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亚太第一!阿里云日益扩大,增速超亚马逊和微软

2024-05-08 16:03

1. 全球第三、亚太第一!阿里云日益扩大,增速超亚马逊和微软

  文/杨剑勇 
    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将应用迁移、部署在云端,进而进一步全球云服务市场。尤其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疫情,各界加速积极推进转型步伐,且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抗压力明显更强,需要指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是全球智能化转型核心技术。 
     全球公有云市场将达2.5万亿,亚马逊、微软与阿里位居前三  
    云计算则是AI等新技术输出平台,为各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的同时,使得全球云服务市场稳健发展。根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早前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2579亿美元(超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并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40亿美元(约2.5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9%。 
       随着云在未来几年变得越来越主流,作为基础设施无处不在。只是云服务这条赛道上聚焦了众多顶级玩家,整体来说,市场则被五大厂商牢牢控制,占据全球超八成公有云市场份额。依据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在2019年增长了37.3%,达到445亿美元,亚马逊在IaaS市场中保持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软、阿里、谷歌、腾讯。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阿里云增速迅猛,全球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亚马逊微软差距逐渐缩小。 
       结合财报数据,AWS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9%,微软Azure营收同比增长了48%,阿里云较上年同期增长60%达149亿元,是全球三大云巨头当中增速最高厂商。“超百亿规模依旧能保持高速增长,首先在于国内新基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福布斯专栏作者对此表示。并指出,“云钉一体化”战略落地也是推动阿里云高速增长核心因素。事实上,为了推进云钉一体化战略落地,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并全面与阿里云融合,是云规模日益扩大的密码。 
     云钉一体,为阿里云增长释放增长动力  
    2020云栖大会后,阿里云重点向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发力,推动阿里云升级至2.0时代。这一战略根本目的是为降低云使用门槛,为产业智能化赋能,由此带来了阿里云在云服务市场强劲竞争力,释放新的发展前景,也是增速远远高于AWS、微软Azure核心所在。 
       钉钉与阿里云全面融合,为企业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应用开发更加容易。目前,钉钉用户数已突破3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500万家,有超过20万企业应用开发者在钉钉开发平台上帮助企业定制属于自己的应用,包括中国一汽、越秀地产、居然之家等企业基于“云钉一体”基础设施,开发了数十万种企业应用。 
    基于“云钉一体”的企业应用生态正在在爆发,钉钉上的企业应用已经快速上涨至60万个,软件开发商年交易额增长超过800%。这一数据来自阿里云官方公布,预示着这是中国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企业应用市场。在云端一体,阿里云发布第一台云电脑“无影”,仅通过一张名片夹大小的C-Key,即可接入云电脑服务,直接调用云端应用和计算处理能力。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整体来说,基于飞天云平台,结合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所形成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的阿里云2.0时代,使得云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原生操作系统相互协同,让更多组织,不需要看懂代码就能具备云化、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IoT的能力。 
    比较直观的理解,这个系统是个类似于Windows系统,是个窗口式,用户或者开发者非常容易去开发一些新的应用,以此降低企业及用户的用云门槛,让云可以像水电煤一样,普及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故而在云市场差异化,演进出不同于亚马逊和微软的云计算形态,打开更大市场空间,增速得到加速,高于整体市场增长。 
     最后  
    今年,新基建如火如荼,为发展新技术释放出政策红利。因注重 科技 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对于具有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的厂商也迎来新一轮的机遇。至此, 科技 企业纷纷调整战略,投入重金,包括阿里表示在3年投入2000亿,将会掀起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 
    阿里作为国内最早发展云服务的互联网厂商,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背后中坚力量,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在云服务市场,阿里云具有先发优势,使之成为国内第一大云服务厂商,占据国内超四成公有云市场份额,并在全球云市场与AWS、Azure形成3A竞争格局,且稳居亚太市场第一。 
    伴随与钉钉深度融合,来构建一个繁荣的应用服务生态,将会促使云无处不在,截至目前为约60%的A股上市公司提供完整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推动阿里云规模日益扩大,斑色来的是,估值也水涨船高。其中,高盛将阿里云估值提升至1238亿美元(人民币超8000亿元),阿里又培育出一个超级独角兽。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全球第三、亚太第一!阿里云日益扩大,增速超亚马逊和微软

2. 亚马逊刚拿百亿云服务订单,又霸行业榜,再看阿里和腾讯的地位

   来自【TechWeb】资料,  云计算行业发展已有15年 历史 。根据IDC数据,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也从2010年的680亿美元,涨至2020年的3120亿美元。
      而从2009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云服务魔力象限的Gartner,到2021年,已经连续发榜13年。
   Gartner最新发布的《2021年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显示,亚马逊云 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再次霸榜Gartner云计算魔力象限,即领导者象限图中最高、最远的位置。
        这也是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11年在Gartner的该系列魔力象限报告中霸榜。  
   魔力象限是Gartner对行业中的供应商进行评价比较的一个工具,主要通过一套标准的方法,生成魔力象限图和相应的分析报告。在魔力象限图中,横坐标表示被评估公司的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纵坐标代表被评估公司的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通过这两个维度,可以直观地反应被评估公司的综合实力。
     如今,魔力象限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已经成为企业级客户选择产品时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中,在2021年魔力象限报告中,Gartner指出亚马逊云 科技 在三个方面具有优势:
   一是亚马逊云 科技 利用自己的工程能力在自研CPU等领域开展深度创新,自研CPU为某些工作负载提供比x86同类产品更高的性价比,由此带来长期的供应链和工程优势。
   二是长期大客户优势,很多企业对使用亚马逊云 科技 的平台做出了大额的财务承诺。亚马逊云 科技 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也是因为这一点。
   三是亚马逊云 科技 通常在创新方面引领市场,为其它CIPS(云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路线图指引,由此也使得它在不同类型和角色的客户人群中,有着更高的品牌知名度。
   13年Gartner魔力象限尽显云计算服务商风云变幻
   从2009年Gartner发布的称为《虚拟主机与托管云系统基础设施服务(按需)魔力象限》,到2020年再拓展为《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CIPS)魔力象限》,再到《2021年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这13年的Gartner的云服务魔力象限可谓见证了公有云服务商的风云变幻。
   2009年,Gartner首发该系列魔力象限的发端,彼时,霸榜的是AT&T,2006年推出Amazon Web Services的亚马逊,排列在远见者象限。
   2010年,亚马逊排列在最具远见者象限,仍然没有进入领导者象限。
   2011年,Gartner开始以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云 科技 )取代Amazon作为评价主体。亚马逊云 科技 首次进入领导者象限,并且在前瞻性坐标轴排名最高,在执行力坐标轴略高于第二名。
   2012年,亚马逊云 科技 第2次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并且跟其它厂商大幅拉开差距。
   2013年是一个奇怪的年份,领导者象限只剩下亚马逊云 科技 和CSC,而CSC被亚马逊云 科技 远远甩在身后,这是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3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
   2014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4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与此同时,  CSC跌落领导者象限,微软首次闯入领导者象限  ,不过离亚马逊云 科技 尚远。
   2015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5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微软在领导者象限跟随。
   2016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6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微软在领导者象限处于继续追赶位置。Google独居远见者象限。
   2017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7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微软在领导者象限位置有所跌落,  阿里云首次入围魔力象限,排在远见者象限  。
      2018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8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  Google首次闯入领导者象限  。这一年,远见者象限没有一家厂商。
   2019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9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整个魔力象限跟2018年的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2020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10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  腾讯云首次进入魔力象限的利基象限,排在利基者象限。  
      2021年,亚马逊云 科技 连续第11年排名领导者象限最高、最远的位置。  阿里云再次升入远见者象限。  

3. 去年才转亏为盈,市值3500亿美元,比阿里+京东还大,亚马逊是怎么做到的

市场为何愿意给亚马逊高估值,当然是目前亚马逊在两个最具增值空间的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即在线零售和云计算。
2016年5月,有分析报告指出,亚马逊在美国的在线零售板块所占份额为35%至40%,到2018年预计可以达到50%。也就是说,亚马逊在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中的发展前景乐观的板块里,有机会占据半壁江山。
另外,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是一项前景无限的高获利业务。今年第一季度AWS营收就同比增长64%至25.7亿美元,营业毛利也接近翻倍,达到26%。

去年才转亏为盈,市值3500亿美元,比阿里+京东还大,亚马逊是怎么做到的

4. 阿里PK亚马逊,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市场环境大不同
  即使论市场份额,阿里也是远远领先于亚马逊。阿里在中国电商的市场份额高达80%,是无愧的中国电商之王。
  但这其中的原因和中美商业生态环境有关。我们知道,互联网改造一个传统行业的特点是,如果这个行业越传统,越落后,效率越低,那么互联网的优势就越大,越可能颠覆。相反,如果一个行业本身已经发达,那么互联网渗透的效应就反而不明显。
  这在中美的互联网行业对比中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发展环境和速度甚至比美国更好,就是因为美国线下传统金融已经非常发达,信用卡支付非常便捷,而中国不是。
  商业模式的差异
  阿里巴巴自开始就是纯平台模式,没有自营商品和库存。无论是C2C模式的淘宝,还是后来B2C模式的天猫,都是第三方卖家在淘宝或天猫上开店,阿里巴巴从来不自己生产商品,也从不自己经营销售商品。
  在线广告是淘宝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广告形式有多种:效果付费(P4P)广告、展示广告、淘宝客推广、店面装饰费(旺铺)等。而天猫可以形象的理解为线上商业地产,收取佣金。因此阿里在通过搭建平台,获取了庞大的流量,继而在淘宝和天猫两个不同的平台上变现。
  反过来看亚马逊,公司以自营图书起家,逐渐拓展至媒体、家电3C。后来引入第三方平台销售,2013年公司自营销售60%,第三方占40%。亚马逊依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互联网流量、IT能力向用户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公司同时提供云计算服务(AWS),收入中18%来自服务(毛利率高),82%来自商品销售。由于贝索斯的低价理念和自营销售模式,公司自营产品销售根本做不到盈利,盈利必须靠开放平台和服务。
  所以亚马逊和阿里的收入结构中,仅有第三方平台服务是类似的,而亚马逊没有淘宝的广告收入,阿里的云服务收入相比AWS还相对较小,特别是收入所占比例很低。

5. 亚马逊云计算遭遇强劲对手 电商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红刊 财经  何艳
   编辑/承承
    卢国韬表示,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表现在他预期之外,在未来还需不断加大投资的前提下,亚马逊EPS短期或较难好转。 
   自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之后,亚马逊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收跌,市值整体缩水超过600亿美元。财报显示,亚马逊云计算业务AWS二季度表现低于市场预期,5年来,AWS收入的季度增速首次低于40%,同时,EPS(每股收益)也不及预期。
      谷歌强势介入 AWS增速放缓 
   《红周刊》 : 亚马逊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均实现同比增长,但云计算业务AWS仅实现了83.8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84.8亿美元,同时,37%的增速也是5年来AWS季度增速首次低于40%。
    卢国韬: AWS已经占据了“云”最大的市场份额,增速减缓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此次AWS增长缓慢低于市场预期来说,我判断认为是微软、谷歌这样的竞争对手存在,特别是谷歌在过去这个季度非常重视云计算,导致AWS在拿到新的份额方面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红周刊》:谷歌在云计算上加码对亚马逊“云”的冲击有那么大吗?
    卢国韬: 本来市场或者至少在我看来,谷歌不会投入那么多资金在云计算上,但从过去这个季度来看,谷歌在云计算投入上显示出很大的决心,这在之前是没有被预期到的。亚马逊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向前的指引上,表示要进一步重视云计算的销售,提升销售能力。
   对于亚马逊来说,目前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其云计算销售价格表现疲软,这可能跟销售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或者激烈竞争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如果一旦在预期之外降价,则AWS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此前谷歌云计算追赶力度不大,亚马逊只需要与微软展开竞争就可以了,AWS也没有那么必要拼命去投资升级,但现在来看,在谷歌发力下,导致亚马逊仍需要加大投入,如此就会导致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没有预想的那么多了。
   
   《红周刊》:对于亚马逊来说,哪些关键因素会限制AWS增长?
    卢国韬: 亚马逊涉入的领域非常广泛,就拿电商业务来说,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并没有这块业务,那么亚马逊在电商领域的对手比如沃尔玛自然就不会选择亚马逊的云服务,而倾向于选择微软,这就造成了实际上有相当程度的用户对AWS是不开放的。亚马逊因进入的领域太多,也导致跟云计算客户进行竞争的方面会有更多,而这就可能减缓最能产生净现金流的AWS业务的增长,相对微软和谷歌来说,其AWS未来的增长率是最受限制的。
   《红周刊》:除了同业竞争的影响,导致亚马逊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卢国韬: 亚马逊之前拿到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大合同,AWS和微软来分得这一块业务,但是现在特朗普表示,政府应该调查AWS是怎么赢得合同的,这就出现潜在的风险,即使查出来没问题,但能不能拿到原来那么大的份额,就存在不确定性了。所以,从另一角度来讲,AWS还需要增加销售人员,保证增长。
   《红周刊》:竞争压力下,AWS会作哪些改变?
    卢国韬: 目前,亚马逊已经在慢慢进行某些方面的战略收缩,比如最近有个消息,亚马逊让The Trade Desk在它的Fire TV平台上做广告,而自己不做了,某种程度来讲,这意味着亚马逊把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做好的领域让出去,这会减缓其他投资方面的压力,不过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个季度亚马逊财报确实不太好,但是因此判断AWS要出问题,还为 时尚 早。谷歌显示了巨大的决心,但具体如何还需要看后面几个季度表现。从AWS本身来讲,它既要承受降价压力,还要在销售方面进行投入,这会让其近一两个季度压力有明显提升。
   在云计算业务放缓背景下,假设亚马逊没有其他业务补上,从静态角度分析,亚马逊的估值可能会有些偏高的,短期内,我觉得会有一定风险,但长期情况如何,还是需要继续跟踪观察。
    电商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红周刊》:电商业务作为亚马逊的主营业务之一,它在亚马逊的整个营业收入中的比例超过了50%,不过,最新财报显示,其核心电商业务增长速度似乎放缓了,相较前几年动辄超过20%的增速,今年第二季度来自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同比去年同期只增长了14%,来自实体店的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您如何看待亚马逊电商业务增速放缓情况?
    卢国韬: 亚马逊电商业务增速放缓,可能只是临时的,因为当用户逐渐习惯“一日达”后,会有更多的生意放到亚马逊平台上,当亚马逊能够卖更多不同种类的东西,利润空间也就会慢慢提升,所以问题不大。而它的“一日达”主要就是为了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增长,它增长放缓的速度跟沃尔玛或者其他实体店相比,会更加缓慢一些,亚马逊的电商业务还有潜力可挖的,当然,因为它现在规模已经很大,我认为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就已经是高速增长了。对于亚马逊电商业务来说,若“一日达”真的能够进展成功的话,亚马逊就可以做很多原来做不了的事,比如生鲜、药品领域,这就又一次减少了消费者进实体店消费的可能性,加速从实体店抢生意对它来说其实是好事。总之,我觉得亚马逊线上零售在美国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红周刊》:虽然亚马逊线上零售可能存在很大成长空间,但亚马逊的线上线下融合似乎做得并不好。
    卢国韬: 确实存在这个方面问题,亚马逊不管是大店还是小店,在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方面似乎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为例,其在收购完成后就未达到预期,线上线下没能很好地捆绑从而将生鲜做好。全食主打要么有机,要么本地特产,能够保证新鲜和口感,但问题在于它的供应链太过复杂,大部分商品都要当地货源,可能每家店后面都要有供应链,个人觉得这样做是非常没效率的。当然,亚马逊的考虑可能是希望通过整合全食,在生鲜领域做得更好,或者如果做生鲜,本地的供应链是很重要的,得学习具体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大力布局“最后一站” 
       加入会员的人比非会员购买的东西更多,这是亚马逊投入“一日达”的出发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实现“一日达”就会面临成本压力问题,物流服务要达到“一日达”,很多东西就需要自己来做,而不能过多地依赖FedEx、UPS,过去几年,在节假日时都会发生美国邮政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达不到亚马逊的要求,如今亚马逊自己建物流,必然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入,而这需要长期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现在亚马逊已经有一半左右的运输由自己来处理,如果自己运输更多,利润会有所提升,但同时投资的数字也会更大。
   《红周刊》:加大“一日达”投入显然会提升亚马逊的成本支出的,亚马逊第二季度总运营开支为603.2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99.03亿美元。从经营的角度看,亚马逊这种用成本换增长的模式是否 健康 ?
    卢国韬: 亚马逊鼓励自己的员工下海创业去做本地物流,目的就是鼓励更多人创业,多在自己一两个镇的周围进行快递业务,也就是通常说的拿下最后一英里,虽然最后一站是最费成本的,但意义重大,也是最值得投资的。这需要一定的资金,但是难以确定具体需要花费多少,因为这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增加,而且增加到什么时候也有不确定性。据观察,亚马逊的投资一个周期大概需要几年,如果现在开始进入周期的话,未来可能至少4个季度左右,成本压力会比较大,这会影响未来几个季度EPS的,虽然营收增长能帮助EPS提升,但个人认为达到预期的可能性并不大,还需要多观察一段时间。(注:卢国韬所在基金目前没有亚马逊仓位)
   

亚马逊云计算遭遇强劲对手 电商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