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和人大角度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2024-05-16 21:47

1. 从政府和人大角度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一、政府措施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
  (二)完善健身消费政策。
  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进一步研究鼓励群众健身消费的优惠政策。
  (三)完善税费价格政策。
  充分考虑体育产业特点,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鼓励企业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支持贫困和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四)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
  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研究智库。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加强创业孵化,研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
  (六)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
  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体育品牌建设,推动体育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健全体育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完善体育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七)优化市场环境。
  研究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按市场原则确立体育赛事转播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多方参与主体共同发展。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除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外的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各电视台可直接购买或转让。加强安保服务管理,完善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安保服务社会化,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降低赛事和活动成本。
  
二、人大监督
  (一)健全工作机制。
  推动各地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人大立法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发展改革、体育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分析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体育产业发展相关任务要求。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项目和区域,建立联系点机制,跟踪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清理和废除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法规和制度。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强体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实体育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建设。
  (三)加强督查落实。
  各级人大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要针对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

从政府和人大角度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2.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步伐的 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 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 ,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 各国 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 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 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 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 体 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 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 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 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 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 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 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 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 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 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 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 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 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 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 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 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 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 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 ,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 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 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 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1.2.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 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 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 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 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 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 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 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 , 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 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 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 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

3. 你对我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有何发展有何依据

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体育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正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发展,远远高出整体经济增长水平。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0.5%,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而这一数据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9%,体育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4%。
  体育产业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体育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具有积极影响,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介绍说。通过与制造、建筑、旅游、餐饮、通讯、广告、会展、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行业的良性互动,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充分体现。
  除此以外,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还起到了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公告,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17.09万人。体育产业真正成为不仅能为国增光、为民服务,还能为国增利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美国,体育产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已经占到了GDP的2%,澳大利亚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主要行业。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欧美每年人均体育消费300至500美元,而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尚不足100元人民币。如果人均体育消费能达到欧美的一半,就将形成一个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不断提升,但产业发展明显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地域上的“东强西弱”和产业结构偏向制造业的状态。从地域上看,京津城市带、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明显落后;从产业结构上看,体育产业主业不强,体育服务业只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20%左右,而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则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0%左右。
  解决不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就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将群众体育视为单纯的公益事业,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包办的状况,重视发挥市场在开展群众体育方面的作用,重视大众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根据最新的分类办法,体育产业被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产业为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中游产业包括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媒体、体育服装、体育鞋帽、体育器材、体育保健康复、体育场馆运营等,下游产业为体育食品、体育旅游、体育搏彩、体育房地产等。新的体育产业的分类方式呈现出一条从上至下的体育产业链,也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晰了方向。
  相关专家表示,体育产业链的核心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竞赛表演市场。竞赛表演的核心是推出赛事产品,也就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和高水平的联赛。国际上以赛事为中心牵动整个体育产业链发展,而中国的体育产业没有围绕核心形成产业链,因此导致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就以家喻户晓的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为例,2008至2009赛季NBA联盟收入达到32亿美元,除了出售电视转播权和门票,他们还进行商业表演,开发出相关游戏、服装、食品等,产生了明显的产业放大效果。
  足球世界杯、网球四大满贯赛、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这些响当当的名牌赛事无不展示出巨大的“吸金”力量。我国在打造知名体育赛事上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已有的
  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等,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与世界上各大传统赛事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打造知名品牌赛事仍存在较大空间。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这其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支持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
  事实上,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登山、漂流、自行车等户外运动日益风行,形成了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赛事。这些体育赛事在市场开发和商业运作上还有相当深厚的可以挖掘的潜力,如果充分开发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必将改变我国体育产业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状态。
  政策支持引导是关键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认为,我国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朝阳产业,资金保障是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和水平限制,我国体育产业还不能形成灵活运转的资金链和产业链。这种局面主要体现在投资渠道单一,国有资本仍是主体;民间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总量仍然较小;体育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再生产能力不强。”
  “我国的体育产业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他需要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好的机制来保障其健康成长。”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司长张剑表示。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是在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政策雨露浇灌这一时间节点上产生的,势必指导我国体育产业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针对体育产业面临的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社会投资活力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安排补助资金等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鼓励金融机构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
  针对目前国内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刘扶民指出,体育场馆设施涉及两个环节,一是规划建设,二是运营实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体育设施投入相对较少,而且重建设轻管理,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利用率较低;一些大型体育场馆投资主体单一、功能单一、经营方式呆板,影响了综合利用,增加了政策压力。”刘扶民认为,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是当前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了“立足国情、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切实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提供社会体育服务、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方面的作用”,“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免费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将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且将会为体育产业培育大批的固定消费群体,为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

你对我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有何发展有何依据

4. 我国承认体育具有产业性质的关键时点是什么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步伐的 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 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 ,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 各国 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 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 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 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 体 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 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 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 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 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 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 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 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 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 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 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 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 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 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 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 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 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 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 ,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 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 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 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1.2.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 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 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 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 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 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 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 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 , 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 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 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 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

5. 谈谈体育产业和市场开发的认识与理解。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当经济水平达到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时,体育产业将出现
快速的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会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成为人们普遍谈论并实践的话题,体育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些国家已经
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构建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对体育产业市场开发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
  什么是体育产业呢?对体育产业的定义和概念至今尚未有权威的统一的提法。我们从目前已得到确认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及体育位于产业层面的实际来给体育产业下一个定义:
体育产业是指与商品和市场相联系,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营为特征、以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组织休系。
   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以获得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而这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将是地区经济增
长的支柱。在这些产业或产业群中,又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之分,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经济
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支柱产业是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总产出占较大份额的产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辅助产业是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主导产业和支柱
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由于它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因而,辅助产业一般要求得到先行的发展,否则,它将可能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瓶
颈,辅助产业的产品一般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投入。因此,辅助产业和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间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形成一些产业间的前向、后向或环向关联,
通过产业间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波及效应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总体目标上看,开始进入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和人再发展需求,是其他产业再生产
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是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辅助产业发挥作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需。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地区的高科技产业、
文化产业、城市环保业、会展经济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生良好的社会风气。缺少体育产业将会造成地区产业链条的断链,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最终
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所以,体育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的再发展的必需产业,不可或缺。
  可见,体育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发展地区经济,要使地区经济协调、更具活力的发展,就应该把体育产业摆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地位来发展。
   三、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
  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首先要以体育事业管理体制为参照系,虽然它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但从行业的经营开发角度而言,它又受到本行业管理体制的制
约。在体育体制机构改革中,重点是对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把由机关承担的直接管理运动项目的职能转移到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运动协会,真正做到政事
分开,管办结合。这种管理体制在行政事务的管理上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但在体育产业化经营管理上则或多或少地有些与此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在这种体育管
理体制中,要进行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协会+俱乐部”模式——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初级模式
  在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各竞技运动项目的俱乐部是其最基本的单位,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以俱乐部的形式(职业、半职业等)组建了符合竞
技体育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这种协会管理下的俱乐部模式,在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中,必将会遇到很多来自经济与体育、协会与俱乐部、行政与经济等方面的矛
盾。尽管它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下,
仍不失为一种比较优化的模式。
  (二)“公司+俱乐部”模式——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高级模式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最终会适应于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的产业化经营的网络体
系。从事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的各俱乐部在经营开发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或职业联盟等),专门负责组织
管理竞技体育比赛和产业化经营,处理或协调各俱乐部的经济利益或事务。这种模式是改革中所构建的理想模式,但它却受到相应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制
约。
   四、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下的政府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体育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体育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体育市场主要是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交换市场,但和物质产品一样是居民消费市场不可缺少
的部分,没有体育市场的市场体系是不完整的市场体系。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从行业角度看,是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需要,是规范市场运作,引导体
育投资,促进体育消费的需要;从社会主义市场整体看,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响应政府号召,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
展,扩大内需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新体制下的新机制就是产业化
机制,产业化程度越高,体育事业的发展则越有活力。而在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化发展中,体育市场是产业化的实际载体。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要以体育市场为
基本流通渠道。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则,需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引导。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需要一个功能齐备,规范健全,发育完
善的体育市场作为前提。体育市场的规模,结构,质量直接决定了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规模和效益,因而也决定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产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加强体
育市场的管理,培育,规范发展繁荣体育市场,使各类体育资源通过高超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就会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蓬勃发展,琳会给体育事业发
展带来无限生机和无限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健康繁荣的,活跃有序的体育市场,己逐渐成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
  (二)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的产业政策及经济政策
   1、制定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优化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结构,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运行的专项政策。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各类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
式经营实体的组织形式,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发展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跨地
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提高整个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核心部分的竞争力,改善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组织结构。政府的主管部
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体育企业集团,支持各类体育企业所有者自组的行业性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
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制定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结构政策
  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结构政策要以有利于市场在各类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方向,以提高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中非国有部分比重为手段,制定一
系列鼓励和扶持各类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增量,调整存量,优化整个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资本结构,启动全社会对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
的投资需求,确保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获得足够的市场推动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发布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
见,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加速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税收政策是国家干预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的一项经济政策,也是国家宏观领导、调控、优化和监督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运
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新世纪的初叶,在财政政策方面,应在不减少国家财政投入总量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适当增加用于扶持体育产业市场开
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的政策性专项投入。将各级各类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经营实体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在经过认真清理和评估后,允许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产
业经营。在税收政策方面,要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快速发展,调控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总量和结构。
   4、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加速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投融资政策是确保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投融资政策对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有着特别重
要的意义。要制定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取消对非体育系统、非公有经济成份投入项目产业的限制。为新兴和创新性的
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鼓励组建各级各类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基金组织、
体育投资公司,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新格局。创造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的综合性投融资手段和方式。同时,政府的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模式宏观管理部
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组建股份制企业,并为该类企业的股票上市创造条件,为优质体育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

谈谈体育产业和市场开发的认识与理解。

6. 2016年体育产业的行情究竟是怎样的

在2016年,你可以看到的景象是:

1、大量新玩家入场

上半年懒熊连续举办的融资路演会中,原本都是30到50家投资方的闭门会都涌入了超过百家的机构,资本对于体育的热情令人惊讶。这些机构从VC、PE到上市公司,从北上广到各个地方,不同种类不同风格,更重要的,他们大多没有在体育产业"露过脸",属于行业的新人。

也就是说,在2016年,更多原本没有涉足体育的基金正扎堆进入行业。这意味着体育创投领域会充斥更多资金,项目融资概率会加大。第一轮创业潮落去,资本对于体育的预期和前景依旧看好。体育作为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投资是个长期和漫长的过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旧充满机会,早期的模式被验证、试错和迭代过后,会有更新的创业项目源源不断地跑出来。而且体育也会是多家基金关注的主力赛道。

2、体育创投短期趋势怎样? 

要判断体育领域的趋势,还要放眼整个创投圈的大环境。一个事实是,此前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GDP增速降至6.9%,这是自1990年后25年来的最低值。但经济越是下行,创投领域或许会越活跃。政策会持续为创投圈倾斜,以增加社会直接融资的途径,一定程度上帮助就业和经济的活跃度。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全社会非金融机构融资在15万亿元,属于早期的创业投资的大概在3到4干亿元之间。而在未来,创投领域的融资规模或许会翻到2至3万亿元,也就是目前的5到10倍。

原因有几点,第一,创投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估值标准在逐渐靠拢,创业项目的金融化渠道在打通。其次,受美元流动性趋紧影响,过去双币驱动的基金开始向人民币倾斜,人民币会成为接下来国内投资领域的主角。或许在今年年底乃至未来两年,创投市场都是资本加速进入的状态。换句话说,创业者会迎来一个好时期。作为创业大潮中的重点行业,体育受到关注的热度势必不减。甚至说,体育创投领域会先于整个大环境,率先回暖。实际上,从整个 2016年第一季度体育创业融资加速就能看出迹象。

3、资本方向传统体育和经典体育回归

大方向看好之外,各大机构的投资策略也在变化。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项目,是第一轮体育创业潮中最受欢迎的标的。2015年上半军,场馆和教练预约,跑步、健身、骑行等分门别类的创业项目,夹杂互联网和020的模式,几何式出现。大额融资、高估值高泡沫、试错、跟风、投机的气氛混迹在行业里。但很快,资本严冬下,移动互联网项目的短板开始出现。部分细分领域里,移动互联网或许只是改变了表层,体育产业原本重线下、重资源和极难引流的属性显现,以至于难以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主流的基金开始调整策略,见过的多家机构似乎都意识到,投资体育需要回归传统,回归线下。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的入口,但体育里真正产生交易和现金流的还在线下。也因此2016年,拥有线下基础,同时有嫁接互联网基因的团队,会是资本方青睐的对象。

4、寻找投资周期和产业周期结合点

第一轮体育创业潮退,第二轮的体育创业的投资进场的时点何时到来,是很多人在琢磨的问题。不少观点以为,目前投资环境较冷,体育项目的估值和价格被压至低点,或许是进场布局的时机已到。但实际上,投资周期的低潮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体育可能同教育、旅游类似,产业更迭和升级的速度一直慢于资本之后。从我们接触创业者来看,即便是火爆的健身行业,需求端井喷的状况也并未看到。行业自身内部资源的配置以及需求的不断释放,可能还需要时间培育。因此,将投资周期的低点和市场需求增长点结合,会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二者距离越短,对应的投资回报可能越大。

最后,从我们的角度看,不论互联网还是传统的体育项目,代表未来方向和可能性的创业者,是不能错过的标的。这个意义下,关注产业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新需求派生出的创新、创业机会,会成为产业投资未来的趋势。

7. 你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想法和建议:
(一)创新体育管理体制,建立体育产业市场化运行机制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化体育企业制度,确立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要建立体育产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包括竞技体育职业化运作机制,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机制,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大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等;要改变体育企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限制,遵循市场规律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体育产业集团;要培育并重视体育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包括体育产业协会,体育经纪人协会在内的关键性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体育产业市场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的弥补性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重点扶持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以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具有市场需求较稳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较易,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等特点,要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重点发展这两大主体产业,并通过它们的关联带动效应,辐射带动其他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三)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将体育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统计系统中,建立统一规范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及时了解和全面把握,加强政府的有效引导;将体育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在税收、贷融资方面给予适度倾斜,建议将体育产业纳入到我省大文化产业的范围,充分享受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文化娱乐的相关政策;制定完善体育产业法规,包括体育市场法、体育彩票法、体育经纪法、体育保险法等,为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四)重视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产业队伍建设首先,在体育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和学科,如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营销和体育管理等,加快培养体育产业所需的专门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次,向社会公开选调、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充实体育产业管理队伍;再次,对体育产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体育市场营销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因地制宜,梯度推进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近期应重点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并依托城市群的辐射力和项目影响力,带动外围五个城市(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和其他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外围五个城市应重点发展与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配套产业和关联产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业;大湘西地区主要依托当地特殊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

你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8. 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前景如何

北京自考开设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专业,既为体育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也为想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人提供系统专业学习。 
        北京自考新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不少考生咨询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可以从事哪些行业,专业本身课程设置有何特点。带着考生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访了该专业的专业委员——北京体育学院教授骆秉全。 
        骆秉全说,1995年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里程碑,那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包括《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健身指导员等级制度》、《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这些新政策的颁布,刺激了整个体育市场产业化、社会化,且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在我国正是朝阳产业,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普通高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市场本身迅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目前普通高校尚未开设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自考开设这个专业正是为这个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培养人才。

        体育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包罗万象,主体产业有竞赛、健身、娱乐。从亚运会、奥运会等各种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到健身房、健身俱乐部、保龄球、高尔夫球等都是体育产业的范围。而体育相关产业涉及的内容更多,各种足球、篮球、武术、游泳培训,体育广告、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器材、服装等。

         骆秉全举例,仅体育旅游就包括人文和自然两方面,我国即将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许多外国人来中国除了观看比赛,更多是冲着中国五千年文明,或到古迹景点游玩,或参观为奥运所建的庞大场馆,这是人文方面的旅游资源。而靠自然山川、河流、湖泊、沙漠产生的登山、漂流、滑雪、滑草、热气球、蹦极等又产生新的旅游项目。

        骆秉全说,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源于经济的发展,也是人们的意识在转变。10年前健身房很少,去的人更少,花10块钱打场球,别人会说你有病。但是现在普通老百姓都有健身意识,掏四五十元打球的人都排队。可什么是合格的健身教练?什么是好的滑雪教练?北京的滑雪场不少,如何更好经营管理好滑雪场,什么样才是好的滑雪指导员,这些专业人才很少。对体育产业涉及的这么多项目所需求的专业人才,骆秉全说,很难量化为具体数字,但无论现在体育市场的人才缺口,还是潜在的人才需求,短期内都无法满足。

       市自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自考开设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专业,既为体育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也为想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人提供系统专业学习。设置了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设施经营与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旅游导论、消费心理学、体育赞助导论、体育财务管理、体育经纪人、体育社会学等特色专业课程。而专业本身设置分专科和独立本科,普通高校或自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如对体育感兴趣,都可接考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独立本科继续学习。

      课程设置还充分考虑学习该专业考生的基础,考生高中或中专毕业,甚至初中文化,都可以学,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在课程设置上给考生灵活的选择余地。专科段的英语(一)课程可由两门选考课替代,考生可不考英语。独立本科段的考生,选学英语 (二)、日语(二)和俄语(二)中的任一门,也可由三门选考课替代。

        学习自考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专业的考生,可以说是无形中抓住一个好契机。再过两年我国就要举办奥运会,对任何一个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都有一个乐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