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

2024-05-18 07:42

1. 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

   近期,本人通过收听广播和阅读电子版的方式,浏览了瑞.达利欧《原则》的大部分章节。该书的第二部分第二节着重介绍了“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这五步流程是:⑴有明确的目标,⑵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⑶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⑷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⑸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该书的第二部分第三节着重介绍了“做到头脑极度开放”,阐述了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即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和如何克服这两大障碍。
     回顾近几年来的部分工作和生活片段,同时对照上述五步流程和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来梳理,简单总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缺憾:
      一是未能坚守住自己的明确目标。 
     自2013年6月份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办由工程管理岗位转为安全管理岗位后,本人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尽快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可到实际行动时,就动摇了,认为自己从事安全岗位是临时的,到下个建设项目还是要回到工程管理岗位上,当年我就报名参加了水利专业一级建造师考试,但在备考阶段,本人学习意愿不是很强烈,加上身边的'同事说:“你现在业主单位上班,证书也用不上,就是考过了意义也不大”,结果是未考过。两年后,因个人原因,本人加入了安徽交建公司,接着从事安全管理岗位,这时在心里告诫自己,必须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了,但此时恰逢国家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注册安全工程师停考一年。若本人在2013年度就坚定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的目标,做到心无旁骛,有可能现在已取得证书了。
      二是存在逃避问题和无法做到“不容忍问题”。 
     本人恰恰在“不容忍问题”方面做得很差,我知道自己比较大的缺点至少有两个:一是交际能力不强,也不爱交际;二是讲话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得罪人或让人误会。希望在看了《原则》的相关内容之后,本人能在上述两方面作出改进和提高。
      三是存在坚持“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 
     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我时常会被“情绪化和潜意识的我”所绑架,认为自己所说的肯定是正确的,情景是:当部门人员和我意见不同时,我认为他是不服从管理或是执行力不强,自己会不自觉地愤怒起来。《原则》的第二部分第三节有写到:要有效行事,你就绝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今后,我将继续阅读《原则》这本书,不断领会书中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忠告,持续改进自己的原则。

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

2. 读书笔记之 瑞达利欧《原则》

桥水创始人 瑞·达利欧 写的《原则》一书,厚厚的竟达五百多页,我也是花费很长时间读完。《原则》主体架构无非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写自己的历程,夹杂一些自己感悟作为本书的引子,第二部分是讲到归纳的生活原则,最后一部分就讲了工作中的原则。书中归纳点很多,虽然有些是我们早已体察到的,但仍有部分观点新鲜可敬,有些理论是深刻的,有些观点是让人触动不已,有些竟是即相通而又交叉验证的,这些都通过此书系统的给我们展显出来,自己的头脑也随之丰富起来。
  
 由于书中原则颇多,全部总结起来又太费篇章,就捡几条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作为笔记:
  
  (一)做到头脑开放 
  
 首先我不禁的要问,自己是一个头脑开放的人吗?我不是,至少部分不是,但又很清楚自己还有吸收一些不同东西和接纳不同观点的意愿,这一点总归是好的。而本书恰恰将“做到头脑开放”作为了原则的关键点。书中首先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常常做不到头脑开放:
  
 1)人都有两大障碍,首先自我意识的障碍,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2)同时“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一个是“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与“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较低层次的自我就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而较高层次的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
  
 3)要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即你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例如一些人就是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小细节,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细节但看不到大图景;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等等。
  
 进一步说,如果你能承认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得更准,那么就更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它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的你。 因此,奉行头脑开放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a)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b)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做决定。
  
 c)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d)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e)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f)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g)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最后还要学会领会感激那些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你也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得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
  
  为了有头脑开放的习惯,可以对其进行练习: 
  
 a) 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b)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c)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d) 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e)冥想
  
 f)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g)尽力帮助其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h)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i)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二)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对于这一点,要意识到你即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由自己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子。众所周知,我们很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议,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其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我们又本能地希望有意义,希望进化,而我们只能产生一丁点儿意义。
  
 所以“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拥抱现实、从自然的视角俯视自身、做宇宙整体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当我开始从理解现实规律的视觉看待现实,而不是认为现实不对时,我发现几乎所有看起来“不好”的东西,如雨天、缺点甚至死亡,都是由于我对于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持有先入为主之见。我逐渐意识到,我产生这些最初的反应,是因为我没有把事物放到大背景下看待,即现实的构造是让整体实现最优,而不是尽力实现我的愿望。”
  
 因此,拥抱现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把你的进化最大化。这意味对大多数而言,成功就是以近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进化,即迅速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然后通过改变实现进步。
  
 b) 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c)自然的一项根本法则是,为了赢得力量,人必须努力突破极限,而这时痛苦的。
  
 另外,需从更高的层层俯视机器:这种超越自己和其他人的处境并客观地俯视处境的能力,称为“更高层次的思考”。要做到以下几点:
  
 a)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b)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机器。
  
 c)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d)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
  
 e) 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
  
 f)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
  
 g)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困难,所以你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以及全部证据。
  
 h)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三)创意择优 
  
 创意择优,就是基于一定的原则确保我们都非常诚实、彼此坦诚相待,认真思考观点上的分歧,并以选择最佳创意的方式来超越不同观点,做出决策。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内容上大致归为以下三点:
  
 (1)开诚布公地亮出你的观点;
  
 (2)针对分歧认真讨论;
  
 (3)遵循所形成的共识,消除过去的分歧。
  
 原则固然多,全部学习既不现实也容易丢掉自我,还需根据自己需求择其一二,今日比昨日进步,就倍感欣慰。

3. 读达利欧的《原则》导言

这个原则在我看来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以终为始,反向操作。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在你想要的目标目前,你所面临的事实是什么,在事实面前,你怎么去实现你自己的目标。
  
 当我们做出各项选择的时候,也在向他人透露出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如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你将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你说的不一致的时候,你最好解释其中的矛盾,把这些矛盾点写下来,以便你以后你能够改进自己的原则。
  
 在我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失败。在这里达利欧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正确的失败。就是我们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而不是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有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犯错误也很正常,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去犯错。
  
 利用这个循环的过程,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去精进自己,修正自己的不恰当的原则。
  
 在做决定的时候,充分地去了解情况后再下决定。所谓的可信度加权,也可以理解为对一件事的背景调查。只有你掌握的信息却充分,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才会避免犯下一些严重的错误。
  
 当你能清晰地知道你做决策的标准时,你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就会有可以依靠地原则。

读达利欧的《原则》导言

4. 达利欧《原则》这书,核心内容什么? 读书笔记怎么写

我花了5天空闲时间把《原则》读了一遍,现在简单说一下我的感想,希望能帮助到想看这本书的人。

本文分三个部分:达利欧生平,桥水基金历史,《原则》评论。
首先还是现简单看一下达利欧的故事。
达利欧生于1949年,和新中国同年。
12岁大概是1962年干兼职高尔夫球童,开始炒股,第一笔投资是东北航空。从12岁起,他开始阅读企业报告开始看各种财经新闻,喜欢研究买卖股票,一直到1966年高中毕业。得益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的股市持续繁荣,他在书中写道“那一年,股市依旧繁荣,我赚着钱,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18岁,1967年,应该是第一年品尝的亏钱的滋味。同年,进入长岛大学就读金融学,开始涉足商品期货。1967到1969,股市暴跌。
22岁,1971年,大学毕业,接着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开始关注黄金和汇率。同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进入无锚时代。
23岁,1972年暑假,进入美林证券大宗商品期货部做暑期工。
24岁,1973年,哈佛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进入多米尼克证券公司,成为大宗商品业务主管。同年,股市暴跌,期货暴涨。
25岁,1974年,进入希尔森公司负责期货对冲业务。这两年时间据他说是赢多输少,但总体上应该没赚到大钱,有一次在猪腩期货中大赔一笔。
26岁,1975年,应该是感觉这两家公司积累了资源和人脉,于是这年创办桥水。然后就到了作者津津乐道的艰苦创业初期,最初的办公室在两居室公寓的一间,最初整个公司就三个人。
28岁,1977年结婚,生了4个孩子。
68岁,2017年,退出桥水管理层,隐身幕后。
69岁,2018年,出版《原则》
72岁,2021年,出版《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第二部分:桥水基金历史
因为我不是金融行业专业人士,没有桥水基金历年收益率数据,中文网站也找不到相应的详细资料。下文主要根据达利欧的《原则》中关于桥水故事的整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975年,桥水基金公司创立,“在不同的水域之间架起桥梁,故称桥水”。最初的生意主要构成应该是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及兼自营业务。在这本书中,达利欧对他的客户构成及每年的营业情况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一阶段,桥水开始构建交易模型,开始的模型很粗略。生意的关注范围扩展到了商品股票债券外汇等各种市场。他观察市场,并发现其中的失衡之处,找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并把处理这些因果关系的原则写下来,构成模型,用模型指导交易。这应该是最初的量化模型。
70年代末开始写《每日观察》,这一工作持续了40多年。
1981年,达利欧第一次预言大萧条。但是判断失误导致随后桥水差点清盘。也就是说从75年到82年,8年时间,桥水又重新回到了原点,这是达利欧人生中的重大打击,经过痛苦地反思和蜕变,桥水开始再次起航。他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我已经吃够了足够的碎玻璃,也懂的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回应。”
在这次大低谷中,达利欧做出得总结可能是桥水复生的最重要的几点,尽管在桥水后面的辉煌中很不起眼,但我认为这几页才是这本书的精华。第一:过度自信,被情绪左右。第二:再次意识到研究历史的价值。所有的事情不过是旧事重演,开始努力总结过去100年的历史。第三:把握市场的机遇很难。这句总结导致他立志把桥水打造成一个创意择优的机构,就是集合众人的智慧。第四:立志找到承受低风险享受高回报的“投资圣杯”。
其实,这次深刻的打击及随后的反思才奠定的桥水后来的一系列动作,以及随后总结的一系列原则,以及桥水企业文化也可以从这里找到起源。但是世间真的有“投资圣杯”吗?桥水几十年的持续成功让人以为他们真的掌握了财富的密匙,但这几年平庸的业绩又说明了什么呢。其实第一点和第二点我是认可的,第三点第四点,其实是一回事,我认为世界是一个多元博弈的世界,你可以找出一千条一万条影响市场的因素并赋予权重做成模型,但你这么知道第一万零一条意外不会发生?不会对模型造成致命打击?
1990年:达利欧说他发现了投资圣杯:拥有15-20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又不减少预期收益。在此基础上,桥水成立了“纯阿尔法”基金,这只基金应该一直运行的现在,曾经创出对冲基金历史上最高的收益率。但现在很多对冲基金都是采用的这种策略,也就是说这个赛道其实已经很拥挤了。
1995年,达利欧开始思考如何将财富传承很多代,这就意味着这种资产要在所有的环境中超长期限中表现良好。于是桥水构建了4种投资策略,它足够均衡,又不会遭受不可接受的损失,这就是“全天候资产组合基金”。
桥水主要就这两支基金,随着桥水的发展,公司逐渐壮大,人员开始增多,为了让每一个人理解公司文化,执行公司政策,达利欧开始制定各种原则,让他的员工理解并执行。这些原则逐渐增多,最后总结成册,就是现在这本《原则》
达利欧把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和自由。不过他认为在他退休之前,他想把他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其实有点想中国士大夫的感觉一样,从立功到立言到立德。达利欧走到了立言的阶段。
开始进入第三部分《原则》书评
首先对这本书要有一个总体概念:它总计550页,40万字,中信出版社,98元。
为啥要列举这个数字,因为正常40万字我估计在7-8个小时就能阅读完,这本书至少花费了我12个小时才读完。一般情况下,我们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余音绕梁几天或者几个小时。但是这本书我读完就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如果不是写这篇书评再去翻看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我这几天到底看的是啥。
一开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像《君主论》那么晦涩,但《君主论》让人读起来还是有些趣味的,马基雅维利写文章水平逻辑性趣味性还是很好的。然后我有读着读着感觉像读《论语》,通篇大道理,就和论语一样。但到后来感觉他还是不像《论语》,因为论语也有让人能记住的地方。但《原则》完全让人记不住,这时我突然看到书桌上放着一本公司发的员工手册了,对,就是员工手册的感觉。这下找到可以对标的书了。
这本书不是达利欧的个人传记,前129页写达利欧个人和桥水的历程,还是有些可读性的。但在此之后全部是桥水的公司手册了。
其实,书中的很多原则和道理别人也反复讲过,但这本书是N多道理的集大成者。可以想象做为一个桥水的新员工,他该如何做事,他该如何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但依据这本书做事他就不会做错,因为这本书中对新入职的员工对普通员工对公司高管每一个人都有做事的规范和指导。
这本书实际是达利欧七十多年生命以及桥水基金4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高度抽象出来的道理和哲学。它更像一个笔记本,在某一时段的工作中总结出来一些道理,记到笔记本上,逐渐积累。
所以说,生活和工作中适用的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把这些道理汇聚成一本书就相当枯燥了。
前面说过真是因为世界存在不确定性,达利欧要在这个世界中找出确定性,找出永久的投资圣杯。虽然书中没有列举数学公式,但是我能感觉到他是极度理性的人,他反复说大脑要极度            开放。他要把桥水打造成一个始终极度理性的公司。但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吗?
这本书的适用人群其实更适合企事业高管人群,至少有管理过百十来人以上的团队,才能使用到书中的道理。这类人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字典,遇到管理问题随时翻阅。
但是我感觉对于普通人读这本书意义不大,这些道理虽然都能读得懂,但是记不住,98元一本,还不如去买本小说看。

5. 达利欧《原则》这书,核心内容什么? 读书笔记怎么写?

效能加油站《原则》的阅读分享,当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试想原则到底是什么含义?原则应该指的就是:原理、规则、一种被认可的逻辑准则。既然是讲这么一本严肃、严谨的书,自然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来阅读,但是本书并不死板乏味,里面有大量的案例,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读全书,那么原则有哪些呢?书中告诉我有三大原则,生活原则、工作原则、自我原则,且原则。
书中说
生活原则的核心是理性的态度认识这个世界。
人对于动物而言,都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有时候感性占优势:吃、穿、住、行一些物质生活。有时候理性占优势:结婚、经营公司,研究课题。但是面对具体的选择,必须要理性的做出选择。这个道理,可能一说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书中精髓告诉我们:问题愈是复杂、强大,愈要用简单是思维来处理,就如同武功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这个无招就是书中极度方式:极度开放、极度透明。它的意思大概就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不逃不退,直面错误,有错必纠,有错必改。比方在阅读打卡的过程中,读到枯燥乏味的地方时,不够理性的人总会找理由来说服自己:会说这书没有干货、这书内容不够吸引人、阅读时间不够等等。但是要是通过理性分析:应该直面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问题:阅读中某个念头干扰了自己、一副美女的图片让自己分神了、自己阅读累了。其实,这时候只需要静下来闭目养神或是喝口水休息下,就立刻迎刃而解了。在生活原则上,人首要打败的对手就是自己。其实现在的社群,就是为了转化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把自己的问题变成大家的问题,把生活原则转化为工作原则,这样一来就能更好的做到极度开放。
工作原则,其实和生活原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工作原则也就是把生活原则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只是工作中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罢了,也就是说需要把生活原则更加运用到极致。书中有介绍,极度开放原则的升级后的两个工作原则:极度透明原则和极度真实原则。
比如,我们效能加油站社群里,需要决策一件事情,群里都是各种性格、各种职业的人,每个人肯定会有各自的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中选出最佳的策划呢?运用本书中桥水基金善用的: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1.博采众长,了解社群每个成员的优势特点;2.社群在一种平等积极的氛围里畅所欲言;3.大家互相评价,公平选择,提出意见。
遵循这样的工作原则,自然就能做出很好的决策,帮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更好相处。当然,书中关于工作原则还有很多。
最后还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原则关键在于思考。达利欧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还做了一个叫痛苦按钮的APP,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记录下每一件引起痛苦和反思的事。我们杭州有句老话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吃苦不记苦,到老一世苦。做人不可能不犯错,可怕的是不反思,不总结。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原则,当成为了一个“专业的犯错者”,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最后我祝社群里的小伙伴:事业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幸福。

达利欧《原则》这书,核心内容什么? 读书笔记怎么写?

6. 达利欧《原则》痛苦+反思=进步的精髓

今天主动提出给一位小组长做点评,认真看了两遍,作了如下点评。https://www.jianshu.com/p/d7d31a6a900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如果这是一篇高考作文的话,60分满分我给你打40分,从文章结构来说这是一篇标准的应试作文,刚好可以达到及格线以上。
  
 2,007里每个人职业不同,文章套路也不同,点评体很难人人适用,适用点评体文章必须自带亮点,于我个人而言,此文无亮点,没有触动我的地方。
  
 3,文章以达利欧的痛苦+反思=进步来展开,痛点不够痛,反思不够深刻,应对方法也很平常,所以注定进步不明显,坚持七年问题不大,南极梦想堪忧。
  
 4,个人认为作者还是缺少在007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只是为了不出局而写作,没有找到写作的意义。我为什么写作?因为我是销售,销售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去获得客户的认可,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写作是为了尽可能地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从而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解放,思维得到提升,个人得到进步。最终目的就是得到读者的认可,这一点与我的销售工作是相通的。所以我的销售工作和写作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就是我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5,我加入007快两个月了,一直在拼命压榨自己,从七天一篇不过瘾,到现在每天一篇才带劲,人想要获得成功,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行?虽然我还没有看过原则,但是我猜这才是达利欧痛苦+反思=进步的精髓。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言辞不当之处,还望张哥海涵。
  
 为了写这个点评,我做了笔记。
  
  
 今天用这个点评来试水。

7. 如何评价达利欧的著作《原则》?

第三部分《原则》书评
首先对这本书要有一个总体概念:它总计550页,40万字,中信出版社,98元。
为啥要列举这个数字,因为正常40万字我估计在7-8个小时就能阅读完,这本书至少花费了我12个小时才读完。一般情况下,我们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余音绕梁几天或者几个小时。但是这本书我读完就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如果不是写这篇书评再去翻看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我这几天到底看的是啥。
一开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像《君主论》那么晦涩,但《君主论》让人读起来还是有些趣味的,马基雅维利写文章水平逻辑性趣味性还是很好的。然后我有读着读着感觉像读《论语》,通篇大道理,就和论语一样。但到后来感觉他还是不像《论语》,因为论语也有让人能记住的地方。但《原则》完全让人记不住,这时我突然看到书桌上放着一本公司发的员工手册了,对,就是员工手册的感觉。这下找到可以对标的书了。
这本书不是达利欧的个人传记,前129页写达利欧个人和桥水的历程,还是有些可读性的。但在此之后全部是桥水的公司手册了。
其实,书中的很多原则和道理别人也反复讲过,但这本书是N多道理的集大成者。可以想象做为一个桥水的新员工,他该如何做事,他该如何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但依据这本书做事他就不会做错,因为这本书中对新入职的员工对普通员工对公司高管每一个人都有做事的规范和指导。
这本书实际是达利欧七十多年生命以及桥水基金4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高度抽象出来的道理和哲学。它更像一个笔记本,在某一时段的工作中总结出来一些道理,记到笔记本上,逐渐积累。
所以说,生活和工作中适用的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把这些道理汇聚成一本书就相当枯燥了。
前面说过真是因为世界存在不确定性,达利欧要在这个世界中找出确定性,找出永久的投资圣杯。虽然书中没有列举数学公式,但是我能感觉到他是极度理性的人,他反复说大脑要极度            开放。他要把桥水打造成一个始终极度理性的公司。但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吗?
这本书的适用人群其实更适合企事业高管人群,至少有管理过百十来人以上的团队,才能使用到书中的道理。这类人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字典,遇到管理问题随时翻阅。
但是我感觉对于普通人读这本书意义不大,这些道理虽然都能读得懂,但是记不住,98元一本,还不如去买本小说看。
 
                                    

如何评价达利欧的著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