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2024-05-16 16:25

1.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进行选题: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要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
  •         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务多问几个为什么
  •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务,寻找其中的差异
  •         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         从最喜欢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词
  •         最常用的方法是找一个“问题关键词”
  找出一个最感兴趣的关键词,围绕这个词,给自己提很多问题,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研究的内容。如:
  污染——种类——空气、水、光、噪声、海洋、土壤

  范围——某单位、某条河、某县、某地市、某省、不同地域之间


  原因——工业、战争、核武器、污水、浪费、人为破坏


  如何把问题变成你的研究课题?

  •         不妨就下列疑问词,自己对自己进行一次访谈,列出要问的问题:
  •         谁--谁做的?谁提出的?谁负责的?对谁说……
  •         什么--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形状、性质……
  •         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这样?
  •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间发现?……
  •         哪里--在哪里发生?哪儿能找到?……
  •         怎样--它是怎么演变的?它是怎么工作的?……
  在上述这么多问号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与你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研究条件比较充分的问题,然后把它转化为你的研究课题。
  •         我想研究:
  •         谁--我想告诉人们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         哪里--本地区
  •         什么--确定研究水、空气、光还是噪声,其污染达到什么程度
  •         为什么--导致这些污染的原因
  •         什么时候--酸雨、反常气候、工业污染等最早从何时开始出现
  •         怎样--现在应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你的关键词和你的研究方向
  你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问题吗?
  一个问题确定后,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
  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的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问题。如有关污染这一问题,你可以这样拆分:
  •         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或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         从种类:水、空气、土壤、噪声、光
  •         从地点:地区、省市、国家、不同地域比较(横向、纵向)
  •         从不同方面:社会、政治、环境、文化、军事、经济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我到底想研究么?你可以不断缩小范围,一步步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凸现出来——
  •         问题--污染
  •         地域--本地区污染
  •         种类--本地区水污染
  •         目标--本地区某条河河水污染情况
  •         具体地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污染情况
  •         时间--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
  •         要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及对策
  •         题目:《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怎样表述你的研究课题?
  •         通常有两种表述方式:陈述式和问题式。
  •         陈述式是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表述。如:
  •         回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
  •         银川市水资源状况调查
  •         水火箭的研制
  •         问题式是采用提问、反问、设问的方式来表述问题。如:
  •         我校学生喜欢哪些课外读物?
  •         减肥药品真的适合中学生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2.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轻松做好课题研究

3. 课题研究如何开展?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

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 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什么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1)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4)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四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有: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五是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应用研究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

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课题研究如何开展?

4.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 问题与课题
课例研究以课为载体,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何谓问题?陈桂生教授认为:“一是所‘问’之‘题’,或有疑问之事;一是指事物的严重性,如通常所谓‘成问题’。”正是这些“疑问”之事和“成问题”的事情,引发了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探究心理,推动了教育科学的深入发展,因此,问题是构成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推进科学前进的内在动因。但是问题本身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来自研究者的询问、发问与追问。教师只有养成向教育教学日常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但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相对封闭特性和教师日常生活的重复性特征却容易使得教师对他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熟视无睹,当问题习以为常地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问题就无疑成为天方夜谈或曰痴人说梦。课题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从问题性质和意义来分,有真问题和假问题,其区分维度在于事实——虚构、有意义——无意义。在教学研究中,真问题起码应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第一,客观性。即所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是教师(研究者)“自己的问题”而非“人的问题”。第二,价值性。即所说的问题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有助于提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或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
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到确定问题的过程,确定问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学科背景。课题要与自己任教的学科相关联,从而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合二为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教学化”的理念。第二经验基础。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凭空进行,教师原有的教学、研究的经验和基础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第三,兴趣爱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有的教师喜欢探究学科本身的问题,有的教师乐意思考教学过程的问题,有的教师则对学生及其成长感兴趣,课题研究要是能反映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则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教学意义。教学意义是研究课题的价值定位。研究课题应该围绕教学活动中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确立,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五实际可能。课题研究对研究资料、人员素质、时间投入、学术环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研究课题的确立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 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规划课题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并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其研究偏重学术性、政策性和普遍性,与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一定距离,与他们的实际需要往往也不相吻合,因而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规划课题自上而下,个人课题自下而上。当然,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的划分绝不是截然的,规划课题进入学校层面,就会转变或分解为许多教师的个人课题;而个人课题经过发展、提炼、总结也可以升华为规划课题。对中小学教师而言,重要不是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而在于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校本课题研究的灵魂。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个人课题的立项标准主要看: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师教学行为有无积极作用?作用有多大?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 界定研究内容
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如对“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我们界定的研究内容是:第一侧重理论方面的有,①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征,②自主学习能力构成和表现,③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二侧重实践方面的有,①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②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③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特殊性。这样的内容界定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
2. 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这里最重要的工作有二: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教师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处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教育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假设,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3. 开展行动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假设和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验证和探索只有在完整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才是有价值的、符合教育道德的。[6]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
4. 总结研究成果
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研究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研究循环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这是叙事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的体现,它会给教师的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话语而转向直接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和教育生活体验,“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这是个人课题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关键。
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8]
在上述工作之后,教师应该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这是一般的体例,切忌将其形式化和绝对化,写作过程也要避免“科学化”、“客观化”的纯理性论述,要积极采用生活故事和经验叙事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突显课题研究的人文性、个体经验性,反映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使研究报告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5.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

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 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什么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1)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4)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四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有: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五是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应用研究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

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6. 如何做课题研究

做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7. 怎么做课题研究

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怎么做课题研究

8. 课题研究怎么做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样式
研究的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法了解当前我国对于班会课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我校班主任对班会课程课的看法和困惑。

3.采用课例研究法、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我校各学段班会课程的标准和模式。



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题,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

1.学习班会课程的相关理论,查阅书籍资料,学习班会课的概况、技巧,了解听班会课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系,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同类研究的现状。以及班会课程特点、理念等相关内容,努力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材料。

2.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讨论、论证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初步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在全体班主任中进行调查:重点围绕“班会课程的有效性”展开,请每位班主任结合自己的授课课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4. 组织课题研究校本专题研讨活动。

5、撰写开题报告,研讨实验方案,组内成员撰写开题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5月)

1.制定调查问卷:设计《班会课程化推行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在全体班主任中开展问卷调查,从班主任自身对评课活动的态度、意识以及对以班会课课活动的回顾与评价等方面入手,了解班主任对班会课的认识。 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中的情况得失,并分析原因。

2.组建“班会课程化推行领导小组”,以点带面,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听评课理念。

3.分年级、校区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根据各个班主任发展的不同需求,开展班会课程化活动,针对班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效果,观察班主任优化教学的策略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4.召开班会课程化课程标准研讨会:各年级从主题班队会活动课程的形式、内容、过程设计、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5.召开课题专题研讨活动,进行班会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听评课等交流讨论。

6、编写校本教材 。

(三)总结阶段(2016年5-12月)

1.创新班会课程模式,创建多元化学校班会课程文化,在全体班主任中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

2.制定班会课堂评价标准,建设完善的我校班会课程制度。

3.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分析反思,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