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哪里同质化了?

2024-04-30 19:34

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哪里同质化了?

你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主要体现在:收益方式、投资方向、预期收益率、期限结构、发行币种等五个方面。

(一)收益方式

根据理财产品收益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非保本型、保本浮动型和保本固定型三大类。本文收集 2010 年到2014 年我国商业银行不同收益方式的理财产品数量,从这五年数据中,发现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型为主,特别是 2013 年推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31208 款,占理财产品的 70. 14%。由此从收益方式的角度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同质化趋势。

(二)投资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于股票、债券、信贷资产、利率、汇率等标的资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资产单一,因此,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来源总是相近的。具体而言,分为利率类、混合投资类、融资类和结构性产品。结合2014 年数据,利率类产品占53. 08%,增长5. 55%;混合投资类产品占42. 26%,融资类产品有所下降,仅占 0. 27%;结构性产品占比上升0. 2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以利率类和混合类产品为主,其投资方向具有同质化趋势。

(三)预期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资标的资产市场的情况、理财产品设计的收益风险结构以及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能力决定。按照惯例,将收益率划

分为(0,2%],(2%,3%],(3%,5%],(5%,8%],(8%,+∞]等五档。根据2014 年具体的收益率分布,我们发现收益率大多聚集于5%~8%区间内,占比 72. 13%;其次聚集于3%~5%,占比25. 33%;收益率大于8%的产品仅占比0. 62%。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在预期收益率方面也具有同质化趋势。

(四)期限结构

产品的期限越长,未知的风险越多,对于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能力要求越严格,因此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多以 1~3 个月期理财产品为主。2014 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 1~3 月期理财产品35780 款,占比54. 9%;3~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 1266 款,占比27. %;1 个月以内、6~12 个月和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分别占比 1. 94%、13. 83%和1. 73%。单从2014 年的数据来看,1~3 个月期理财产品仍为主流。可见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趋于短期化。

(五)发行币种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在此期间慢慢吞噬外币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并取得了绝对支配地位。从2014 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 63445 款,增长至97. 23。外币理财产品美元、澳元、港币、欧元占比分别为1. 58%、0. 46%、0. 15%和0. 25%,英镑、加元总和仅占0. 11%。由此可见,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理财产品币种发行的高度同质性。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哪里同质化了?

2. 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什么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风险:
1.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片面夸大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激增,看似设计“花样百出”,实则同质化日趋严重,且不同银行间的地盘争夺战也呈白热化。在考核压力驱动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向投资者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2.小银行理财产品猛增万亿 整体风险加剧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由银行自行决定,而随着银行揽存的竞争加剧。朱夏莲认为,资产规模较小、抵御能力较弱的银行主导理财产品的发售,表明整体的理财产品风险在上升,流动性风险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的隐患,但产品的信用风险依然不可忽视,她认为,大量的信贷类资产伪装成非信贷资产的问题仍然存在。
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鲜有5% 长相厮守更划算

3.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怎么破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要让理财经理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去破,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目前,出于人才成本、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考虑,银行理财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创新都集中在商业银行总行的部门,下级分支行没有参与产品研发的权力与机会。【摘要】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怎么破【提问】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要让理财经理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去破,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目前,出于人才成本、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考虑,银行理财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创新都集中在商业银行总行的部门,下级分支行没有参与产品研发的权力与机会。【回答】
现在的基层银行网点,普遍存在这些情况:1、业务办理效率低,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能力;2、产品不够优质,同质化严重,银行特色少;3、大多数银行职工缺少专业化的金融咨询服务知识。【回答】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怎么破

4. 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什么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风险:
1.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片面夸大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激增,看似设计“花样百出”,实则同质化日趋严重,且不同银行间的地盘争夺战也呈白热化。在考核压力驱动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向投资者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2.小银行理财产品猛增万亿 整体风险加剧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由银行自行决定,而随着银行揽存的竞争加剧。朱夏莲认为,资产规模较小、抵御能力较弱的银行主导理财产品的发售,表明整体的理财产品风险在上升,流动性风险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的隐患,但产品的信用风险依然不可忽视,她认为,大量的信贷类资产伪装成非信贷资产的问题仍然存在。
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鲜有5% 长相厮守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