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024-05-18 21:50

1. 唐玄宗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唐玄宗李隆基,也有叫唐明皇的,幼名阿忠。
功绩:1.他发动了政变,扫清了太平公主一党的党羽,稳住了唐室皇权,不让外戚干政。
2.大量任用姚崇、宋璟一样的能吏助他励精图治。
3.在位前期开创开元盛世,世风明谨,。
4.在他的统治期间,大量诗词文人活跃于政治舞台,一个诗的国度(张九龄、李白这些人)
5.重视音乐(以及梨园艺术),自己本身也是词曲强人。

败笔:1.晚年豪抢自己儿媳杨玉环 
2.晚年由于贪于温柔富贵乡,酿成安史之乱,唐王朝盛转衰
3.由于宠爱杨贵妃(玉环),导致杨国忠等干预朝政

悲凉:
1.晚年被自己儿子“折磨”(这个从高力士被赶出去时可以看出,高力士被赶出去时想见一见老主人唐玄宗,当时玄宗作为太上皇等于被软禁,但高力士被拒)
2.在颠沛流离时草草葬了杨贵妃。
3.晚年在凄苦中最后崩于神龙殿,晚景沧桑。

唐玄宗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3.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改名世民: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房谋杜断:《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一代楷模:李靖觉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受到的封赏也不少,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所以趁唐太宗派他去访察民俗的机会,说自己的脚有毛病,奏请退休归家。
唐太宗见他的奏书写得十分恳切,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中书侍郎牟岑少去传他的旨意说:“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的非常少,不论是愚人还是智者,都莫能自知。有些人没有什么才能,却硬是要占据官职;就是有了病。也勉强留着不肯辞官,李靖能识大体,实在可嘉。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扩展资料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 唐玄宗生平有哪些事迹?

唐玄宗(685~762)名隆基,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在位44年。武则天死后,韦皇后毒杀了唐中宗李显,准备自己登基称帝。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中,杀死韦皇后,然后拥睿宗李旦复位。712年,睿宗禅位给李隆基。他初登帝位时励精图治,任用贤才,鼓励生产,改革弊政,使得唐王朝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富庶,经济文化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顶峰,史称“开元盛世”。但他晚年变得骄傲怠惰,宠溺杨贵妃,重用杨国忠、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奸臣,使得政治一片混乱。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唐玄宗禅位于肃宗,后抑郁而死,终年78岁,葬于泰陵(今陕西城县东北15千米的金粟山)。

5.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1.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2.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3.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使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
 
 4.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
 
  
 
 5.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6.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有:
  1、唐太宗恢复了“均田制”,18岁以上的男子分田百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20亩为“永业田”。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国家赋税的收入,并多少限制了豪强对土地的兼并。
  “均田制”为唐朝前期的富强提供了物质基础。
   
  2、唐太宗推行了“府兵制”。
  府兵即卫士,由 *** 从民户中点集,21岁应征,60岁免役。
  卫士平时务农,农闲的时候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
  服役时要自备兵器资粮,分批轮流守护京城或边境。
  一旦有战争爆发,兵士们回兵府,由朝廷下令征集,交给大将统率。
  待战争结束以后,大将回朝廷,兵士回兵府。
  这种从农民中征招,兵源比较有保证的兵制叫做“寓兵于农”。
  这种做法既把部分军需品转嫁到农民身上,减轻了国家的军费负担,同时,由于兵将不能长期相守,避免了有野心的将帅拥兵割据。
  3、唐太宗还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大兴土木,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的措施,唐太宗在位的20多年中,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发展到了空前的盛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内一派繁荣的景象。
  边境以外的一些部落都纷纷来归附,各国商旅来往更是络绎不绝。
  这时候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封建国家。
  
   扩展资料 
  唐太宗典故:
  房谋杜断,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
  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7. 唐太宗的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稳定。
     他还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重“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谋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死后,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
    他还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少数民族,被其他民族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的事迹

8. 唐太宗的生平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唐太宗仍嫌这种肉刑太残酷,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再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
贞观二年(六二八),关内发生旱灾,百姓缺粮,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四月,太宗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贞观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六二八)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唐朝初年,凡国家军政大事,中书舍人各依自己的见解,签署自己的名字,被称做五花判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由给事中、黄门侍郎校正。贞观三年(六二九)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贞观十二年(六三八)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骑。 
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太宗停世袭刺史。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