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2024-05-08 02:21

1.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投资银行业是以提供资本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专业性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性行业,是国家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银行业的主体是提供资本和资本运作方面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其操作的对象是长期资本和表现为货币资产的企业产权,其运作的环境是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内专业中介机构将长期资本的需求者和投资者联结起来,并提供其中的专业性服务,包括安排股权与债权融资、推荐和安排证券公开上市、证券承销、投资咨询建议、投资组合管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工具的创设和交易等;投资银行业内机构也为企业的资本运营提供专业服务,包括资产重组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的财务顾问和融资安排,协助机构制定反并购策略等。广泛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业是一个相对开放和模糊的行业范畴,并不象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基金业等有着明显的行业界限,凡是在资本交易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中介服务的专业机构都应该列入这一行业。 1.具有银行背景的证券公司或银行作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和海通证券的主要股东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2.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公司或证券部,如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证券,中国信达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部、中国民族信托、信息信托、煤炭信托等下属的证券部等。3. 地方出资组建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如江苏省证券、湖北证券等。4.商业银行附属的投资银行机构,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业务,但是各家商业银行都在通过成立全资附属的子公司或者收购境外的机构来涉足投资银行业务,如招银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行下属的中行国际(香港)、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的息敏斯证券等。5.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机构,目前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一家,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是中国建设银行、美国摩根.势坦利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团,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标准的投资银行机构。6.其他提供部分投资银行专业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专业咨询公司等。 中国投资银行业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而出现和逐步发育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证券公司为主体和其他各类专业中介机构相互协作配套的投资银行体系,基本可以满足资本市场交易和资本运作的一般性要求。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90多家,具有证券业务的信托公司200多家,下属营业部2400多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105家、律师事务所322家、资产评估机构116家和数量众多的专业咨询中介机构,此外,多数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逐步涉足资本市场业务,尝试提供企业资产重组和改制财务顾问、过桥贷款、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业内机构在充当长期资金融通中介、提供资本运作专业服务和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筹集长期建设资金、国企改革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到1998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达到851家,总股本2345.36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740.94亿股.总市值19505.65亿元,其中流通市值5745.61亿元,投资者达到3910.7万户,1998年证券市场成交总额46161.89亿元。在从1997年开始大量出现的公司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机构在资产评估、财务审计、重组和并购方案设计、融资安排和重组后的整合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中介服务,使得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整能够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则进行,更加富有效率。中国的投资银行业造就了资本市场,使得长期资金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为政府、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场所,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场所和工具。投资银行体系成为除国家财政和商业银行之外的又一重要资源配置机制,形成了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观经济资源配置和调节机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适时顺应和及时跟上客户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内机构必须增强其金融创新能力,经常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善,以增进推动业务发展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及时针对客户需求推出实用灵活、方便价低和风险较小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以满足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持续稳定的扩大客户群体。目前,针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等重大经济活动,投资银行业内机构应该迅速研制和推出各种股权债权融资工具、票据买卖工具、资产证券化工具、组合投资工具等不同层次和特点的金融产品,并积极创造和营造相应的交易市场。应该说,只有具备了持久旺盛的创新能力,市场空间才会持续扩展,行业发展才会长盛不衰。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2. 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一、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投资银行业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资本市场,当然更谈不上投资银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和证券流通市场的开放,产生了一批以证券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也可经营证券业务1997年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及管理的体制逐步形成,银行、保险、信托业务与证券业务脱钩,因此诞生一批金融集团附属的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位于世界前列,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2.6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92%与此同时,我国国债及企业债券规模达到7251亿元,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为11688亿元,占GDP的比率为8.6%,最高时曾达到18%1993年至2004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GDP的比率年均69%,而同期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占GDP的比率为年均8.3%可见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并没有有效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尽管受到分业经营体制的约束,国内各商业银行并没有放弃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努力。中国建设银行1994年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合资,创办了中国境内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机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银行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全资附属区域性投资银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如招商银行也在积极推进投资银行业务目前,金融监管当局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2001年央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然而现实表现却强差人意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的股票市场,如沪市上证指数从2001年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时的2245.44点跌到目前的1300点以下,跌幅高达45%,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随之而来的是投资银行业的全行业亏损,一些证券公司在持续低迷的行情中倒下,更多的是处在苦苦挣扎中,整个投资银行业举步维艰造成投资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国民财富增长脱节,并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投资银行功能的发挥一是功能定位缺陷,资本市场应当具有企业融资、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散等基本功能,然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过分强调融资功能而忽视其它功能,功能不全的资本市场,降低了企业对投资银行的业务需求二是股权分置缺陷,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置身股市涨跌之外,导致非流通股股东恶意圈钱、占用资金、内幕交易等股市腐败行为盛行,肆意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极大的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
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监管模式分业经营虽然有利于防止和控制银行、证券、保险业的风险在行间交叉传递和扩大,便于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却客观上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目前,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塑造了如花旗集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一批新型投资银行,充分发挥了金融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对独立型投资银行造成很大冲击。
我国投资银行绝大多数为国有或国有控股,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一方面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投资银行缺乏创新动力,业务范围狭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业务收入方面另一方面,难以在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在货币市场上的短期融资也受到各种限制,导致我国投资银行融资渠道狭小,资产规模普遍偏小。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拥有巨额的国民财富和强烈的投资理财意愿,由于人们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也不会把财富投入到各种风险资产中,即使投入也不可能实现财富的增值,从而使提供专业化投资理财服务的投资银行难以获得正常发展
三、促进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资本市场的缺陷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目前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国民财富增长相脱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以及人们投资理财欲望的日趋强烈,都使投资银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尽快采取措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重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投资银行业必会实现快速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完善资本市场建设,解决股权分裂、激活股市,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全流通能抑制上市公司不受节制的扩张冲动,并能从市场环节制约上市公司的规范重组,重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在完善股票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债券等其它资本市场,塑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适应混业经营趋势,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金和客户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金融监管当局应当适应这一潮流,逐步适时放宽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促进新兴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3. 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投资银行业跻身于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和集中化之中,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这些变化不断改变着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形成鲜明而强大的发展趋势。 五、六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得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如收益债券的运销、欧洲美元辛迪加等,更加剧了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在这种状况下,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例如美林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1987年美国25家较大的投资银行中,其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别占市场证券发行的百分比为41.82%、64.98%、87.96%。

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4. 投资银行业的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1、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核准制。另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即注册制。核准制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证券,不仅要公开披露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信息、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中规定的(实质性)条件,而且要求发行人将发行申请报请证券监管部门决定的审核制度。我国目前实行核准制。在1998年之前,我国股票发行管理制度采取发行规模和发行企业数量双重控制的办法。2003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于2004年2月1日开始实施。2006年1月1日实施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证券法》)在发行监管方面明确了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界限;规定了证券发行前的公开披露信息制度,强化社会公众监督;肯定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进一度发挥中介机构的市场服务职能;将证券上市核准权赋予了证券交易所,强化了交易所的监管职能。2、股票发行方式的变化我国在股票发行方式方面的历史变动是非常多的,按时间和方式种类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自办发行。从1984年股份制试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股票发行的特点是:第一,面值不统一,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一般按照面值发行;第二,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第三,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很少有中介机构参加。(2)有限量发售认购证。1991~1992年,股票发行采取有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极易发生抢购风潮,造成社会动荡,出现私自截留申请表等徇私舞弊现象。因深圳“8·10事件”,这种方式不再采用。(3)无限量发售认购证。1992年,上海率先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摇号中签方式。1992年12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对此予以了确认。这种方式基本避免了有限量发行方式的主要弊端,体现了“三公”原则。但是,认购量的不确定性会造成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认购成本过高。(4)无限量发售申请表方式以及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方式。1993年8月18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的《1993年股票发售与认购办法》规定,发行方式可以采用无限量发售申请表和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方式。此方式与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相比,不仅大大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一级市场成本,而且可以吸收社会闲资,吸引新股民入市,但由此出现高价转售中签表现象。(5)上网竞价方式。上网竞价只在1994年哈岁宝等几只股票进行过试点,之后没有被采用。(6)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是储蓄存款挂钩方式的延伸,但它更方便,节省时间。它又包括两种方式:“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转存”。前者比后者占用资金时间大为缩短,资金效率提高,并且能培育发行地的原始投资者,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二级市场。(7)上网定价发行。上网定价发行类似于网下的“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发行方式,只是一切工作均利用交易所网络自动进行,与其他曾使用过的发行方式相比,是最为完善的一种。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快捷等优点,避免了资金体外流动,完全消除了一级半市场,1996年以来被普遍采用。(8)基金及法人配售。1998年8月11 日,中国证监会规定:公开发行量在5 000万股(含5 000万股)以上的新股,均可向基金配售;公开发行量在5 000万股以下的,不向基金配售。1999年7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又规定:公司股本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公司,仍采用上网定价、全额预缴款或与储蓄存款挂钩的方式发行股票。公司股本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公司,可采用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股票。2000年4月,取消4亿元的额度限制,公司发行股票都可以向法人配售。(9)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2000年2月13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该方式是指在新股发行时,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自愿申购新股。(10)上网发行资金申购。2006年5月20日,深、沪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实施办法,股份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采用上网资金申购方式公开发行股票。2008年3月,在首发上市中首次尝试采用网下发行电子化方式,标志着我国证券发行中网下发行电子化的启动。上述方式中,有限量发行认购证方式、无限量认购申请表摇号中签方式、全额预缴款方式和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属于网下发行,这些方式都存在发行环节多、认购成本高、社会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缺点。随着电子交易技术的发展,这类方式逐步被淘汰。上网竞价方式和上网定价方式属于网上发行,对投资者来说,更加简便快捷。3、股票发行定价的演变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完全没有发行定价权,基本上由证监会确定,采用相对固定的市盈率。1994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竞价发行(只有试点,后未推行),但大部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即在发行前,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根据市盈率法来确定新股发行价格。2005年1月1日,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制度,标志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2006年9月11日,证监会审议通过《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细化了询价、定价、证券发售等环节的有关操作规定。4、债券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①国债。有关国债的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方面。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②金融债。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发行主体从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首次发行人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发行主体增加了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债。1998年的《证券法》规定公司债券的发行仍采用审批制,但上市交易则采用核准制。2006年实施的经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债的申请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并应当符合2006年实施的《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③证券公司债。是指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不包括证券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和次级债券。④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新增内容:200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适用该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终止执行。短期融资券的注册机构也由中国人民银行变更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⑤新增内容:中期票据。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5. 我国投资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国投资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近两年来,银行从业人员的减少和部分营业网点的关停,也可以理解为金融科技的崛起。在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网点的关停、营业面积的减少、人员的精简,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网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小而智能化,功能会相对简单些,而不是数量的问题。

  在金融科技方面,招行着力在基础设施、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企业。用户数也迈上了新量级,零售客户数、两大APP合计用户数均突破1亿大关。招行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出的摩羯智投,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成为业内最大的智能投顾产品。在当前最火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招行2017年2月就已实现了商用,成功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直联支付平台,并完成了中国内地首宗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

  银行业也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银行业几乎全部表态响应“租购并举”,为住房租赁市场各参与主体提供全链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建设银行明确提出“要租房到建行”,该行不仅“有房源”、“有(贷款)产品”,甚至还“有指数”--包括住房价格指数和住房租赁指数,指数成果开放共享。

  工商银行也进行战略升级,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智慧银行。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动作不断,组建网络金融部推动互联网金融e-ICBC2.0向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完成七大创新实验室组建,深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场景中的应用。

  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预计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仍将保持稳健。在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银行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因素支撑下,预计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净利润将分别保持8%、6%左右的增长,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

  银行业应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以及基础设施、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风险与合规管理,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不断创新、深化转型,推进银行业新一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一,精准发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银行业精准发力,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供给体系,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服务好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业”盘活存量的同时,通过融资、增信、外部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第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

  银行业还应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民企、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保持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着力破解民企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高民企融资可获得性;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价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提升民企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促进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发展仍需回归本源,金融科技需要充分挖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功能,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安全、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赋能。同时,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金融科技风险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大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银行业的核心信息资产,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业应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银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在运营模式、产品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四,中小银行须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发展。

  当前,中小银行的生存面临着大型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严监管下中小银行业务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需要积极推动其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以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社区客户、个人客户为主,不断地“下沉”服务中心,突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发展。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风险并提升资本集约化发展水平。

我国投资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6. 简述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首先,投行业务肯定会更多元化,以前只是IPO承销,10年内像并购重组类的业务会大量发展,精品投行可能面临的机会更多,这也驱使投行进行转型,自我调整。从另个角度看,投行的制度红利已经趋近于零。

保荐制度资格已经不再是稀缺产品,很多投行人员过剩,但其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可以外包(比如涉及财务方面的可以外包给其他专业机构,会计从业人员的苦逼状态很多人应该了解)。

因此产生2个影响:
1,裁员;
2,倒逼投行走向更加专业化。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看你如何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其次,保代制度不会取消,但保代所要承担的责任会有所加重(可能不妥当,看下一条),会不会出新的从业资格制度不得而知。改善股票市场的大趋势下,明确责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投行作为风控的关键一步,肯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发行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相关规定应该也会落实,也只能说“应该”,毕竟现在发行人实际上承担的责任很轻。

再次,对投行人的素质有所提高,比如财务法律知识,但不像现在,很大程度上做一些程序性的东西,将来会向国际大投行看齐,中资投行的许多专业知识确实和国际投行比有很多差距。去中资投行实习就知道投行的一二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投行如何发展很大很大很大程度上看监管者的决定。

目前来看,不好说银行会怎么样。
加上现任去杠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也容易让大家联想银行业是不是最近几年会风雨飘摇。
但是呢,毕竟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健全后,银行也会变得多种多样,优质的银行一定会发展的很好。

记住一句话,人们往往会高估一两年内的变化,同样往往低估十年后的变化。

7. 我们国家的投资银行的现状如何啊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券公司即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它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正式执行着投资银行的职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出现投资银行性质的机构证券公司,截至2006年底,经过整顿了的达标专业证券公司总数已达130家,各种从事证券业务的营业机构达3000多家。1995年8月,由中国建设银行、美国摩根·斯坦利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团5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1亿美元设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从总体上来说,虽然我国的投资银行已经经历了数量增长时期(1985—1996)、蓄势整理时期(1997—1998)、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1999至今),但我国的投资银行较国外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 
  1、投资银行业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2、证券经营机构自有资本少,融资能力差。
  3、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狭窄。

我们国家的投资银行的现状如何啊

8. 我国目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我国投行业起步较晚,1990年上海证券市场诞生,直到1995年才有了第一家具有国际模式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 1998年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投行--工商东亚(工商银行和香港最大的私有独立银行"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英国老牌投行NatWest Securities在亚太的业务而成立的);2002年中国银行出巨资在港上市"中银国际证券公司"。这三家投行主要业务也只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主版和创业版市场上市做IPO,国内企业想去伦敦或纽约上市还暂时需要依靠外资投行担当"做市商"的角色。
中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例如华兴资本、易凯资本、绿桥资本、汉能投资、贝祥投资,等)。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中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第三类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他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并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中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又一支中坚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