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雪灾的成因

2024-05-12 04:03

1. 2008年中国雪灾的成因

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反圣婴)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环流自1月起长期经向分布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源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强烈降水。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最终酿成这次雪灾。气象专家表示,华南地区持续低温,与拉尼娜现象及异常大气环流有密切相关。专家指,处于中高纬度的欧亚地区,高空出现了一个阻塞高气压并长期持续,极涡在西伯利亚停留不动,导致北方冷空气连续不断入侵中国。在冷空气来袭的同时,来自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又源源不断向华南地区输送,冷暖气流在西南、江汉、华南、江南、江淮一带交汇,导致罕见的长时间、兼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不过,专家强调,中国遭罕见冰雪灾害天气是多种因素造成,拉尼娜不是唯一祸因。

2008年中国雪灾的成因

2. 今年的雪灾对中国的经济损失有多大?

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大?目前引用较广的是民政部的数据,1月28日之前,直接经济损失为220亿元人民币,但截止到31日18时,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537.9亿元。这显示灾情损失数据仍在迅速扩大,如果考虑到雪灾导致交通运输瘫痪的特点,雪灾损失的范围和影响时间都要比雪灾发生地和发生时段要更大一些,而官方统计的经济损失很可能低估雪灾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评价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大致推算雪灾损失的全貌。 首先,雪灾对相关地区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据民政部门统计,此次雪灾使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7个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个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按6个省区交通运输全部瘫痪,受影响20天;其他11个省区属半瘫痪状态,受影响按5天计算,我们以2007年各省区的GDP总量来推算,此次雪灾给17个省区造成的GDP损失大约是3400亿元人民币。如果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10%,那么雪灾对今年经济的影响大约占GDP总量的1.25个百分点,大致对2008年经济增长部分的影响在一成以上。 其次,雪灾促使短期物价大幅上涨,加剧了通胀压力。早在雪灾之前,中国的通胀压力已在升高,政府的限价措施已经出台。雪灾与春节因素相叠加,无疑将会使通胀问题雪上加霜。根据农业部公布的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考虑到雪灾影响因素,全国1月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14%。据德意志银行马骏的估算,由此带来的食品价格指数上升很可能导致1月份CPI同比上升达到或超过7%。农业部还透露,国内16省市的1.03亿亩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其中超过10%将颗粒无收。这将推动今年的粮食和蔬菜价格的上涨。目前,各地价格在政府压制下没有充分展开涨势,未来价格管制放松后可能出现更大反弹。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再继续一个月,今年3月份的CPI同比上升幅度可能再创新高。 第三,雪灾效应加剧了国内股市的下滑。国内股市从去年10月开始进入一个调整期,去年的过高估值、年底政府明确的货币紧缩政策、国际金融形势的显著恶化,以及大雪灾的严重影响,仿佛一个个砝码,加在中国股市的身上,加剧了股市的深度调整。从去年10月最高点到今天(2月1日),上证指数直线下滑到4195.75点的最低位,上证指数最大跌幅已高达31.5%。仅最近两周,沪深两市就损失了7万多亿总市值。7万多亿财富的流失,自然足以让很多人过不好春节。 第四,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雪灾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活动和风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向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它们从政治高度来保证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并尽快下达安排一季度分支机构贷款指导计划,保证符合条件的贷款及时发放到位。人民银行的紧急命令,从侧面反映了信贷受到的影响。 第五,能源供需形势恶化,煤炭供应问题尤其明显。在雪灾之前,国内煤炭与电力的供需已经存在问题,煤电联动机制不畅已经埋下隐患。雪灾则进一步暴露了煤电矛盾,并严重影响到了发电和供电。在交通运输仍然不畅、煤炭生产难以马上恢复的情况下,在贵州等省已经出现了征用煤炭的情况。

满意请采纳

3. 2008年中国雪灾的影响

中国南方以往主要防的是水,而不是雪。在地理上,中国南方与巴尔干、北美、欧亚大陆北缘对雪的见识毫无可比之处。中国黄河以南的房子就很流行平房顶了,毫无陡峭屋顶那种对雪的警惕。中国社会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王昂生教授说:“中国南方这么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雪确实带来一定的异常性,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显然,对这种很少出现的比较极端的气候,南方城市的预案考虑得还不够充分、细致、具体。”19日凌晨,家住汉口的刘先生家水管冻裂,自来水冲进房间足有10厘米深。武汉市的供水热线这几天快被类似的事故报警打爆了。连续低温致使全市水管频频爆裂,仅大型管道爆裂就达40余处,共发生5000多起停水事故,数万居民用水受到影响。据了解,武汉市全市供水管网有5000多公里长,其中2000多公里趋于老化,部分管材又为普通铸铁管或水泥管,一遇恶劣天气,就容易“热胀冷缩”导致破裂。与此同时,持续低温又使用电负荷急剧上升。“最近电煤太紧张了,湖北全省每天最多购进三四万吨,最少只有一两万吨,这只能满足火电厂1/10的发电需求”,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勇说。目前,湖北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拉闸限电。在贵州省贵阳市,位于市区内的蛮坡路段结冰的路面光亮如镜,有20多辆公交车和其它车辆因路面结冰发生侧滑或追尾、刮蹭事故,横七竖八地停在这段长达1公里多的路上,然而,由于没有及时的交通管制,不断有不明路况的车辆继续开向这里。记者还了解到,国家电网三峡工程宜昌至上海的一条重要的电力外送信道因连日的严重雪灾中断。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出事线路段覆冰太厚,最厚达50至60毫米,而按江南常年气候,设计的抵御覆冰厚度仅为10毫米。“在东北、西北,基础设施必须有防寒防雪的要求和标准,起码水管会有保暖防冻裂的措施,道路管理部门融雪剂也会备足。但是在南方,这个问题就尴尬了。毕竟这样的降雪也许十年、几十年才遇到一次”,王昂生说,在抗灾能力建设的成本与应对突发灾难的措施之间需要平衡考虑,非要把南方所有的水管都按防寒防冻标准改造,那投入的成本可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那些多年难得一遇、灾害后果又不会太严重的自然灾害,就应该以周密的应急预案来对付,水管爆了,按方案立即抢修就是了。王昂生表示,其实,美日和中国一样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叉地区,但这两个国家都非常发达,抗灾减灾能力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像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时,虽然初期反应有些迟缓,可一旦重视起来,10天之内就能把新奥尔良一个城市的人全部撤空。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也就是这二三十年的事情,对灾害、事故建立应急机制也才是2004年的事,因此,中国和那些老牌的发达国家相比,在应对灾害的经验和能力储备上,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王昂生表示,中国的应急能力实事求是地讲,这几年已经提高很快了,但拥挤的社会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还是中国的一个软肋,这场并非很大的降雪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2008年中国雪灾的影响

4. 2008年中国雪灾的介绍

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截至2008年2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
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反圣婴)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环流自1月起长期经向分布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源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强烈降水。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最终酿成这次雪灾。

扩展资料:
融解的雪水流入海洋,在陆上之外也传出灾情。2月8日(大年初二)开始台湾海峡澎湖群岛陆续传出大量鱼群暴毙,计有58科、183种鱼类受害,甚至包括许多新品种。养殖类死鱼则约1500吨,损失约新台币1.8亿。据海洋专家探查发现,沿岸鱼尸积如小丘、海底亦遍布鱼尸。水深20米内海域“无脊椎动物全部无法幸免”。此外,广东省及香港的养鱼户亦受到海水变冷的影响而使养殖鱼大量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008年中国雪灾

5. 雪灾带来什么样的巨大经济损失?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我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我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可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另外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积雪又可分为5种类型:
1.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雪灾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
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猝发型和持续型。
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1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持续型雪灾是指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类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1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雪灾压塌的输电设备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对内蒙古和新疆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他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噶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他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林郭勒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
据《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我国最早的雪灾发生在2000多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长沙在内的楚地,降了一场深5尺的大雪。因为文献失记,直到唐帝国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950年),史书才第一次明确标记发生在长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长沙。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长沙、善化、益阳、浏阳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长沙)大椿桥刘宅,“六人,一夜俱冻死”;康熙年间,湘江冰上“人马可行”;清嘉庆五年(1800年),“长沙、善化、平江、湘乡、晃州厅,九月大雪,深尺许”。
1954年的“大冰冻”起于1954年12月26日。当天晚上,“寒流开始第二次袭扰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坝很快就冰封雪盖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得弓变低垂,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气温由20℃,骤然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湖边的老人们说:这是洞庭湖20多年没见过的大严寒大冰冻。”
1961年,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撰的《湖南自然灾害年表》记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区,有40日未解冻的(平江),冰冻达3个月之久。在冰雪为灾的日子里,湖南的冰冻,时常有大雪或连续降雨,有降雪连续40余日的(永州)、有积雪由小除日至次年2月始霁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乡、湘阴、平江、邵阳)。它不仅损害林木果蔬,冰毙人畜,而且阻碍交通。
2008年1月10日,雪灾在南方爆发了。严重的受灾地区有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截至2008年2月12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造成1111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造成这次雪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是欧亚地区的大气球流发生异常。
我们都知道,大气环流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在青藏高原西南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也就是气象上说的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压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降水。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向南推进的是寒冷的空气。很明显,正常情况下,冬季控制我国的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得我国大部地区干燥寒冷。
而在2008年1月,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北边的高压系统稳定存在,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向南输送冷空气,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冷空气密度比较大,暖空气就会沿着冷空气层向上滑升,这样暖湿气流所携带的丰富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雨雪的天气。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异常地在这一带地区长时间交汇,导致中国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实际上,我国南方地区这三次雨雪天气过程,主要就是西南暖湿气流的3次加强,相应地出现了3次比较大的雨雪天气过程。
其中2008年1月26~28日的第三次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强度强,再加上前两次的影响,因而造成了最严重的损失。

雪灾带来什么样的巨大经济损失?

6. 2008年中国雪灾的介绍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截至2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7. 2010年至今中国所经历的灾难????

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 这场始料不及的特大旱灾导致地缺墒、人缺水,截至3月10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西南地区旱情极为严重,其中云南省尤最,其耕地受旱面积4678万亩,占全国的51%。多月持续无雨,不仅人民生活受严重影响,而且多种农作物枯萎,收成大减,很多农业经济专家已提出预警。 中国西南地区遭逢百年大旱,东南亚国家也陷入严重干旱。菲律宾从去年11月以来没有下过一场雨,泰国76省里有52省成为旱灾区,东南亚六国6500万人口视为生命线的湄公河的水位,更降至20年来最低点。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由于2009年雨季提前结束,加上雨季降雨量锐减,泰国境内某些河段的水位已降至仅30公分。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0日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46人,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2010年5月13日,江西省多地迎来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的一场特大暴雨天气。188个乡镇出现100至250毫米的大暴雨。在新余市,历史罕见的降水造成交通要道严重积水,新余市火车站附近的立交桥通道,积水深度在6米以上。 从去年秋季持续到今年的春季的西南地区特大干旱 1月6日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开始连续遭遇雪灾及融雪性洪水灾害 1月份的渤海全部结冰 3月6日唐山地区连续发生3.1级与4.2级地震 3月19日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 4月14日青海玉树的7.1级地震 2010年3月6日——唐山地区连续发生3.1级与4.2级地震 2010年3月6日10时49分与11时0分,中国唐山地区连续发生3.1级与4.2级地震。参加全国两会的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次地震,均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活动。  2010年4月9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1级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4月9日18时51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5,东经118.2)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0分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昨天(9日)18时51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发生了4.1级地震,北京、天津有震感,其中天津震感明显。 8月8日,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三分之二县城受威胁,当地泥石流宽达500米,长达5公里,所经之处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据悉,当地有5万余人,其中有1万余人已被转移至高处的学校。当地医院住院部已经被泥石流摧毁,伤员主要集中于医院门诊和中学教室。图为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汽车被掩埋。

2010年至今中国所经历的灾难????

8. 07年干旱给中国造成多大的损失?

2007年干旱及影响评价 1.干旱实况监测 2004年秋季到2007年6月中旬前期,宁夏全区气温偏高(其中2007年1~6月各地平均气温为4.8~9.8℃,较常年同期偏高1.4~3.0℃),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其中固原、西吉、海原在2007年1~6月上旬,累计降水量之少分别达历史同期第1、2和3位,宁夏中部干旱带出现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的持续异常干旱,南部山区也遭受了自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农业干旱。 2.干旱造成的影响评价 2007年中南部的持续性干旱对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春播作物播种困难,冬小麦返青很差,夏粮严重减产,秋粮减产,群众生活困难,缺水缺粮情况突出,牧草返青不足,畜牧养殖业损失较大。 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上旬,全区共有13个县(市、区)的103个乡(镇)的209万人受灾,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有168万亩耕地因干旱无法播种;在已播种的农作物中,因高温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581万亩,绝收面积145万亩;约有0.78万平方公里草原、草场未返青,加之干旱缺水现象严重,造成约156万只羊和24多万头大家畜缺草、缺水,造成羊只和大家畜干瘦、乏弱。因干旱造成208处人饮工程中36处严重缺水,22万眼生产、生活水窖80%以上蓄水严重不足;共有13个县(区)的85个乡(镇)的81万人、16.2万头大家畜、131万只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大部分群众靠拉水、买水度日,拉水最远往返距离达90公里左右。由于2007年干旱灾害的持续影响,造成 87万群众口粮出现短缺,其中需政府给予救助的有5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