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024-05-16 02:37

1. 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推荐几本关于理财方面的书

彼得林奇的书,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 
先看彼得林奇的书,彼得林奇成功投资,巴菲特给他孙子的入门书。
彼得林奇,索罗斯,巴菲特,三位大师在投资界的地位几乎不相上下。
林奇巴菲特的技术相对易学也好用,不推荐学索罗斯,可以看他的著作参考大趋势的分析。
如果你学索罗斯做外汇很可能血本无归,他对哲学和社会的认知,简单的金融炼金术是无法体现的。
学了林奇和巴菲特别忘了费雪。
再就是华尔街之父格雷厄姆了。
他们两都是巴菲特的师傅。
由浅入深吧。 


恩  还有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也很不错

3. 索罗斯 罗杰斯 巴菲特 所出的书有哪些(要本人写的,不要借他们名字出的,另外要下出书的年份)

索罗斯(George Soros):

《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 (Simon & Schuster, 1988) 
《打开苏联》(Opening the Soviet System) (1990) 
《支援民主》(Underwriting Democracy) (1991) 
《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Soros on Soro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ve (John Wiley, 1995) 
《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开放社会》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 Open Society Endangered (PublicAffairs, 1998) 
《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CapitalismOpen Society: Reforming Global Capitalism (PublicAffairs, 2000) 《开放社会:全球资本主义危机》Open Society: 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1998) 
《索罗斯论全球化》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PublicAffairs, 2002) 
《美国的霸权泡沫:纠正对美国权力的滥用》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Correcting the Misuse of American Power (PublicAffairs, 2003) 
《易犯错的年代》(The Age of Fallibility) The Age of Fallibility: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on Terror (Public Affairs, 2006) 
《金融市场的新范式:2008信用危机及其意义》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Publicaffairsbooks.com, 2008)  
《2008崩盘及其意义:金融市场的新范式》The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2008) 

最新的是:《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2008)

罗杰斯(Jim Rogers)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1993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又名玩赚地球)》Adventure Capitalist: The Ultimate Investor's Road Trip (2003)
《热门商品投资》  2005
《中国牛市》:与全球最伟大市场共舞 A Bull in China Investing Profitably in the World's Greatest Market (2007)

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书!!!所有关于他的书都是别人整理的,他只是每年给公司股东写一封信,总结当年得失。

索罗斯 罗杰斯 巴菲特 所出的书有哪些(要本人写的,不要借他们名字出的,另外要下出书的年份)

4.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

个人感觉看投资类的书不求多而求精,以下是搜集的一部分书,像巴菲特本人著作《从100到160亿》还是买一本回家慢慢体味吧。

经典名作推荐《巴菲特原则》,《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连载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0241/)。

一个资料很全的投资论坛,注册下,你会发现投资天地如此宽广,世界如此大同:http://bbs.macd.cn/


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方法当然会改变。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计划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

5. 我想了解一下分级指数基金的内容,请问有什么好的推荐网站和书籍么?

  一、对冲基金风云录和富达基金,都是国外的书,可以参考下。
  国内的私募股权目前虽热但尚处初级阶段,无系统性书籍,基本都是复制国外的居多。
  如果看交易结构与产品架构的话,多参考下过去的成功案例,再略加修改好了。
  二、1、《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劳伦斯。坎宁安著nbsp;nbsp;机械工业出版社
  2,《沃伦。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罗杰。洛文斯坦著nbsp;nbsp;海南出版社
  3,《向格雷厄姆学思考nbsp;向巴菲特学投资》劳伦斯。克尼厄姆著nbsp;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沃伦。巴菲特传》詹姆斯。奥洛克林著nbsp;中国青年出版社
  5,《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nbsp;nbsp;戴维。多德著nbsp;nbsp;海南出版社
  6,《格雷厄姆传》我在网上下载看的,出版社不详
  7,《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舍著nbsp;地震出版社(哈哈,地震出版社都出这种书)
  8,《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著nbsp;nbsp;机械工业出版社(有全本和简本两种,全本比较好)nbsp;有关索罗斯
  9,《金融炼金术》nbsp;乔治。索罗斯著nbsp;海南出版社
  10,《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乔治。索罗斯nbsp;及另两人著nbsp;nbsp;海南出版社11,《哈耶克文选》[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nbsp;nbsp;江苏人民出版社nbsp;凤凰出版nbsp;有关彼得。林奇
  12,《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nbsp;约翰。罗瑟查尔德著nbsp;机械工业出版社
  13,《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nbsp;约翰。罗瑟查尔德著nbsp;机械工业出版社nbsp;有关罗杰斯
  14,《投资骑士》吉姆。罗杰斯nbsp;中信出版社
  15,《热门商品投资》吉姆。罗杰斯nbsp;中信出版社nbsp;其他
  16,《股票作手回忆录》埃德文。拉斐尔著nbsp;nbsp;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7,《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约翰。波伊克著nbsp;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主要写交易型股票作手,书里涉及的几个人,作者也都开出了有关于他们的书单,比如威廉。奥尼尔的)
  18,《1929年大崩盘》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著nbsp;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罗伯特。门斯切nbsp;nbsp;nbsp;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贪婪的智慧》查尔斯。R。盖斯特nbsp;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1,《对冲基金风云录》巴顿。比格斯著nbsp;nbsp;中信出版社
  22,《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斯蒂芬。李柏等著nbsp;东方出版社
  23,《沙漠黄昏》马修。R。西蒙斯著nbsp;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想了解一下分级指数基金的内容,请问有什么好的推荐网站和书籍么?

6. 巴菲特 佛摩尔 索罗斯 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原文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7. 哈哈,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谁玩白云山谁一样没

索罗斯同巴菲特的不同点是很巨大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成功代表,现在被称为股神。他的投资理念在很多成熟市场是很有用的【中国这种投机市场不管用】而索罗斯的投资模式就是有点和大多数人反着干的意思。做大多数人不敢做的。大多数人敢兴趣的他不感兴趣。站在大多数人对立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巴菲特和索罗斯也有共同点。他们都只坚信自己的投资理念,而对其他人的投资理念不做理会。防止被干扰。而最近传出索罗斯又有动用资金狙击港府的嫌疑,这个估计就是谣传。因为不管索罗斯和他的集团多么有钱,港府的外汇储备虽然不足以让他担忧,但是中国的3万亿外汇储备就足以让他在狙击港府前多考虑下,是否愿意和3万亿资金做对抗。他曾经横扫世界金融市场,但是惟独就败在港府【其实是败在中国政府手下】,在同一个地方摔倒2次,应该是索罗斯这种人不会再干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哈哈,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谁玩白云山谁一样没

8. 巴菲特和索罗斯投资理念的差异?

1.巴菲特的特点:推崇价值投资,即他自己所说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意思是以合理价格买入能够理解的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

2.索罗斯的特点:“反身性”理论,利用市场预期与客观“事实”(按照索罗斯理论,社会学不存在严格的事实)的偏差,当偏差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放手做多或做空。

3.在很多人眼中,巴菲特推崇价值投资,索罗斯擅长投机。但索罗斯一生最喜爱的学科是哲学和心理学,却对数字不敏感。而老巴却从小以对数学出其的敏感出名,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就尝试着自己画股票走势图,让人何其惊讶。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巴菲特是做股票经纪人出身的,在炒作和说服有独特的天赋。