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的人物生平

2024-05-10 23:07

1. 谈家桢的人物生平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遗传学第一人。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并担任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谈家桢的人物生平

2. 谈家桢简介与生平 谈家桢简介与生平介绍

1、谈家桢(1909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日),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
 
 2、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3、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3. 谈家桢 生平事迹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宁波的慈溪县慈城的一个邮务员家庭。1926年7月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0年8月被推荐至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汝祺教授。1932年2月回东吴大学执教。1934年9月至1937年7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及其助手杜布赞斯基。在美国工作期间,从事果蝇进化遗传学研究,利用当时研究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最新方法,分析了果蝇近缘种之间的染色体差异和染色体的遗传图,促进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形成。先后单独或与美,德等国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1937年8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51年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196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1983年任复旦大学顾问,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谈家桢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他还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身兼多种职务。主要有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会(1980)副会长。上海市自然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民盟八届主任委员。198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3年9月28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的以谈家桢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沪论证并通过了强伯勤教授、陈竺研究员申请的《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重大项目之后,宣布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2000年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 2008年11月1日早晨7时1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谈家桢 生平事迹

4. 谈家桢的介绍

谈家桢(公元1909年--公元2008年),浙江宁波人,中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1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并担任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5. 张家桢的人物生平

 到1927年,他捐储款本息已达8000吊。按月息2分,每年可得利息1900多吊.张家祯用这笔钱先招初级小学一个班,校名为“张氏私立大同小学校”,张家祯为校董兼校长。1928年8月旧开始上课,并报县教育科备案。张氏私立大同小学校的桌凳由张家祯用自己的大槐树做成。后增加了班级,又筹款在村西头盖草房10间作教室,学校一切经常费用全由他负担,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还予以帮助。这所学校共办了9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解散。

张家桢的人物生平

6. 谈家桢的人物评价

谈家桢先生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终身悉心遗传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身体力行、桃李天下,为我国教育事业和遗传基因学科的发展坦诚己见,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本次座谈是加强民盟事业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民盟中央副秘书长、组织部长陈幼平评) 江北人将永远以谈老非凡卓越的成就为荣,并学习和发扬谈老坚忍不拔、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情系家乡、回报桑梓的奉献精神。(宁波江北区委副书记、区长丁晓芳评)

7. 谈家桢的后世纪念

2013年11月1日,纪念谈家桢先生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主席陈竺通过视频方式在座谈会上发言,表达对谈家桢先生的缅怀之情。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捷、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在座谈会上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主持座谈会。 谈家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担任过上海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副校长。2008年11月1日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专家和谈家桢先生的家属、学生、亲朋好友等40余人参加座谈会,共同缅怀谈家桢先生。

谈家桢的后世纪念

8. 谈家桢的故事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做出贡献

  个人照片(10张)谈家桢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2009年,谈家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遗传学第一人。
  主要作品
  《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论文选》、《基因的萦梦》
  编辑本段国外荣誉

  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   (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非政府性组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未利用植物开发委员会委员。   自1978年以来谈家桢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同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他所写的《奇妙的克隆》已被选入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7年,当选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当选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   1984年,加拿大约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198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1995年,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遗传学报》主编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
  工作照(10张)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   第八届(1948年,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   第十五届(1983年,印度)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六届(1988年,加拿大)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七届(1993年,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八届(1998年,北京)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   日本遗传学会名誉会员   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   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科学顾问   国际遗传学报顾问编辑   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顾问编辑   美国《科学家》顾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