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电影,要以豆瓣分为标准呢?

2024-05-07 18:29

1. 为什么多数电影,要以豆瓣分为标准呢?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豆瓣还是IMDB或烂番茄,单一一个评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义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过豆瓣代表了大众偏专业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评分平台。

客观专业豆瓣大概算是中国最早影评聚集地,同时又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文艺青年聚集的平台,这群人在豆瓣上分享自己对于某本书籍或是某部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相较于大众点评,他们的评分还是比较客观和专业的,也比较能反映出电影的真实水准。而豆瓣正是凭借这一特点,逐渐发展壮大,收获了大量用户,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评人也开始逐渐入驻豆瓣。

用户群庞大豆瓣作为10年的老社区,其庞大的用户群也是猫眼、时光网这些平台难以企及的,虽然时光网同样创立于2005年,但网站定位和社区运营相比豆瓣来说不是太稳定。豆瓣和社交网络的衔接问题,基本上中文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都覆盖到了,加上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也就反映了大家为什么会更喜欢用豆瓣,而不是其他的评分平台。

独立个体猫眼,时光网这些平台是卖电影票的平台,是专门做电影的测评的,这些平台和电影圈是个圈子,简单来讲就是有利益关系,但是豆瓣平台来讲就是独立的,所以相比较而言,豆瓣上的评分给人的帮助更大一些。

相对被认可豆瓣电影评分是一个相对被认可,相对公正的评分系统。电影刚刚上映时,为了给电影造势极可能会出现水军刷分的现象,但随著观影人数的增加,豆瓣的评分也会逐渐描摹出于电影的真实轮廓。电影的欣赏是需要慢慢沉淀的,每个时间段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对豆瓣评分的赞同或者不赞同,也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为什么多数电影,要以豆瓣分为标准呢?

2. 豆瓣电影的评分规则是什么?

豆瓣的注册用户看完一部电影,心情好的话会来打个一到五星的分(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来)。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就是豆瓣电影的评分,这个分数完全来自程序的计算,中间没有编辑审核,每隔几分钟就自动更新一下,以便快速的展现出及时的评分。


可以说,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评分机制。观众的评价将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反映在电影的分数上,心情好时打的“五星”和心情不好时的“一星”都将被加入到简单的计算公式中,最终变成其他人的参考标准。


但同时,阿北也说到,豆瓣也是有“非正常打分”规避机制的。作为一个拥有一亿多用户的“大众评审团”,每个用户都是“一人一票”制,而且随着打分人数的增加,单人评分对整体评分走向的影响其实是在不断被稀释。因此,评分计算方法很简单,但“刷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42万用户里可能包括资深电影评论家,可能包括你、你的亲戚、你的小学同学、早晨卖你油条的那个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个人。但每个人都是一票。这个是“大众评审团”应该的含义:不是说团里的人全都大众,而是说和大众一样一人一票。

3. 豆瓣电影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有何算法??

豆瓣的注册用户看完一部电影,心情好的话会来打个一到五星的分(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来)。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
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那42万用户里可能包括资深电影评论家,可能包括你、你的亲戚、你的小学同学、早晨卖你油条的那个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个人。但每个人都是一票。这个是“大众评审团”应该的含义:不是说团里的人全都大众,而是说和大众一样一人一票。
豆瓣的工作人员偶然收到“我明明给这个片子打了五星,为什么评分一点没变”的投诉的时候,除了心里嘀咕一下“哎,你拿这些红人/独生子女/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数学不好的人怎么办”以外,会(或者应该)这样耐心解释:评分实际是变了,只是在小数点后四位,被四舍五入掉了。
但如果有几千个人和你一样都打五星的时候,分数就会变。
“一人一票”唯一的例外,是豆瓣的程序判断是“非正常打分”的帐号。这些打分会被排除在外。具体下面会说到。
豆瓣电影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这个主旨过去十年没变过,将来也不想变。
它并不是专家、影视从业人员或者资深人士对电影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会被豆瓣算在“普通观影大众”之内。所以有次听到“豆瓣电影评分不专业”的说法的时候,我的反应这是在说“大众不专业”,应该怪语文才是。个人认为汇总专家意见会是另一个很有价值的服务,但这个确实不是豆瓣评分的宗旨。

豆瓣简介
豆瓣(douban)是一家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3]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是中国Web 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
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2012年,豆瓣阅读上线,开始进入网上电子书版权领域。


扩展资料:

豆瓣其他产品
1.豆瓣FM 
豆瓣FM是你专属的个性化音乐收听工具,打开就能收听,可以用“红心”、“垃圾桶”或者“跳过” 告诉豆瓣FM你的喜好。豆瓣FM将根据你的操作和反馈,从海量曲库中自动发现并播出符合你音乐口味的歌曲,提供公共、私人和红心三种收听方式。在红心兆赫离线也能收听。
2.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自2005年上线,已成为国内信息最全、用户数量最大且最为活跃的读书网站。我们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全面、且精细化的读书服务,同时不断探索新的产品模式。到2012年豆瓣读书每个月有超过800万的来访用户,过亿的访问次数。


3.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2012年推出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动设备,自2012年5月7日作品商店上线以来,商店作品达600余部,用户评论3000余篇,有50万用户购买过付费或者免费作品。
豆瓣阅读的现有内容涵盖了小说、历史、科技、艺术与设计、生活等多种门类,定位为短篇作品和图书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4.豆瓣音乐 
豆瓣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分享、评论、音乐人推广社区,拥有最完整的全球音乐信息库、最权威的用户音乐评论,和最具创造力的独立音乐人资源。汇集90多万音乐条目,包括小凡say、幼稚园杀手、MC光光、呆宝静等21000多位独立音乐人入驻,2011年全年平均每5分钟诞生一首原创音乐,覆盖粉丝超千万。
5.豆瓣同城 
豆瓣同城是国内最大的线下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包括音乐/演出、话剧、展览、电影、讲座/沙龙、戏剧/曲艺、生活/聚会、体育、旅行、公益……专注于一线城市业余生活方式。
6.豆瓣小组 
豆瓣小组于2005年上线,定位于“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的聚集地”,至今已有30多万个小组被用户创建,月独立用户超过5500万。内容包括娱乐、美容、时尚、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在这里发布内容,同时也通过互动或浏览,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参考资料:豆瓣官网-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豆瓣电影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有何算法??

4. 你会以豆瓣评分作为是否看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吗?

不会,我不知道豆瓣有没有更新过他们的打分机制,但是至少2012年时,我留意到豆瓣的打分机制仍然是简单算术平均。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水军的影响使得很多影片评分虚高。与之相比,IMDB的算分规则就要复杂很多。并不是说复杂的评分机制得出的分数就一定更可靠,但是我认为豆瓣明显可以做的更好。比如说,刚注册的新用户打出的分数的权重是否可以适当调低? 或者那种两年登陆一次就为了给宣传期电影打分的是否可以忽略。再说一下那些未上映就按5分或一分的粉或者黑,上面很多评论以此说明豆瓣评分不可靠。但是我想说的是只要这些观众只要不是有组织的水军,这种行为还是小概率事件,并不太影响最终得分的统计性质。至于豆瓣的装b属性,我认为其实事实上并不存在装b这回事,这体现的是观众审美情趣的差异。不同圈子的观众看对方都认为对方是装b,自己是牛b。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个性化的打分机制,也就是说可以基于用户以往的打分历史,对影片的得分进行微调。

5. 豆瓣的电影评分很有权威性吗?你怎么看?

现在电影评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就大众评分而言,豆瓣评分还算是比较能代表电影真实水准的,所以豆瓣评分成为了许多观众,参考影片质量的标准之一。


豆瓣评分者真实,平台扎实,不受外界影响。 豆瓣在电影刚刚上映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水军刷分的现象,但随着评分人数上升,口碑也会有一个相对公允的体现。最好地方就在于电影评分有一个持续运动和发酵的过程。

豆瓣不参与电影发行,而豆瓣影业参与制作的电影又少,豆瓣的售票业务市场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豆瓣和电影片方基本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而豆瓣为了维护自己评分的客观公正,与水军处于对立面,坚决打击水军刷分的行为。毕竟没有一个平台是权威和标准评判,一部电影还需要综合衡量比较好,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豆瓣的电影评分很有权威性吗?你怎么看?

6.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非常在意豆瓣评分?

因为豆瓣算是一个大众品评影视剧的平台,亲民接地气,可信度高些。就如同吃东西你会先搜一下大众点评看看哪家店铺评价高,餐厅菜品的实景照片口味评价,商家自然看中大众点评的排名;出去旅行订酒店就会看看去哪儿网的酒店评价,入住过的人给予的酒店环境真实照片与信息还有地理位置等等,酒店自然也都非常关注客户评价,以此来进行不足改善。

而豆瓣就提供给电影、电视剧这样的平台,供大众点评给分。早期豆瓣的用户量没有现在多,影响力还够大,仅供网民们进行交流筛选想要看的优秀作品,当然好奇心驱使也会去看看评分超低的那些影片到底有多烂。后来用户量的增加,应用的普遍,一部电影、电视剧豆瓣的评分就好似考卷分数一样,大众就是打分的老师,制作方就是考试的学生,作品就是考试题目与答案,那么分数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这期考试低分差评,刚及格,还是一般,又或是优秀。其他没看过的人会根据这个分数来判断要不要看这部作品,电视剧这就关乎到点击量播放率,电影就关乎到票房问题,分高自然看的人多,盈利就高,分低很可能票房惨淡收场,连拍摄成本都没办法收回。

说到底,大部分的电影、电视剧都是拍给广大观众看的(这里先排除掉那些专门搞艺术的青年),观众们的认可才能带给投资方巨大的盈利,饰演主角的明星才能因此爆红获得高片酬,自然就非常在意豆瓣评分了。



7. 豆瓣电影评分有时候作为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豆瓣评分并不能够作为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豆瓣评分也是广大网友评出来的,豆瓣评分偏低证明大部分的网友都觉得这部片子不够好,而豆瓣评分比较高就证明大部分网友觉得这部电影都是比较好的。一部电影到底好与坏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有些电影可能有小部分的人觉得特别好看,但是很多的人却觉得非常的不好看,所以看电影还是得看人。豆瓣评分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没有猫眼评分准确,只要你是豆瓣的用户,你都可以用你的豆瓣账号去评论一部电影,无论你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猫眼电影是你一定要亲自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买了这部电影的票,你才有资格评论。猫眼电影都是那些看完电影的人评价的,而豆瓣电影可能存在一些人没有看过电影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就评价了,所以我觉得豆瓣评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猫眼评分更加的可信。豆瓣评分只不过是给广大观众一个建议而已,豆瓣评分高就说明大部分的网友爱看,豆瓣评分低就说明大部分的网友不喜欢看这部电影。而且不同的电影适合不同的观影人群,有些电影是成人才能看懂的,而有些电影是动漫电影,可能更适合年龄偏低的小孩去看,这些小孩看完电影之后是没有办法给出豆瓣评分的。所以对于那些低年龄段指向的电影,豆瓣评分我觉得是不可信的,因为那些分大部分都是由成年人打出来的。我们在选择是否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可以先去豆瓣电影上看看这部电影的风评,看看一些大佬的评价,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是否去观看这部电影。如果说你真的非常喜欢一部电影,但是很多人都表示这部电影不好看的话你也不要就此放弃,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尝试着去看一看,说不定别人不喜欢的类型却是合你口味的,所以看电影还是得看你个人的喜好,大众的喜好只不过是给你做一个参考而已。

豆瓣电影评分有时候作为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这是为什么?

8. 为什么豆瓣成了影视评分的权威?

豆瓣是最早的影评聚集地,也是最早的一些文艺青年喜欢聚集的地方。很多人找书看找好电影看都喜欢先去豆瓣看看评分。他们的评分不仅客观,更因为专业,所以评分基本上是很权威的。


豆瓣并不会因为哪个电视剧电影收视率高,大牌演员多就会给高分,而是实事求是,这就是大众的好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和今日头条一样,很多人喜欢写影评,第一就是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第二就是以一个电影做比较,然后成为之间的对比,都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第三就是豆瓣这个产品从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很好的体验,至今没有其他评分可以超越他。第四,就是豆瓣相对于比较公平,每部剧都很快的评出分。

豆瓣的出现也是为那些想要得到一些比较客观的影评的人平台,在里面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电影的星级做出评分,在豆瓣中其中大多数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不像其他的售票app,因为豆瓣没有利益的驱使,不卖票只是一个发表看法的平台。

在13年的发展史上,豆瓣被认为是文青的聚集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的影视剧评分曾遭受过种种质疑,这些特定人群发出的声音无法代表更广泛的大众感受。然而,面对如今拥有2亿用户的豆瓣,你很难说它只代表小众人群了。
近些年来,豆瓣评分对中国影视剧市场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面向大众的推广资讯,还是来自专业评论者的深度解读,引用豆瓣的评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事,就像国外的影评会引用烂蕃茄、IMDb的评分一样,这个评分不但反映出亿万观众的喜好,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影视剧品质所处的层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