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2024-05-19 18:48

1.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有哪些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这三次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一、经济政策调整

1、第一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包括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奇怪结合的“滞胀”困境,各国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失业人数猛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滞胀”暴露出凯思斯主义经济学说与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胀后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1981年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就职,他们以新保守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无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70、80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的。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国财政赤字2204亿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亿美元,仅1992年美国国债就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的社会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供应学派理论的混合物。经过前两次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理论上不再走极端化,而是采取歉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理论糅合起来。克林顿上台后,放弃“里根经济学”发动“新政府运动”,决心“重振美国经济”。克林顿在谈到他的纲领时说过,这一纲领“既不是保守派的纲领,也不是自由派的纲领,而是两者兼有的一种纲领”克林顿两手齐下调控美国经济:一手是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是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实行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3.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如下: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
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
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调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时出现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社会生产停滞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等不正常状况,主要是由于指导方针或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等造成的。这些不正常状况可以而且能够由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身来克服或纠正。
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预计用一定的时间,采取非常的措施,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再生产各个要素和环节,把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和发展过快的某些部门、环节、产品、建设项目尽快地降下来;
相应地把应该加强的部门、环节、产品和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困难境地,转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实际上,这是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重新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4.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调整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二、“人民资本主义”既股票分散化。三、“经营者革命”既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四、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5.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特殊性有哪些??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
①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5.美国的支持(美国除外)。

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影响: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原因:
  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表现: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影响: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

  三、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
  原因:
  1、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
  表现: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
  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展.它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其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了威胁。
  区域经济集团化则促进了参加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形成.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特殊性有哪些??

6.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征是?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7.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什么启示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启示是:要 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什么启示

8.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在经济政策上,力争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攻关经济调节机制,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转而采取现代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理论。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强调货币政策和以财政预算支持货币政策,考虑效率原则甚于公平原则,强调私人企业的利润。但是,它急剧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并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变得更加灵活,在理论上不拘一格,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结合起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