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幕红尘》有感

2024-05-09 12:09

1. 读《天幕红尘》有感

读过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后,意犹未尽,模糊的明白了所谓的天道,就是按规律办事,没有神乎其神,只有道法自然,如来;所谓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也决定了个人的人生高度,“怕担责”、“靠别人”只会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流走,你只能靠你自己,也唯有自己;所谓的生存尺度就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的要宽广;所谓的生死,该生则生,该死则死,想就去做,坦率一点,既然选择,就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这就是人生。
  
 讲理论谁都能讲一大堆,但做起来所谓的大道理都已抛诸脑后,该为生存烦恼还是该无聊,一样不缺、一样不少。在我读过《天幕红尘》之后,我似乎对于《遥远的救世主》中所阐述的理论有了一点落地的踏实感,其中对我本人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们总是勤于动心,懒于动脑”,这句话已赤裸裸的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我经常想,左想右想,但我只是在用“心”去想,然后就产生了一大堆的妄念、贪念,所有背离实际的想法都成为我焦虑、困惑不安的沉重负担,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我忽略了用“脑”去想: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都要哪些?——我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我自身仍然欠缺哪些条件?——开始实践并不断修正。
  
 我之前总是幻想有个绝好的机会砸向我,或者有个大腿让我抱一抱,或者有什么诀窍可以一步登天,然后我等啊等。这么一分析,我仍然是在“靠”,我仍然是在靠别人、靠机会、靠狗屎运,唯独我忽略了靠我自己,我仍然是“弱势文化”人群里的一员,能通过此书看清我自己的本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那就是遵循了规律,所谓的诀窍,不过是更能看清规律少走的弯道,没有多神,就是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初读此四字好像又点故弄玄虚之感,但读完此书,却觉得这四字却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意思都懂,甚至都属于烂大街的名词,可是你一操作,必然会把这四个字抛诸脑后,你只会无限放大你愿意放大的,无限缩小你愿意缩小的,坐等收益,无奈你却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当失败真正来临的时候,你仍一头雾水。因此,见路不走,更具备可操作性,能时时提醒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立足于自身条件,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条件可能,多少都正常。不要拘泥于经验,不要怕不同,也不要怕雷同,是否与经验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因果,或者说只看因果。
  
 我至今尚不清楚为什么豆豆将《天幕红尘》作为本书的书名,书中虽然有感情线索,但是无论是方迪还是戴梦岩都不像《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和芮小丹二人心灵相通、心心相惜的爱恋;无论是丁元英还是叶子农,都是崇尚自由,想要在尘世间寻求一净土的人物,有种看破红尘或者说与尘世间的人们格格不入之感,为何还要“天幕红尘”呢?
  
 《天幕红尘》一书中,让我很感兴趣的不是叶子农的感情主题,也不是奥布莱恩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设计,而是叶子农与老九在一起分析老九所开饭店衰败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发展的谈话,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有拨开迷雾、理清脉络之效,而老九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们困惑之所在,与其说我在读书,不如说我在书中想要寻求解决自身困惑的答案。
  
 另外,在看此书前,当别人提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民主等词,我会不屑一顾,上学时早被政治课摧残过无数遍的词,我甚至会在心理嘲笑一句“老土”,可在读完此书后,我只有自惭形秽,为自己的无知,只知表象不知深意的词义理解,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这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书,也许能解开你此刻的困惑,足矣!

读《天幕红尘》有感

2. 《天幕红尘》讲述的是什么?

《天幕红尘》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由于罗家明利用主人公叶子农“见路不走”的思想在苏联投资失败并自杀身亡。在其妻子林雪英的坚持下,债权人戴岩梦、老九、布兰迪与叶子农商讨债务解决方案,叶子农合法利用匈牙利免签政策帮助变相移民以解决债务问题。

之后,老九恳请叶子农帮忙挽救面馆生意,叶子龙利用“见路不走”的思维方式点拨其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布兰迪所在的杂志社也希望叶子龙做一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论节目,叶子农拒绝但不堪其扰去了杂志社总部见了其总裁,并得罪总裁咨询顾问。
总裁顾问设计使叶子农在国内别人当做了“汉奸”,在西方国家当做了“共产主义”的拥护者,最后在戴岩梦的庇护下生活在巴黎,但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愿藏匿躲避外出就餐被刺杀。

3. 天幕红尘的介绍


天幕红尘的介绍

4. 《天幕红尘》讲述了什么事情?

《天幕红尘》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由于罗家明利用主人公叶子农“见路不走”的思想在苏联投资失败并自杀身亡。在其妻子林雪英的坚持下,债权人戴岩梦、老九、布兰迪与叶子农商讨债务解决方案,叶子农合法利用匈牙利免签政策帮助变相移民以解决债务问题。

之后,老九恳请叶子农帮忙挽救面馆生意,叶子龙利用“见路不走”的思维方式点拨其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布兰迪所在的杂志社也希望叶子龙做一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论节目,叶子农拒绝但不堪其扰去了杂志社总部见了其总裁,并得罪总裁咨询顾问。
总裁顾问设计使叶子农在国内别人当做了“汉奸”,在西方国家当做了“共产主义”的拥护者,最后在戴岩梦的庇护下生活在巴黎,但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愿藏匿躲避外出就餐被刺杀。

5. 《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1.这个人只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才去挣钱,挣到够用他就停了。这是一个矛盾,如果他的心思在钱上,他也就不太可能有思想了,有的只是见识,是生存技能。
  
 2.见路非路,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注: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路,即经验、教条、模式。见路非路,即是不唯经验、唯教条,而是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因果关系。话说回来,若是这样,前人的经验岂不是没用的?我想,经验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但是经验只是表象的,并不能触及事物生成变化的内在本质,而是只能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促成某一结果,而这些条件,很多时候并不是事物生成变化最终的原因。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需遵循因果必然性,这因果必然性才是本质,是究竟。本书中,叶子农以手擀面和机器面作为例子向老九说明这个道理:要是问你手擀面好吃,还是机器面好吃,你很可能会回答,当然是手擀面好吃。在这里,我们是唯经验,把手工的看成是好吃的原因,但一碗面为什么好吃,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面条的水分、软硬度、结构等,不管是手工的还是机器的,只要能做到“好吃”的这些条件,就可以得到好吃的面。
  
 相,色相,即这个被我们看到的表象的世界。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既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看到事物如其所是的样子。
  
 3.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是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呢。甭管是谁的经验教条,一碗面条你去唯唯还没啥,可要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后果就不得了了。
  
 4.(叶子农买了各种颜色的的豆子装进玻璃瓶混合起来,让后让布兰迪把相同颜色的连起来看能得到什么。最后布兰迪连出了23个字母。)布兰迪说:“是的,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叶子农用手指沿那堆豆子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有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
  
 注:出离立场,旁观者的角度,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5. 我呢,是个看客,不是找真理,树观点,是看到什么是什么。
  
 6. (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一句话,世界经济有机一体就是人类共产,阐述这个演化原理的理论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一词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拯救、许诺的色彩,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把共产主义神化了。共产主义不是消灭穷人、富人,不是天堂,不是物质和道德指标,是经济学的概念,是经济形态的描述,它既是经济规律的产物,就一定不是人可以奋斗来的,也就不可能是哪个阶级获得解放的理论武器。最通俗的理解,地球东边经济危机,地球西边碗里就少了一块肉,这就是共产主义。
  
 7. 叶子农没有直接回答布兰迪的问题,而是问:“人是什么?”
  
 布兰迪说:“趋利避害。叶子农说:“人是我要比你强的,我要比你尊贵、富有,比你荣耀……归根到底是我得比你强,比你强了才踏实,这就是人的原动力。所以,尊重、关爱才成了道德,而能众生平等的就不是人了,是佛,是基督。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而把货币、技术、信息……包括青春美色和健壮体格等一切可用之用都转化为资本的,是人。市场经济是丛林法则,当社会矛盾演化到谁都过不踏实的时候,生存秩序和生产力要求就会催生与之相适应的新规则,就是以国家意志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分配有所干预、有所调控的社会机制。教条的社会主义以为消灭了资本就没事了,其实关资本什么事,丛林法则的原动力是人,遏制了人的原动力,经济就没活力,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都是作为果存在的,无需论证。社会化经济就是不‘唯’的经济,不唯资本形式和结构,不唯所有制形式,不唯资本意志,不唯市场经济……资本是有规律的,运用资本规律协调社会关系,不断解放生产力,人民安居乐业过日子,这就是社会化经济,就是马克思没有我们在140多年后看得清楚的社会主义。人们出于各自的好恶可以不叫它社会主义,人类不能被一堆名词困住了,不必为一堆名词吵得脸红脖子粗,其实那只是一堆符号,注重本质的就不会在意它叫什么。”
  
 8. 民主不是先挖渠还是先放水的非此即彼,不是为民主而民主的事于道,民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是谁想不要就可以不要了。不同的社会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民主形式,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
  
 9.戴梦岩说:“可这个人又来了。这人怎么这样?人家不愿意就算了嘛,绑架呢!”她在指责普林斯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她对叶子农也是这样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同样的错误,在指责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不包括自己的。
  
 10.宗教是管心理支撑的,佛法是管认识实相的。
  
 11.今天的中国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好的时代。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路子是对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你知道一点历史,你愿意承认这个基本事实吗?
  
 注: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想想我们选择这条路和走这条路期间付出了多大代价!那十年难道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吗?还有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民主不过是数人头,这理解也太过武断和简单。民主不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同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财产等,例如,曾经发生过的以投票的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房子要不要被拆迁,这是违反民主的原则的(可参考蔡定剑先生的《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梁文道的《常识》)
  
 12.如果不以方位、地域、新旧为判断,而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有效为判断,你就不在意它古今中外。

《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6. 《天幕红尘》读后感

大年初二初三,谢绝朋友去神农架滑雪的邀请,埋头啃书。
  
 看累了就睡了,第二天早餐完接着看。一整天除了吃饭好像连茶都忘了喝。看得昏天黑地了。这本书是豆豆继《遥远的救世主》之后的又一力作。年前买回,春节开封,算是给自己新年的第一本书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认知变化,很少能潜下心来看本小说了,而能快速让我能沉浸式阅读,也是这本小说在对人性的解读和对政治,对马列的思考引起了我的兴趣。
  
 如果说《遥远的救世主》对于创业者而言是教如何创业的的话,那么《天幕红尘》则是如何守业的典范和传承的思考。从石油大亨罗家明自杀破产引发的债务,到叶子农出手以中匈互免协议期的劳务输出,两个月解决各方都认为无解的巨额债务危机;从慕容九的家族传承面馆的濒临倒闭到跟随叶子农在红川陪伴一个月因叶子农一句见路不走的自我革命而重迎北京公司的大发展,从梦小姐的服装店谋划,从美国前中情局奥布莱恩发现人才,希望叶子农能为这些政要所用,用1000万美金为诚意引诱人才遭拒绝后,设局逼叶子农入局,在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显化后,叶子农在柏林被传唤回国调查,被无知大众扣上汉奸罪名遭围堵和追杀,最终被海外右翼势力枪杀。叶子农忠于自己、忠于家国精神的传承为主线,以对话和提问方式对灵魂的拷问,深深撼动人的神经,很欣赏作者如禅偈般的哲言贯穿全书,无论是从商业、政治、以马克思主义、苏联解体为政事背景出发,还是在人的境界、格局和价值观和精神信仰及思辨能力都值得再次品读与思考,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处常人之累,皆为欲望所累;能处世俗而不世俗,却是知易行难。看完此书,心生惭愧心,叶子农的深邃、博学、敏锐、对利弊权衡和对人性的洞察、商业的思考确实笃定践行。自问自己还是需要修炼。

7. 《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天幕红尘》是作家豆豆所写的一本小说,全书围绕着“因果论”展开,一个因对应一个果。产生一个果必然有其对应的因。
  
 除了继续保存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非常突出,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始终不离“政治”;而叶子农作为一个“西马”的观察者,独处海外,顺从着实事求是的生活着。他的“见路不走”的如禅偈般的哲言,贯穿了全书,神秘莫测,成为人人在破解的一道难题。巨商,演艺明星,海外学子,纷纷登场,场景在莫斯科,纽约,巴黎,匈牙利,中国之间穿梭般展开,全书带给人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阅读冲击力。
  
 文章开头以一个人的死拉开了“见路不走”的神秘面纱。什么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化解释,即遵从因果律,不唯经验,不唯已存在的事实。从“果”出发,寻找能产生这个“果”的“因”。
                                          
 在柏林债权人会议上,叶子农以“哦,是这样。那你就抗住地球让它走慢点,以天计算吧,不然你来柏林就是一个错误”回复戴梦岩的质询可以看出叶子农是一个不在乎别人评价的“懒人”,这也符合他自由散漫的人物设定。
                                          
 叶子农提出以“过路劳务”的形式解决问题,这与《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你想过去,必须先让出一条道,让其他人过去,这让才能让自己更加顺畅通行。这种“过路劳务”的方式首先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的,同时对解决就业压力和耕地分配有积极作用,并且也符合地方利益和官员政绩,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办法。在下文中,叶子农在说明这个办法的能成功两个前提条件是:
  
 1. 中国公民申办护照早晚会像办身份证一样简单,但是现在还没简单。
  
 2. 刑法将来可能会增加骗取出境证件罪,但是现在还没增加。
  
 这两个条件无疑是“见路不走”即走因果律的充分体现。 规避法律风险就是正视法律的存在,就是遵守法律 。“假”的实相必是假象,天下只有看不清实相的人,没有色空各异的事, ‘需要解释’本身就需要解释 。只要一件事情是事实,不管是当面对质还是背后出卖,法律都保护你。
                                          
 规律的学说告诉我们,因为‘过’是被允许的,是可以被原谅的,所以因为‘过’所产生的错误,不能算是一个法律错误。
  
 在布兰迪对罗家明因‘见路不走’而死产生疑问时,叶子农对罗家明的做法做出了评价:“那不叫见路不走,那叫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你理解成不拘于经验教条就行了。"罗家明在俄罗斯做石油生意投资,是为了’见路不走‘而见路不走,是为了做高人,做高事,脱离了事实求是的本质内涵。
                                          
 债权人会议后,好奇心使得布兰迪与老九不约而同再次登叶子农的门,在布兰迪关于马克思主义阵营失败得论述中,他认为他知道得是自己知道的,殊不知他知道得只是别人的知道,这和叶子农为了探寻马克思主义得本来,而不是去评价共产主义的胜利不同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是规律的发现和解释,属于准不准确,不属于胜利的评价范畴。
  
 整个红川劳务事件的核心就是‘见路不走’。不因为存在被认为偷渡的可能,而把这条道路给彻底堵死,而是寻找成事的条件——法律支持。在老九对罗家明的因’见路不走‘而死产生疑惑时,叶子农是这样回复“见路不走是提醒他,甭琢磨什么高人、高招儿,是让他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是让他实事求是的,可他还是奔高人高招儿去了,这一奔可就瞎了。罗家明就是这样死的,你要往那儿奔,你也死。”依然是因果律在发挥着作用。
                                          
 想的作用之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他这个条件的用。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好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 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 。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呢?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
  
 迷信的和科学的都用得道这个词,那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毛泽东就是得道的,你看看他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就知道中国革命为啥能成功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见路不走的,都是不拘经验教条该咋办就咋办的。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的,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
  
 罗家明的死是因为他是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的、高招儿的,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罗家明的判断能力是不足以判断苏联政局的,他的资金能力也不足以支持他做那样的赌局,但是他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不栽跟头还等啥?
  
 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呢。甭管是谁的经验教条,一碗面条你去唯唯还没啥,可要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后果就不得了了。
  
 以新旧划分,昨天都是错的,今天都是对的,那还分什么对错?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反正每天都是对的。
  
 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人们相信共产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相信了一个许诺。今天不信了也不是因为它不是真理,是没得到预期的实惠。众生不管你真不真理,他们只需要许诺、兑现。半个世纪的烙印,共产主义一词已经被烙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连共产党的领袖都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透视一个国家有三个角度,分别是技术、制度和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植根最深、影响最大、渗透时间最长的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自有它的道理,因为它适应皇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的生产力要求,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和资本经济时代,它已经无力承载现代工业文明了。美国是移民国家,各种价值观汇集,不存在根深蒂固的一统文化,所以很难理解一种文化的根深蒂固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中国只能站在这块文化土壤迈进工业文明。如果儒家文化管用,是解放生产力的,谁敢欺负这么一个大国?历史的事实是,在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之间,中国的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不是因为共产党比谁会打仗,是社会基础,正如美国的社会基础决定了美国的社会形态。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想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做一项事业。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顾客,只看你自己条件的因果。不以新旧论,不以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论,只以有效论,有效与否是唯一的取舍标准。凡左顾右盼的,大多是不清楚内在因果的,学个形,漏其神,很危险。人家的成功有人家的条件,人家的条件不是你可以悉数复制的,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人家的内在因果不是你从外表看一眼就能具备了。强调见路不走,要立足自己的条件。
  
 奢华之所以奢华,是因为大众不可及。如取规模效应,则必须大众可及,普天下的规模效应无不安住于规模消费集群,这是规模效应的因果律。降低成本不是缺斤短两,不是让员工死去活来超负荷工作,而是不缘起降低成本命题的根本理念,从本体设计和机制设置就不允许缘起降低成本问题。
  
 顾客和无关痛痒的人都可以认为像XX模式,但唯独你不可以,你要这样认为就有危险,就有可能不自觉套用模式,而你的条件是不可能与XX的条件完全一样的,你不能在意相似或不相似,你只考虑条件与目的的有效。
  
 一分钱能花出一分钱的有效,你已经不是人了,是神,这表示你没有错误。但是,只要你还是个人,怎么可能不出错呢?一分钱能花出八成的有效,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人。六成的有效,就是可以接受和允许存在的。一分钱掰成八瓣花,那得是多大的贪心哪,您还有可能如实观照事物吗?无效,您再省也是扔。
  
 关于人的幸福感。在有限的认知条件中,幸福感评价标准是否是物质条件的丰厚程度?如果是以物质条件的丰厚程度来作为评价标准,那么在现代生活的所有人的幸福感都应该强过秦始皇。如果是以秦始皇君临天下,万众之上作为秦始皇比现代人幸福的前提条件,那么物质条件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得比别人强才幸福。
  
 民主是家天下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主仆的思维,民天下之后的民主是一个头上安头的伪命题,真正的民主是不缘起民主命题的民主,主仆关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能允许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两码事。凡是国家所有权属于人民的,就是民主。凡是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就是好民主。
  
 民主的概念性以及它的适应范围不是我读本书关注的点,要想搞清楚民主的边界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缘起民主的因,只有不缘起‘民主’的民主,才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正如‘需要解释’这句话本身就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因果律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学说。不是以胜败为边界,而是以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出离了‘场’的存在,以‘镜子’作为客观存在对主观存在的映射,以条件的可能性去探寻结果的可能性。

《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8. 《天幕红尘》观后感

《天幕红尘》读完,无法平静,碎碎念念,仅为残思:
  
  
 
  
 一念一风暴
  
 政治的场无限大
  
 血口撕开了
  
 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见路不走
  
 书中的视野无法想象
  
 其格局也无法企及
  
 坐井观天
  
 扒拉着也凑不到井口去瞧一眼
  
  
 开口即错
  
 没有开口的资格
  
 也就只能在书里臆想一番
  
  
 叶子农和芮小丹一样死去了
  
 是圆了老丁的愿吗?
  
 那么方迪
  
 无疑是继承丁元英的痛
  
  
 天幕红尘
  
 滚滚不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