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4-05-12 10:51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楼上的那位回答真的太不负责了。根据别人的报考经验就这么下定论,你不是在拿别人的前途开玩笑么!?如果人家采纳了你的意见,堵上的可是一生的前途。
同学,我不知道你是要考研还是考博。如果从外校考研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话,难!如果是到研究中心考博的话,更难!!而且环境工程水处理是最难的!你的眼光不错!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招生是这样的,大部分名额已经是在考研之前导师在各高校选好了学生保研的。是一些中科院的研究院或副研究员在各高校做本科教师时所带的学生,直接保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以这里比较难考。这只是其一。
其二,中科院有很多的研究所,想必你也很了解。而研究中心位于北京,正如考大学时候北京的学校最难考是一样的。
其三,正如你所说,即使你初试分数很高,人家也不会要你,这是必须的。我到那里考了两年,最终我回到我大学本科的学校念的研究生。
给你几点建议吧,考清华的这个专业也比那里容易许多,或是其他高校,现在高校的研究条件不必研究院差,甚至超过研究院。你也可以选择中科院其他研究所,会比研究中心容易很多的。另外,并不是中科院好,中国农科院也很不错的,这个专业方向也很好。
最后,只是希望你做好决定,我没有考上,并不是我的能力不行,实话跟你讲,本科时我拿了不少奖学金,但是...也许人才太多,那里的门槛太高。
还有,我没考到那里也算幸运,听说那里的条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包括你的学习工作和导师的态度,要斟酌。
你也没有悬赏分~ 跟你说这么多 只是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走我走过的老路,荒废了时间和精力,考研也很熬人的,现在回头想想....呵呵 
祝你前途光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历史沿革

大事年表  日期内容1974年8月2日  (74)科发一字372号文,《关于筹建环境化学研究所的请示》上报国务院。  1975年1月  宫震同志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的领导小组组长。  1975年1月6日  国发[1975]2号文,同意在怀柔化学研究所二部的基础上,筹建环境化学研究所。确定规模为400人,所需人员在各部门现有职工中抽调。  1975年3月18日  以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二部(包括十四室一部分)和有机分析室一部分研究力量为基础(共约250多人),正式宣布组建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所址北京市怀柔县雁栖湖畔。  1975年10月12日  中国科学院核心组成员胡耀邦、李昌、刘华清等4位同志专程到怀柔县雁栖湖畔(坟头)考察成立不久的环境化学所。  1976年8月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  1977年5月  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在环境化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7年6月  环境化学所整体从北京市怀柔县雁栖湖畔搬迁到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肖庄(原北京林学院院内)。  1978年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情报》。  1980年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丛刊》。  1980年4月  成立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  1981年3月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学报》。  1982年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简讯》。  1982年2月  编辑出版《环境化学》。  1985年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部成立。  1985年10月10日  (85)科发计字1026号文,决定在环境化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决定由下列人员组成中心筹备组:马世骏(组长)、刘静宜(副组长)、何世寰、冯宗炜、庄亚辉、王永胜。  1986年  以青年科技研究人员为主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成立。  1986年8月3日  (86)国科发综字0544号文,同意将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与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合并,建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986年9月  经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和院领导批准,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成立,院内29个研究所参加,其建制归属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986年10月3日  (86)科发计字1047号文,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式建立单独户头。  1989年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1989年8月  在双清路18号新址举行综合实验楼和图书情报楼(现称环境化学楼)开工奠基仪式。  1991年10月  综合实验楼和图书情报楼落成,同年12月整体从清华东路肖庄移往双清路18号现址。  1992年  徐晓白研究员负责的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资助。  1993年2月  化工楼落成,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迁入。  1994年  胡鞍钢研究员获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5年  尹澄清研究员获日本生态学琵芭湖奖。  1995年10月  徐晓白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汤鸿霄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5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协商决定,正式签署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重领导协议书(期限10年)。  1997年  傅伯杰研究员获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7年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入中国科学院首批科研基地型试点研究所。  1997年  陆德培研究员获1997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1998年  江桂斌研究员获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8年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球科学基地。  1999年  牟世芬研究员获1999年国际离子色谱成就奖。  1999年  尹澄清研究员获日本国际茨城-霞蒲奖。  1999年6月24日  科发资字[1999]0290号文,启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1999年10月  冯宗炜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10月11日  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自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搬迁双清路18号,结束了一所两址的历史。  1999年10月21日  汤鸿霄院士获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9年11月25日  科发政字[1999]0576号文,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的通知,其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  资料来源: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1986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合并,改为现名;1996年5月经协商决定,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重领导。生态环境中心以“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主题,发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三大学科的综合优势,研究和解决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贡献。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生态环境中心有在职职工409人,设有11个研究室(机构),有在学博士生442人、硕士生262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48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介绍

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条件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生态环境中心设有11个研究室(机构),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重点实验室,组建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等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3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 以及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另设有文献信息中心、环境评价部、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水质分析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OPs分析示范实验室落户中心。中心与浙江嘉兴市共建生态中心-嘉兴市生态环境研究基地、与挪威共建中-挪环境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设在中心。中心是农业部批准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之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所级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土壤环境科学实验室、环境纳米材料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中心。  设备设施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所级中心拥有通用型前处理及分析检测仪器设备61台/套,价值5500万元。包括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大型分析仪器。涵盖总有机物分析、痕量持久性有机有毒污染物分析、重金属分析、元素分析、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及生物毒性毒理分析评价。

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两者为隶属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始建于1975年,时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是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管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学科方向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污染水体修复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人与自然耦合机制、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环境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扩展资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主要机构与功能: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
2、根据2016年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通过合作研究课题、联合申报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咨询方面的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

 学科概况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点,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硕士学位点。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学科发展  环境化学研究所成立初期,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关怀和领导下,边筹建边工作。主要科研任务有环境中有机、无机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发现、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制、以及污染物造成的实际危害的研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又逐步开展了大气污染化学、水体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到1985年,环境化学研究所形成了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分析化学三大研究方向。1986年,环境化学研究所和当时正在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合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面向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专业性的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系统生态学新的三大学科研究方向,中心的科研方向是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关键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学科有:系统生态与生态工程、环境化学、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工艺与工程、环境分析化学、生态环境信息和分析测试技术等。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学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建发展阶段(1975-1986)创建初期(1975-1978)主要配合国家环保工作的急需,从兄弟单位调入一批化学和非化学专业科技人员,开展环境分析、环境情报、重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等研究工作。主要学科有:环境分析化学、分析监测仪器研制、主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环境情报研究。1979年到1985年,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化学中拓展出环境污染化学学科,使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更加丰富,包括痕量分析、光谱分析、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以及统一分析方法和标准参考物质的研究。调整提高阶段(1986-1998)1986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与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阶段,已形成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和系统生态学三大学科领域。主要研究所方向有: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区域环境问题、系统生态与生态工程、宏观环境政策、国情问题研究、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膜技术与膜材料、标准分析方法和标准参考物质、分析仪器研制。1986年成立了以青年科技研究人员为主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1989年与清华大学等4个单位共同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学科结构优化和研究方向调整奠定了基础。创新跨越阶段(1999年以后)1999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的研究所,总体学科领域框架:优势学科---环境化学,强化学科---环境工程,交叉学科---系统生态与生态工程,发展了生态毒理、土壤环境等学科。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有在学博士生442人、硕士生262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48人。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招收研究生280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105名,博士研究生1703名;已授硕士学位640人,授博士学位116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4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62名,在站博士后148人。自200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目前有来自美国、尼泊尔等留学生9人,另有外籍进修生和外籍博士后数名。自1990年以来,4名毕业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名毕业生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3名毕业生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有282人次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和冠名奖等各类奖励和表彰。

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两者为隶属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始建于1975年,时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是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管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学科方向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污染水体修复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人与自然耦合机制、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环境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扩展资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主要机构与功能: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
2、根据2016年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通过合作研究课题、联合申报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咨询方面的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8.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院集中了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包括各类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知名人士。这支队伍在学术上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基本代表了我国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一优势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都是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所无法取代的。正是凭借这一优势,中国环境科学院在过去的近三十余年中,在传播环保科学思想,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弘扬环保科学精神,促进环保学术繁荣,发现、培养、推荐环保人才、开展国际国内环保学术交流,推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为国家的环保决策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新世纪新时代,我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战略目标的新时期,我国的环保工作开始进入以“三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新阶段。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科学研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建院宗旨是推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并且要站在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环境科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对外民间学术交流主要代表和环保工作者之家的职能作用,努力搭建起为学术交流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和为会员服务四大平台,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和环保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作用,决策和科技咨询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其他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工作和活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努力再造学院工作新优势,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和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中国环境科学院将继续推进自身改革,加快自身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这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以发展为中心,把学院做强做大),搞好两个服务(为环境保护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推进三项改革(改革组织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活动方式),发挥四个作用(环保交流主渠道,环保科普主力军,对外交流主要代表,成为环保工作者之家),建好五大平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会员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六大进步(办院方向正确,经济不断改善,文化特色鲜明,业务显著增强,空间逐步扩大,影响日益提高)。我们将按照这一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将中国环境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能力,能满足党和国家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研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