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总说复工申请已提交,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三

2024-05-01 02:16

1. 店总说复工申请已提交,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三



如果一切正常,这个春节,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江阴颖达锦隆店订单每天会在两到三台左右,按着这个节奏,虽然不是旺季,他们2月的原计划是100台,新车销售加售后,平均月营业收入期待接近2000万元左右。
江阴颖达锦隆店隶属江苏宝尊集团,而宝尊集团归属永达汽车。这家店离上海150多公里,位于无锡下属的江阴市内。这个160万左右人口的小城市,2018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4281元,几乎比当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多一倍。而这家店还是这个县级市里唯一的广丰经销店。
去年,广汽丰田的销量增长率在所有上榜15家车企中排名第一,在一片颓势的数据中,它是很多其他经销商特别艳羡的品牌。作为广丰的一个窗口,江阴颖达锦隆店去年全年完成了1350台销量,超额完成目标,营业收入达2亿多元。
春节前,这家店的总经理已经在规划2020年整个店的工作任务,对于新的一年,虽然所有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希望今年比去年好,但他心里更有把握。
2020年这个庚子年春节,原本放假7天,法定假日是1月24日到30日,年初七开工。计划中,员工基本在这个时间回来,初七这天晚上,店里还准备搞一个开工酒。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把这一切都打破了。
复工申请已经提交

1月31日,江阴颖达锦隆店收到当地管委会通知,2月10日前不能复工,复工要提出申请,批准后才能开工。
店里团队很快咨询了复工申请的材料清单,期间,当地政府的各种防控文件也相继发到各个公司。
目前,复工申请已经提交,不过,大家心里对这个开工时间仍然没底。
江阴2月2日发现了第一个确诊病例。从这天开始,这座小城路上的人越来越少,本来还会有人带着口罩在经销店门口停留一下,但那天之后,再无人路过。
当地的防控措施越来越严,各小区已出现封路,只留一个出口,有些小区,还有专人把守测量体温。非本市居民,都无法开车进入这个城市,客流无从谈起。
“我们响应政府要求,努力做好防疫工作以及店内复工预案,后期具体影响要等复工之后再看了。”总经理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江阴颖达锦隆店共有60名员工,其中近三成为非本地员工,如果严格算祖籍的话,非本地员工更多。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小组的规定,外地人员3月1日前不得进入江阴,3月1日回来之后,要进行14天的隔离期才能上岗。这意味着,如果2月10日开工,开工后有一个月的时间,人员不能全部到岗。

人员问题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工资的发放。如果正常发的话,一个月的工资在40万元左右,面对每天没有收入的状态,他感到为难。
那些靠绩效定收入的员工倒是没什么怨言,他们说也是赶上了,没办法的事,表示能够接受保底收入,而这些人大都是本地员工。
对于非本地员工来说,他们的生活成本比本地员工高,保底收入或许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对于平常高收入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一般有房贷或车贷,如果一下减薪,经济上也同样承受很大压力。
最后具体怎么发放,目前暂无明确方案,相关经销店负责人在等宝尊集团的统一规定。
几乎没有营业收入
江阴颖达锦隆店里每月的整体费用支出大概在90万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人工成本,财务费用十几万元,剩下就是水电、折旧、营销和制作费用等。
从大年三十到汽车商业评论此次截稿时间,店里才通过网络营销接了5个左右订单,售后也只是抢修,几乎没有营业收入。
“如果三月还不能正常,第一季度就废了一半。1、2月的话,目前数据还没法体现,我们店预计下滑40%左右。”江阴颖达锦隆店负责人说。
一般来说,这两年日系汽车高歌猛上,但江阴其他日系经销店今年一月以来也并不乐观。

据网上传出的一份数据来看,江阴盛达广汽本田店,1月实际卖出84台,销售目标是97台,春节至今,只接到1个订单。
江阴盛达一汽丰田店,1月实际销量65台,销售目标是75台,春节之后销量寥寥无几。
江阴盛升广汽本田店,1月实际销售38台,销量目标40台;
江阴盛达佳颖一汽马自达店,1月实际销量36台,目标是40台。
相比之下,江阴广丰店高一些,1月实际销量104台,目标是122台。
这些销量还不至于太难看,但有人说这是因为有些品牌把去年已经售出的数量留到了今年,也就是说2019年12月卖出的一部分车型数量,算在了今年1月的销量中。实际销量,比表面数字还要低。
目前,经销店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物流断了。广汽丰田有一部分车是1月24日前发货的,因为各地的交通管制等情况,这部分在途车辆无法按时到店。
配件部分,虽然厂方会有紧急件订货,同样也会受制于交通状况。而且钣金师傅基本是外地的,客户的事故车,等物流来配件了,也要等调剂到了本地钣金。
不只是江阴颖达锦隆店,其他店同样如此。个别春节前期间到店的事故车,交车应该会在2月底甚至要3月份以后了。
另外一个焦虑是,如果疫情结束后购买力突然爆发,因为厂家前期停工以及经销店库存系数很低,那么就会损失一部分销量了。
开始网上营销
“不过现在,没有人告诉你这个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负责人对汽车商业评论说,“现在要么就一个字‘等’,等政府、等集团,那很被动,肯定不行。”

江阴颖达锦隆店春节期间连续组织了管理人员微信讨论及视频会议,先是讨论分工采购防控物资。目前口罩、酒精、方便面都要抢。方便面去超市抢,天猫抢,温度枪已经直接通过澳洲直邮。
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怎么在这种情况下把销量做上去,销售人员开始网上营销。他们提供“在线VR逛店”、“在线360度全景赏车”、“在线沟通、价格协商”、“在线订车、定车源”,还在线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帮着客户办理汽车保险等。
2月1日,广汽丰田已出台支持性政策,取消今年1-2月的全部车型目标考核,这意味着1月和2月,不管经销商达没达成销售目标,厂家都按视为达成并给予一定的返利支持。而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大部分车企,只取消了2月的目标考核。

对复工后的工作,广汽丰田销售部门也给了一些方向性建议。在给经销商的一份引导文件里,写着“建议销售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当地开展客户关怀活动,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并提升品牌形象”。针对订单和未购车订单客户,建议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怀活动,比如送消毒用品、口罩等防护用品。
广汽丰田也建议利用自媒体等线上工具来进行客户维系和关怀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比如上门交车、试驾等。当然,这是在政府允许开工以及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到位的前提下进行。
今年业绩还是要的
而从宝尊集团层面,相关人员几天前已开始调研每个经销店今年的销量和产值数据,收集了各店一季度及之后的工作思路和安排。各经销店负责人相信很快也会有一些阶段性目标的调整以及各项复工的支持性政策。
2月2日,离江阴不远的苏州,在全国最先出台了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支持性政策,这些政策至少释放出政府风雨共担的信号,也给因疫情影响而处在焦虑中的企业一些实质性的减负。
那么,未来公司是否会裁员?店总说:“我们集团一直关注人员效率,员工编制控制得比较紧,目前只要复工,我们店是不会裁员?。相信三月份以后会逐步好起来,今年业绩还是要的。目标在,后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冲起来。“

但他承认仍然有些焦虑,但并不影响积极面对每一天的挑战。
采访最后,我们有一段对话。
“如果你现在服务的不是广丰品牌,也不是豪华品牌,你会更焦虑吗?”
“一样的焦虑,这是职业经理人的责任心问题。但广汽丰田的品牌和永达宝尊的品牌理念给我更大的信心,这个理念和实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给员工的保障。“
文中图片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拍摄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店总说复工申请已提交,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三

2. 黑天鹅飞过的2020车市走向,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一




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后面的走势尚不明朗,短期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都宅在家里了,很多4S店甚至也在放长假,车市当下的成交肯定是惨不忍睹了,这一点没任何悬念。甚至北京交管局都发通知,延长部分小轿车指标的可用期限,防止很多有指标的人短期无法外出买车造成的指标过期问题。
这种当期影响恐怕至少要持续到一季度末了。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下对后续车市走向的判断吧,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必然对车市构成持续压力

疫情过后,宏观经济必然对车市构成持续压力。
受此次疫情直接冲击最明显的是餐饮、旅游、影院等行业,而延期复工会导致中小规模制造业同样处境艰难。这些领域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无法估计,但损失巨大是确定无疑的。整个宏观经济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生态系统,这部分损失最终会以各种乘数的形式影响到几乎所有行业。
当然,为了平抑疫情带来的冲击,相关的刺激政策和扶植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这种影响尚有待观察。就目前情况,全国范围的救市政策可能仍以货币政策为主,比如央行2月1日释放的1.2万亿流动性。对相关企业的扶植政策目前全国各地差异较大,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出台的政策最符合中小企业利益,比如苏州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相反很多落后地区还很难判断。
综合而言,救市政策一定会让一部分人得利,如果这种得利可以平滑一部分由于疫情带来的损失,这种政策就是合理的,但总会有借机不当得利的,这会导致一轮新的政策套利。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的压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居民实际或预期收入的降低。同时不同领域受疫情直接冲击的影响程度,政策扶植的受益程度均有差异,这会对车市结构产生新的影响。
引发对未来自身出行方式的重新思考

本次疫情给了大家难得的静下来思考的机会,加之疫情本身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相信很多人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变化最终也会反映到后续消费行为当中。至于用户变得更理性、更有社会责任感还是更趋向于及时行乐,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整体而言,相比17年前的SARS时期,本次疫情可能会让更多人意识到维持一定收入储备和物资储备的必要性。
多数人都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大家会更加理解互联网的价值,更容易体会到互联网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方面是对诸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集中检验,另一方面,互联网不能完全完成的部分当中,出行就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会引发大家对未来自身出行方式的重新思考。私家车也好,共享出行也罢,都是可选项。
不可直接类比SARS对当时车市的影响,17年前中国尚处于车市的起步期,大多数人还处于无车阶段。SARS让这些人意识到私家车的价值,最终一次非典反而成为当年车市的助推器之一。而目前车市已经整体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新的疫情对于增换购影响要弱很多,当然这一波也会促使部分无车居民买车,或者增购新的车辆。
一季度大幅下滑已经无可避免
接下来是综合上述可能影响车市的各种因素判断后,我对2020年车市走向的一些初步判断。
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大幅下滑已经无可避免,整个汽车行业都要对现金流管理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保证活下去才有后面。
眼前的大幅下滑会让2019年走到破产边缘的车企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即便地方政府再想出手恐怕也是无力回天了。长期看加速洗牌过程是件好事,会让活下来的车企有更大空间。而那些已经走到死亡边缘的车企原本也没对这个市场做过什么贡献。
5-6月的价格厮杀可能会惨不忍睹

上半年的市场压力会促使年中价格战加剧,这个时候库存压力大的车企或者经销商,以及利润水平尚有空间的品牌会首先加入到新一轮价格战当中。
只有先稳住规模才能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因此5-6月的价格厮杀可能会和去年国五切换国六一样惨不忍睹。这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巨大挑战。
至于下半年能否收回上半年的销量损失,这要看疫情持续时间以及经济整体受冲击的程度了。整体看我个人对全年车市还是持相对悲观的态度,销量降幅可能由年前大致预估的2%变为6~10%。
尽管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收入结构会受疫情影响形成新的洗牌,但疫情过后恐怕炫耀性消费会受到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过去两年车市整体结构性升级的进程,对大多数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产生冲击。当然这部分产品销量本身占比也不算很大,这种影响放在全市场当中不会十分显著。
 国潮时代会演变为更广义的国货时代
经历本轮疫情后,相信更多人的价值观、消费观会朝更加实用主义的方向倾斜,日后选车也会更加注重思考车的本质。这对可靠性更高,更有内涵的产品而言是件好事。
相比之下前些年我们的产品要求过于浮躁和表面了。如果再结合这一轮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大家对智能化、网联化的理解恐怕也会加深,会诞生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智能车。
尽管不同人接收到的信息不同,但相信经历此次疫情,大家对于国家和集体的概念会更坚实,这对于本土品牌,尤其是拥有优秀产品的本土品牌而言是一个利好。
此前的国潮时代会演变为更广义的国货时代,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就看大家是否有真材实料了。
长期看还是产品和技术,不可本末倒置 

最后,还是写几条给车企的建议吧:
趁着这段时间节奏慢下来了,该是认真总结和思考的时候了。
1、要想清楚自己存在于这个市场的根本价值在哪里,过去依靠什么生存和发展,以及长期可能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中国车市的野蛮式发展可以说自此疫情之后可以宣告结束了,谁也不会随随便便依赖好运气就能成功并发展下去了。
2、借助这段时间的在线或者部分在线办公,进一步探索和沉淀新的管理模式。也许很多车企会因此总结出更高效率的工作管理模式,当然也包括理解市场的模式和销售模式。
3、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和各种储备计划。
4、想清楚短期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由此定义自己在疫情结束后的市场策略。
5、当然,短期市场承压了,但长期看还是产品和技术,不可本末倒置。(图片来自:ic photo)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五菱产口罩、比亚迪卖消毒液的背后:再不复工,全球车企都停工!

2020年伊始,中国车企们不是在穿越车市寒冬,也不是在策划今年新车推出计划。而是在四处找口罩,抓紧从停产的困境中爬出来。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在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口罩已经成为比石油更重要的战略物资。当下,口罩就是中国经济的血液。


不造汽车造口罩
车企们“不务正业”
“口罩打败猪肉,成了春节最抢手的年货。”
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全国各地市面上的口罩渐呈供不应求之势,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困扰了诸多网友: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且春节期间也在加急大量生产,为啥口罩还是不够用?
早在8日,工信部官微@工信微报曾转发了一则央视采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新闻,针对大家非常关心的“口罩不够用”问题做出了回应。

刘敬桢表示,近期口罩的需求缺口陡然大增,口罩看起来做工很简单,但其实生产流程是很复杂的。
“比如说中间捏紧鼻子的那个钢圈,就不是口罩厂自己生产,而得是上游的生产厂来给它配套;再比如说挂勾耳朵的绳子,也需要其他的协同厂家来配套生产,这就相当于一个链条。”
实际上,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刘敬桢说。

特斯拉上海工厂内部(来源:electrek)
当口罩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复工对于车企们是一大考验。
据汽车商业评论统计,广汽共11万工作人员,每天需要20万个口罩;比亚迪集团有22万人复工生产,需要将近50万个口罩;上汽通用五菱共有2.5万员工,按照每人每天两个计算,也需要约5万个口罩。
光是满足自己员工口罩需求,靠大批量采购来维持,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迟迟不能开工,企业将承受巨大损失。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疫情期间,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则说:“全国口罩告急,广州市也急需要口罩。广汽不能坐等,必须力所能及的有所贡献,有所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传统制造商的车企,只能亲赴“战场”。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2月9日,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在微博上宣布比亚迪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而承接此次的口罩项目的是比亚迪电子,其事业群第九事业部,不仅拥有自有厂房和医疗器械体系认证,还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

网传比亚迪口罩产品手册
而“比亚迪口罩”,预计2月12日试产、17日量产,2月底达成计划500万只/天的产能。比亚迪方面还表示,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司机以及志愿者、机场及空乘人员等群体。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
除了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在2月6日也表示,将采取联合上游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口罩。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口罩专业生产设备将于2月26日抵达,车间将于2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预计日生产量将达到170万只以上。

上汽通用五菱生产口罩(来源:五菱汽车)
此外,2月8日,广汽集团也表示其正研究打造口罩生产线,这项工作将交由广汽集团零部件事业本部负责推进。
如果这三家车企如期投产口罩,按照他们的生产能力,每天生产1000万只口罩并非问题,而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口罩告急的局面,同时也能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阴影笼罩全球车企
“没有中国我们无法生产”
“就好像时间都停止了,过去的两周内,销售、生产及供应链都停了。”
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哈坎·塞缪尔森在谈及中国市场目前状况的时候表现得很无奈,他表示,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沃尔沃公司预计将损失至少两周在华的销量、产量以及供货交付量。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北京奔驰日前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武清区发函,请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19家零配件供应商提前复工。函件称,如果2月10日不能复工,其单日损失将高达4亿元。
不仅仅是沃尔沃和奔驰,全球车企都被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产汽车九州岛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将于2月14日停产,工厂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汽车的生产线也将于2月17日停产。
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短缺,公司汽车产量将在周五和2月17日受到影响。而该工厂年产能53万辆,美国最畅销的汽车Rogue SUV crossover也是出自于此。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在中国大规模采购的零部件线束出现短缺,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其在韩国的大部分工厂从2月7日起全面停产。现代也成为全球首个,受中国疫情影响,而暂停在中国境外生产的车企。
2月6日,FCA首席执行官Mike Manley同样表示,如果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无法在未来2~4周内到达,FCA有可能会被迫关闭一家欧洲工厂。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在最新报告中预计,德国车企因工厂停产每日亏损至少7200万欧元(约5.48亿元)。如果中国五分之一的地区因疫情隔离,德国车企2月份将损失25亿欧元(约合190.44亿元)。

位于韩国的现代工厂(来源:纽约时报)
或许到这个时候,全世界才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
武汉是中国四大乘用车基地之一,汇集了美、日、法、英、国产五大车系,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布局车系最齐全的城市。2019年湖北的汽车生产达到224万台,占全国的8.8%。
此外,湖北还是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有统计,在湖北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共17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9家。
而全球汽车供应链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目前,中国共有10万余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

本田位于武汉的合资工厂(来源:KYODONEWS)
拥有60多项天窗专利的伟巴斯特,目前在汽车天窗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65%,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就位于这次疫情中心区——武汉。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经有7名员工染病,为此,伟巴斯特总部将在2月11日之前保持关闭,员工尽可能地转为在家完成工作。截止到目前,其武汉工厂的复工时间还在没有透露详细信息。
疫情目前仍然处于无法估量的阶段,中国各地工厂具体复工时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此前,比亚迪方面向创业邦表示,疫情对公司确有影响,但仍是可以克服的。
例如,大量缺防疫管理用品:口罩、测温枪、酒精消毒液、84消毒液等采购非常困难。同时,发货物流受交通管制影响较大。
在供应商方面,湖北供应商到企业内部调试设备,需要在酒店内隔离14天,影响生产进度。湖北、浙江等地供应商未能开工,无法正常供货。
而香港关闭部分口岸,担心影响部分原材料进出口,进而大面积影响到生产和工厂车间的正常运作。此外,比亚迪也表示其主要核心零部件是自制,总体有一定影响,但还可以克服。

研发车载口罩
车企们的“战疫”反击战
在大家抢口罩的时候,最早拿出1个亿元驰援武汉的吉利,准备主动出击。
2月4日,吉利汽车宣布先期将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研发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
“攻坚国内首个真正N95级车载净化技术,力争20天达到量产标准,抢先搭载于150辆嘉际,投入抗疫前线!”吉利甚至给自己下了“军令状”。

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的司机(来源:曹操出行)
据了解,“全方位健康汽车”不仅具备吉利汽车产品已有的隔绝外部空气中有害物质、快速高效净化车内空气等功能,还将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同时,车内所有材料不仅将拥有高环保性、低散发性,还将通过添加抑菌、抗菌物质的方式,具备抑制细菌或表面杀菌的能力,实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全方位健康”。
同样提出健康车概念的,还有T3出行。

司机在给车辆消毒(来源:T3出行)
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共同发起,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参与打造的T3出行,近日宣布,将把其武汉特别行动车队的防控标准与模式,逐步推向全国所有运营城市,并推出“T3出行健康车”。
据悉,疫情爆发之初,T3出行第一时间组建武汉特别行动车队,为司机配备防护服、一次性医用手套、护目镜、口罩、消毒液、医用消毒片等全套合规的防护装备和消毒装备。
其中包括,车辆端:全车辆消毒通风、司机端:全方位司机防护、平台端:全时段行程监控。
另据了解,T3出行还将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测试车内雾化消毒模块。测试通过后,该模块将应用在每一台T3出行运营车辆上。
此外,广汽传祺近日也提出将研发“健康车”,并将对座椅面料增加抗污防污要求,搭载车内防过敏、抑菌、防病毒等技术的车型也正在研发中。
写在最后
在2月10日复工日当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写道——“这段话非常贴切我们当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加油吧,中国制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菱产口罩、比亚迪卖消毒液的背后:再不复工,全球车企都停工!

4. 双重压力 新冠疫情下车企全面复工面临的挑战

自2020年2月26日15时起,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响应调整为省级二级响应。中国各地的汽车工厂正在陆续复工,但分析师表示,汽车制造商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从供应链和销售受到的打击恢复过来。
各汽车制造商通常会双数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上开启新的一年,向在为期一周的车展期间数以千计涌入巨大展厅的观众展示各款新车型。但今年,全球汽车品牌将需要另外找一个地方来推出为车展准备的数百款新产品,因为主办方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影响,今年的北京车展将延期举办。
中国各地的汽车工厂正在陆续复工,此前为阻止病毒传播,中国一度关停了全国范围的工厂。但分析师表示,汽车制造商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从供应链和销售受到的打击恢复过来。
停工导致生产供应链涟漪效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周修正了对2020年汽车销量的预测,新的预测是今年上半年销量下降10%,全年下降5%。该协会此前曾预测,在经历近两年的下滑后,今年的销量将会趋于平稳。
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都被推迟了至少一周。虽然工厂如今在复工,但分析师表示,汽车制造商仍很难提高产量。位于疫情中心的湖北省上周四宣布,将把非必需企业的关停时间延长至3月11日。

某车企的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都在游说,希望关键供应商获得特批,我预计可以,但我确信疫情将对一些制造商造成影响。”

每家车企都面临某种程度的中断。任何一家供应商停产都会产生涟漪效应。
通用汽车及其中国合作伙伴之一上汽已宣布,它们将自己生产口罩。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涂乐表示,即使各制造商的工人全部返岗,部件短缺也可能是一个大问题。
涂乐说:“可能是某个超级无关痛痒的部件,一个螺母或一个螺栓,就能让整条生产线停下来。每家车企都从中国进口零部件……没有一家可以说:我不受影响。”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口了总价值超过60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全球约80%的汽车生产涉及中国产零部件。

中国以外地区已经感受到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捷豹路虎不得不用行李箱从中国空运零部件,以确保供应,而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其位于欧洲的一家工厂将被迫停产。现代和日产已关停韩国工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目前各个厂商虽然很多复工,但由于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需要进一步了解各地区经销商的销量状态,根据市场销售来重新制定全年产能计划。所以新产能到达经销商终端还需时日。”
汽车经销商恢复元气需要时间
生产只是等式的一半。还需要有经销商把汽车布置到展厅,更需要有中国消费者买车。
通用汽车今年1月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根据英国调研公司LMC Automotive的估算,中国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00宗)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61%,生产的54%。大众(Volkswagen)在这些地区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采取促销措施。例如,广东省佛山市正在向买家和经销商提供补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约20%经销商的展厅开门营业,但销量仅为平时水平的5%左右。这些经销商预计,2月的销量将下滑高达80%。

长春某位汽车经销商总经理表示:“在疫情好转之前,店里进车均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厂商取消了2月份的销售任务,并推出了一些金融补贴政策,但每个月的利息依然非常高。目前店里的现金流不足是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除此以外,目前长春市汽车经销商还处于轮换弹性工作制,无法做到全员100%上岗,在几乎没有新车销售的情况下,每个月人员工资的压力也非常大。”
贾新光还表示:即使疫情完全结束,人们有迫切的购车意愿。但由于长期在家自我隔离,个人收入受影响较大,人们的第一个想法是快速增加收入,而不是优先购置汽车这个单笔消费金额较大的产品。
子布曰:就上面的种种情况来看,我们不能指望短期内销量出现激增。事实证明,4S店网络直播卖车完全是无奈之举,不可能成为未来主流销售模式。本次疫情考验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经此一役,厂商、经销商必然会发生洗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从非典到新冠 中国车市的浮沉岁月

十七年光阴荏苒,病毒又至,但车市已经不是那个车市了。 
全年销售2070万台、销量下滑7.4%、产业利润下降15.9%......2019年的中国车市非但没有出现复苏的曙光,反倒让汽车人多了几声叹息。而进入新年,一众车企老大正想着重整旗鼓,努力让2018年吹下的牛在2020化为现实,谁知“新冠肺炎”已汹汹而至——
伴随武汉封城和全国各地拉响疫情警报,汽车行业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工厂生产中断、商品车运输受阻、4S店闭门谢客、车主维保困难......
回想17年前,非典车市里的峥嵘岁月,再看今朝,又是几多叹息几多愁......
 
复盘:SARS后的车市狂欢
消毒水、口罩、隔离、传染病医院......似曾相识的字眼唤回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SARS!
2002年末,首例SARS病毒患者在广东被发现。短短几个月时间,香港、湖南、四川、山西、浙江、北京......相继出现感染案例。从首例病患确诊到疫情基本消灭,近9个月时间,SARS病毒在国内共计致病5327例,死亡349例。 

伴随SARS而来的,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多个行业的衰落,股市大盘也随之受到冲击,在当年4月的第4周,单周跌幅甚至达到了7.23%。但在这其中,也有一个行业成了意外——车市。
据乘联会数据,2003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439.2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34.2%。国人在经历了非典时期的公共交通紧张之后,渴望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心理急于付诸现实,大量资金涌入乘用车消费市场,当时一媒体这样报道了北京的买车盛况:
“2003年4月份,北京地区4S店的平均成交率远超之前的20%-30%,人们不再纠结于‘货比三家’,甚至对车的颜色也不太在意,基本4S店内有车就会被卖掉。”

如此的场景,除了限牌前夜,也只有在非典时期能看到了。
不过,当时的盛况与其说“仰仗”时势,倒不如更多地看作社会发展趋势使然。
首先,历经了九个五年计划、改革开发和“入世”的中国,全国经济增速持续稳定在8%以上,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已顺利突破13.74万亿元。经济发展了,人民的收入自然也有了提高——以北京市为例,当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已达到24045元/年,按照一户四位职工进行计算,两至三年的时间就能攒出一台车钱。因此,买车的经济条件此时已经具备了。
其次,彼时国内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已进入激活期。据记载,2002年末,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约16辆,相比当时美国763辆的千人持有规模,相差约48倍。而随着拥有汽车的便利和时尚感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购第一台车。在数据上,这一点也反映地尤为强烈:2001年全国汽车销售237.1万台,增速14.1%;2002年全国汽车销售324.9万台,增速37.03%。在整体市场“井喷”的背景下,03年取得全国销售439.2万辆,增长34.2%的成绩一点也不值得意外。

最后,从市场供给侧而言,家用普及型汽车趋于成熟。此时的市场上,既有降价到十余万的经典“老三样”,也有“新三样”福美来、伊兰特、凯悦相继上市,同时,价格低廉的入门级轿车奇瑞QQ等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新车开始满足国民多样的购车需求。
总之,2003年的汽车产销热更多是受到国内经济大环境和行业正向发展的影响,如果非要把“非典”扯进来,那它顶多算是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决断,决定性作用?不存在的。
 
直面:车市里的新冠阴霾
2020年1月上旬,为了促进春节汽车消费,销售们在朋友圈里发起了广告: 

“接下来的日子会是这样:物流停运,厂区停工;慢一点‘配置不全’;迟一秒‘颜色不齐’;晚一步‘没有车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当月中下旬开始,疫情形势猛然升级,武汉封城、各地活动管控、多省相继开始疫情一级响应,各大汽车厂家也因此紧急宣布延长假期、暂缓复工。
以武汉为例,众所周知,它既是新冠肺炎爆发的中心,也是我国的六大车都之一。在全长13km的东风大道上,密布着7家整车企业、12家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生产商,54家“世界五百强”......

1月26日,神龙汽车率先发布延迟复产的公告,随后,东风汽车系统内的车企以及丰田、本田、现代、雷诺等也先后宣布将复工时间延迟至2020年2月9日之后,产量占全国8.8%的生产基地就此陷入了停滞,“车荒”来了。
而在汽车产销链的另一头,各大4S店、汽贸的日子也不好过。
虽然近两年,国人已经普遍接受了线上购物,但汽车交易仍旧以线下售卖为主。伴随新冠肆虐全国的脚步,大量4S店一没车可卖;二没人可用;三得不到政府的营业许可,一来二去,只能关门谢客。 
当然,和学校搞远程教育一样,汽车经销商也整出了自己的办法——线上接待、VR看车、直播卖车,但成效能有多少呢?
2月10日午后,记者打开了抖音App的直播页,随手一翻就看到了奥迪、奔驰、宝马等多个品牌在直播卖车,观看人数少则40余,多则略超500,整体围观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有买车意愿者寥寥,主播则操着常用的卖车话术,干干地介绍着车型卖点。直播中途还偶尔会出现卡顿和剧烈的镜头抖动,令人不适。
由于门店无法正常运营,南京的多家经销商也开展了网络售车活动,但据一工作人员透露,线上售车有所收获,但直播并未产生成交。其直言,疫情已经对该店的新车销售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相比17年前,当下层层细分的区域隔离制度让私家车也没了多少用武之地。当你走出小区都需要一步步测体温、出示身份证、查通行证的时候,你还会有兴趣通过重重检查绕到城郊买上一台汽车吗?
 
思考:未来,车市将拐向何处?
医学上有一种心理病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它表现为个人经历、遭遇或目睹他人受伤、死亡后产生的精神障碍,往往会引发患者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等反应,对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而可以想象,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当下,感染、隔离、死亡等信息每天都在我们耳边回响,在焦虑情绪的接力传染中,断言社会集体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许有些言重,但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也势必将给公众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譬如保守化的消费、增加储蓄规模等等。
这些反映到车市中就是——车很可能会愈加卖不动。

事实上,较2003年非典时期,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购车选择不够多,也不是车太贵、百姓买不起,而是购车意愿不比以往了。 
21世纪前二十年的经济飞跃、城市化进程和购车优惠政策,极大地释放了公众的潜在消费需求。从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销量就开始同比下滑,到了2019年,跌幅更是扩大到了7.4%。可以说,中国车市的发展重心已经从“增量”转移到了“存量”。
而存量时代,汽车市场的增长不再依靠新用户拉动,有车一族的换购需求渐渐成为消费主流。
这时,购车意愿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换不换车?多久换一次车?换个多贵的车?这些都会受到购车意愿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停工、延迟复产除了打乱企业生产计划外,大量员工的收入也会随之降低。虽然短期的降薪并不会严重到让大家“揭不开锅”,但对还贷行为多少会产生压力,消费水平也可能有所降低,而随之形成的“创伤记忆”更会进一步干扰到未来的消费行为,比如购车——“现在的车还能用,不如把原本打算换车的钱存进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之下,大众的消费行为趋于谨慎,换车周期延长,新车销量的跌幅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当然,中国的汽车人也不必气馁太过。虽说总体下滑,但每年2000万台左右的汽车消费市场仍是稳稳的全球第一。而在新冠肆虐之后,公众也势必会更进一步地关注呼吸健康和生命安全,又会给汽车产销引入了新的卖点。厂商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相关产品的研发适配,静待疫情褪去后,消费升级需求的到来。
最后,愿疫情快快消散,春天早日降临人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非典到新冠 中国车市的浮沉岁月

6. 疫情下的汽车业 | 复工不等于复产,主机厂“解封”仍需时日

春回大地,仿佛一切都在缓慢的苏醒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将逐步迈向正轨。
距离2月10日正式返工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月,全国各地的汽车主机厂也陆续实现了复工复产。即便处于风暴中心的湖北车企——东风本田和风神汽车,也收到了最新的复工批准。
3月12日,中汽协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在其跟踪的23家企业集团、203个生产基地中,截止3月11日,整车企业复工率达90.1%,员工返岗率达77%,复产率为40%。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覆盖了产业链、出口、就业等多重层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冲击,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国家层面的扶持也在各级层面得到迅速响应。近日,商务部表示,各地可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具体到地方,以广州为首的城市率先打响了“救市”第一枪。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主机厂,也在此次复工战役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但要完全实现往日正常复工的局面,依然面临了众多难题。
复工不等于复产
错时错峰、线上“云”办公、分批次复工,这可能是和口罩、测体温、消毒、公司隔离板、公司套餐等同步出现的奇特景象。以巨大经济和社会代价换取的疫情防控新形势,汽车行业从业者力争复工的同时,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谈及复工,车企也有“生产线”和“非生产线”的分别。当非生产线的工作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得到恢复,需要进入工厂实际操作的生产线工作,则需要人员实际到岗。如果说不断攀升的复工率实现了破局困境第一步,后续等待的,还有很多。
人员聚集,必然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如何降低这一风险?是困扰车企的一大难题。即便国内少数车企实现了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诸如蔚来的关键零部件在整个装配过程中的流转实时监控,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第二总装车间使用的激光AGV运输物料,通过机械化和智能化达到风险降低,但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仍然是少数。

换言之,复工和复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中汽协的复工数据,有专业分析人士指出九成的企业复工,77%的员工返岗并不意味着车企相应比例的产能启动。具体到到企业情况来看,还存在错时、分批次复工,员工也存在一定的隔离观察情况。
人员的牵制放缓产能解封后,供应链的缺位也明显制约着主机厂的复工节奏。此前奔驰率先为复工发声,便是为零部件供应商而发出的。日产、现代和起亚等车企在本国的工厂也受到零部件供应中断的影响不得不面临停产。对于此次复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是否复工取决于供应商的复工情况。
根据中汽研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9日,13家主要零部件企业集团中,6家全部复工,5家复工率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限制下,供应商开放的有限产能会优先满足大体量的公司订单,而小主机厂的微小订单,可能会延后,这对于那些本就处于行业末端的车企,似乎是不太友好的消息。

此外,以往车企竞相追捧的低库存也在此次疫情中暴露短板。受制于疫情期间交通物流的限制,尚未形成全方位产业链集中度的车企不得不面临高昂的缺货成本。
相比之下,接近“爆表”的经销商库存指数更让人揪心。数据显示,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27.7%。库存资金的持续承压让众多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根据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在参与调查的8095家经销店中,综合复工效率仅为36.6%。
作为产业链中的“出水口”,经销商被堵住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转速度势必受到影响。

多策并举,克服困难逆势前行
伴随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紧密度越来越高,要赢得复工复产的优势,主机厂的考虑范围不仅是自身,还要放眼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共度时艰。
对于下游的经销商,主机厂接连出台调整考核目标、给于金融政策、增加返利补贴等扶持内容。其中,大众、福特、捷豹路虎、现代等品牌取消了一季度的销量考核;广汽传祺取消经销商提车任务,提车享有提车奖励,针对库存融资提供30天免息期;比亚迪发布一季度1-2月份免考核,取消服务质量考核或复检延期;一汽奔腾延长T99的专项返利补贴至2月29日;长城启动2000万元用户关爱基金。
下游的关怀,同样体现在上游供应商中。车企正在通过制定灵活的生产计划、组建专项资金等方式保证其供应稳定。以北汽为例,北汽福田向所有湖北供应商发公开信,号召供应商不裁员。并由北汽产投牵头组建近10亿元抗“疫”专项资金池,优先支持北汽产业链伙伴和汽车领域各类型企业。对于网约车、出租车等机构类客户,北汽集团推出了最长31天的还款宽限期政策,并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30家整车企业公布了针对合作伙伴的扶植政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生产的核心特征是产业链长,供应链的衔接极其重要。此次疫情对零部件企业是一个考验,整车企业给零部件企业更多的支持,也有助于共渡难关。
回归主机厂自身,这场疫情也在加速新的销售模式孵化。疫情期间,线上场景成为各大车企的首选。新车发布、直播卖车作为突破口,车企在努力实现信息数字化场景下的转型。但碍于技术支持、汽车大宗消费的特性,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仍待商榷。
而这场危机中蕴藏的机遇,也被少数厂商抢先觅得。不论是吉利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还是长安在3月10日量产的“PM0.1级”复合抗菌杀毒高效过滤器,以及广汽新能源研制出的“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都体现出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变化。

虽然在3月完成复产十分艰难,但此前也有车企通过“另类”复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等,选择复工生产口罩、消毒液,为防疫工作提供支持。面对国外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适当的转变也许是新的机遇。
钟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虽然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业的复苏将较为漫长,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身处转型阵痛期的主机厂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汽车业可以撑多久,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四



2月3日,汽车商业评论推出了《新冠大疫对中国汽车业影响调查》,截至投票结束,48小时内,我们共收到1183份有效数据。
根据调查数据,参与投票的读者42%来自整车企业,27%来自零部件企业,10%来自经销商企业。
此次疫情,汽车行业停工停产,供应、生产、物流、运输、销售等均受影响。这个影响究竟会持续多久?
有51%的人认为会持续3个月到半年,32%的人认为是2-3个月,认为影响会持续1个月的乐观派只占5%。
餐饮、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很大,此前,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说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而汽车行业也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22%的人所在的企业资金撑不到1个月,23%能支撑4-6个月,41%可以支撑一年以上。也就是说,有近6成的投票人所在的企业资金已经不足维持一年。
危机当前,企业必须展开行动自救,管理变革(28%)、减薪(18%)、裁员(16%)都是可能的选择,有36%的人表示目前还没法做出判断究竟要采取何种措施。
最担心的行业风险,得票最高的是消费需求走低(41%),其次为供应链中有企业因为资金链紧张倒闭(27%)、疫情导致的原材料或关键零部件进口供给紧张(24%)。
因为疫情,4S店客流几近斩断,消费者的购车意愿目前已经被遏制。那么疫情过后会怎样呢?
45%的人认为会刺激消费者首购需求,33%的人认为不会,还有20%的人认为很难判断。
那么,疫情过后会刺激消费者换购更高级别汽车需求吗?62%的人认为不会,20%的人认为还不能确定,只有16%的人给出了肯定答案。
这也就是说,疫情过后,首购需求被刺激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但那些抱着及时行乐态度更换更高级别汽车的需求并不高。
对于2020年车市,63%的人比较悲观,认为增速比2019年(-8.2%)还要低, 19%?的人认为比2019年高但仍然是负增长,认为会正增长的乐观派只占3%。
同时,51%的人表示所在的企业会对2020年销量或利润目标进行调整,32%还在观望,只有15%的人明确表示不会。
显然,2020年的中国车市经过此次疫情,等于是雪上加霜。虽然疫情过后我们相信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会爆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损失,要比餐饮、旅游、影院等其他行业要好,但是因为疫情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它导致的购买力不足还是会给汽车业不小的打击。
我们还想知道,经过这次疫情,普通人的人生观是否会发生改变,47%的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至于这种人生观究竟变成怎样,我们并没有探究,实际也无法探究,但汽车商业评论希望是积极的能够带动中国整个社会持续变革持续向前的力量。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业可以撑多久,新冠大疫考验中国汽车业之四

8. 宝马有序复工员工每天标配两个口罩 齐普策致信力挺中国战疫初心

汽势Auto-First|满江红
汽势Auto-First从宝马得到确切消息,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已经在确保员工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复工复产,华晨宝马复工员工每天标配两个口罩。与此同时,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致信当地政府管理者,表达坚决支持中国的初心。
得益于宝马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目前宝马已经储备了充足数量的口罩,能够保证每一个在现场上班的员工每天能领到两个口罩。在沈阳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结合工厂生产特点,一整套严格的防护措施也已就位。在员工食堂,员工们按照引导,保持距离排队取餐。就餐时,倡导员工们使用防护板,并采用“之”字形排位,也即确保员工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都不会有其他同事就坐。在员工班车上,大家也是“之”字形就坐,一排只坐一人,使人员间保持足够距离。

与此同时,宝马办公楼入口处“安全岗亭”随时在岗,为员工测体温和做消毒服务。办公区域内各处均配有充足的消毒用品,供员工使用。现场办公的员工全程佩戴口罩,毫不松懈。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兰德博士说:“华晨宝马各工厂顺利实现复工复产,也体现了在艰难时期相互信任和紧密协作的重要性。目前我们的生产正在逐步回归正轨,在保持有序生产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根据汽势Auto-First了解到的消息,从2月17日起,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办公场所已经重新开放,位于沈阳的两个整车生产厂和一个发动机生产厂也已逐步恢复生产。2月19日,宝马在中国的管理团队再次召开全体员工网上视频大会,通过远程办公方式保证了各项业务工作如期推进;同时,管理团队也向6000多名在线员工介绍了复工复产以来,公司为保障在不同地方工作和生产的员工们的安全与健康,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宝马经销商伙伴也陆续加入了安全复工的行列。宝马推出“宝马经销商展厅公众健康防护指南”,针对展厅店内环境卫生及消毒管理制定了10类措施,涵盖从展厅通风换气,到洗手间的清洁消毒和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此外,在保障工作人健康,保证车辆(特别是试驾车辆)卫生安全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进店客户与员工均需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保持一米沟通距离等也成为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这场企业战“疫”的关键时刻,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近日专门致信北京市和辽宁省领导,表达对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抗击疫情的支持。“中国政府以及北京市和辽宁省政府为应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采取了果断而又全面的措施,切实保障了中国以至全球的公众健康,这一切,特别是前线医护人员的英勇无畏,令人钦佩。”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信中说,“在充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已为逐步恢复在中国的生产和运营做好充分的准备,期待继续为中国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宝马集团谨此重申,将始终秉承支持中国的‘初心’!”
疫情发生后,宝马在中国的管理团队立刻成立了应急管理小组,由宝马集团在中国各子公司和合资企业“一把手”参加。宝马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工作得到了宝马集团的大力支持。在近期的几次董事会上,董事会成员每次都会留出专门时间,听取中国管理层介绍最新情况。针对中国疫情,宝马及时实施了一揽子抗击疫情方案。
在员工关爱方面,迅速决策安排员工远程办公,并制定出差旅行指南,并推出个人健康指导等,还协调资源火速调配和购置工作场所防护和消毒物资。宝马认为,在危机时刻非常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信息透明,因此在春节假期之后第一周,宝马就组织了6000多人的线上大会,分享公司的疫情应对策略。
在社会捐助方面,宝马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已捐助3500万元,用于采购疫情严重地区和沈阳市急需的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以及为战“疫”期间的“白衣英雄”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在业务运营方面,从客户服务和经销商支持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宣布延长多项服务的有效期,并提供免费上门取送车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商务政策,给经销商减压,同时也通过金融手段,加强对经销商的财务支持。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接受汽势Auto-First采访时称:“过去三周以来,我一直在中国见证了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强有力和负责任的措施抗击疫情,控制局面;我也看到众多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勇敢‘逆行’投身前线,我对他们充满崇敬。宝马集团所有人,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将力挺中国,力挺中国人民!宝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