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研发技术人员的品质意识

2024-05-16 02:19

1. 如何提高研发技术人员的品质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员工的知识层次、认识深度、日常习惯等参差不齐,质量意识也相差甚远。那么要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相对也要容易些。
二、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几年,车间员工的流动性逐步增加,每年也在不断引进新员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员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面对这些新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新员工培训也应该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空调加工的认知度较低,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家用空调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空调加工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以前,员工的培训也不少,但往往培训效果不好,对员工的触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员工不重视学习,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时聊天、睡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班前班后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班组长是生产车间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理解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对于产品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或许员工会提出许多管理人员不知晓的现象或好的建议,这有助于分析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三、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通常人们都知道,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群狮。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在体力上后者要强过前者百倍不止,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占据前者思想的是狮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王者气概,而后者其实早已退化成一群披着狮皮的“绵羊”。由此看出领导的作用是强大的,质量意识的加强应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该把确保产品质量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
四、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具有优势。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加大奖罚额度。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如果说,干好干坏没什么差别,或者差距太小,就不能体现质量的重要性,就不能增强员工的重视度。好的意见或建议,都应该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质量决定品牌,品牌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而员工的质量意识又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因此,转变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

如何提高研发技术人员的品质意识

2.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学习型社会、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大力提升继续教育地位,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建设工作体系,形成运行机制,实现全员培训。进一步建立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业务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为实施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继续教育,使他们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为实施《规划纲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

3、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工程涉及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五大领域,与《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领域密切相关。各级人事部门和各领域牵头主管部门、协会要从落实“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高度,按照工程的总体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狠抓项目落实,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完成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4、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继续教育,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程项目承接单位要结合实施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方面的课题,推出一批创新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科目,实现项目、资金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配合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等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对工程国家级人选轮训一遍,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

5、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教育、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需求预测,确定重点领域,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部门在政策上要积极支持各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根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等主要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分类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加大对国防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继续教育工作,遵循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重点培养一支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各级人事、教育、科技部门要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学科综合、科研项目和人才汇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素质和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

6、组织实施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专业科目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具体实施。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发展动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各级人事、教育、科技部门要积极配合各专业领域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培训项目,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

公需科目学习是专业技术人才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公需科目培训由人事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到两门公需科目的培训,各级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可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公需科目的学习一般不超过国家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7、加强企业继续教育。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企业继续教育活动。政府人事部门要针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继续教育动力不足、资源匮乏、信息不畅等问题,加强指导扶持,积极提供政策、项目和信息等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在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要按照国家有关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规定,落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

8、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继续教育。政府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在制定规划时,要通盘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培养急需人才,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政府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和掌握的继续教育公共资源,要面向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开放。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9、积极推动法制化进程。加快研究制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继续推动地方和行业部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10、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证书、学习档案、网络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有条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可以实行学分制,实行网络化和量化管理。实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总体工作、责任目标、活动过程内容、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评估。加强统计工作,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整体统计体系之中,对继续教育人数、时间、内容、经费等进行统计。

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应依法参加继续教育。对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要把其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持续提高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重要条件。

11、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总结近年来举办高级研修班等示范性继续教育活动的经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人事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每年举办30至50期示范性高级研修班,培训2000至3000名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各级人事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和重点问题,举办一批高级研修班。

四、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12、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大力推广网络继续教育,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各级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举办各种继续教育交流服务活动,发布质量高、信誉好、公益性强的培训科目、项目和教材,引导各类继续教育主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的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教机构。鼓励民营、外资施教机构,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培训、发证行为,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的监管。

13、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加快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研究。加快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落实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的政策规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以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管理实务、人文素养等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培训者培训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教材,并不断更新完善。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筛选一批优秀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社会共享。

14、加强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建设。实施继续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为目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提倡有计划、有组织的委托办学,建立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评估标准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扶持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施教机构,支持他们做大做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两级示范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带动施教机构整体质量提升。建立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并作为政府有关培训项目支持的依据,定期向社会公开,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市场秩序。

1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在培训服务、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协会和相关行业协会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广泛、专业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16、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国际培训与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联系沟通国(境)外继续教育机构、团体、协会,及时了解国际继续教育发展动态。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先安排重点、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积极引进和推介国外先进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五、加强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7、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统筹不同区域之间继续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政策及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必要时设立继续教育工作专项,支持这些地区的重点人才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高研班、组织专家咨询活动、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向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倾斜。

18、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人事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每年组织10个左右对口支援培训项目,为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培训5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开展对口培训项目。继续组织留学人员和高级专家 
“西部行”、“东北行”、“中部行”,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活动。在总结对口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

19、做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继续开展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为新疆培养2000名左右业务精、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同时,在总结新疆特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西部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特培工作,实现制度化,使特培工作成为加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青海三江源人才工程,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三江源工程管理人才和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轮训一遍。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20、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重点做好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公共服务、示范培训、监督检查和调查研究等工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任务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各级继续教育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联络和动员会员单位,配合继续教育中心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继续教育任务需求配备相应人员,具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评估考核等工作。各级各类工作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以联席会议、专门沟通、联合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宣传和表彰。

21、不断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继续教育工作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事业单位可参照企业相关规定,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在重大项目中拿出一定份额的项目经费用于培训人才,使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3. 职业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汽修教育?

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面向未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汽修教育:
1.加强学校新能源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不同。相关的理论体系随着传统动力系统从一个引擎到另一个引擎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许多汽修工程师学习了传统汽车的理论和实践,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各不相同,如果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够,那么汽修业就会转向新能源汽车,教师将通过适当的教育,积极地学习最新最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功能。在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网络阅读,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完善理论知识体系。
2.为教师双向流动学习创造机会

积极加强与新能源产业企业的联系,创造机会,共同学习,为教师学习新能源产业提供平台。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多批次、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到学校给教师提供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学科学习。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配备了新能源汽车培训设施和相关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建设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有的学校与企业合作,搭建学习平台,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保证教学质量需要教材与学科相结合,包括能源汽车新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教材质量协调、培训课程的优化等,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都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密切相关。通过与中职院校合作,运用课程体系,与提供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高校进行交流与学习,引导汽修专业教师进行改革,明确教师的改革思路,确保科学制作教材的质量、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
4.改革考核测评体系。课程体系要优化课程体系,必须改变教学与考试模式,注重培养与考核的全过程。高校学生毕业前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新能源技术培训考核制度,如课程考核、现场培训考核、论文提交、小组汇报、总结等,每班都要进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得构建新能源汽车教学评价体系。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来促进和调动职业体操运动员的学习意识,尤其是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和专业水平,是职高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应该理解为什么学生会因为个人利益,父母的建议,或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合作伙伴而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4S店的经销商,汽车保险公司,或者在汽车发动机厂工作。根据学生的适应性以及与学校合作的公司的对应职位,向他们介绍不同的情况。对于教师,应注重增加课堂讲授,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聆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职业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汽修教育?

4. 现阶段,汽车行业的研发技术人员面临着什么问题?

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技术引进日益收紧,与此同时,人才断档和流失,教育培养连续性差等问题,导致汽车行业的发展瓶颈效应也日趋显现。这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汽车行业研发技术的滞后,研发人员的短缺。

1.我国汽车研发技术人员依旧较短缺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但纵然如此我们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年中国汽车总体销量为2531.1万辆,实现了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某大型汽车企业约有6000人研发团队,但其中只有0~3年经验的研发人员却占比高达75%;而对比德国奔驰(乘用车)公司,其拥有约10000人研发团队,而其中有10~20年研发经验人员占比为50%。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奔驰汽车研发人员的离职率低于3%,而相比之下该中国企业研发人员的离职率却高于10%,个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却引人深思。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总体上说我国现阶段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短缺仍旧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2.汽车研发人员知识结构较单一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教授曾说过,汽车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以研发人员为例,汽车研发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美学、社会学知识,这样才能研发出更符合时代发展、更具人性化的汽车产品。而汽车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各学科、各种技术交叉发展的结果。比如“CMS”技术,新材料技术,机电液集成技术及导航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加入带来了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汽车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起步晚,产品单一的长期背景下,使得汽车研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尤其是在人机工程、空气动力学、工业造型、材料测试等新兴领域方面研发实力薄弱。
3.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

现代企业都越来越意识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铁打的企业,流水的人才,如何保证企业经久不衰的市场竞争力,如何避免人才的青黄不接,人才梯队建设毫无疑问是解决这一痼疾的良方。而现阶段我们大多汽车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寄希望后者拥有高学历,又希望其拥有在研发岗位工作过的经验和背景,这样的人才固然可以上岗后无需参加培训,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也就使得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因为经验的欠缺被企业拒之门外,无形中也就造成了一些汽车企业研发人员储备的匮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企业内部缺乏员工之间传帮带的文化和氛围,导致了在某个时候某个岗位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

5. 怎样培养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如何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一、加强员工培训,必须正确认识企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海红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样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来看,员工培训工作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员工自身学习意识不强。由于员工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部分员工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理论学习困难很大,同时由于观念滞后,不善于学习,部分员工产生学习无用的思想,个别员工不会、不懂、也不学,甚至还不问。二是发展潜力不足。部分员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三是个别部门缺乏长远眼光,培训工作开展不实,缺乏长期性。表现在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在抓员工教育方面存在学而不真、考而不实、考核不严的现象,学习培训时紧时松,缺乏监管。四是培训师资力量短缺,培训能力不足,致使培训质量不佳。公司缺少内部专职培训师,大部分参与授课的培训师都是从各部门临时委派担任,因此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培训师因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业技术达不到全面、精通,影响培训质量。
二、加强员工培训,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运作,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加强员工培训,我们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机制,以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动力与活力。
1、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树立长远的培训观念。搞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需要公司领导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当前,海红公司正处在实施易地技改,实现建设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卷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行业形势日新月异地不断变化,目前员工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将不能满足公司建设现代化卷烟企业的需要,广大员工的知识必须得到不断地更新、充实,才能真正使企业得到又好又快的长期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应把目光放远一点,树立起长远培训观念,真正从认识上统一,从行动上支持,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列入工作日程,制订长期的培训目标、计划,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员工培训工作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企业发展。
2、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训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就是不重视企业的发展,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不加强培训与学习,就不能提高自身水平。因此,企业应建立员工培训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把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做到员工培训有人抓、有人管,不断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制定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发员工对参加培训,促进个人提高的积极性。
3、加强培训管理,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定期对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进行考核,以考核的成绩纳入他们的绩效考核中,与收入直接挂勾,促使他们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求达到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4、加大培训投入,建立约束机制。搞好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公司应把员工每年的培训投入费用列入预算计划,建立和完善一套约束措施和培训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制度、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培训奖惩制度等,将员工的考核、上岗、奖励等与培训结合起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等,防止出现“闲者多训、忙者少训、优者不训”的现象。
三、加强员工培训,必须科学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员工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培训的内容出现失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会造成时间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对于员工的培训,要根据员工技术技能、专业知识的不同需求,着眼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
1、要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内容进行培训。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着员工能否干好工作的保证,因此在确定培训内容上,应重点教育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对员工的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员工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有高有低,因此在确定员工培训内容时,要针对员工的技术技能高低,专业知识的不同,分类别、分档次对员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忌出现一锅烩的现象。
3、对员工的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要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进行超前培训与人才开发,重点培训一些实用的人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储备,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
4、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步伐。随着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由原先的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因此,企业要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步伐,重点培养一批一岗多用、一机多能、多才多艺的技术型复合人才,使之真正转变为能够在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大显身手的多面手,以适应企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四、加强员工培训,必须创新培训方式
对于员工的培训,以往我们都是以授课为主,导致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形式,借鉴先进企业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以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使之取得理想的效果。
1、充分利用“对标”活动,对员工进行多形式培训。利用企业员工进行“对标”活动学习的契机,让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多到国内先进企业或集团总部进行学习,让他们与各先进企业及集团总部的技术尖子进行充分交流学习,多看、多学、多汲取各企业的各类先进技术,增长他们的各类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2、请各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企业员工的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存在的弱点、缺点,有针对性地请国内各类技术专家定期对他们进行有效地授课或在岗培训,通过培训,改正他们技术上存在的缺点,以达到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3、选派各类优秀的技术尖子进行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一些技术尖子到国内大中院校或国内先进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待其归来后再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对广大员工进行再次传递,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以促进员工共同提高。
4员工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培训。在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相关员工,要求他们进行各自学习,各自负责主讲部分的内容,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广大员工就其所讲部分内容及授课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提高培训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加强“传、帮、带”,以师带徒。要充分利用我公司拥有一批技术骨干的专业能手,通过加强“传、帮、带”,以老带新,以能帮庸,以会传笨,通过带岗者的言传身教,使广大员工充分获取实践经验,以促进企业专业技术素质的整体提高。
6、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以赛促训。广泛深入地开展员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做到以赛代训、以赛促训,使员工之间进行充分技术交流,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引导员工在实践中完善,在竞争中提高,在奋斗中充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7、开展岗位复训制。在岗员工在长时间从事相同的工作后,往往会渐生隋性,操作会由熟练而变成为机械、麻木,甚至将规范的操作程序简化。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长时间工作的员工进行复训,并对他们进行有效考核,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员工个人实际情况,按需施教,根据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员工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除了加强员工的培训之外,更要培养员工的学习情趣,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员工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员工素质的提升,达到企业人才储备的需求量,以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最后,我相信,海红公司通过易地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对企业人才的培养步伐,企业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烟草一颗璀璨的新星。

怎样培养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6. 怎么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行业?

展望汽车维修业未来发展趋势

自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维修业便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必不可少的服务性支柱与保障。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汽车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汽车电子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种高新技术纷纷涌进汽车王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呐喊助威,着实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各项技术性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与之关系密切的汽车维修业也随着汽车高科技化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日夜遭受高科技的“攻击”,最终相应的高新技术将汽车维修行业的方方面面武装起来,从而推动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进步。汽车维修业的高技术武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修对象电子化

本世纪70年代初,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子技术大量“侵入”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向汽车的内部结构扩展,使汽车的性能、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场变革的起因最早是由德国奔驰公司首先采用K型机械电子控制燃油供应系统,揭开了汽车燃油电子化控制的序幕,并一发不可收。同一时期日本的模拟电子控制也从EFI发展到集中电子控制TCCS和喷射发动机ECCS,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电子化的进程。之后不久,汽车底盘及其他组成部分也逐渐走向电子化,如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ABS防抱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TCS防滑控制系统、ECS电子控制悬架、自动巡航系统及自诊断系统等等。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更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各种智能车辆系统、汽车导航系统、防盗系统、汽车夜行装置、汽车防撞系统及电子地图等等。所以说现在的汽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意义上的汽车,各种电子技术已把汽车“侵蚀”得“体无完肤”,并且已经或正在逐步取代许多传统的机械式的控制和操纵装置。

正是由于汽车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汽车性能划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给汽车维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引起了汽车维修技术的变革,传统的维修技术对当代的汽车维修已束手无策,高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侵入”了汽车维修业。

二、维修设备现代化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特别是轿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本身高科技装备的日益增多,使得汽车维修的范围、种类等各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一柄大锤、一把手钳、几把螺丝刀的便当式修理工具已经成为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批先进的高科技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纷纷问世,如:四轮定位仪、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以及其他一些专用修理工具和设备。其中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这些往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技术含量高的,集机电一体化的维修、检测测和保养设备,今天已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必备的维修工具,是汽车维修行业新的生力军。然而要熟练地操作和掌握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要有相应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维修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些高科技产物的价值。

三、维修人员高素质化

就汽车维修企业而言,由于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很容易产生无形贬值,甚至完全过时,而维修人员要在企业内立足,企业需要发展,因此人员的素质高低变得相当重要,可以说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现代高技术的汽车要求从事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业务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汽车检测设备及仪器,最好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仪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做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而要达到这一切,除了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技术学习以外,企业还要进行有关的技术培训,如目前国外较流行的网络培训,即在岗位上直接利用微机来进行业务培训,可以利用最新的光盘资料在微机上进行学习,或是利用因特网,企业的专业人员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在网络上寻找他所需要的一切信息资料。甚至有疑难时可以在网上发布请求公告,请求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实时帮助,从而不断更新维修观念,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来达到高科技汽车维修的需要。

四、维修资讯网络化

现代社会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了许多人的家庭。我们面临的社会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作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也是如此,面临汽车高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车型、新结构、新材料、新功能的层出不穷,没有一个人能够将这些数以万计的维修资料、数据等等全部装入大脑。可是现代维修车型复杂、装备新、技术含量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诊断数据、流程或电路图、装备图等等,根本无从下手。因而维修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出自身的局限性。而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着全面、快速地将各种信息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完全解决了人脑记忆不足的问题。目前在国外的汽车维修业,其汽车维修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等网络化已达到十分普及的水平。如美国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实现了汽车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资料查询、网上技术培训、网上答疑等等,所以说,维修资讯的网络化是现代汽车维修业所必须的,也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

五、维修管理电脑化

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主要是人工管理,手工统计,显得忙乱、容易出错,而且管理效率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着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处理数据量大、速度快、准确等等,所以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就受到了世界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并且迅速被应用到各种行业。当然对于汽车维修行业也不例外,对他们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最良好和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更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采用计算机管理,并在业务部、零件部、销售部、车间等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局域网,进行联网操作。从企业内部信息流动来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既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又缩短了作业环节之间的等待时间。例如在汽车修理当中,技检部门将检验结果及时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修理车间在此信息基础上迅速准备修理方案;材料库在接到修理方案后及时准备所需零件;财务部门可根据这些资料动态地管理应收帐款;市场部门据此来指导仓储定货;企业所属配件中心及时将销售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企业的决策部门根据职能部门的综合信息及时对各种计划进行调整,控制,这样使得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汽修企业的健康发展。

六、故障诊断专家化

在汽车维修企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服务态度的好坏、是否彻底排除了故障、技术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等等)归根结底都要看企业修理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修理工程师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传统条件下,二者中尤以修理工程师的技术经验较为重要。但是在现代高技术汽车当中,由于各种电子装备的日益增多、日益先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车型的不断问世,汽车发生的故障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熟悉所有车型的故障管理,甚至在一个单一的领域也不可能,传统的望、闻、问、听也显得捉襟见肘。修理工程师的经验在这种现代的高技术条件下也难以发挥大的作用。为解决这一矛盾,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开始生产各种形式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广泛收集各种车型的技术数据、各种故障表现和处理诊断程序、各种修理工艺及不同专家的修理经验,制成的一个计算机修理系统,并利用现代各种汽车传感技术,让微机自动而迅速地完成汽车的技术检验和故障诊断工作,甚至详细告知故障部位及维修方法,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了汽车维修的质量。目前在国外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并在汽车维修行业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汽车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高新技术正在或已经“侵入”汽车维修行业,传统的汽车维修业正在被或将被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所替代。高科技的维修设备、高技术的人员、现代化的管理等等这些高新技术正在接管往日落后、陈旧的汽车维修企业,并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推动着汽车维修行业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相信,未来的汽车维修业也会象汽车工业一样,继续向高科技迈进

7. 对于汽车技术的学习,要准备什么基础知识?

汽车维修作为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重点之一,全国人才需求量30多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汽车行业发展,掌握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检测设备使用、汽车故障诊断等多方面的汽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及整车的检测流程,具备汽车检测专业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指导技师层次,具有一定汽修企业管理的高级知识技能复合型行业金领。
就业前景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0-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 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销规模在1998-2008年的10年间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幅。
目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2008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4.5万辆和938.1万辆,增幅低于2007年。而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回暖,从2009年3月起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超过百万辆水平,创历史记录。2009年1-11月, 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226.58万辆和1223.04万辆,同比增长41. 59%和42.39%。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趋好。
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到2020年, 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汽车工业的增长为汽车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已经呈现落后状态的汽车服务业能否在未来二十年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步,不仅关系到汽车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会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而制约汽车服务业发展步伐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专业人才。
总结:总的来说汽修行业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不过这个行业在学习阶段比较辛苦以及当你学习毕业之后的实习和学徒阶段很辛苦,只要坚持学习,最后结果是可以证明的。

对于汽车技术的学习,要准备什么基础知识?

8. 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可以通过在线培训系统开展线上培训,它更智能、更高效,显然更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移动培训
通过在线培训系统后台,连接微信,企业成员可以通过微信在线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进行培训学习。同时,不需要像传统的培训方式,需要集齐所有成员,也不需要利用工作的时间参加培训,因为在线培训是可以摆脱时间的局限性,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知识,还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互动交流。
二、多种课程形式
在线培训,代替了传统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纸质文档培训,通过企业培训系统后台,允许管理员自主上传学习课件,支持的格式有图文(在线编辑)、文档(word、excel、ppt、pdf等多种常见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或者是url,加深企业员工培训兴趣,促使更加主动地接受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可以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实现闭环培训
利用轻速云在线培训系统将自己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服务器端,每当有新员工加入时,都可以学习已经上传的课程,学习完毕后参与在线考试,考试结束后由系统阅卷给出分数,省去了绝大多数人工环节。实现从课件上传、课程设计、发布学习计划到在线学习、考试评测和学分/学时统计,全程实现无纸化,可以节省企业办公成本支出,同时利用在线培训可以省时又高效。
四、 提高员工积极性
通过考试培训系统组织在线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培训系统自动评卷统计学员成绩,无须人员统计,系统自动生成考试报表。同时,员工也可以通过培训考试系统查询考试明细。根据学员学习情况统计学分和时长,自动排名,激发企业成员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