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024-05-22 16:40

1.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
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扩展资料:
鲁迅代表作有: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惶》、《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付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参考资料:诺贝尔文学奖--百度百科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当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中国来考察,他在上海的时候就了解到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贡献。随后,他就想推荐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因为不了解鲁迅本人的意见,所以他托刘半农,让刘半农再去找鲁迅的好朋友台静农去询问鲁迅的意见。但是最后鲁迅特地写了一封信郑重又委婉地拒绝了。



鲁迅拒绝的理由是他认为,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梁启超不配得到,他自己也不配得到,要获得这个奖项,他自己还需要再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他觉得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作家,他们都没有得奖,自己又怎么能得奖呢。并且他认为中国没有人可以得到这个奖项。

而且,如果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是黄皮肤,便给他优待让他得奖的话,他自己也会觉得很可笑。也会助长中国人的虚荣心,让中国人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和别的国家的大作家相比,这个结果是很坏的。

那个时候他自己眼前看到的都是黑暗,他也感觉到了疲倦和颓唐,不知道自己之后还能不能再创作。如果奖之后不再动笔写文章的话,那就很对不起世人,但是如果得奖之后还要继续写的话,可能写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翰林文学,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内容了。还是像现在这样,一切照旧,没有什么名誉也没有什么钱是最好的。

3.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应该是从他给台静农写的一封信中得出来的。在信里他说,他不配获得诺贝尔赏金,认为世界上比自己优秀的作家都没有拿到,自己纯属因为占了“中国”两字的便宜。他认为中国实在还没有可以获得诺奖的人,梁启超不配,自己也不配。更不能因为是中国人而格外优待,不然会涨了中国人的虚荣心......

从上面的信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诺奖是十分尊重的,对于中国命运是非常担忧的,对中国文坛是有些不满的。但是,鲁迅先生对诺奖的事情没有说的太细,当然是因为他自谦,不在乎。但是有些吃瓜群众就得出了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结论。
然而,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却两度否认了这个传言,他说当初学院曾派人给鲁迅先生带话说,想提名他,但是鲁迅先生拒绝了。所以说鲁迅先生拒绝的只是获得诺奖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文学界流传出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传言,可能只是当初咱们的一厢情愿。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4.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5.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
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扩展资料:
鲁迅代表作有: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惶》、《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付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参考资料:诺贝尔文学奖--百度百科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6. 为什么鲁迅要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初的民国时代,诞生了很多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作家,虽然在战乱时代他们只是一介文人,并不能和那些战场上的士兵们一样在前线浴血奋战。但是他们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激励起很多人沉睡已久的良知与爱国心,鲁迅就是这些文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虽然他在世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的身上有一种文人所没有的铮铮铁骨的精神。其实鲁迅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想成为一个作家,而是想当一名医生。虽然自己不能在前线,但是做个医生救死扶伤的话也是很好的。
在青年时期的他就远赴日本求学,当时的他被日本的老师非常看好,在学校的时候可以说是学习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日本求学回来之前,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当时在日本一群热血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思想自古以来根深蒂固,当下的时代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拯救中国。所以当时意气奋发的他,马上就有了弃医从文的想法。不得不说,鲁迅的这个决定真的是人性而又果断啊。
1909年回到国内的鲁迅就开始担任师范学院校长职位,可以说当时的文学界人士对鲁迅是十分的看中,其实在这之前鲁迅是不愿意担任校长一职,但是人家也是生拉硬拽非要请他来,没办法你要是不做肯定会得罪人。所以说就坐上了这个位置,在那之后鲁迅发表了很多优秀的文章。激发了很多当时有热血抱负的爱国青年人士,甚至影响到了当时世界闻名的文学家泰戈尔,想要亲自见见鲁迅本人。
从鲁迅写的文章里面,可以看出他抨击了当下半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把黑的说成白的事,在他这里都得到了很大的描写。用他的格言来说,就是用自己的文笔来感化一些当代的人们。后来也有人提议说,想要将鲁迅的文章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被他一口拒绝了。因为鲁迅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那样的资格去提名,比他出名的文学家那么多个,人家都不行更何况是自己了。所以说,鲁迅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去学习的啊。

7. 鲁迅有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没有。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党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
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扩展资料
鲁迅先生的散文特色
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
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相比他的杂文这些文章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朝花夕拾》侧重于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如《社戏》)的真切忆述。
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作者没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视角写他们,而是以情感带动团忆的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长妈妈。在《阿长与》等作品中。
鲁迅尽量以客观的述说,不随意加以褒贬,在朴实的文字和故事中使读者深深地为长妈妈的善良、单纯、热诚、美丽的心灵所感动。相形之下,在《朝花夕拾》中、对旧日生活中枯燥、荒谬、愚妄的世相的不满,则显得并不突出。
旧日的美与爱.既可看作是鲁迅思想苦闷时的精神避难所,也可视为他“为现在抗争”的疲累身心的憩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有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8. 鲁迅是否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鲁迅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鲁迅曾经拒绝过诺贝尔奖的提名,这是因为鲁迅觉得自己不够资格。
1927 年春,来自瑞典的地形学家、探险家斯文 · 赫定到中国考察,他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后,就与语言学家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托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的意见,可鲁迅却婉言谢绝了。
他在 9 月 25 日的回信中写道: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