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2024-05-09 23:53

1.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
  
 
  
 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
  
 
  
 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2.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2021年3月2日,沃伦·巴菲特以589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第6位。
  
 股神巴菲特经典语录:
  
 1,投资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原则。
  
 2,价值投资的奥秘是:独立思考和内心的平静。
  
 3,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够湿的雪,和一道够长的山坡。如果你所处正确的雪中,雪球自然会滚起来,我就是如此。所谓滚雪球,我并不仅仅指赚钱。它指的是你对于这个世界的领悟和朋友的累积。                                                 
  
 4,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5,你必须在财务方面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股票市场的反复无常,如果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买的股票跌到你买入价格的一半,还能从容地计划你的投资,你就不该玩这个游戏。     
  
 6,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我不相信你会在一个广泛的领域内成为一名相当好的投资者……最后,你想要写一些东西。一些公司写起来很容易,一些公司写起来会很难。我们就是试图找到那些容易写的东西。       
  
 7,如果你在生命中偶然有了一个关于企业的好想法,你是幸运的。基本上能够说,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大企业。它以一种极为适中的价格销售。它受到普遍的欢迎——其消费量几乎每年在每一个国家中都有所增长。没有任何其他产品能像它那样。
  
 8,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9,我喜欢的企业是那种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就像一个坚固的城堡,四周被宽大的护城河包围,河里还有凶猛的水虎鱼和鳄鱼。
  
 10,如果你了解一家企业,如果你对它的未来看得很准,那么很明显你不需要为安全边际留出余地。相反,这家企业越脆弱,你越需要为安全边际留出的余地越大。

3.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反叛,别人夸赞的,我一定质疑,并刻意地排斥,不愿去接触,一直到慢慢地了解为止,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这其中,有传言不实的原因,也有自己性格的因素。   对于巴菲特,对于他“股神”的称号,我是不以为然的。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思考,这件事,让我对一切的追捧和崇拜嗤之以鼻。随着对金融的兴趣增加,我开始阅读很多书籍,慢慢地发现巴菲特此人,并不像传言之中的那么浅薄,于是我开始看他的这本传记。   看到页码数和开头的啰嗦的西方文体,第一次尝试,没超过50页就放下了,我讨厌西方人写的东西,跟梦话一样毫无边际。第二次是这一次,读完了,受教不少,但对西方文体仍然痛恨,让我受教的是巴菲特其人的经历。   巴菲特出生于30年代,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萧条,一是70年代,二是正在继续的08年开始的风暴,读后感《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他的性格方面我不感兴趣也不想评价,我欣赏的是他对于投资理念的把持,只做自己看懂了的投资,宁可错过无数爆发的机会,也要严格控制风险,即使经历低谷,无论别人如何张狂,仍坚持自己的路。他拨开迷雾,牢牢地抓住了经济的本质,而不像大众那样,被浮华的表象忽悠瘸了。   书太长,非常希望能有本精简版,这样我会多读几遍。也建议朋友们读上一遍,他人生的经历,确实可以作为你我的参考。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

4.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读后感1

在阅读巴菲特的自传过程中,我感受到多方面的观念颠覆,同时也感到企业的经营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即便你找到了当时觉得最合适的人,但不同的人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冒险,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经营,真的是很难且是一个冒险的事情,而当你真的找到,获利只是自然的,一旦所托非人,他就会拉着你跌入深渊。在书中,巴菲特在所罗门所遇到的事情,极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首席执行官对下属犯罪的漠视以及听之任之,让所罗门的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口可乐公司也是一样,在爱华仕这位新的执行官手上,人员扩大,利润缩减,公司和罐装经销商之间的矛盾频发,品牌公众形象大幅下降,在他上任的两年里,财富杂志对他的报道从“最好的执行官”到“糟糕的执行官”,他也是被前任执行官看好和推荐的一位执行官,然而却没有很好地带领企业往前走,这让我不禁感到,一位好的执行官,能够赢利的执行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巴菲特在这两家公司发生的事情中,当机立断所采取的行动,让我也受益匪浅,大刀阔斧的砍去奢靡作风,让公司保持简洁,让公司的风气保持简洁,虽然这样的做伤害到了很多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因为他还缩减了投资经理人的奖金和工资,在他看来,公司没有利润,员工应该和股东一样分担风险,我想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当然在我看来,我也会这样的想。只是当我真的开始接受自己作为一个老板的思考方式去想事情时,员工确实应该一起担风险。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中选择辞退爱华仕的做法,很果断,非常明智,他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能力,的确很强,但是里面也提到和他一起实行那个方案的人叫做艾伦的那个人,这让我看到,原来对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是真的可以培养的,只是到底该如何做呢?
  
 这两天一直在读《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对我的触动实在太大了,一开始的就已经改观了我的很多想法,到现在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渐进尾声,触动也越发深刻,当然就如同一句话所说的,“读的越多,就越发觉得敬佩与深不可测。”是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巴菲特的敬佩之情,也越发深刻,对他的品德与行为,都有着深深的敬意。
  
 1、在我的印象中,巴菲特有一位国会议员的父亲,在10岁的时候,带着巴菲特参观了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这些事情自然地在我的脑子里连成了一个因果线,国会议员的父亲希望培养孩子的投资技能,所以才有了巴菲特的后续之路。事实上,巴菲特的父亲是在巴菲特十二岁的时候才当选的国会议员,而10岁的参观股票交易所,本来也该是一场海滩的旅行,是巴菲特家族的一贯传统,作为孩子的十岁生日礼物。而之所以会改成参观股票交易所,纯粹是因为沃伦·巴菲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巴菲特自己提出的。
  
 2、沃伦·巴菲特对于赚钱的热切渴望。不夸张的讲,正是因为巴菲特对于赚钱的强烈愿望,反倒让我忘记了对于谈钱的恐惧和羞耻心,是啊,连巴菲特如此有钱的人,都执着于赚钱,我还能再找什么借口来逃避赚钱(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有的事情,举凡都有一个动机,回忆起来,陈独秀在游历四方时,被乡亲们的苦相给震惊,很多人都在河里放天灯,破破烂烂的衣服,灰色的棉絮都从破了的棉衣洞洞里漏出来,满面皱纹,他上去与一位老人攀谈,他是在祭奠一位战友,死去多年,从八国联军侵华到而今的民国,国家越来越积弱,百姓越来越苦,陈独秀内心受到触动,越发坚定了要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的决心;而李大钊一直都与劳苦大众走的近,他深知工人阶层的辛苦,他也深深地知道工人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与收入完全不对等,甚至依然无法果腹。其实看见他们的内心中的确装着更多的人,希望他们至少能够过得不再如此贫穷。只是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集中于中国没有自己的主权,一直在被外人侵略,所以看上去他们的活动重点好像是政治救亡运动,但最近我才开始有些理解,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当社会环境开始改变的时候,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以及国家财富的手段就变了,但是归根结底,依然是一场寻找财富的活动,只是政治环境稳定是第一位,其次才能求发展。当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再到改革开放,都是为了给国家走出一条路来,尤其再经过前期那么多不太正确的尝试以后,开放和稳定才是唯一的路。

5. 49《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美元

​雪球最初也是由几片雪花开始的。
  
 第1片雪花是沃伦巴菲特销售口香糖获得的,那时候他才6岁。小时候的巴菲特不仅售卖口香糖,而且卖可口可乐的红色包装箱、兜售汽水,把他挣来的每一个硬币都自豪地塞进挂在腰带上的一个零钱罐。6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第1个银行存折卡,这是他的第1个银行账户。
  
  
 巴菲特快10岁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开始转卖二手的高尔夫球场。想一想我们10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10岁的时候沃伦找了一份在奥马哈大学橄榄球比赛期间售卖花生和爆米花的工作。
  
 10岁的时候,巴菲特还经历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在他们的家庭里,在每一个孩子10岁的时候,父亲霍华德都会带他们去美国东海岸旅行一次。这是孩子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沃伦巴菲特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告诉父亲他想要做三件事情,他想要去看看斯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看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看纽约股票交易所。
  
 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如他所愿,而且还把儿子带到了曼哈顿的下城区,拜访了规模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的负责人。他第1次见到了西德尼温伯格。巴菲特不仅见到了这位当时华尔街最有声望的人,而且还跟他大概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在这样的交谈当中,他感觉到,温伯格这样华尔街的大人物如此地关注他,并且似乎很在意他自己的想法。小时候的事情深深地烙印在巴菲特的心里。
  
 回到奥马哈之后,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巴菲特,这本书叫做《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里有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读完这本书,这个10岁的孩子,在经济大萧条的1941年,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听上去非常不可思议,但他确实做到了。
  
 1942年沃伦已经有了120美元,他为自己和姐姐多丽丝买了三股优先股,一共花去了114.75美元,他买的时候也并不了解那只股票,他只知道这是父亲非常喜欢的一支股票。股票为他自己和多莉丝多赚了5美元,可是那支股票涨了207美元,如果他能再耐心一点,那他就可以赚到不是5美元,而是492美元了。从6岁开始,从出售高尔夫二手球,到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中赚到的钱,整整5年才有120美元。
  
 所以,巴菲特的10岁,已经买了他的第一支股票,去了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华尔街最有声望的大人物交流过,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遇见了自己第一本影响他的好书。
  
 11岁的时候父亲霍华德成为了一名众议员。所以全家搬到了华盛顿。华盛顿的生活和奥马哈完全不一样。这对家里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巴菲特假期回到了奥马哈和祖父生活在一起,他经常去社区四处收集废报纸杂志去卖,姑妈会带她去废品收购站。100磅的废纸差不多卖到了35美分。
  
 与此同时,巴菲沃伦巴菲特还在他爷爷欧内斯特的指挥下。祖父虽然很喜欢宝贝孙子,也很疼他,可是会让他做很多琐碎的杂事儿。甚至大冬天请巴菲特和他的朋友铲雪,5个小时铲雪,祖父一共就给了他们1亿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小时只赚到了20美分。
  
 就是在这样年复一年,一点点地积累当中,巴菲特的销售才能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有一个他的一个大人朋友米勒先生,让他帮忙处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仓库,有好几百磅成箱成箱发霉的玉米片和狗粮。因为离华盛顿太远,所以就把这些东西直接寄到了巴菲特的家里,因为巴菲特是他认识的唯一一个在华盛顿的人。无论他卖了什么价格,只要给他一半就好。巴菲特把这些东西卖掉,大概挣了100美元,寄了50美元给米勒先生,帮助他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这个时候,巴菲特找到了《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的送报工作,开启了报童生涯。通过送报巴菲特积累了很多的钱,它有很多的罐子里面都是50美分25美分。他不仅送报,还去一家著名的高尔夫球场当球童。送报纸其实并不轻松,甚至特别艰辛。“穿上网球鞋掏出公交通票每天花三美分,睡眼惺忪地坐上华盛顿运输公司的公车,连早饭也舍不得吃。他通常通常在凌晨4:30就到了送报的地方。”凌晨4:30,想大部分都在睡觉吧,十三四的巴菲特不仅开始了艰苦的送报工作,而且找到了最有效率的送报路线,把原本无聊的重复性工作,每天得递送几百份报纸,便变成了自己和自己的竞争。同时他还向客户推销台历,并发展出另外一项副业,就是推销新的杂志。
  
 14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提出的第1步—他的储蓄总额大概是1000美元。

49《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美元

6. (原创)名人故事2∶《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童年的第一桶金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奥马哈。而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终身定居在这个地方,从未离开。巴菲特家族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家族,祖辈曾经是农场主,后来从事零售店生意。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还曾因为“当报童,还是杂货店老板的儿子”,敏感的感受到”其他人因为与生俱来的地位和特权而对他很冷落”。
  
 虽然家境窘迫,但是巴菲特的祖母亨丽埃塔非常希望她的4个子女能成为家里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她削减家庭预算,节衣缩食,为霍华德提供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费,主修新闻学。1927年,霍华德大学毕业后,在联合州立银行谋得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1931年,在经历了股市大萧条的失业和银行倒闭、所有积蓄血本无归之后,“霍华德和两个合伙人卡尔· 福克和乔治· 斯克莱尼卡签下协议,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决定——在没人想买股票的时候开一家股票经纪行。”
  
  
 股票经纪行意外的获得了成功,第一个月就赚了400美元。从此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巴菲特全家也“过上了比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要舒适的日子。”“即使是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地提高,”霍华德回忆说,“以一种非常适度的方式。
  
  
 这一切发生在巴菲特两岁的时侯。当50个男人排队在竞争杂货店的送货员的时候,幼年的巴菲特却享受着富裕的家庭生活。虽然母亲性格有些暴躁,经常对子女发脾气。但是并没有给巴菲特的童年带来沉重的阴影。巴菲特在回忆童年经历的时候,充满了对原生家庭的感恩,他说:“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出生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中,童年的巴菲特就表现出出色的对数学方面的敏感和天赋,总是乐此不疲的玩各种和数字有关的游戏。他“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与数字有关的所有事情。他非常热衷于集邮和收藏钱币。他会计算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他喜欢看书,大把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从本森图书馆借来的书。”

7. 52《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000美元

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从0~1000美元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从1万美元到20万美元都需要挺长的时间,而越到最后,赚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6岁的巴菲特,一头扎在深夜里沉思,而面对几乎其他所有的事情,他都几乎不参与不存在,一心追求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家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派出所在处理,而实现,百万富翁最快的方法就是筹集更多的钱来管理。1956年9月1日到期给了我伦巴菲特12万美元放在巴菲特基金有限公司里管理,这笔钱比巴菲特联合公司的初始资金还要多,而且是沃伦巴菲特成为一个专业资金管理者的重要一步。而到了同年10月1号,BC公司有限公司的成立,涡轮管理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50万美元,其中包括他自己的钱,而这部分钱不在任何一个合伙公司里面。
  
 第2年1957年的8月5日,戴维斯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用10万美元孕育了第5个合伙公司戴西,他和巴菲特基金公司类似4%的保证收益以上的25%归巴菲特所有。
  
 1958年5月5日,巴菲特成立了第6个合伙公司,莫奈巴菲特公司。这时巴菲特明白了,资金管理产生更多钱的潜力,比华尔街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增加到合伙公司的每一美元都会为他从他给合伙人挣的钱中分一杯羹,而这些钱如果重新投资又能产生它自己的收入,如果把收入再进行投资,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收入,也就是说它的业绩表现越好,挣的钱就会越多,那他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也就会更多,而这又会促使他去挣更多的钱,那他的投资天分得到更多资金的管理又会有吸引到更多的人来投入他的资金池,所以他的自我经营是非常成功的,即使他在投资世界里几乎是隐形的,但是雪球开始滚起来就越滚越大。
  
 1959年,巴菲特在周边已经小有名气,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教学,在投资的同时,他还在周边的夜校和大学进行授课。他的才华和名气,为他吸引了更多重量级的合伙人。
  
 当情况越来越糟时,芒格决定朝着新目标进发,而不是让自己沉迷在生活的不幸中,也许这样显得实际,甚至无情,不过他把这看成是让眼睛永远看的见希望,面对一些不可置信的不现实,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挫败感,让一个不幸增加成两个或三个。查理芒格说,我对致富有相当大的热情,不是因为我想要法拉利,我想要的是独立。
  
 1959年当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第1次遇见的时候,他们一交谈就成了知己,并且进行了无数次的通话,让彼此沟通彼此的投资和生意上的事情。目前巴菲特已经管理着7个合伙公司,加上巴菲特,巴菲特公司以及他自己的钱,资金已经超过100万美元。
  
 1960年是巴菲特生命中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现金潮水般的涌下了合伙公司的金库。他在资金市场上的成功和积累的名气已经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的信赖。
  
 1961年5月16日,巴菲特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公司,1960年资产一跃而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的243,493美元,现在合伙公司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他。
  
 1962年的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p l,1961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同期道琼丝指数只有22%。1962年初新的合伙公司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庞大的资金管理和繁琐的工作是巴菲特自己一个人在处理所有钱和做所有的职员的工作,报税,在打字机上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下啊,一切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但是当不断堆高的文件,堆电话账单以及股票让他意识到不能继续在家里办公了,在30岁的那一年巴菲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从20万到100万巴菲特用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当他为别人赚的钱越多,他的管理费就会越多,而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加入他的资金池。从一开始的只能从亲戚朋友父母劝说入手,请他们把钱交给他管理,到后面很多人各种关系主动请他帮忙管理他们的钱。时间证明了巴菲特的才华。在巴菲特30岁的时候已经拥有了100万美元,比他希望的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提前了整整5年。

52《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000美元

8.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Dil8Xuwv5xdLwPSD2QpDQ
?pwd=2D72 提取码:2D72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是200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美] 艾丽斯·施罗德。艾丽斯·施罗德,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而巴菲特也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故事。为了撰写本书,施罗德用了5年时间,跟巴菲特交谈了2000个小时,采访了他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翻阅了巴菲特从未披露的无数私人信件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