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05-16 09:02

1. 历史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理由: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而此时,欧洲战场上战争已呈相持状态,同盟国和协约国相持不下。
在此之前,美国通过对双方出售军火等战争物资,大发横财。
同时,美国也向战争双方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其中英法最巨。
如果英法战败,贷款的偿还将是个问题。
同时,美国的参战将会给其带来相当可观的战争赔偿,无论是殖民地还是国际地位,都获益不菲。
所以,美国的参战,都是从他的利益方面出发的。
C   ①美国参战 ②俄国爆发革命 ③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参考资料:http://gnlsjx.lyge.cn/html/ZhongKaoFuXi/67/

历史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2. 请教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历史问题

首先看巴黎和会的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大致就是这些了,再来分析。英国,获得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1000万人口的地区),从战败国索取了大量赔款,加上之前的对德国军备的各种限制,英国实际上维护并强化了自己的海上霸权,收益巨大;其次,法国,法国收回了原属于自己的重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并且获得德国重要工业区萨尔区15年的管理权,同时法国也获得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750万人口的地区)和赔款,法国维护和强化了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收益也十分巨大。从这里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在巴黎和会中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再来看看其他的主要战胜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这其中,美国更像是一个投机者,他周旋在各国之间,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美国在战争期间大发战争财,且战争远离本土、美国参战晚所以损失小),努力为自己谋夺世界霸权;他得到的利益主要是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法(门户开放的原则使得美国的商品可以倾销到英法从德国获得的殖民地,实际上削弱了英法,因为美国的殖民地很少,英法没有获得对等的利益);②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再加上巴黎和会之后的其他会议约定,美国成了欧洲诸强的债权国,取得了世界性的经济优势;③削弱了日本,在巴黎和会上遗留了一些问题未解决,在后续的华盛顿会议中,英日同盟被解散,这削弱了日本在远东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在远东的扩张。但是严格的说第2、3点不属于美国从巴黎和会获得的利益,所以美国在次的收益少于英法是很明显的。     再就是日本,日本仔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获得很多利益,仅仅只是日本占领胶东湾和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合法化,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收益了,而且还要收门户开放的影响,很明显,日本获得利益比美国还要少。     最后就是意大利了。意大利也是战胜国中的强国,但是由于意大利本身实力相对较差、是战中倒戈、战争中贡献少、损失少等等原因,在巴黎和会中意大利的要求受到了美英法三国的抵制,最终被迫退会以示抗议,在巴黎和会中,意大利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只是在气候的一些其他协议中获得了一点点利益。    所以美、日、意三国获得的利益都要小于英法。至于其他的小国,没有实力,就更别说了。
     所以很明显的确定,英法是巴黎和会的最大收益者。日本只有一点收益,意大利什么都没得到,美国获得了较多的利益(美国在战后获得的利益主要是来自之后的华盛顿会议)。

3. 请教历史第一次大战问题

国内“一战”史研究概况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人们力图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以之作为前车之鉴,这促使史学家们加强了对战争史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即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内“一战”史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一、关于战争缘起与战争责任 
1.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主要说”:司徒琳认为,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赵辉杰认为,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2〕 

    (2)“法德矛盾主要说”:陈汉时认为,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3〕 

    (3)“俄德矛盾主要说”:张含英认为,“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4〕。 

2.战争责任: 
    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法国虽不能说是“无辜”的,但至少是被动的;俄英两国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爆发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奥匈帝国对于战争发生的近因要比上述国家负更多的责任;德国是最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德皇威廉二世是一战的罪魁祸首。〔5〕 

    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次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少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6〕 

二、关于一战和美国 
    1.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7〕 

    2.美国的调停外交:吴瑞、杨春龙认为,调停外交是一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以调停促成妥协,将两大集团互相对峙和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自身则因势乘便为称霸世界铺平道路。〔8〕 

三、关于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 
1.关于中国参战问题 
    (1)“日本影响说”:吴瑞认为,一战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执即“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两国争夺对中国控制权斗争的反映,其结果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参战派取得了胜利,即日本侵华势力取得了胜利。〔9〕 

    (2)“美日共同影响说”:李子雄认为,中国参战是美日两国共同影响的结果。美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中国在参战问题上的外交僵局,美国参战给中国参战打下了客观基础;日本则通过政治上操纵中国军阀和经济上收买中国军阀使之同意参战。美日两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都起了重大作用。〔10〕 

2.对中国参加一战和参加巴黎和会的评价 
    在此问题上,史学界多持否定态度。袁继成、王海林则认为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冷静地把中国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有失亦有得:第一,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第二,签订了对奥、对匈、对保条约,成为国际联盟成员;第三,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的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义愤的反映,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和新抗争。〔11〕 

四、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公式能否用来解释一战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1.肯定意见:石森认为,不能否定革命斗争对制止战争的重要作用。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一战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因素,两次革命均发生于一战期间,国际帝国主义无暇他顾,因而使革命获得成功。〔14〕 

    2.否定意见:茅海建认为,革命和战争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战并非是被革命制止的,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革命对加速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大战主要是以军事上的胜负而告终的。〔15〕夏季亭认为,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这对苏俄来说是正确的,但其客观后果之一不是加速而是推迟了战争的结束。一方面苏俄为换取德国停止进攻而作出许多让步,使德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大受优惠,协约国的处境则艰难起来,延缓了德国的投降;另一方面,致使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十月革命只是对德国人民的反战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与苏俄退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惠益相比只占第二位。〔16〕 

五、关于一战的影响和地位 
1.一战的世界性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17〕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扰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18〕 

2.一战的影响: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19〕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20〕 

    除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21〕,有人认为是36个〔22〕,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23〕。 
  
中国自己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自己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争斗?中国参战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从帝国主义角度而言,美、日都曾希望通过怂恿中国参战,一方面加强协约国方面力量,孤立同盟国,另一方面,加强对华控制,进而把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当掌握实权的段祺瑞决定听从日本,参与战争后,美国见达不到原有目的,又一反常态,反对中国参战。)从北洋军阀角度来看,自从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各派系都希望以参战为名,向帝国主义大量借款,从而扩充自己势力,消灭异己,实现“武力统一”,尤其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这种动机几乎暴露无遗。 中国参战后,段祺瑞政府并没有派军队赴欧作战,只是派出十余万劳工,输出劳务,到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打工,客观上增强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快“一战”的结束,也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所以,当协约国胜利消息传来时,蔡元培曾接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
总之,一战是使欧洲一些国家一下子强大起来,为二战打下前奏!

请教历史第一次大战问题

4.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楼主所说的应该是“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当天为塞尔维亚的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使得奥匈帝国于同年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

你打的B是特征不是原因。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所形成的。由于德国这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资源等问题上的矛盾的激化,虽然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加入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协约国一方,但实质上是想通过战争重新划分实力范围,美国战后控制了拉丁美洲,日本战后控制了德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就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利益的重新划分。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意大利会这么做就能解释了。所以得远C性质。
而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这不能解释意大利的举动。所以不能选原因。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

6. 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

一个古老的兵器正在恢复青春,这就是“防空气球”。读者对这个名词也许感到陌生,还是让我们先讲个故事吧!
  1940年希特勒制订了“巴巴洛萨”计划,准备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一天,希特勒出动了上千架飞机,妄图对莫斯科进行大规模空袭,以夺取苏联首都。
  但是当德国飞机来到莫斯科上空时,却突然发现天空中布下了“天罗地网”:一个个气球悬挂在空中,东飘西荡。气球之间有钢索相连,且上下成排,左右成阵,钢索连成蜘蛛网的形状,封锁了进袭的道路。
  “发现钢索和气球,低空前进受阻,俯冲轰炸有困难!”德国飞行员向指挥台报告。
  “几条钢索怕什么?冲进去!”希特勒大喊大叫。
  德国飞机向前冲去,机枪嗒嗒嗒地响着,气球中弹了,但并没有完全破裂。飞机的翅膀和螺旋桨碰到钢索,被缠绕住了,有的飞机立刻因高速碰撞钢索而破裂……
  “不行,冲不进去!”飞行员呼叫。
  “高空,越过气球!”地面传来命令。飞机拉起来,向上窜去。
  但高空也是不安全的。斯大林安排的近2000门高炮构成密集火力,在等待着这些飞贼的到来。随着一阵炮响,德军飞机纷纷下坠……1942年6~7月间,希特勒发动了142次空袭,但均未能得逞,反倒损失258架飞机,最后只得放弃了空袭莫斯科的企图。
  防空气球是一种军用系留气球,一般用橡胶和尼龙膜制成,外加薄金属保护板。气球采用许多囊状气球组成,即使它被炮火击中也只是部分受损,总升力可基本保持不变。空中布置方式有两种:裙式和串列式。裙式是由若干个钢索相连的气球并列升空。阻拦钢索布设在连接钢索之间,犹如裙子一般形成钢索幕帘。串列式则分上下两层,气球每三个构成一组,钢索连成蜘蛛网状。二次大战后,由于高空轰炸机的出现,防空气球才销声匿迹。

7.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

你打的B是特征不是原因。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所形成的。由于德国这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资源等问题上的矛盾的激化,虽然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加入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协约国一方,但实质上是想通过战争重新划分实力范围,美国战后控制了拉丁美洲,日本战后控制了德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就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利益的重新划分。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意大利会这么做就能解释了。所以得远C性质。
而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这不能解释意大利的举动。所以不能选原因。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

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大神们帮帮忙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结果:协约国获胜印度洋、中东 死亡(约数):10,000,000人 将士:900万 平民:700万 合计:1669万 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至于中国 当然是孙中山老先生在进行护国护法运动 军事方面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使用,使火力空前加强 。防御和突破的形式有很大改进。这次大战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即是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获胜利,但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  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