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

2024-05-07 01:32

1. 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

1、清华大学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
2、清华大学最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3、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

2. 清华大学名称的由来

由来:
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
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
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后沿袭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College)。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二字,最终变为“清华大学”。

扩展资料文化:
今日中文校名手写体为1950年毛泽东手书。1997年开始,学校为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钟形图案、二校门图案等在内地、香港等近40个国家地区获得了注册商标。
其中“清华”于2006年成为国家驰名商标,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驰名商标。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
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3. 清华大学名字的来历

清华大学”的来历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故名。 

这“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起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 

今“清华园”工字厅后面的匾额题“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对联一副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这“湛”为澄清之意。因工 
字厅后有池,故有谢氏诗句,题为“水木清华”。 

1910年,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清华学堂”,即位于清华园内,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清华大学名字的来历

4. 清华大学名称的由来

由来:
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
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
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后沿袭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College)。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二字,最终变为“清华大学”。

扩展资料文化:
今日中文校名手写体为1950年毛泽东手书。1997年开始,学校为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钟形图案、二校门图案等在内地、香港等近40个国家地区获得了注册商标。
其中“清华”于2006年成为国家驰名商标,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驰名商标。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
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5.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1、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起初叫做清华学堂,后更名国立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正式命名清华大学。
2、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3、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
4、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
5、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6、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二字,最终变为“清华大学”。
更多关于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583fe161608571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6.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一、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于前身清华学堂,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正式命名清华大学。
  二、清华大学校史 
 一、清华学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2、游美学务处设立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3、清华学堂成立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二、清华学校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1、师资教学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学校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而先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并与课堂学习相互促进。
 
 高等科重视英文和数理等自然科学,到高等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美国大学的若干课程。高等科毕业生一般可以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就读。
 
 2、大学部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筹办大学的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6年,大学部设17个学系。
 
 3、国学研究院
 
 1925年设立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1929年停办。
 
 研究院“效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
 
 国学研究院四年中共招生74人,他们本着在清华所受之师教,或执教于大中学校,或任职于文化学术机构。
 
 4、留美预备部
 
 大学部成立之后,新招学生不再是留美预备生,称新制生;原有学生归于留美预备部,称旧制生。从1909年起,至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共培养、选送留美学生1280人。
  三、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 北京大学 、 南开大学 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

7.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起初叫做清华学堂,后更名国立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正式命名清华大学。
  
   
  
 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
  
 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
  
 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二字,最终变为“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8. 清华大学的来历?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