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需要进口粮食,为什么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粮食?

2024-05-09 15:00

1. 苏联时期需要进口粮食,为什么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粮食?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二战期间导致了苏联的粮食生产遭遇了巨大破坏,无论是粮食的产量,又或者是供应量,都急剧锐减,战争结束以后,一时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粮食供应需求。除了早些年的战争因素以外,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着紧密关系。1918年到1921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当时的农民除了他们自己的种子和口粮以外,所有的粮食全部要被政府收走。这就导致了农民异常不满,劳动积极性大幅下降,他们甚至宁愿饿着,也不愿意耕地种粮,自然,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受到了巨创。

接下来就是斯大林时代的农业政策,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税极高,但是粮食的征购价格却又极低。而且当时如果用拖拉机来耕地,还要征收农业35%到45%的收成,当作拖拉机的使用费,这样一来甚至比马耕地还要贵很多。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制度下想要搞好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其实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并非没有意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也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赫鲁晓夫就曾推出玉米政策,农业税收也比以前要好一些。但是,此时的集体农庄又出现了管理不善等问题,再加上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措施不当,导致苏联不但没能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反而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粮食危机。

当赫鲁晓夫推广玉米种植的失败后,再加上苏联和美国的长期争霸赛,不仅农业没有搞起来,甚至还让整个苏联债台高筑。到最后,苏联甚至连进口粮食的钱都拿不出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苏联最终解体退出了历史舞台,与粮食危机也有很大的关系。至于当今的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农业出口大国,原因也有多方面。首先,俄罗斯近些年的政策一直大力支持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他们因地适宜,找到了适合种植小麦的肥沃土壤,比如黑海附近的港口很适合种植小麦,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伏尔加河地区的传统粮仓,至今都是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

最后,依仗苏联留下的丰厚遗产,俄罗斯又能做到规模化生产,这就让整个俄罗斯的小麦成本更加低廉,农业种植行业所赚取的利润非常高。最终因素作用之下,因为低廉的价格,俄罗斯出口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巨大优势。俄罗斯成为小麦出口大国,甚至逐渐挤占美国小麦出口市场,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苏联时期需要进口粮食,为什么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粮食?

2. 苏联时期的粮食几乎全靠进口,为何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

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粮食的供应曾经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从华约国家进口。但是俄罗斯在沙俄时期曾经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但是到苏联时期,苏联的粮食出口却基本上彻底消失了。之所以回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俄罗斯本身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所以俄罗斯本身其实不缺粮食。其次就是苏联时期进行过非常多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整个苏联的土地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
首先就是俄罗斯本身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所以俄罗斯本身其实不缺粮食。要知道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实际上国土面积最大的,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其实有非常多的土地可以进行种植,而且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发达的工业能力,可以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种植,这也是现在的俄罗斯能够大量出口粮食的根本基础。
其次就是苏联时期进行过非常多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整个苏联的土地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苏联在战争时期,国土被入侵,而且经过了战火。要知道肥沃的土地产量非常高,但是如果经历过战火,在炮弹轰炸,火焰烧灼之下,就会让土地变成焦土,这种焦土是无法种植任何粮食的。而且二战之后,苏联国内的男丁大量减少,剩下的老弱病残也没有太多劳动的能力。
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说这种制度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还是因为这种制度的约束下,每年产出的粮食出去自己的口粮和第二年的种子之后,剩下的粮食都要上交给国家。这就造成了不管你如何进行劳动,每年获得的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瞬间降低。

3. 前苏联粮食需要大量进口,为何如今的俄罗斯却成为粮食出口大国?

现在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粮食供应商,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了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供给上的霸主地位。如果你关注中俄经贸资讯,就能了解到,俄罗斯从去年的7月份到今年的3月份,出口的粮食已经达到了3480万吨。
如今的俄罗斯在小麦供应国中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是在前苏联时期,他们却需要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段全然不同的历史走向呢?
俄罗斯收割小麦
坐落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苏联,在二战结束以后,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他们有着千里沃土和广袤平原,甚至在鼎盛时期,都要强压美国一头。
这样实力雄厚的苏联,再加上苏联远算不上稠密的人口分布,起码光从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上来讲,应该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而且在沙俄统治时期,也曾经向欧洲各国都出口过粮食。然而进入苏联时代以后,这个威压整个欧洲的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却连国内的粮食都无法供给,需要从国外进口。
俄罗斯收割小麦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二战期间导致了苏联的粮食生产遭遇了巨大破坏,无论是粮食的产量,又或者是供应量,都急剧锐减,战争结束以后,一时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粮食供应需求。
除了早些年的战争因素以外,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着紧密关系。1918年到1921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当时的农民除了他们自己的种子和口粮以外,所有的粮食全部要被政府收走。这就导致了农民异常不满,劳动积极性大幅下降,他们甚至宁愿饿着,也不愿意耕地种粮,自然,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受到了巨创。
二战时期
接下来就是斯大林时代的农业政策,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税极高,但是粮食的征购价格却又极低。而且当时如果用拖拉机来耕地,还要征收农业35%到45%的收成,当作拖拉机的使用费,这样一来甚至比马耕地还要贵很多。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制度下想要搞好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并非没有意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也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赫鲁晓夫就曾推出玉米政策,农业税收也比以前要好一些。但是,此时的集体农庄又出现了管理不善等问题,再加上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措施不当,导致苏联不但没能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反而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粮食危机。
赫鲁晓夫
当赫鲁晓夫推广玉米种植的失败后,再加上苏联和美国的长期争霸赛,不仅农业没有搞起来,甚至还让整个苏联债台高筑。到最后,苏联甚至连进口粮食的钱都拿不出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苏联最终解体退出了历史舞台,与粮食危机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当今的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农业出口大国,原因也有多方面。首先,俄罗斯近些年的政策一直大力支持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他们因地适宜,找到了适合种植小麦的肥沃土壤,比如黑海附近的港口很适合种植小麦,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伏尔加河地区的传统粮仓,至今都是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
排队买粮食的人们
最后,依仗苏联留下的丰厚遗产,俄罗斯又能做到规模化生产,这就让整个俄罗斯的小麦成本更加低廉,农业种植行业所赚取的利润非常高。最终因素作用之下,因为低廉的价格,俄罗斯出口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巨大优势。俄罗斯成为小麦出口大国,甚至逐渐挤占美国小麦出口市场,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前苏联粮食需要大量进口,为何如今的俄罗斯却成为粮食出口大国?

4. 求解 为什么苏联的粮食问题

先说说苏联的粮食供给情况: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当时全国人口为1,5000万, 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1000万吨。

在1923--1925年期间,相同的粮食产量大概足够养活农村居民,但是不够供应城市中迅速增多的工人群众。然而如何让日益增多的人吃上饭,还不是唯一使俄国人操心的事。一些重耍的农业区变穷了,可供应市场的剩余谷物又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西部—来自经常遭受早炎威胁的地区。

1917年,高产的大型私营农场被收归国有,耕地被分给小农户,使得“可供应市场的”粮食锐减。
每年在国内市场出售的粮食只剩下约1000 万吨,早已满足不了人口日益增长的城市的需求, 更没有多少粮食可供出口。

早在1928 年和1929年俄国就已经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以防止城市地区出现严重粮荒。这就是隐藏在1930年和1931年实行强迫集体化背后的“谷物问题”;尽管农业集体化并没有直接提高粮盒的产量,但却有助于把收割下来的粮食由乡村运往城市。

在1937--1940年期间, 谷物年产量达8500~9000万吨,其中提供给市场的部分大约为3000~3500万吨。这在当时虽然足以使迅逮增长的工业人口吃饱,但是却已满足不了农村人口的需求。
结果是:农民越来越穷。

战事结束后,情况更趋恶化。到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其中大约8500万人生活在城市。

这就是赫鲁晓夫当年所继承下来的农业危机, 并且被他发展成为一种个人的疯狂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是扩大了耕地面积( 赫鲁晓夫被人嘲笑的“处女地计划”) ,使得政府在1959--1962年期间得以把谷物年产量提高了1倍,达到12000~13000万吨。 然而,1963年的歉收使产量下降到只有10500万吨,以致不得不从国外(部分从加拿大)购粮1500万吨。

尽管苏联在1970年取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年产量达到18600万吨, 其中7000万吨可供应市场。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相此,这个丰收纪录不值一提。同1913年相比,谷物产量不过增长了1 倍, 而城市人口却增长了7 倍。从这里可以找出原因,说明为什么苏联在1972、1975和1977三个歉收年度不得不向国外买进大批粮食。1978年苏联创下了产粮23800万吨的丰收新纪录,1979年和1980年又歉收。1981年的收成,据预测还差强人意。到1981年底时,苏联人口已达2.7亿, 其中1.8亿人住在城市。即使按照最谨慎的估算,要满足苏联全国食品和饲料的需求,粮食的年产量就必须达到大约25000万吨。然而在1976--1980年期间,粮食年产量却始终只有2 亿吨左右。

再说说原因:
1.苏联经济机构畸形。经济问题当然首先看经济基本面。苏联经济结构长年偏重重工业,对农业很重视,但支持度很不够。(即使到今天,主要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仍然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最近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就是如此。经济过度依赖军工、能源等重工业,因此一旦能源价格下跌,必然导致财政状况恶化。)虽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在农业研发科研体系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上、农业经济政策上,苏联都表现出了各种不足。所以苏联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在农业这一块上苏联的人才优势发挥得并不充分。更何况农业还承担了大量支持工业发展的额外任务,不仅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有限,农业还需要对工业快速发展提供额外的支持。最突出的体现是集体化农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并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在苏联却被长期保留,原因很简单:方便管理贫穷而受高压的农民;方便将大量的农产品直接输送给城市供应工人。因此,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这个模式是导致农业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2.苏联的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农业压力不断增大。苏联的城市化水平,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然而这个时候农业上的问题就凸显了。人口压力是苏联农业的魔咒,其实苏联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只是人口的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增速,所以人口的膨胀将苏联的粮食增产消耗得一干二净。

3.苏联纬度过高,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很多高产作物。世界上的饮食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刺激性较强的辅食的模式,数千年来鲜有例外。而世界上的高产作物中,淀粉类的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甘薯和木薯。其中水稻和玉米都对热量光照要求极高,所以在高纬度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生长,这也是赫鲁晓夫农业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增产方面,其实苏联的选择比起中国、美国、印度这些国家来说要少很多。

4.政治体制原因。终于戳到一些人的G点了。现在很多人只要谈到苏联的问题言必称政治,觉得政治体制是万恶之源。这个只能说,在农业问题上,政治体制(高压的政策环境、运动式的生产模式、政治目标的优先序列等)确实对农业增产造成了消极影响,但影响有多少,没研究,不好说。

但是,对于苏联进口粮食也没必要看得太死,并不是进口粮食就代表饥荒,苏联进口的粮食中,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用粮。要知道苏联人民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肉类食品特别是牛肉在其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需要大量的饲料用粮,进口的粮食中饲料粮的比例往往占据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虽然苏联年年进粮,不代表苏联人民会像卫国战争时候一样为了吃块黑面包各种解裤带卖手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虽然糟糕,但基本温饱还是能够保证。
此外,毛子喜欢喝酒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要知道酿酒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特别是伏特加这种高酒精度的酒那就更费了,所以虽然政府不断发布禁酒令,但也阻挡不了馋酒的战斗民族将吃饭的粮食拿来化成水喝。

最后就是需要注意,虽然苏联每年进口粮食,但人家也出口粮食呀!对你没看错,苏联每年都会粮食出口。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多了,援助、个别多余的粮食品种用不了拿去卖、外交需要等等,而且往往出口对象都是远离苏联粮产区的,所以与其花大力气运到其他地方出口,不如直接就进买了然后出口。这个和我国一边进口中东石油一边把西非钻出来的石油直接出口到西欧的道理是一样的。

5. 当年苏联粮食产量和进口量都不低,为何国内还会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问题?

这与当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联的地域广阔,在地域上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基本上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又加上还从国外进口了很多粮食,按道理讲,应该是会富余很多粮食,民众的生活也是乐哉乐哉,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甚至更严重。这在当时来讲,也只能是戈尔巴乔夫来背这个锅了。
 
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化改革,促使“黑市”的产生。
当时,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大力施行新经济政策,但是即使如此,市场的不成熟加上政府的横加干涉,导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得到正向的结果。反而是催生出了一种恶性经济体--“黑市”产生。黑市的产生,就是政府改革体制下的弊端的充分表现。而且,它的产生将普通民众的利益榨取得所剩无几。

2、商品供应链上,资本快速增长和聚集,导致大部分人贫穷的境况。
很多人利用苏联政府改革的“漏洞”,在国内大搞经济交易的壁垒,导致资本集聚在少数人的身上,而广大的苏联民众却买不到粮食。这又是为什么?那么多粮食哪去了?这就是黑市的作用,利用极少数人积聚资本,导致粮食在这些人手里,要价贼高,对于大部分来讲,要么拿钱去买他们昂贵的“粮食”,要么就选择饿着。

3、部分人进行牟利,将市场滞销的粮食,快速转投国外。
由于新经济的改革是失败的,于是利益只在一部人手里,压榨完苏联民众。国内市场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这些人担心砸到手里,于是将苏联政府进口的粮食又转投到海外,又能赚上一笔。就算这样苏联也只能“自食恶果”,改革的失败必然要承受。

当年苏联粮食产量和进口量都不低,为何国内还会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问题?

6. 为什么苏联时期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粮食,而解体后的俄罗斯却是粮食出口国?

为什么苏联时期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粮食,而解体后的俄罗斯却是粮食出口国?
苏联时期实行的是农业集体制一一集体农庄,生产效率低下,产量不高,以致苏联人食不果腹。苏联政府只好进口粮食,并从号称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强行征粮,这导致了乌克兰三百万人饿死。东欧国家的农业也都是这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农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各户单干,农民的生产热情自然就激发起来了。

主要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苏联时期由于搞了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由于集体农庄的行政色彩特别的严重,彼此之间的老百姓的内驱力不足,吃大锅饭。而且曾经在30年代的时候,有政府把很多老百姓多余的粮食全部都收集走了,让老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好多人。
当时的集体农庄对于普通苏联的老百姓来说,都提不起兴趣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农业生产就受到了影响,原本是粮仓的乌克兰跟俄罗斯这两块大的地区都不能够很好的生产粮食,粮食需要进口。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经互会,有很多的国家都愿意跟俄罗斯交朋友。所以有些国家分工专门生产粮食提供给苏联,苏联也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购买这些友好国家的粮食。这么一来的话,苏联粮食不能自给就很严重了。

然而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所面对的周边国际环境就没有苏联时期那么好了。因此他们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于农业生产进行了一些市场化的改革。允许农民自己生产,形成自己的一些农场,变成农场主。同时还允许外国的企业投资农业。

这么一来的话,在农业领域有很多的资本投入进去,所以促使农民生产有了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就获得了增产。使俄罗斯从一个粮食的进口国变成了粮食的出口国,特别是大麦和大豆都已经可以出口了。可见体制机制的改革,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释放了俄罗斯的红叶生产潜力。

7.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现在俄罗斯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个原因和当时的政策、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小了来说,粮食关乎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活命,而从大了来说,关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人们如果吃不饱就不会做好工作,而如果一个国家长时间处于饥饿的状态,别说发展了,就算是抵抗外敌的进攻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粮食像是枪的子弹,像是汽车的燃料,像是手机的电,如果没有这些原料作为支持,即使枪械再精良,汽车再名贵,手机再高级都不会发挥它应该有的价值,都不会发挥出您所希望的价值。
苏联为什么会进口粮食
在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它其实是被很多国家所歧视的,会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因为在当时,“社会主义”这个政体是不怎么被欧美所接受的,即使是当时的苏联对于“二战”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即使它将当时的法西斯头子德国打的人仰马翻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它还是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再加上欧美的很多国家,害怕这种“赤化”的政治和政体会值有朝一日席卷自己的国家,便在国内对很多灌输苏联、“社会主义”是一种如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这就好像是当时的赫鲁晓夫为了改善“苏美”关系而访美的时候,他因为被别国渲染的原因,使得他在这次访问中极力改变美国民众对他的印象。
苏联进口粮食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在人口上,当时加入“苏联”的国家又很多,所以这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当时人口是众多的,是需要粮食的。可是当时它因为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了他们极度的重视重工业,对于轻工业和农业却很是冷漠。正因为只是重视了重工业,农业的发展才得到了抑制,所以在后来为了国家的人民吃饭,所以才会从外进口粮食。
说法二:其实,一个国家粮食的出口,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高,而一个国家粮食的进口,也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粮食的缺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的粮食是属于一种出口的状态,但是在后来它却开始进口粮食。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一种苏联粮食紧缺的表现,而是因为当时的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于畜牧业,也就是奶制品、肉类情有独钟,所以该国大量消耗的粮食,其实并不是因为人口吃的太多了,而是都用来喂养牲口了,所以说当时该国大量进口粮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够吃,而是为了给畜牧业增加草料。
当然除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外,该国进口粮食的原因也有囤积粮食的做法有关,是为了防止战争爆发而准备的。
俄罗斯为什么会出口粮食
在后来,俄罗斯加强了对农业的种植,使得该国的农业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正是因为日此,该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客观的。毕竟国内富有了,便开始对外出口粮食,以此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后来使得该国能够大力出口粮食的原因,便是因为该国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因为生产积极性的提升,也是导致俄罗斯粮食得到增长,从而使其出口的原因。
而另一点,则是因为该国人口没有以前苏联那么多了,而且老龄化的势头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该国人民思想的转变,例如结婚不生孩子,同性恋比重的加大,都会导致该国人口基数的降低,该国人口的基数降低了,自然就会造成俄罗斯吃粮食的人口减少,自然就会有粮食进行出口了,从一方面来说,也是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现在俄罗斯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8.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现在俄罗斯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俄罗斯粮食则需要出口,对于这个变化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的。俄罗斯失去了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后,为何粮食产量反倒是上去了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俄罗斯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咱们先来看看需求端。苏联拥有很多的人口,所以粮食才会不够吃,甚至到了需要进口的地步。俄罗斯如今的情况正好和苏联相反。随着俄罗斯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人口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抵御危机,普京决定多管齐下,在延长民众退休年龄的同时,提高了孕妇的福利。 粮食之所以出现富裕的情况,不只是因为需求减少,更是因为供给增加了无数倍。
首先,俄罗斯的气候非常的寒冷,很多地方都不适用种植农作物。因为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很久以前粮食才会不够吃。可是随着全球变暖还有农业技术的升级,即使是在高寒冻土也能种植粮食,而且产量还不低。粮食的耕种面积扩大了无数倍,产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其次,苏联发展不均衡。苏联一直致力于发展重工业,对于军备这块尤其重视。相应地,轻工业和农业就这样被忽视了。苏联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以防国家出现严重的饥荒。
随着普京的上台,苏联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农业开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飞跃自然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非常的僵化,有很多弊病。
在种植粮食的时候,无论农民耕作是否努力,最后获得的粮食数量都是相同的,这就造成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降低,产量的降低是必然的结果。这种经济体制适用于工厂,因为工厂可以计件和流水作业。农业无法向工业看齐,毕竟农民的劳作是没有办法量化的。
后来俄罗斯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农民有了积极性,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上去了。相信中国的同胞对于这个变化并不陌生,中国之所以能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因为有苏联在前面探路。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俄罗斯能大批量出产粮食的核心原因。粮食数量多这肯定是先决条件。俄罗斯粮食能出口,不只是说明俄罗斯粮食多,更说明俄罗斯粮食的质量相对较高。
俄罗斯的粮食种植条件简直不要太好,因为纬度高的关系,所以粮食的生张周期很长,再加上耕地开阔,水源充沛等优异的自然条件,港口众多,地理位置便利等社会条件,这些都为俄罗斯出口大量的粮食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