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与网评的区别?

2024-05-09 05:25

1. 时评与网评的区别?

我认为网评是网友评论更多的是掺杂个人情感在里面,且有些是匿名的,所以现在倡导网评员实名制。为的就是杜绝发布虚假消息,制造谣言,指鹿为马。网评员是受雇于政府的。 
新闻时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出现,乃至当前的中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相对的历史根源,也有当代许许多多自由时评人推波助澜的原因。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词义:   时评文章,顾名思义,就是时事评论性的文章。

时评与网评的区别?

2. 怎么写时评(时事评论)

1 时事评论类作文要怎么写  
 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实例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3. 时事评论怎么写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
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扩展资料: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参考资料:时政点评-百度百科

时事评论怎么写

4. 时事评论怎么写?

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应该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是时效性。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例如嘉兴日报对其开创的“嘉兴时评”的要求是在新闻一线“第一时间发表评论”。{4}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第二条是针对性。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第三条是战斗性。这是时评从一产生就与生俱来的传统,它来自于报纸设立的监督政府的功能,来自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论战的特色,甚至来自于时评初创时曾经有过的别名“短批评”(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的《苏报》)和“批评”(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的《神州日报》)等。就是说时评因为本质上含有的批评甚至批判的意味和功能在里面,就总是免不了要批评、批判甚至骂人的。骂什么人?当然是一骂贪渎腐败者,二骂为富不仁者。正是时评的战斗性要求,才使得它可以体现出“尖锐泼辣”的特点。

  第四条是简捷性。因为时评的特点有“简洁明快、短小精悍”,是匕首和投枪似的文体,又由于时评对时效性的苛刻要求,是短兵相接的快速肉搏,所以不能也无法走“漫长”的路线,只能要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深刻的思想,传达成熟的意见,传播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是要见一点枕戈待旦、倚马可待的真功夫的。这里,要做到简短、简洁,才可能获得便捷的效果。而不是短而无物,短而无效。讲求的是如同郑板桥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似的简约便捷。像1907年1月18日《时报》为美国公使向清政府要求招收华工去美洲巴拿马开掘运河的事件配发的一篇时评:

  巴拿马河工不可往,往者非病即死。美人招巴拿马河工尤不可往,往者非病死即受虐。
  此其理由,国人知之,政府知之。然而美公使仍向政府请求不已,何也?必政府未尝拒之也。
  政府固尝闻议拒矣,然而奸民辈能立合同,回国招工,何也?必政府拒之而未尝决绝也。
  谓政府不知而政府岂真聋聩?谓政府不理,而政府竟无心肝?无以名之,名之曰:非真爱民。
  固吾不责奸民,而惟责政府。 总共一百来字,却写得环环相扣、层层逼进,自问自答、有声有色,一气呵成、直击要害。读来只觉虎虎有生气,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样的抨击评议,即令今天看来也是让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

  在这四条基本要求之外,在具体的写作中还须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我们说写作时评要“以道理为准绳”,就是要敢于并善于亮明你的观点,说出你的道理。并且要说得有道理,才能以理服人,这叫做“有理走遍天下”。言之有据,就是时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中的“论据”,是“以事实为依据”“事实胜于雄辩”的要求和过程,是使时评写得有理有据、不容置辩、令人信服的必然要求。言之有序,是指行文的秩序,是起、承、转、合的规范与要求。就是说话要有章有法,讲究规矩,符合逻辑。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的次序;可以不一定非常讲究,但一定不可以乱来,语无伦次,乱了章法,文则不文,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自圆其说,就是说自己先要能说服自己,要自己先把道理想周全了,想明白了,想仔细了,才可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说得周全,才可能说服别人。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说不通的,也是不可行的。

5. 什么是财经评论,财经评论怎么写?

财经评论是比普通新闻评论多出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要求,且要求深入浅出和见解独到。

写好财经评论的几点要求:
1、关注并紧紧围绕新闻热点,出手迅速。作为新闻的一种形态,经济评论必须具有新闻的基本特性,一是,选择必须带有“经济”这一鲜明个性;而作为公众媒体,选择又必须符合最广大受众的共性需求,即所谓“公众关注度”。因而在“经济时评”的话题选择力求个性与共性的有机融合。
如:《一付药治不好药价虚高》、《大户型动了谁的奶酪》、《谁在破坏公平竞争》等等,这样的选题,符合公众的关注度;二是所论之事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经过对这些含有新闻要素的事实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议论,开掘出事实的内涵,以升华读者的认识,进而强化新闻的导向性和舆论监督作用。
如针对近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引发广泛关注、大排量汽车被征收消费税等今年以来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热门话题。
2.文章要言之有“理”,不能是泛泛空谈一切常识性道理,也不能是生活经验的简单堆积。
这里讲的“理”,不是单纯的公理与道德,更强调和侧重于学理、理论。“老生常谈”最容易使人“疲劳”,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对于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经济时评”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简单说教,而是从经济学、法学、经济体制等专门科学的角度进行论述,深入浅出。
使读者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新闻的另一面,使他们能从具体到抽象,看到表象后面隐藏的更多新闻事实。
比如针对去年五一景区停车场收费投诉再次增加的情况,北京日报财经新闻版的“经济时评”没有简单地指责停车公司,而是向读者阐述了按照价格规律:求大于供时如果受到人为的压低价格,肯定会产生供应短缺的问题。因此探讨可在旺季提高停车费,以提供企业积极性,缓解停车难。
3.文章表述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写报纸的经济评论虽然理论性较强,但也不能长篇大论展开论述,更不能板起脸来“当先生”教训读者。“经济时评”注重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读专业性的东西,使那些曾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经济理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现在很高超高楼层的住宅都没有避难层。“经济时评”在分析呼吁这一问题时,就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解释了其中隐含的经济学规律“溢出效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启迪。其中的表述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拉近了读者与专业性较强的新闻话题的距离,有利于增强报道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财经评论

什么是财经评论,财经评论怎么写?

6. 哪个报刊的时评比较好?

那个“人民网报刊”的时评~比较好的呀。。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时评中兴之三缘由
    我国的新闻时评,源于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的评论体裁,始创者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引起注意并为国内纷纷仿效的是上海时报。”时评在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也被广泛使用;建国后由于各种原因,时评趋于沉寂。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上频频露面,呈现出中兴之势。
    人民日报平日里开设有“人民论坛”、“今日谈”,在“两会”时期的特刊中有“两会时评”、“热评”;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青年话题”;南方日报开设了“观点”专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新锐报纸更是每天用2个专版的篇幅来刊载时评;不一而足。
    当今新闻时评中兴的缘由主要有三:(1)新闻竞争随着媒体之间新闻同源化现象越趋普遍,新闻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面对受众,新闻媒体不禁要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有人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以报纸为例,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南方都耐匠、新京报等新兴媒体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成功,吸引读者“眼球”,时评版的功劳不小。(2)政治民主近年来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执政理念的确立,等等,都为新闻时评的中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环境。(3)受众的觉醒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发达,人员流动的加剧,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受众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晓权,即大众需要传媒提供充分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去伪存真,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自己处于竞争的主动地位;二是渴望拥有话语的平等权,在大众传媒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构建起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传播生态。
        报刊时评写作的规范之路
    当前新闻时评中兴之时,新闻时评也存在着作者来源广泛、观点纷呈,甚至出现了观点“沙漠化”现象(即各种观点的“泥沙俱下”,)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为此,有必要对时评写作的要求进行一番廓清,以达到去莠存良、使之规范的目的。时评的写作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
    缘事而发、讲究可信
    新闻时评要发挥引导监督舆论的作用,就必须使写作缘事而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以“据说”、甚至作者的主观臆断做时评的由头。客观事实真实与否决定了新闻时评的生命。
    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客观事实也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在选题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分清主流与支流;把社会普遍关注、意义重大的事情做时评写作的由头,而不是些风花雪夜、无关痛痒的话题。
    新闻由头的选择是新闻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当前新闻时评最大的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的热点,抓民众关心的焦点;破群众生活的难点,解民忧释民惑。
    突发性重大事件、“三农”问题、教育收费、金融财税、下岗职工再就业、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都可做当前时评写作的话题。
    试以南方日报2印4年3月17日在“观点”专版上刊载的经济时评《基金缘何热销》(作者:林文俏,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为例加以分析。
    文章以2004年一季度证券市场的亮点为由头,分别从去年基金投资业绩骄人;通胀预期使广大居民摒弃传统的银行存款理财方式;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改革的若干意见》增强了广大居民对证券市场和基金理财的信心;基金公司理财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出各种基金品种满足投资者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文末用数字说话一一“到2003年底,我国已有基金管理公司34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达到1650.09亿元。”
    这则时评以受众关心的基金热销为主题,分析其热销的内在原因。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分析原因用事实说话,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自然会受到受众的欢迎。
    迅速及时、讲究时效
    时评必须迅速及时,具有时效性的时评才能赢得受众。其时效性不仅体现在刊发的时间上,也体现在选材上。好的时评如果压上十天半月,或选材上老是用陈年往事,当然不能赢得受众。
    针对今天的新闻事实,报纸的时评应做到最迟在次日就要“出炉”;广播电视的时评应在当天就“出炉”;网络的时评应更快,做到“即时”传播,争取时效和主动。
    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现在报纸的时评一般在新闻发生的第二天见报。
    今年“两会”期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开幕。3月4日人民日报就在其《两会特刊》的“两会时评”专栏中发表题为《为国辛苦为民忙》时评。3月5日发表了《委员的责任》,该文以3月4日政协委员梁晓声答外国记者间为由头生发开来。
    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开设了《两会特刊》,迅速及时地刊载一些“时评”和“热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月3日,人民日报在“两会时评”栏刊登时评——《雨后的彩虹更绚丽》。该时评通过总结2003年内,全国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取得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首次过千元等重大成就,分析了2004年将面临的现实困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作者的观点——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雨后的彩虹更绚丽”。配合“两会”开幕,该时评及时刊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两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了团结鼓劲、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作用。
    银行卡收费刚刚提出,21世纪经济报道就在4月7日的“时论”中发表时评——《银行收费  意欲何为?》,及时道出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声,对银行的作为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需要快时效的评论——迅速及时地传递政情、民情、舆情,尽到“守望者、传声筒”的责任义务,只有这样的时评才能成为媒体引导舆论、竞争制胜的法宝。
    敢言善言、讲究艺术
    时评写作必须要有为民鼓与呼的勇气,又要有为民争取权益、促社会稳定发展的智慧——一敢言善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敢言者,即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虚美不隐恶;善言,即做到有话会说,说两面,效果好。
    南方都市报2004年4月10日时评版“来信/来论”中有一则题为《污染指数上升不等于污染加重?》的时评。文章开头处说,“3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举行‘2003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指出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广东省3个综合污染指数与2002年相比有所上升。”“对此,深圳市环保局局长于4月6日表示,污染指数上升并不等于污染加重,深圳环境目前总体趋势向好,不能说深圳污染加重。”基于此两种不同来自“权威”的说法,作者指出,“这都是政府环保部门的权威看法,老百姓不胡涂也难。”是为敢言。
    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道,“综合污染指数是反映该城市整体污染情况的数量指标,它是由各个单项指标经过统计处理得到的,因此,确有编制的是否合理、全面的问题,但是,国家环保总局使用的指数还是比较科学和严肃,污染指数上升,就反映该城市整体而言污染情况加重了,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起一个警示作用。”
    在分析中,作者心平气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综合污染指数“确有编制的是否合理、全面的问题”、“如果环保总局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合理,不能准确反映缄市污染的全面真实情况,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地的环保部门就应及早向总局提出意见,及时修改编制指数方法,以免误导政府和市民。”这就是说两面,换言之,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经过一番分析,作者指出,“其实,局长对深圳市环境状况的进一步介绍,并未能对‘污染指数上升不等于污染加重’这一命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客观地概括局长的话,也许这样说更好:‘污染指数上升,表明我们的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有所加重,但并未超出国家允许范围之内,并且这.种趋势已经遏止了’。”如此,作者既做到了观点明确,又与人为善,使时评能为人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为善言。
    敢言与善言相结合,可谓时评吸引受众“眼球”的“秘密武器”。
    贴近受众、讲究可读
     新—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时评写作也应遵循。时评写作时,作者心中装着受众,有意识地贴近受众,写出的评沦才会有可读陛,才能为受众所喜爱。
    在写作态度上,视受众为朋友亲人,给受众以亲近感。吸收目标受众时尚的话语,用他们熟悉的新闻事件为叨人点,运用平衡的手法展现不同观点,稿件的语言风格多样化,可豪情奔放畅快淋漓,也可含蓄婉约点到为止。
    时评写作时吸取点杂文的笔法,运用类比、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大众化的语言——使时评更幽默风趣,不失为提高时评可读性的一种方法。
    杂文报2002年11月10日在“读者”栏中刊登题为《“官贩子”更可怕》的时评。文中把“卖官者”说成是“官贩子”,使之与人们熟知的“商贩子”、“人贩子”、“毒贩子”作个类比,说“这‘官贩子’比起‘毒贩子’、‘人贩子’更糟糕。‘人贩子’、‘毒贩子’有很大危害,这毋庸赘言,但它们的危害还只限于特定人群;而这‘官贩子’则败坏党风政风、危害整个社会。因此,‘官贩子’就更为可怕!”这样的时评通俗易懂,读者自然喜爱。
    传统的媒体评论多半由专业人员,如编辑、记者或有关领导亲笔撰写,居高临下,官腔、大话、套话多,满纸的“必须……、应该……、要……”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谁愿老被人教训呀?
    没有可读性,没有受众的媒体,如何担当得起“喉舌、耳目”的重担呢?
    当今的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由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人际传播转化的时期,受众地位日益凸显。受众的独立主体意识日渐浓厚,价值观多元化,对新闻传媒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时评的编辑写作必须认真研究受众个性心理,以人为本,重视新闻传播的人性化。
    “人际传播的状态如何,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新闻时评编辑写作中应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监督权等权益,给受众留下“自己人”的感受。

7. 时事评论怎么写

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
3、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
4、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

时事评论怎么写

8. 时事评论怎么写

时事评论写如下:

一、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切忌面面俱到。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往往能出奇制胜。
二、题目要能吸引眼球。没有好标题,文章再好也没人看。如写评价毛泽东的文章《岂能用数字比例评价领袖人物》,叫此名时点击量极少,后改为《能用三七开评价毛泽东吗》点击量猛增几十倍。
三、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选用最精的上等原料,吸收最精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然能胜人一筹。
四、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就不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要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这样文章就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

五、文章一般控制在1000-2000字左右,这适合人的阅读习惯。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越鲜明,人们越爱读。
六、如果在网上发贴,没有编辑,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文章写完后先用文档自动校对,然后仔细阅读两遍。确实没有错误再发贴不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