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有女性获奖吗

2024-05-17 17:16

1. 诺贝尔化学奖有女性获奖吗

截至2021年,共有七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11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1964年)、阿达·约纳特(2009年)、弗朗西丝·阿诺德(2018年)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2020年)和詹妮弗·杜德纳(2020年)。
其中还有夫妻获奖者: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母女获奖者:玛丽·居里(1911年)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

居里夫人的科学成果
居里夫人在实验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诺贝尔化学奖有女性获奖吗

2. 诺贝尔化学奖女性获得者

卡罗琳·贝尔托西。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5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麦科学家摩顿·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卡罗琳·贝尔托西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史上第8位女性获奖者,而巴里·夏普莱斯成为第5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2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

人物介绍:
卡罗琳·贝尔托西成为第8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
贝尔托西1966年出生于美国,199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她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免疫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贝尔托西自2015年来到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是首批加入斯坦福大学跨学科研究所ChEM-H(化学、人类健康工程和医学)的研究人员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卡罗琳·贝尔托齐

3.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者其中有多少是女科学家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女科学家有5名,她们分别是:
1、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1911)
2、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法国,1935)
3、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英国,1964)
4、阿达·约纳特(以色列,2009)
5、弗朗西斯·阿诺德(美国,2018)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至2017年共颁发109次,其中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这8年未颁奖。
获奖者中有3人获两次诺贝尔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奖;1911年化学奖;首位获两次诺奖的获奖者);莱纳斯·鲍林(1954年化学奖;1962年和平奖;唯一一位两次都是单人获奖的获奖者);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1980两次获化学奖)。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者其中有多少是女科学家

4. 诺贝尔奖有哪些女性获得者?

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
  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答案补充巴尔-西诺西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公报中说,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研究成果让研究人员能观察艾滋病病毒如何复制,以及如何与受感染者的体细胞相互作用。这又进一步让研究人员开发出验血等确诊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办法,延缓了这种病毒的传播。此外,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帮助了抗艾滋病药物研究。

5. 有哪些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奖

截止2019年4月,已有48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分别为:
1、物理学
1903年–玛丽·居里
1963年–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2、化学
1911年–玛丽·居里
1935年–伊伦·约里奥-居里
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2009年–艾妲·尤纳特
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

3、医学
1947年–格蒂·科里
197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1986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1988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
1995年–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2004年–琳达·巴克
2008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2014年–梅·布莱特·莫索尔
2015年–屠呦呦

4、文学
1909年–塞尔玛·拉格洛夫
1926年–格拉齐亚·黛莱达
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
1938年–珀尔·布克
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966年–奈莉·萨克斯
1991年–内丁·戈迪默
1993年–托妮·莫里森
1996年–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2004年–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2007年–多丽丝·莱辛
2009年–赫塔·穆勒

5、和平
1905年–贝尔塔·冯·苏特纳
1931年–简·亚当斯
1946年–爱米莉·巴尔奇
1976年–贝蒂·威廉斯
1976年–梅里德·科里根麦桂
1979年–德蕾莎修女
1982年–阿尔瓦·米达尔
1991年–昂山素姬
1992年–里戈韦塔·门楚·图姆
1997年–乔迪·威廉姆斯
2003年–希尔琳·艾芭迪
2004年–旺加里·马塔伊
2011年–爱伦·强森-希尔利夫
2011年–莱伊曼·古博薇
2011年–塔瓦库·卡曼
2014年–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6、经济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有哪些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奖

6.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空
1918。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空
1920。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空
1925。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空
1934。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空
1943。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2000。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7.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谁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荷兰语: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1852年8月30日-1911年3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逝于德国柏林,荷兰化学家,1901年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1875年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霍夫—勒·贝尔模型),即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初步解决了物质的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这项研究结果立刻在化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而且是毁誉参半;有机化学家咸利森努斯教授写信给范霍夫说:“您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您的文章中,不仅看到了说明迄今未弄清楚的事实的极其机智的尝试,而且我也相信,这种尝试在我们这门科学中……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德国莱比锡的赫尔曼·柯尔贝教授则认为:“有一位乌德勒支兽医学院的范霍夫博士,对精确的化学研究不感兴趣。在他的《立体化学》中宣告说,他认为最方便的是乘上他从兽医学院租来的飞马,当他勇敢地飞向化学的帕纳萨斯山的顶峰时,
他发现,原子是如何自行地在宇宙空间中组合起来的。”不久,阿姆斯特丹大学聘为讲师,1878年升化学教授,曾任化学系主任。
1877年,范霍夫开始注意研究化学动力学和化学亲合力问题。1884年,出版《化学动力学研究》一书。1885年被选为荷兰皇家科学院成员。1886年范特荷甫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范特荷甫定律——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
1887年8月,与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物理化学杂志》。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谁

8. 哪三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