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024-05-05 09:05

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同业竞争加剧。使银行在安排资金结构和保证获取盈利方面困难增加,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由此产生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⑴该理论的主要特点:
①综合性。即资产和负债管理并重;
②适应性。即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加强动态管理。
⑵该理论提出的基本经营原则:
①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②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③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⑶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①缺口管理法。分为两种: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基本思路是: 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的最大化。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 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计算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即持续期缺口。如该缺口为正,则说明资金运用过多;反之,则资金运用不足,应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调控。
②利差管理法。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手段有:
▲增加利差。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
▲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方式。即运用金融期货交易、金融期权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利差管理与资产的避险保值。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纪,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管理遵循的原则。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
  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遵循的原则:
一、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三、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②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③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5.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分类及其作用?

管理办法:一是计量和管理各类市场风险,即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

风险:二是实现科学的预期获利,即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判

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在银行的短期和长期赢利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三

是优化经济资本配置,资产负债总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即资产总量平衡,

资产负债总量分析、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的效益性管理、我国商业

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管理的实践、商业银行采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

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管理、资产负债外

管理、担保管理,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分类及其作用?

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书从三个层面,以理论指导实务运作的角度,阐述了资产负债的具体管理方法:一是计量和管理各类市场风险,即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二是实现科学的预期获利,即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在银行的短期和长期赢利目标这间寻求平衡;三是优化经济资本配置,资产负债总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即资产总量平衡、资产负债总量分析、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的效益性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管理的实践、商业银行采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管理、资产负债外管理、担保管理,等等。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管理人员、高校师生、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等。

7.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是什么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级阶段,是在“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这一理论有利于防止、减少贷款投资的盲目性,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长期盛行至20世纪60年代,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发展。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的。无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均衡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资产理论过于偏重安全性与流动性,不利于鼓励银行家的进取精神,在效益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负债管理理论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矛盾,能够鼓励银行家不断开拓与创新,但往往给经营带来很大风险,使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
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把资产负债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研究,所以这一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是什么

8.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遵循的原则:
  一、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三、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