶为装饰,十分张扬。主体建筑规模宏大,装饰铁艺、精美,内设两个中式小园林,有亭台、假山、鱼池。如今,斑驳的墙体留下满是岁月的痕迹。
                  
   地址:厦门轮渡
   洪本部巷
   这条巷子本名叫前圆宫,更名为洪本部巷全因一位历史人物——洪旭。洪旭,是郑成功反清复明的一员重要部将,屡建奇功,深得郑成功器重。郑成功北伐金陵,东湾期间,洪旭均奉命留守厦门。 
   在地理位置上,洪本部巷位于中华街道内,南通桥亭街、北连马箭巷。而洪本部街属于鹭江街道,一头接开禾路,一头连着磁安路,两地之间距离并不近。
      
   地址:鹭江道开禾路至磁安路
   曾姑娘巷
   相传,早年厦门雍菜河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曾姓姑娘,贤淑端庄,不幸遇人不淑。夫婿素行,整日偷鸡摸狗,姑娘苦口婆心,其夫依然我行我素。某天丈夫深夜而归,曾姑娘再次好言相劝反被其夫杀害。
   曾姑娘娘家无人出面,倒是邻里义愤,将其夫送官惩办,又捐建祠堂祭,设姑娘神主牌位。书塾先生还写下一对门联:“曾垂万古,姑娘千秋”,香火渐盛,所以就叫做“曾姑娘巷”。
      
   地址:思明北路局口街一段
   “职业群”
   担水巷
   厦门鹭江道担水巷,与水结缘因水而得名。首尾300余米,巷口紧邻码头。早年厦门由于是海岛,缺乏淡水,市民用水,多靠水船卖水,时人称”船仔水”。因进出均经此巷,巷内居民多靠担水、卖水为生。
      
   地址:鹭江道至开禾路一段
   南轿巷
   南轿巷,旧时称作乔巷街。“乔”字古时候通“桥”字,旧称乔巷街的乔也是指桥,据说这地方早年是水域,搭有小桥。后改为南轿巷是因为其相对方位在南方,早先是经营轿子出租行业的集中地。
              
   地址:路
   南田巷
   南田巷,旧时称作南田仔墘。因早年处在田地旁边,也曾被称为“老爹巷”,据说是因为南曲馆初设于此,唱南曲的多是已当爹的老一辈,而且“南”不仅表示方位,还表示“南音”的曲种之称。
                  
   地址:思明区轮渡
   打铁街
   打铁街与洪本部巷相邻,位于轮渡附近,都是以行业名称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地名,早年厦门打制船锚铁链的店铺集中于此,故称打铁街。它还有个同胞弟弟——小打铁街。
      
   地址:鹭江道边
   配料馆巷
   小巷深深,配料馆巷,这配的啥料呢?有趣的名字等着小伙伴前去探索。现在的老街巷里,很多人家都搬出去住新房了,除了一部分老人不愿离开。看看挂墙上晾晒的衣服,靠墙停放的电动车,似乎走进了古旧画面里。
      
   资料图
   地址:东至蜂巢山路,南至大学路
   “动物群”
   小走马路
   厦门如今能保留下小走马路路名实属难得,小走马路是厦门的古道之一,其旧路从厦门古凤凰山麓直通厦港巡司顶。
   以前这里是条山路,明末著名将领郑成功及清初名将施琅均在厦门练兵、执政,以小走马路作为练兵要道,先后分别两次收复宝岛,是闽台一脉相承的佐证古迹。后因历代,小走马路仅残存一路口破旧台阶。
          
   地址:思明区安定路
   卖鸡巷
   卖鸡巷,是老厦门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位于思明区水路至路一段。全长不过三百米,呈丁字形。早年该处鸭市场所以才取了这个名,老厦门人取名都很朴实,水龟墓为其路段旧俗称。
      
   地址:中华街道钓仔路北侧
   虎巷
   这是一条曾经有“虎”的路,故事发生在1916年,一只华南虎闯入鼓浪屿岩仔山脚狭巷,从此小巷得名虎巷,也称虎行路。
      
   地址:鼓浪屿
   “宫群”
   福茂宫街
   福茂宫街,旧时称作内柴市。虽名为“街”,但其实只是一条小巷,当时福茂宫街所在的地方有一座福茂宫,主祀清水师祖,香火一直兴盛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现代化发展,如今踪迹已无处可寻。
      
   地址:思明轮渡
   养真宫巷
   养真宫巷,始建于明万历己丑年(1589),原为祀奉与吴的宫宇。在1958年厦门并,宫宇被当地街道占用,时期很多器被,直至1997年能元对宫殿楼舍重修扩建。
          
   武当分镇巷
   武当分镇巷,听起来特别像武当派的据点,仿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张三丰第80代传人。
   其实这里和武侠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有一座武当宫,所以就这么命名了。“武当分镇”就是武当帝君分炉镇此的意思。
      
   有趣的巷子不止这些
   厦门人的幽默俏皮
   还有
      
   ● 有动物世界大聚会 →马柱巷、鱼行口街、龙头路、白鹤山路等;
   ● 有各种职业大汇总→ 担水巷、打锡箔巷、钱炉灰埕巷、补雨伞巷、手车巷等;
   ●有各种宫大→ 养真宫街、城隍巷、相公宫巷等;
   ● 有“十全万美”数字控→ 152号小巷、二王街、三官巷、四街、五缘湾道、六公巷、七星路、八卦埕、九条巷、十一间、百家村路、万寿路等;
   ● 有买卖营生汇总→ 棉袜巷、面线巷、大井脚巷、熟肉巷、打锡箔巷等;
   还有九条巷、三十六崎巷、十一间等,这些从数字中就能猜出巷子、石阶、房屋的数量。
   厦门是一座值得慢慢行走细细品味的城市
   尤其是那些老城区里的有趣街巷
   每一条街巷背后都有故事、有历史
   徜徉其中
   感受厦门闽南风情和魅力
   拍下一些有故事的照片
   成就一次独特的旅行
      
   综合 :厦门、秘密厦门、厦门吃喝玩乐
   编辑:林小娥
   初审:陈芹珠
   核稿:杨子燕、范力群
   副编审:陈琦
   编审:彭军
              
   | 分享 海上花园 诗意厦门精彩每一刻 |
   诗和远方 | 美丽故事 | @厦门市文旅局
   以上就是与明万历己丑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厦门市民的分享。看完庚寅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